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23:32

范维澄(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贵州省福泉市,原籍湖北鄂州,是一位著名的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专家。范维澄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和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范维澄于196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1979年,他在帝国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学者。1991年,范维澄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主任。1996年,他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01年,范维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他担任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范维澄被推选担任亚太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首任主席。2012年,他获得首届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终身奖。2013年,范维澄被授予拉夫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14年,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式成立,范维澄担任院长。2019年2月14日,武汉理工大学成立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范维澄担任名誉院长。范维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技术,包括公共安全科技中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的理论与技术及其综合集成。

人物经历

1943年1月28日,范维澄出生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原籍湖北鄂州。

1953年—1956年,范维澄就读于唐山市第一中学

1960年8月,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于工程热物理专业。

196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本科毕业;8月开始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65年8月至1987年11月)、教授(1990年1月-)。

1979年11月,前往帝国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至1982年4月)。曾先后短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任访问教授。

1991年1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1993年1月)。

1993年1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主任(至1997年1月)。

1996年8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至2003年7月)。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热能动力工程) 。同年被聘为科技部973火灾项目首席科学家(至2006年)。

2002年2月18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举行成立仪式,担任中心主任。

2006年3月27日,范维澄应邀前往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第30次学习会议做了题为“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的讲座。

2008年8月,应邀在加拿大举办的第32届国际燃烧学术会议上担任“火灾研究”主题的共同主席,属于中国燃烧分会的学者首次担任该会议的主题共同主席。10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城市安全技术国际会议上,范维澄与50多位代表共同倡议发起建立“亚太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并被推选担任学会首届主席。12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2011年,范维澄主持完成的“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10月,获得首届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特别贡献奖

2013年8月,在拉夫堡大学接受了拉夫堡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2014年5月,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范维澄担任院长。

2016年12月27日,被聘为深圳市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为深圳的城市公共安全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库支撑。

2020年8月6日,被聘为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成果

范维澄提出并创建了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以火灾机理与防治技术为主干和特色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主持制订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在国内首先设立了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培养及博士后研究方向;已培养出博士27人、出站和在站博士后16人。

范维澄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起草组成员、“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专题执笔组成员和“火灾安全科技问题”课题组长、科技部“十一五”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参与或主持了相关研究报告、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议的起草。参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工作。作为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参与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重大决策的咨询、审议和监督。

范维澄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13次,作为组委会主席或副主席参与发起和主持了12次国际学术会议;共同发起和组建了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成功为中原地区争办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倒塌事件后,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特邀代表,参加了由联合国国际建筑与创新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球高层建筑峰会;作为中方负责人接受美国建筑与火灾实验室正式邀请,参与了“911”事件后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研究国际合作计划。

范维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次,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因在火灾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范维澄于2012年荣获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首届特别贡献奖

主要著作

论文

1.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题综述》,载《中国科学基金》2018年第3期,第297-305页(第一作者)

2. 《国家安全管理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载《中国科学基金》2015年第6期,第436-443页(第一作者)

3.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法研究进展专辑序言》,载《管理评论》2016年第8期,第3-5页(刘奕,许伟,乔晗,范维澄)

4. 《突发事件应急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专辑序言》,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0期,第2445-2448页(刘奕,许伟,乔晗,范维澄)

5. 《典型建筑结构中烟气毒物迁移的实验及数值分析》,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第1期,第62-67页(方廷勇杨立中,冯文兴,黄锐,范维澄)

6. 《预测单个火灾房间内温度场分布的多层区域模型》,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第6期,第544-548页(陈晓军,杨立中,邓志华,范维澄)

7. 《木材点火时间影响因子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第5期,第443-446页(张靖岩,杨立中,郭再富,邓志华,范维澄)

8. 《外部热辐射对材料燃烧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第2期,第139-143页(季经纬杨立中,范维澄)

9. 《模拟火灾环境下木材炭化速率的实验研究》,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第1期,第16-20页(郭再富,杨立中,邓志华,张靖岩,范维澄)

10. 《木材在火灾环境中热解行为的数值模拟》,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4期,第333-337页(陈晓军,杨立中,邓志华,范维澄)

11. 《柴油引燃天然气着火过程分析》,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4期,第342-347页(蒋勇,邱榕,范维澄)

