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中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10-19 20:02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东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接壤,南及东南以小黑江威远江为界,与宁洱、普洱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临沧市临翔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毗邻。截至2022年末,总面积约7777平方千米。全县常住人口为27.2万人。景谷是以汉族傣族彝族为主民族的自治县,还有等共36个民族在此居住。截至2023年10月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辖六镇四乡,政府驻地景谷县人民路47号四机关办公楼。

景谷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云贵高原边缘,大部分地区为切割山原地形。云岭余脉无量山由县境经过其大小余脉向西南呈帚状扩展延伸全境。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自西向东依序排列,自东北流入西南。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不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益州郡哀牢地。明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威远州,直隶云南布政司,为二级行政区。其后又分属镇府,普洱府,普洱道。民国三年(1914年),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改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49年6月,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时人民政府。1985年12月25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在云南省县域经济中排在第二梯队,作为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其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的布局。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1407524万元,产业结构比为31.1:26.9:42。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宗教文化环境,适合开展相关旅游业。景谷地处普洱市“一核两翼”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是普洱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大三角”的中心点和交通枢纽点。境内有G215国道、G323国道、S222省道过境,并与县、乡(镇)公路形成交通网络。

景谷素有“无量宝地·佛迹仙踪”的美誉,在傣族经书中记载的28处佛迹中,仅景谷就有26处。由于在南传佛教中的特殊地位,景谷成为南亚、东南亚众多佛教信徒的朝觐圣地。县内有被誉为塔林一绝的勐卧总佛寺“塔包树·树包塔”和古朴典雅的迁糯佛寺。卧佛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有175处,有白马山·芒玉峡谷、芒卡温泉、威远江自然保护区、小黑江生态区等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和极具亚热带雨林风貌的森林生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内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打陀螺,五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白茶制作技艺、象脚鼓舞等。

名称

景谷古称“威远”和“勐卧”(“威远”系“卧允”的译音),在傣语里“勐”为地方,“允”为城市,“卧”为井,傣语意为产盐的平坝或盐井城。县境内有景谷江(威远江)穿城而过,因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两千多年前,羌、、百越三大族群就生活在景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说明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秦至南北朝

景谷历史悠久,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为益州郡哀牢国属地。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国归附东汉王朝,东汉王朝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西部都慰所领六县,新置永昌郡,成为独立行政区划。今景谷属永昌郡哀牢地。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南中战争平定南中益州郡牂牁郡越嶲永昌郡四郡后,将原南中五郡调整为建宁、朱提、云南郡、永昌、兴古郡、越嶲、七郡。今景谷属兴古郡

刘禅刘禅时,分兴古郡北盘江以南地区置梁水郡,属庲降都督,旋废。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2年)复置,属宁州。东晋、宋、齐时期(318年~577年),今景谷属梁水郡。

隋唐至宋元

隋时,当地爨文化分裂成东、西两,东爨的为“乌蛮”、西爨为“白族”。白蛮又包含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赕诏、施浪诏、南诏六大部落(六诏)。又有“濮部”之说。隋朝(581年~618年),今景谷属濮部地。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设置威远城。贞元十年(794年),唐王朝与南诏合盟后,南诏得以“六诏合一”,统一洱海地区。南诏设八节度,其中开南节度管辖威远城(景谷)。干符六年(879年),开南节度并入银生节度,今景谷属银生节度。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前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嘉定元年(1208年),改设威远赕,隶属威楚府。

南宋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在大理国故地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后,裁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辖区,设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区,威楚万户改设威楚路、前威远赕辖地设威远州。今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属威楚路威远州。

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将威楚路所辖开南州、威远州析置景东军民府,析开南州、威远州相邻地区设干远州,授“勐谷”傣族土目为景东军民府土知府,领开南(今景东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南华县小部、双柏县小部)、威远(今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县小部、思茅区小部)、干远(今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县小部、新平县小部)3州。今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属景东军民府威远州。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威远僚族酋长祷放论称威远为“勐卧”(傣语,意为产盐的平坝地方)。洪武十五年(1382年),傣族酋长祷相老对明朝有功,赐姓刀,更名刀相,给予五品官职。仍置威远州,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为威远府,直隶云南布政司,后废。明建文三年(1401年),改为威远土知州,属楚雄府。明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威远州,直隶云南布政司,为二级行政区。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承袭明代制度,仍为威远土知州。吴三桂移镇云南省,请准威远县土司世袭,发给威远土司印,刀汉臣袭土知州职,属云南布政司。雍正二年(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威远厅公署迁设抱母井(凤山乡抱母村)灵龟山脚下;至光绪六年(1880年)复迁回大寨(威远镇)砖城北门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厅设县,改为威远县。因威远一名与四川省威远县重名,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为避免混淆,根据威远县境内有景谷江(即威远江),民国3年(1914年),命令将威远县改名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列为三等县,隶属普洱道尹公署。民国16年(1927年),隶属普洱第二殖边督办公署管辖。民国36年(1947年),属普洱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月开始,经过何宏年、罗正明等人的周密策划,地方革命武装力量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举解放了包括景谷、澜沧在内的思普区。这场地区性的斗争胜利,比整个云南省的全面解放早了近一年的时间。

