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冒村 :芒冒村

更新时间:2023-09-25 14:01

芒冒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同时也是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乡的一个行政村。该村面积5.15平方公里,海拔925米,年平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341.8毫米。芒冒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芒冒村拥有丰富的热区资源优势,全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以上,是发展橡胶和茶叶产业的理想之地。2019年12月31日,芒冒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9.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生活较富裕,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第二、三产业。通过历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努力,随着扶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芒冒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各村民小组已实现85%的通路、通电,90%以上的村民小组已饮用卫生水。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50亩(其中:田255亩,地295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甘蔗经济作物;拥有林1000亩;水面面积80亩,其中养殖面积80亩;其他面积6098亩。

人口

该村现有农户723户,共乡村人口2537人,其中男性1255人,女性1282人。其中农业人口2537人,劳动力1711人。  

经济

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0万元,占总收入的50.14%;畜牧业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的22.2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60头,肉牛5头,肉羊70头);渔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2.79%;第二、三产业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22.28%。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和第二、三产业等为主。

社会事业

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农村医疗保险234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1.00公里。

芒冒村不设小学,小学生就读到镇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镇中学,村委会距镇小学200米,离镇中学2公里。目前整个全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3人,其中小学生80人,中学生13人。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加强基础建设、改造农村环境、发展农村产业、创新农村管理机制、改变农村精神风貌,构建和谐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强产业建设,确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1、城边村。依托地处县城周边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同时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进城务工,加强劳务输出,增加收入。2、距城相对较远的村,利用土地多等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和甘蔗种植的同时,重点加大优质经济林果的种植面积。力争"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17元。二、加强基础建设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道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在提高通往各自然村道路等级;在不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农田灌溉沟渠的修复,提高耕地的有效灌溉率。力争到2010年,全村耕地有效灌溉率达60%以上。三、整治村容村貌,美化农民居住的生活环境。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完善村规民约, 积极开展"五改"(即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灶),大力治理"五乱"(即柴禾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放、畜禽乱跑),全面清除村庄"脏"、"乱"、"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谐、文明、进步。四、发展社会事业,推行文明民主。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2010年底农民参合率达100%。加强农会建设,维护好农民利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会议制度,健全村民"一事一议"的筹资酬劳制度,全面完善和规范村级各项事务管理。

发展重点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城边村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就业压力加大;2、距城相对较远的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增收难。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按照镇上的产业发展思路及产业规划,结合全村实际提出如下发展思路和重点:1、城边村。依托地处县城周边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同时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进城务工,加强劳务输出,增加收入。2、距城相对较远的村。利用土地多等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和甘蔗种植的同时,重点加大优质经济林木林果的种植面积。3、按照“一事一议”制度加强以道路、水利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656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 有656户通电,有39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07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0户。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129.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29.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6亩。该村到2010年底,有48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2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679.0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年末集体总收入11.60万元,有固定资产403.4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5个,党员总数73人,党员中男党员57人,女党员16人。 团员27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