12. 《受限空间火灾环境固体可燃物热释放速率模拟研究》,载《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2期,第122-125页(陈长坤汪箭,廖光煊,范维澄)

13. 《基于燃料可燃界限研究建筑火灾中的回燃现象》,载《爆炸与冲击》2004年第1期,第24-29页(翁文国,范维澄)

14. 《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载《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第4期,第337-339页(胡源,张蕤,徐加艳,宋磊,范维澄)

15. 《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进展》,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第4期,第13-17页(胡源,汪少锋,宋磊,陈祖耀,范维澄)

16. 《建筑火灾中轰燃现象的突变动力学研究》,载《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第7期,第55-59页(翁文国,范维澄)

17. 《建筑火灾中基于大涡模拟的场区复合数值模型及其应用》,载《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第6期,第79-83页(杨锐蒋勇纪杰,范维澄)

18. 《自组织临界性与大规模森林火灾的防治》,载《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第10期,第99-102页(宋卫国汪秉宏舒立福,K.Satoh,范维澄,赵林城)

19. 《细水雾灭火技术研究与进展》,载《科学通报》2003年第8期,第761-767页(刘江虹,廖光煊,厉培德,范维澄,陆强)

2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亚克力 acid/graphite 氧化物 nanocomposite”,”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Number2,2003,pp.285-288(胡源,丁溶芳,徐加艳,王清安,陈祖耀,范维澄)

21. “AN IMPROVED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FOR(DIGITAL)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Acta Mechanica Sinica”,Vol17Number 4(2001),pp.332-339(翁文国,范维澄,廖光煊,秦俊)

22. 《具有局部结构的增长无标度网络中传染病传播机制研究》,载《物理学报》2009年第3707-3713页(倪顺江,翁文国,范维澄)

23. 《火灾烟雾颗粒凝并分形特性研究》,载《物理学报》2006年第9期,第4466-4471页(疏学明,方俊申世飞,刘勇进,袁宏永,范维澄)

24. 《用消光系数比表征火灾烟雾的分类特征》,载《物理学报》2002年第3期,第700-704页(赵建华,袁宏永,范维澄,陈涛)

25.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分级模型》,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8期,第1252-1255页(季学伟,翁文国,倪顺江,范维澄)

26. 《火灾对地铁隧道排烟风机能力的影响研究》,载《铁道学报》2005年第2期,第90-95页(卢平,廖光煊,范维澄)

27. 《突变理论应用于腔室火灾中的回燃现象》,载《数学物理学报》2002年第4期,第564-570页(翁文国,范维澄)

28. 《受限空间中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载《材料研究学报》2002年第4期,第418-420页(刘江虹,廖光煊,范维澄,陈长坤

29. 《火灾烟雾的多波长衰减特性研究》,载《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第3期,第221-224页(赵建华袁宏永,范维澄,宋卫国

30. 《聚合物材料阻燃性能试验方法相关性研究进展》,载《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第3期,第178-181页(王正洲,范维澄,瞿保钧

参考文献:

著作

1. 《计算燃烧学》(联合主编),合肥市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2. 《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主编),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3. 《流动及燃烧的模型与计算》(合著),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 《火灾科学导论》(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5. 《火灾学简明教程》(联合主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1999城市火灾安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主编),范维澄主编,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能源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关键技术》(联合主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合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 《火灾科学进展 英文版》(联合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公共安全科学导论》(合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参考文献:

个人生活

范维澄的父亲范治纶教授为中国早期水利教育家,他的哥哥范维唐教授为采矿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范维澄是中国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的专家,在长期的研究中,致力于把高科技引入火灾科学的研究和火灾防治,为火灾防治提供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国火灾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消防在线评)

范维澄在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及其综合集成;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技术等领域作出了创新成果和重大贡献。(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评)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受聘为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安教育网.2024-02-22

中国工程院院士署名论文被认定剽窃-院士论文,剽窃-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4-02-22

罗普特: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一行到罗普特集团考察指导.今日头条.2024-02-22

范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4-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范维澄.2024-04-20

范维澄院士.safetyse.ustc.edu.cn.2024-04-17

范维澄.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2024-09-06

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监测与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04-16

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防火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04-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