1949年6月6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 年,隶属思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7年12月15日,设景谷县人民委员会。1959年1月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合并景谷县。1961年2月,景谷、镇沅镇分设。1967年3月28日,景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隶属思茅地区军管会。1968年10月1日,景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属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4月1日,恢复景谷县人民政府,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12月25日,景谷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2004年3月26日,思茅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普洱市,景谷傣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思茅市。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景谷傣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无量山脉西南侧,澜沧江以东,云南省普洱市中部偏西。地处北纬22°49’~23°52’,东经100°2’~101°7’之间,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通过。东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接壤;南以威远江为界同思茅区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拉枯族自治县,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翔区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枯族自治县毗邻。区域东西横距107.10千米,南北纵距115.85千米,总面积7777平方千米。

气候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具有低纬高原地区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显著的气候特征。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雨量充沛,热量充足。

景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四季不分明。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1981年~2010年),景谷年平均气温20.5℃,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3.5℃,最热月为6月,月平均气温25.2℃,极端最低气温0.9℃(1999年12月25日),极端最高气温39.5℃(2005年5月29日)。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在1981年~2010年期间,景谷年平均降水量为1320.2毫米,月平均最高降水量为302.9毫米(7月),月平均最低降水量为12.9毫米(1月)。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少雨;雨季(5月~10月)受印度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双重影响,在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团控制下,雨日多、日照少、湿度大。平均雨季开始期为5月下旬,结束期为10月下旬,5月~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7%。其中,以盛夏的7月~8月最多。

1978年~2008年,景谷年平均日照时数2016小时。干季(11月至次年4月)晴天多,雨日云天少,日照充足。雨季(5月~10月)阴雨天气多,云天状况比干季差,日照时数比干季少。其中,7月日照时数最少。

地质

地质结构

景谷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东喜马拉雅山脉构造结的东南部,东与川滇菱形块体相接,西北与印度板块的东北触角相邻,地壳变形十分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以走滑断层活动为主;并且发育很多晚更新世—全新世的活断层,控制了区内一系列第四纪盆地的发育。主要地壳动力源来自印度板块的侧向挤压和川滇菱形块体的楔入,以及保山-普洱市块体及内部次级块体的顺时针旋转新构造期间,景谷地区地处川滇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的外弧带上,属于其中由北部红河断裂、南部澜沧-景洪断裂、西部南汀河断裂、东部奠边府断裂所围限的思茅活动地块的西部,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是NNW—NW向无量山断裂带。无量山断裂带北起回龙山,向南东沿无量山东麓,经里崴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旺进入老挝,其中在景谷盆地北端可分成西、中、东3支次级断裂,分别称为普文断裂、普洱断裂、磨黑断裂景谷地区位于景谷-勐腊褶皱束内,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密度较大,以NE和NW向2组断裂为主。2组断裂彼此切割、限制,使得区域内部断裂主要表现为众多规模较小的断裂。

地层

景谷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段中心峡谷区。境内地层较为复杂,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以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的地层较多,县内广为分布的紫红色砂岩、泥岩均属该地层;勐戛镇、勐班、勐等坝子分布着新生界第四系的黏土、砂质黏土、细砂和第三系的中细砂岩,砂砾岩、砂岩;澜沧江边的永平县、半坡、勐班、碧安乡4乡(镇)有二叠系及石灰系零星分布。紫红色岩类是全县遍布最广的岩类,面积658.51万亩,占总面积的58.15%。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分布有紫红色岩类和泥质岩类。紫红色岩类是全县遍布最广的岩类,面积658.51万亩,占总面积的58.15%。包括红色砂页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紫色页岩、砂页岩、砂岩、砾岩等,尤以东部最多;泥质岩类包括页岩、泥质砂岩、泥岩、凝灰岩、板石、枚岩、云母片岩等,主要分布于威远坝、永平镇、民乐镇、碧安乡的边江村及正兴镇东部,多为壤土和黄色土壤。境内的第四系是县内肥力较高,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利用率最高的地层,包括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和黏土,集中分布于民乐县、永平、勐班、勐主四个断陷黄淮平原中。

地形地貌

景谷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云贵高原边缘,大部分地区为切割山原地形。云岭余脉无量山由县境经过,其大小余脉向西南呈帚状扩展延伸全境;由北至南,群山巍峨,重峦叠嶂;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自西向东依序排列,自东北流入西南;沟壑纵横交错,江河迂回蜿蜒,山岭峡谷相间分布,宽谷盆地镶嵌其中,境内大部分地区被切割为中山山地,均属无量山脉向南帚状扩大山地,东部山地高,西部山地起伏不大,并有威远、永平、民乐、勐班4个面积超过5万亩的山间宽谷盆地。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经过的地方已切割成中山深谷及丘陵河谷的地貌形态。总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张,呈山川相间帚状分布,各河谷从低到分布着谷地(或盆地)、丘陵、山地等,逐级向上过渡,形成多层次地形,造成光、热、水再分配,构成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境内群山纵横交错,河流穿插切割,山脉和峡谷相间分布,山间平坝星罗棋布,构成中山山地谷坝镶嵌其中的总地貌。境内地貌类型可分为澜沧江峡谷、中山丘陵盆地、浸蚀剥蚀中山山地3个地貌单元。

