舌瓣鼠尾草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2

舌瓣鼠尾草(学名:Salvia liguliloba Y. Z. Sun)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整体

一年生直立草本;根纤维状,密集。在上海引种栽培过程中表现为多年生草本

茎叶

茎直立,高30-40(70)厘米,单一或略有分枝,钝四稜形,具槽及条纹,紫绿色,棱上略被小疏柔毛。叶有基出叶及茎生叶,基出叶具长柄,柄长2-3厘米,腹凹背凸,密被倒向小疏柔毛。叶片长圆形,长2-4.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而不明显的细圆齿状锯齿,草质,上面绿色带紫,下面紫色,上面全面散布糙伏毛,下面仅沿脉被短柔毛余部无毛,茎生叶约3对,下部一对具长柄,长达3厘米,向上变短,最上一对具短柄或无柄,叶片披针形,长3-7 (11)厘米,宽1-2.2(4.2)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其余均同基出叶。

花果

轮伞花序2-12花,疏离,在茎顶组成偏向一侧的总状花序,此花序长10-25厘米,有时在基部具1-2短花枝,因而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0.5毫米,先端渐尖,具缘毛;花梗长约2.5毫米,与花序轴被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长约7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内面在中部以上被微硬伏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长2毫米,宽3毫米,先端有靠拢的3个短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半裂成2齿,齿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色,外面被疏柔毛,在唇片尤为密集,内面基部近子房处有明显的疏柔毛毛环,冠筒长1.8厘米,直伸,基部宽2毫米,至毛环处略增大,向上渐增大,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3毫米,先端微缺,下唇轮廓三角形,长4.5毫米,宽8毫米,3裂,中裂片较小,舌状,长椭圆形,全缘,长2毫米,宽1.5毫米,侧裂片较大,三角形,高2毫米,宽4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下,着生于冠筒上部1/6处,花丝长2毫米,无毛,直立,药隔长4.5毫米,直伸,无毛,上臂长2.5毫米,较瘦小,花药线形,长2.6毫米,一室,下臂长2毫米,顶端粗而扁,具横生药室痕迹,二下臂分离。退化雄蕊棍棒形,长约0.5毫米。花柱稍伸出花冠,长2.5厘米,先端2浅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稍隆起。小坚果椭圆形,长2毫米,直径0.8毫米,褐色。花期6月。

分布范围

舌瓣鼠尾草主要产于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安徽星

栖息环境

舌瓣鼠尾草主要生于山坡林缘路旁,海拔约800米。

生长习性

舌瓣鼠尾草在中国上海引种栽培当年成活率高达100%,但经过高温多雨的夏季或开花结实后,开始出现死亡。可能是它们适于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野外林下或林缘,上海市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排水不良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更换为疏松度、透水性更好的栽培土壤后,生长情况良好。因舌状鼠尾草植物的叶依着生位置分为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基生叶为抽花茎前贴地着生于根状短茎上的叶片。茎生叶为着生于花枝节上的叶。早春基生叶开始萌动,并迅速萌发新叶,在茎叶生长旺盛时期抽出茎杆,开始进入生殖阶段,出现花序或花蕾。舌瓣鼠尾草的开花时间为12-13天,舌瓣鼠尾草开花受雨水的影响时约为9天;舌瓣鼠尾草属植物在冬季表现为常绿

舌瓣鼠尾草为多年生草本时,花果期延后,花序自行枯萎或被剪掉以后,从地下茎根部还可抽出新的基生叶丛,叶丛局部变成红紫色越冬,不枯,至翌年雨水后开始返青,但部分植株的寿命在3年左右,引种到第3年生命力开始衰退,夏季高温季节或开花结实后,逐渐趋于死亡。舌瓣鼠尾草植物的基生叶为抽花茎前贴地着生于根状短茎上的叶片。茎生叶为着生于花枝节上的叶。早春基生叶开始萌动,并迅速萌发新叶,在茎叶生长旺盛时期抽出茎杆,开始进入生殖阶段,出现花序或花蕾

近种区别

舌瓣鼠尾草与佛光草(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的区别在于:舌瓣鼠尾草花冠上唇中裂片舌状,冠筒内具毛环;轮伞花序偏向一侧,花期6月。分布于中国浙江及安徽星,生长在海拔800米的山坡、林缘及路边。而佛光草上唇梯形,平截,冠筒内具毛环或无,轮伞花序下部疏散,上部密集。花期3-5月。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省湖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生长在海拔40-950米的林内、沟边、石隙等潮湿地。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或插繁殖。

①种子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种。播种前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待温度下降到30℃时,用清水冲洗几遍后,放于25~30℃恒温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HRS后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一串红种子小,宜浅播。播后要覆盖薄土,并要经常洒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②扦插繁殖

在5~6月,选枝顶端不太嫩的顶梢,长5~8厘米,在茎节下位剪断,摘去基部2~3片叶,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插入苗床中,深2.5~3厘米。插后浇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20~30天发出新根后按行株距(45~50)厘米×(25~30)厘米的密度定植。

定植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干旱时应适当灌溉,雨后必须及时排水。生长季节根据情况追肥2~3次,每次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长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获后、冬冻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终霜后扒开土浇水,使萌芽生长。华南地区不需覆盖也可安全越冬。

栽培技术

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有利生长。种子直播,每穴3-5粒,发芽一周后或获株高达5-10cm时须疏苗。间距20-30cm。成株后可再次疏剪,增加距离,生长的较旺盛。不同品种的一串红需要的光强度不尽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确认及了解。

昆虫访花

在舌瓣鼠尾草上观察到3种访花昆虫,分别是蜜蜂科熊蜂属(熊蜂)的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隧蜂科(Halictidae)和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从体型大小看,3种访花昆虫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并且访花行为也完全不同。三条熊蜂体型较大,只有一种访花姿态,即直接飞至冠口,依靠其前、中足抓住花冠前部保持平衡,头部插入冠筒,利用其长喙吸食花蜜,此时前额紧贴雄蕊上臂的花粉囊,将花粉带出,完整的访花时间为(1.54±0.60)秒。当它再次进入另一朵具成熟雌蕊的花冠时,便可将其头部的花粉授予柱头,完成授粉。隧蜂科昆虫体型小,通常飞落至花冠口再缓慢爬进冠筒,自由地取食花粉,并未取食花蜜,而此时雌蕊尚未成熟。其单花访花时间很长、变幅较大,平均为(73.9±55.6)秒。另一种天蛾科昆虫的飞行速率极快,单花访花时间短,平均只有(0.67±0.23)秒,因其喙很长,取食花蜜时没有触碰到花器官任何部位。三种访花昆虫主要进行背部传粉,小雅熊蜂兼进行腹部传粉(张勃等,2012)。它们的访花姿态相似,先落至花冠下唇,再爬进冠筒取食花蜜,在此过程中推动雄蕊下臂做杠杆状运动,上臂花粉囊向下打在昆虫背部或腹部,待其离开花器官时携带出花粉,访花时间较长。

保护现状

舌瓣鼠尾草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4-02-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