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城镇 :天津市汉沽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2:14

营城镇是汉沽区下辖镇,民国和日伪时期置营城乡,1959年成立大华社,后又改大华公社,1962年更名营城公社,1976年营城公社与营城街道分置,1983年复置营城乡。位于滨海新区北部,原汉沽区境南部,3乡合并设镇后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1.6万。

营城镇辖东风、五七、蛏头沽、双桥子、前大坨、洒金坨等13个村委会。企业生产以氢氧化钠和工业硅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民国和日伪时期置营城乡,建国后设营城东西街,1959年成立大华社,后改大华公社,1962年更名营城公社,1976年营城公社与营城街道分置,1983年复置营城乡。

2001年,撤销营城乡、双桥子乡、蔡家堡乡,合并设立营城镇。

2011年,撤销营城镇,并入寨上街道。

原【营城镇】位于滨海新区北部,原汉沽区南部。辖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风村化工街38号。汉北公路纵贯全境。1996年,营城乡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东风、创业、建华、五七、蛏头沽5个行政村。

原【双桥子乡】1996年,面积134.5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双桥子、前大坨、洒金坨、大神堂、海沿、小神堂6个行政村和海辛庄、后大坨、铁神庙、万根4个居委会。2001?年,撤销双桥子乡,并入营城镇。

原【蔡家堡乡】1948年置蔡家堡乡,1958年更名高坨子乡,1961年改蔡家堡公社。1976年地震时房倒屋塌,18个自然村中有14个村居民迁徙一空。1983年改蔡家堡乡。1996年,面积53.7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蔡家堡、高家堡古城、土桥、火神庙4个行政村。因散居在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之中,区划范围无定界。

行政区划

辖东风、五七、蛏头沽、双桥子、前大坨、洒金坨、大神堂、海沿、小神堂、蔡家堡、高家堡、土桥、火神庙13个村委会。

【2008年代码】120108103:~201东风村 ~202蛏头沽村 ~204五七村 ~206洒金坨村 ~207大神堂村 ~208小神堂村 ~209双桥子村 ~210前大坨村 ~211海沿村 ~212高家堡村 ~213蔡家堡村 ~214土桥子村 ~215火神庙村

经济概况

乡镇企业生产以氢氧化钠和工业硅为主。农业主产水稻。

历史文化

征辽中军驻地——营城

位于天津市汉沽城区东南部,东邻寨上,西北靠蓟运河,原有城池基址,清末旧城遗址犹存。据《宁河县志》记载:“营城去县邑(今宁河县宁河镇)五十余里,李世民高丽之役,因筑土城驻中军,其前军、后军则更屯他村,所谓前后寨上者是也。”这就是营城地名的来历。明代文人题咏《营城》,署名前人,载于《宁河县志》:天策①神威镇八方,垂衣②犹欲指扶桑。楼船选将弓悬月③,城堡屯兵剑拂霜④。谁识垣墙犹历历,看烟水正茫茫。行人休问初唐事,古垒荒丘半夕阳。注释:1、天策:星名,引申为帝王的谋略。2、垂衣:《易系词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后来成为称颂帝王无为而治的套语。3、弓悬月:半月形象弓。《乐府诗集》:“弓月晓逾明。”4、剑拂霜:宝剑的寒气犹如寒霜。明永乐初年,邵益谦任海防千户武职,移住营城,娶妻孟氏,遂繁衍定居,使邵姓成为营城大族。明清以来,这里就是海防市重镇。清代设营城营,后改为汛,清政府置北塘、新河、营城为海口市三镇。清咸丰九年(1859),清政府在营城南部的运西岸崔家圈和东岸邵家圈修建炮台4座,北塘河口的浮桥和码头,也移至营城和茶淀之间,成为应援大沽口炮台遗址和堵防海口的重要军事阵地,北塘防兵和炮位全部撤防到营城,最高驻马步兵达3100名,民国和日伪时期,置营城乡,辖沿海12保,共20个自然村。营城已成为一个区域性地名,现营城镇驻地已南迁到“五七”村北,原营城旧城址的地方已成为化学工业区。

风景名胜

清咸丰九年,建成营城炮台,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攻陷大沽炮台,同年年底清代廷下令拆除营城炮台,遗下铁炮一尊,现存于河西公园。

汉沽航母主题公园、中新生态城。

参考资料

寨上街道.行政区划网.2017-03-10

滨海新区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2017-03-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