景谷境内群山起伏,巍峨壮丽。境内山脉均属无量山脉。境内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6座,大多分部在县境北部,最高点是正兴镇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头,海拔2920米;最低点为碧安乡光明村威远江与澜沧江汇合处的腊撒渡口,海拔600米。最高点与最低点高低相差2320米,两地相距100.63千米,平均每千米下降23.0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景谷江河众多,纵横密布。境内有大小河流94条。其中,径流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19条,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的33条,10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的49条,均属澜沧江水系。除澜沧江过境119千米形成西部的天然县界外,其他河流纵横交错密布全县,河流总长1863.54千米。

河流

澜沧江系景谷、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河界。从临翔区平村彝族傣族乡流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沿永平镇和半坡、勐班、碧安乡等乡(镇)的边界,由北向南至碧安乡白银渡(腊撒渡)口出境。过境全长119千米,最大过境流量8560立方米/秒(1966年9月1日),最快流量273立方米/秒,沿江两岸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谷幽深,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景谷境内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县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直接注入澜沧江的河流有威远江勐戛河、腊马河、芒旺河、崴里河5条,其他支流34条。

威远江上游勐统河发源于无景山脉大团山东瓜坡,从景谷凤山乡文绍村人境,过县城威远坝称威远江、至益智后迁回西流,从碧安乡光明村白银渡口汇人澜沧江,全长283千米,境内流长174千米,径流面积2902.40平方千米,年产水量17.78亿立方米,是县境内大的一条河。有记载的大洪峰流量1450立方米/秒,高水位9.66米(1983年8月1日12时37分),最枯流量1.33立方米/秒,常年均流55.9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径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小黑江、报母河、恩坑河、景谷河、芒缅河、南景河、芒迁河、昔俄罗河8条,其他支流有25条。

小黑河发源于景谷凤山乡南板村罗家大山,从北向南流,经正兴镇后流入益智乡和平村岔江汇人威远江。全长104千米,径流面积1115平方千米,年产水量9.48亿立米,河床高差1674米,下游流量2.33立方米/秒(1984年3月18日)是景谷境内第二条大河,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铁厂河、暖里河、通达河、独达河4,其他支流有13条。

湖泊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之北景谷镇响水村,景谷河上游,距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约50千米,是无量山脉中一个集发电、灌溉、防洪、供水、休闲、观光、避暑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库人工湖泊。海拔1300米,湖长8千米,面积3.2平方千米,最大库容量5000万立方米。

水利

2008年,全县建成蓄水工程135件。其中,中型水库3座、赵村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54座、塘坝65座,总蓄水量1.4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5063件,总引水量1.03亿立方米;永久性提水工程20件,总提水量936万立方米;年末农业供水量1.71亿立方米,工业供水6509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435.7万立方米;“五小”(小水窖、小水池、小沟渠、小坝塘、小排灌站)水利工程5709件,总灌溉面积23.01万亩,有效灌程度50.2%,解决20.4万人,11.1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景谷河梯级水电站等大小电站46座,总装机容量2.72万千瓦。

位于景谷河上游,景谷镇响水塘村下游约1.5千米峡谷中。距县城46.8千米,库区范围内有景(谷)一振(太)乡(镇)公路通过。水库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322平方千米,河长46.85千米。景谷河水库以滩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城镇供水及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总灌溉面积5.80万亩,并为下游8座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52万千伏)提供发电用水。

土壤

景谷境内复杂的地质构造及其自然气候的差异,形成景谷土壤的多样性。境内土类主要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等。其中,除紫色土为非地带性土壤外,其他土壤均呈地带性垂直分布。红砖壤在境内仅有红色砖红壤一个亚类,分布于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沿岸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赤红壤在境内有红色赤红壤、黄红赤红壤和粗骨性赤红壤三个亚类,分布较为广泛,海拔800米~1500米的低山、中山山地、坝子周围的丘陵、河谷两侧均有分布。赤红壤是境内的骨干土壤,居境内土壤之首。

境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各土壤成土母岩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有差异。砖红壤成土母岩多以紫红岩类、泥质岩类为主;赤红壤成土母岩以粗粒结晶岩类、泥质岩类、紫红色岩类、碳酸盐岩类、普通石英岩类及风化物为主;红壤成土母岩主要有紫红岩类、泥质岩类、粗粒结晶岩类、石灰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县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76万千瓦,可开发容量23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0.26%。水资源总量67.2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35万立方米。完成农业供水1.68亿立方米,工业生产供水3125万立方米,城镇生活供水313万立方米,乡村生活供水767万立方米,水力发电供水1.12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1128.06万亩。其中,耕地159.43万,占全县总面积的14.1%;园地8.7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08%;林地835.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8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7%;交通用地7.70万亩,占全县总面面积的0.7%;水域15.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14%;未利用土地93.1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2%。

