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法行 :战国末期时荀子所著文章

更新时间:2023-11-10 16:50

《荀子·法行》是战国末期时期荀子创作的文章。荀子,原名况,字卿,因其名字与西汉宣帝的名字发音相似,为了避讳,被称为孙卿。他是周代战国末期赵国人,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并曾任楚兰陵县令。荀子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并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要的整理工作。

文章内容

公输不能加于绳,圣人莫能加于礼

荀子认为,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也无法超越规范的要求,而圣人们却能够深刻理解礼仪的重要性。他强调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准则的意义。

曾子的教导

曾子在生病期间,向他的学生曾元传授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他认为,不应该亲近外人而疏远家人,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责怪他人,更不应在遭受惩罚之后才祈求上天的帮助。他还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比喻及时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子贡与孔子的对话

子贡向孔子请教为什么君子重视玉石而轻视石英。孔子回答说,君子看重的是玉石所象征的美好品德,而不是它们的数量多少。他列举了玉石的各种美德,包括温和、坚韧、智慧等,并指出即使是最华丽的石英也不能与玉石相比。

曾子的自我反省

曾子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喜爱或尊敬,那一定是自身的问题。他强调个人的责任感,认为不应该抱怨别人,而是要审视自己的言行。

南郭惠子与子贡的讨论

南郭惠子询问端木赐为何孔子的学生背景如此多样。子贡解释说,这是因为君子秉持公正的态度等待着各种人的到来,无论是谁都可以自由地接近他们。他还用医生和木材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孔子的劝诫

孔子提出,君子应具备三种宽容之心:侍奉君主却不尽心尽力,对待下属却苛刻要求,这不是宽容;赡养父母却不回报恩情,教育子女却不注重孝道,也不是宽容;尊重兄长却不友善相待,对待弟弟却不耐心引导,同样不是宽容。他认为,只有明白了这些原则,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

孔子的人生思考

孔子还提醒人们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长时就会感到无力;老年时不传授知识,去世后就无法留下影响;拥有财富时不慷慨施舍,贫穷时就没有朋友相助。他建议人们从小就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晚年要考虑如何传承智慧,富有时要考虑如何帮助他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