矿产资源

景谷矿产资源有石油、煤、铁、钴、锰、铜、铅、锌、锑、石盐(固体NaCl和KCI)、石膏长石白陶土、凹凸棒石粘土矿、建筑石料(石灰岩花岗石泥岩页岩黏土石英砂)、盐泉、温泉等20余种。通过普查钻探评价获得的资源储量为:铜(金属量)近30万吨、煤(矿石量)1337多万吨、石油1200万吨、天然气3亿立方米、岩盐(固体NaCI)30多亿吨。通过地质检测的资源储量为:水泥用石灰岩(矿石量)大于8000万吨、建材用石灰岩(矿石量)2493.30万立方米、建材用石砂岩(矿石量)3796.70万立方米、黏土(矿石量)2004.60万立方米。全县矿藏资源分布为三区。西北部和东南部以铜为主,潜力大;中部为石盐、煤;建材及非金属矿全县10个乡(镇)均分布。县境内有23个矿种,列入云南省资源储量表的有铜、岩盐、煤;普查资源储量的有铜、煤、石油、天然气和岩盐,其他矿种资源级别较低。

森林资源

截至2008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林业面积95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7525平方千米的84.8%,森林面积884万亩,森林覆盖率78.33%,活立木蓄积量5802万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32亩。其中按权属划分,国有林573万亩,集体林384万亩。按经营类型划分,公益林224万亩,商品林733万亩。按树种起源划分,人工林248.6万亩、天然林708.4万亩。县内有天然林保护工程,总面积159万亩。 景谷地形地貌复杂,森林植被类型多样,随海拔高低呈垂直分布,主要有4种类型。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阔叶灌丛林。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低海拔山地为主,水热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热带、亚热带植物快速生长的优势条件。县境内有珍稀植物23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云南苏铁,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林生杧果云南梧桐翠柏红椿木大果木莲等。

动物

县境内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珍惜动物28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鳞甲目冠斑犀鸟蜂猴云豹金猫黑颈长尾雉圆鼻巨蜥绿孔雀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蟒、猕猴白鹇白腹锦鸡亚洲黑熊绿胸八色鸫绯胸鹦鹉大壁虎等。

生态功能区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部,属野生生物类别的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于1983年成立,主要保护卡西亚松种质资源及思茅松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7704公顷,属无量山脉威远江水系。保护区内森林资源蕴藏极为丰富,思茅松占总面积77%。此外,在阴坡和低海拔地带生长有西南桦、臭椿香樟木、青岗、胶果木等阔叶林木。有斑腿泛树蛙蜂猴华西雨蛙、豹子、马鹿、孔雀、白鹇红原鸡、画眉、斑鸠、蜥蜴等野生动物,是动物种类相对较多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景谷发生的灾害有地震、冰雹、干旱、霜冻、风灾、洪涝、滑坡、泥石流。景谷的干旱较其他自然灾害出现频繁,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故有“十年九旱”之称。

2001年9月3日19时05分至9月25日04时15分,景谷境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16次,最大震级为9月4日12时05分5级地震,震中为民乐大村背阴山社,震源深度10千米。全县12个乡(镇)、132个村民委员会、1929个村民小组均不同程度遭受灾害,受灾人口28.7万人。

7月5日17时至7月5日24时,景谷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威远镇课里村降雨量达到59.3毫米,G215线马鬃山—宁洱K3834+400~K3834+750路沿山体小范围崩塌。此次强降雨造成威远镇课里村田房村民小组、那满村民小组区域49户198人受影响,24户117人受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44万元。

行政区划

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六镇四乡。政府驻地景谷县人民路47号四机关办公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7.2万人,其中:男性为14.3万人,女性为12.9万人;人口出生率7.72‰,死亡率8.05‰,自然增长率0.33‰,城镇化率32.28%。

在年龄构成上,全县常住人口0至15岁人口5.56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0.44%;16至59岁人口16.9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2.13%;60岁及以上人口4.74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7.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3.64万人,占全州常住人口的13.38%。

民族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以汉族、傣族和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地区,还有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壮族等36个民族在此地居住。根据景谷统计年鉴(2020年)显示,在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4577人,傣族人口为55094人,彝族人口为56548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1198人。

语言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语言有傣族语言、彝族语言、拉族语言、哈尼族语言。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金平三种方言。傣族有自己的拼音文字,但各地不尽相同,分傣那文(德宏)、傣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新平傣文5种。彝语称文字为“司”或“布玛”,故称彝文为“聂苏司”“纳苏司”“尼司”或“诺苏布玛”等。彝文在汉文史书上称为“爨文”“书”“倮文”“倮倮文”“夷字”等。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区域的汉族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次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种声调,与普通话的调类完全一致。阴平声调值为高平调或半高平调;阳平声调值为低降调,上声调值为高降调,去声调值为曲折调。

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属于单音节语言,音节的组成方式是辅音+元音+音调。共有43个辅音,10个元音,4个声调,可拼读出1102个音节。

宗教信仰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各民族的原始宗教。截至2012年底,景谷民宗部门登记在册的有82所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佛寺78所、清真寺4所。傣族信仰佛教的南传上座部南传佛教),属摆总派,教义以自我禅定为宗旨。南传上座部佛教指的是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然后又传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并进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系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部派之一,在中国唯一分布和流传在云南,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一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是中国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南亚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谷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宗教活动主要是赕佛,赕佛活动有赕白象、赕卧铺、赕白牛、赕经书等。建于200多年前的永平迁糯佛寺和340年前的威远镇大寨官佛寺是全县佛教圣地之一。勐乃仙人洞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傣族南传佛教的朝仙圣地,同时也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岩溶地貌”风景区。彝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和对祖先崇拜。在彝族村寨中有竜林、土主、山神庙,每逢节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经济

综述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确定了“123456”的发展思路,目标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县境内有林产工业、矿电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生物产业四大产业,并努力推动文旅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0.75亿元,增速为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8025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77868万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591631万元,增长2.1%。三次产业构成从2021年的32.3:26.2:41.5调整为31.1:26.9:42。

第一产业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人民政府2012年命名的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之一。2022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248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31386万元;林业产值257360万元;牧业产值92371万元;渔业产值3073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970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66万亩,粮食总产量16.12万吨,20.13万亩,产量108.07万吨,茶叶实有面积28.07万亩,产量1.85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2.43万头,家禽出栏262.22万只,肉类总产量2.52万吨。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特色产业大白茶和肉牛加工。其中,首创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和产品团体标准,39家企业(合作社)通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先后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最具影响力烟区”称号。景谷云岭牛肉也被评为“中国精选级雪花牛肉”。

第二产业

景谷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造纸食品加工类为主要产业。景谷有着得天独厚的林产工业基础,有国内第一家林浆纸一体化企业“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省内第一家林业上市企业景谷林业”等龙头企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林浆、林板、林化基地,景谷林产工业园区获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景谷有国内外知名的盐业历史人文,清代就已开办抱母、香盐、益香、凤岗四口官方盐井。依托地理优势和热区资源,以热区“四果”为主的加工企业普洱景谷多上果汁饮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一流、云南省最大的现代化果汁饮品加工厂

20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7455万元,增长39.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2738万元,下降23.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2857万元,下降13.5%;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49861万元,增长1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802万元,增长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12022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85694万元。

第三产业

景谷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普洱市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建设。现已建成景谷芒卡和白马山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成功举办3次世界杯爱心飞翼赛事和系列节庆活动,节赛经济和乡村旅游成效初显。旅游产品业态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文旅品牌培树和对外宣传更具影响力。累计接待游客1127.9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22亿元。

202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7.9%。有施工项目55个,同比增长20.1%,其中:新开工项目111个,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1121万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471万元,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77005万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7124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3851万元,同比增长7.6%。

交通

综述

景谷地处普洱市“一核两翼”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是普洱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大三角”的中心点和交通枢纽点。境内有G215国道、G323国道、S222省道过境,并与县、乡(镇)公路形成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2年底,全县公路里程共6613.737千米,其中:国道102.7千米,省道103千米,农村公路6408.037千米(县管省道222.113千米,县道841.006千米,乡道756.881千米,村道4588.037千米),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88.125千米、三级千米113.361千米、四级公路2819.774千米、其余为等外公路。按路面类型分:沥青混凝土路面639.073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2335.985千米、其余为砂石路或土路。

景谷境内有公路钢筋混凝土桥9座。其中,国省道4座528.23米,县乡道5座302.78米;有石拱桥207座,全长5167.19米。其中,国省道47座,长1485.93米;县乡道88座,长1766.86米;乡村道55座,1475.70米;村社道17座,长426.70米;共有悬索桥11座,全长1163.90米,通过河流都在威远江

航运

截至2008年底,在景谷境内,澜沧江有7处渡口,威远江有9处渡口,小黑江有2处渡口。全县水运累计完成客运量2.10万人,客运周转量9.97万人千米,渡口吞吐量累计完成210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08年底,景谷有长途客车106辆,专线车,城市公共车、出租车150辆,开通有41条客运线路(含城市公交,城郊线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有学生和独立校点),其中,完全中学3所,民办高中1所(景谷易成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8所,小学46所(县属小学3所,乡镇中心学校10所,村小33所:碧安乡3所、凤山镇2所、景谷镇1所、勐班乡1所、民乐镇2所、威远镇8所、永平镇12所、正兴镇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30所(公办13所,民办17所),成人技术学校1所。在岗教职工2924人,其中在编2632人,特岗教师119人,顶岗教师173人。县内在校学生47060人(学前教育阶段8644人,小学阶段21308人,初中阶段10654人,普通高中阶段5109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1152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193人)。校舍总面积57.72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用文化馆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文化服务广场一个。截至2008年,全县拥有村社文化室131个。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全年接待待国内外游客394.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45亿元。年内共创作文艺作品66个,其中原创文艺作品19个,学习剧目表演类47个。辅导各部门、单位及业余文艺团体30余次,编创辅导作品40余个。开展各类免费开放艺术培训16次,参训人数达3200余人次;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演出80余场次。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图书馆最早成立于1952年,1984年成为独立的文化事业单位,属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原址建于1998年期间,位于白龙公园县审计局对面,占地面积3.4亩,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呈小品庭院式建筑风格。2005年1月,为了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支持白龙公园的规划开发建设,县图书馆于当年1月份拆除了原馆址。现今图书馆于2016年动工,地址位于将军路勐卧大桥西侧文体中心。有综合业务楼1栋,3层,建筑面积6320平方米。馆内设有办公室、采编室、少儿阅览室、报刊综合阅览室、视障阅览室、报库、过刊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视听室、书库(资料室)、外借部、特藏室、数字资源部、研究辅导部、会议室、培训室共17个部室。馆内现有纸质文献21万册,有电子图书80000册(集)。图书馆相关设施配套工作正在完善中,只有少儿阅览室、报刊综合阅览室、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对外免费开放。馆内配备有云屏数字阅读机、公共文化一体机、电脑、投影等服务设备。同时还建立有单位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体育馆一个、游泳馆一个。截至2004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标准篮球场427块,非标准篮球场127块,田径场21块(其中,标准400米4块,非标准17块),门球场33块,地掷球场24块,气排球场33块,陀螺场125块,羽毛球场30块,乒乓球桌(台)135张。

2016年举办了“三八杯”气排球比赛、泼水采花节气排球八强赛、“五•四爱贷金服杯”五人制足球赛、气排球比赛全民健身日少数民族健身操、广场舞展演、云南省大众篮球争霸赛景谷赛区比赛。组织参加普洱市第三届“锦辉杯”广场健身操大赛,荣获一等奖。组织到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参加2016年“茶王杯”全国陀王争霸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运动员李仕会荣获女子组第一名、张兴莲荣获女子组第二名、罗丛仙荣获女子组第四名、段邦亚荣获女子组第十名。组队参加普洱市2016年“鸿达汽车杯”男子足球联赛,荣获第二名。组队参加“云健杯”普洱市第五届千队气排球大赛总决赛。普洱市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篮球比赛。2016年云南省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

卫生健康

 2022全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00家(其中有10个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威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20急救中心各1个;村卫生室138个;民营一级医院2所,综合门诊部1个,个体诊所42个);群团组织1家(县计划生育协会)。住院病床编制1047张,实际开放1609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5.8张。年末全县编制794名(其中乡镇编制301名),实际在职766名(其中乡镇293人),有卫技人员675名,拥有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94人,注册护士713人(除诊所、民营医院外,在医疗机构的编内外护士)。全县拥有乡村医生298人,计生宣传员154人。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37年12月,于2013年整体内迁至现址,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县的医疗、急救、孕产妇救治中心,是普洱市卫生学校实习基地、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的教学实习医院、云南省第一批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占地规划面积52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核定编制床位410张,开设职能管理科室20个,临床、医技科室28个。2020年全院门急诊量30.99万人次,住院2.44万人次,平均住院日7.2天,手术共8920台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院在岗职工603人,其中卫技人员526人,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74人。医院配有1.5T核磁共振、64排CT、血管造影机、全自动生化血球分析仪、多普勒彩色超声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固定资产总额2.77亿元,医疗设备总值近1.3亿元,全院共有50万元以上设备34台。

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09人,较上年增长23.6%;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53人,较上年增长12.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63人,较上年下降6%。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163628人,转移就业116178人,转移就业率71%。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38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3596人;工伤保险参保20819人。全年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6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2803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20058人次,脱贫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8678人次。

环境保护

截至2023年10月31日,2023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02天,优良天数为287天,其中,优的天数为152天,良的天数为135天,轻度污染15天(污染物因子为PM2.5、O3),优良率为95%。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值为28ug/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8。截至2023年底,全县139个行政村和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已实现卫生公厕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74.01%;集镇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7.78%;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1.96%;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55.56%;农村污水治理率32.1%。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人文

综述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居住着汉族等民族,形成了包容各民族文化特点的景谷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特色民族舞蹈象脚鼓舞、绵阳舞等。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融合了汉族傣族风格的景谷傣族佛寺建筑群,为研究南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价值。此外,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特产

秧塔大白茶

秧塔大白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乡秧塔村的特产。秧塔白茶具有140多年历史。因其外形美观,白毫显露,清香回味,汤色纯正而闻名。由于历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尤为珍贵,是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清代时被列为朝廷贵品,称为"白龙须贡茶",极受朝中君臣欢迎。

碧安大山茶

碧安大山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的特产。碧安乡距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29千米,是距县城最远的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群山起伏,箐深林密。与原始森林伴生的碧安大山茶,茶树为纯天然生长,所制成的茶汤色黏稠油润,滋味阳和,曾被众多做茶研究的老茶人称为云南最甘甜的茶。

景谷大香糯

景谷大香糯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特产。大香糯是驰名中外的优良稻种,大粒型糯稻,加工后米质洁白,颗粒大且有光泽,以色、香、味著称。

饮食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凡节日、赎佛、朝仙时多食糯米饭,冬季喜用糯米制成竹简饭吃,用大米制作的米线、凉粉、粑粑是大众化的食品。喜欢吃“牛撤”、“腌牛头脚内”、牛干巴煮牛肉、储鱼、田螺、食用野菜酸笋、酸腌梁和凉拌菜,常用酸蚂蚁煮水为醋。

彝族以大米、杂粮为主食,副食除自种的瓜豆蔬菜和饲养的猪、牛、羊、鸡外,多靠打猎捕鱼和采集野菜。喜吃“羊白旺”“猪肝生”、“骨头生”、烤肉、鱼、大块肉和酸辣菜肴。

拉祜族玉米棒、豆、麦等杂粮为主食。喜吃烤肉和用猪、羊、野兽等动物生血拌的“干生”。男女老少均喜欢喝酒,家家户户会酿米酒,喜欢饮酒,以醉为乐。

景谷牛撒撇

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地区,有一道傣家人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称之为"牛撒撇"。它的烹制方法比较特别,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要杀牛,把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料,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牛撒撇"最关键的配料就是那牛粉肠水。

豆糕粑粑

豆糕粑粑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傣族群众在重大节日和家有喜事的时候常常会做的一道美食,吃起来口感松软,满口都是豆浆的香甜。

羊奶果米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群众喜食酸辣,羊奶果米线就是其中一道酸辣小吃,把羊奶果熬制成酸水,泡上米线,加上各种特色佐料,吃起来开胃酸爽。

习俗

绵羊舞

彝族绵羊舞是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通达村彝族群众中流传着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舞蹈。每逢正月十五元霄佳节来临之际,当地的彝族群众都要跳起这种激昂的舞蹈,以此来沟通天地与自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每逢元宵节火把节,通达村一带的彝族百姓都要用棕榈叶、树杈等材料扎制成羊头道具,随后聚集在寨子里表演绵羊舞,以纪念传说中的董坡和里苏,传颂扬善除恶的美德。这项民俗表演的重头戏通常在晚上进行,“羊群”挨家挨户拜访村民,他们围绕着插在院子里的松树枝,跳起绵羊舞,意在向主人家送来吉祥安宁。随后,主人家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粑粑献给“羊群”,以示感恩。

堆沙节

堆沙节(俗称泼水节)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尚汉比迈”,于傣历6月17~19日之间(公历的4月中旬)举行。一般欢庆3天,第一天傣历的除夕,傣语称“尚汉比告”,家家打扫室内外卫生,沐浴更衣,年轻人们敲起象脚鼓,上山采摘鲜花;中老年人杀鸡宰牛、蒸糯米饭、粑粑、做糖食和凉粉米线,准备过年。第二天是傣历年元旦,傣语称“阿南帕召”,中午用净水为佛像洗尘之后就互相水祝福,当晚举行文艺表演庆祝活动。第三天是到佛寺堆沙、滴水的日子,傣语称“光赛、亚南”。男女老少到佛寺献花、送蜡条、滴水、堆沙、听长老念经。

人雨安居

人雨安居(俗称关门节)傣语称“豪帕撒”。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从傣历的9月15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农历六月十五至九月十五日)。在此期间,所有僧侣禁止外出,净居念经拜佛,群众亦以食物、鲜花、钱币献佛,每隔7赕天小1次,虔诚的老年人住在寺院滴水、听长老讲经,直到结束共13次,傣语称“软信”。这中间有1次大赕,由长老集众念经3天,傣民按经济情况以财物赎佛。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景谷傣族佛寺建筑群(迁糯佛寺、勐卧佛寺双塔、芒岛佛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谷傣族佛寺建筑群

景谷傣族佛寺建筑群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包含三组建筑,分别为芒岛佛寺、迁糯佛寺、勐卧佛寺。其中芒岛佛寺及迁糯佛寺分别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迁糯村大寨村民小组和茂密村芒岛村民小组,勐卧佛寺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西南1千米的威远街村大寨村民小组。三座佛寺的建筑风格融傣、汉等当地民族文化和典型的东南亚南传佛教建筑特点,佛寺内有精美的彩绘和精湛的雕刻艺术,对研究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傣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芒岛佛寺

芒岛佛寺位于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茂密办事处芒岛寨,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南传佛教傣族佛寺,该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僧房、戒堂、辅助用房、后门及侧门组成,占地面积2426.3平方米。大殿坐西向东,位于佛寺南侧,为佛寺主要建筑。三檐歇山顶式围栏建筑,抬梁式构架。面阔四间,进深三间,四周设走廊,通面阔13.45米,通进深19.06米,总高10.6米。圆柱、门窗、藻井上均有以花卉、鸟兽、人物为主题的木雕,二、三层檐下板壁绘有经书故事彩绘壁画,大殿内外实木板壁上为傣族贴金漏印图案,对研究傣族宗教、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迁糯佛寺

迁糯佛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普洱市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重要佛寺之一,还保存着多部200多年前的古老经书、贝叶经、报时大鼓等。佛寺平面布局完整,建筑类型齐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山门、大殿、戒堂外檐木构件、抱厦天花上有大量精美雕花,技巧娴熟,工艺精湛;柱、梁、、额枋、裙板等构件上绘有金水漏印图案,显示出浓郁的傣式装饰特色;大殿须弥座采用高浮雕描述有关佛教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直以来,迁糯佛寺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

勐卧佛寺

勐卧佛寺现存建筑包括大殿、戒堂、僧房、塔包树、树包塔、山门、辅助用房等建筑。勐卧佛寺双塔为威远土官刀汉臣于明末清初所建,为南传上座部佛塔,分别称为“梅西里贺广勐”(树包塔)和“广勐贺梅西里”(塔包树)。树包塔、塔包树分别位于大殿中轴线的南北两侧,两塔相距26.7米。两塔均为覆盆式实心砖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塔基底层红砂石须弥座,栏板上雕刻人物、花卉、动物图案,上层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折角亚字形仰、覆莲叠涩式的砌法,每层四面均雕刻精美浮雕,图案为浮云、卷草、人物和花卉等。塔身由青砖砌筑,逐层收分直至塔顶,塔刹已毁。塔基内生长菩提树,枝叶繁盛,年久已与塔基、塔身融为一体,无法分割,形成颇为奇异的塔包树、树包塔景象。勐卧佛寺双塔是佛寺中的重要建筑,为当地傣族人民进行宗教集会,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3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

打陀螺

打陀螺是一项深受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流传于云南省各个地区。每逢春节元宵节、二月八等节日,各村寨都举行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打陀螺活动。2021年6月,云南省申报的打陀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景谷是陀螺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打陀螺活动最为普及、陀螺传统文化最为深厚的地区,素有“陀螺之乡”的美誉。景谷的打陀螺活动,从陀螺制作的选材、制作样式、种类,到打陀螺的花样,技巧等,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打陀螺已成为景谷特有的文化符号。

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物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每当工余、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光亚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灵活的象脚鼓舞。象脚鼓分为长、中、小三型,长象脚鼓身长1.8米至2米,主要出现在群众性舞蹈场合,舞步简单;中象脚鼓身长1米,舞蹈扎实稳重,以鼓因和鼓尾的摆动大小定优胜;小象脚鼓长60厘米,舞蹈最为灵活。不同地区舞步亦有不同,景谷傣族的象脚鼓舞上身动作少、步伐不多,几乎每一步都要跳跃。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名录。

传统村落

纪家村

纪家村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是明朝年间纪家建立的一个世族部落,前清进士纪襄廷的故乡。村落建筑多为四合院比邻排布,道路户户相通,建筑延续传统汉族民居风格,古典大气,门窗雕栏刻凤,多有题词刻字,屋檐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风景名胜

综述

景谷储备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有175处。按资源类型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建筑、休闲设施、宗教朝拜、民俗风情7大类,占《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57%。开发建设及向外宣传推介的景区景点除熙康云舍景谷白马山健康度假酒店,还有威远江自然保护区、野生龙血树属群落、白马山·芒玉峡谷AA级景区、勐卧总佛寺AAA级景区等景区景点,也有以威远镇芒现村民小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点。

重要景点

白马山·芒玉峡谷

白马山·芒玉峡谷属无量山山系,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西北方向的威远镇联合村,距县城18千米,从县城乘车30分钟可到达。白马山·芒玉峡谷建设和保护范围共1225.5公顷,主峰芒玉大尖山位于峡谷东侧,海拔1492米。白马山·芒玉峡谷谷长7千米,谷内水碧湾环,两岸群山含抱,悬崖陡壁。白马山·芒玉峡谷的山,以晒银石为龙头,一峰独起,高低分明。白马山·芒玉峡谷内林地有1201.2公顷,主要有卡西亚松以及大量的杂栎木、灌木,共有数百种植物、花卉及药材。因热量充足,雨量充沛,辖区内植物生长茂密,寄生、附生、绞杀及苔藓植物、蕨类、野藤蔓绕现象随处可见,可谓石头面上也长树,为典型的亚热带雨林。白马山·芒玉峡谷的水是流经峡谷的景谷河,夏季水量极大;冬春季节,河水碧绿见底,为游览的最佳季节。

芒朵佛迹公园景区

芒朵佛迹园位于威远江畔,距县城10千米,仙迹所在地是公榔村芒朵社,占地1665亩,威远江和那木河把景区围绕成半岛形状。景区因有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云游景谷时留下的“脚印”“手印”而闻名,是一个集民族宗教文化,傣族民俗文化,园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每年傣历新年过后,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傣族地区和东南亚的信众前来景谷朝拜,念经、滴水、赕钱赕物、赕糯米饭,祈求佛祖保佑吉祥安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芒玉大峡谷景区

芒玉峡谷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西北方向的钟山乡联合村境内,距县城18千米,从县城乘车3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是人们观光旅游,拍摄影视作品和风光的好去处。景区以谷深林幽,山势峻峭,景点密布,四季变幻为主要特点。芒玉峡谷属无量山系,其范围有1225公顷,峡谷谷长6千米,白马山主峰芒玉大尖山位于峡谷东侧,海拔1492米,峡谷两岸群山含翠,悬崖陡壁上长满了栎木、松柏、杂树生花,猿啼鸟鸣,悬泉飞瀑长流不息。

著名人物

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21年拟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