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太阳鸟 :太阳鸟属的一种小型太阳鸟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7

蓝喉太阳鸟(黑枕黄鹂普通亚种:Aethopyga gouldiae),别名桐花凤,是雀形目花蜜鸟科太阳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9.1~16cm,体重4~12g。喙细长,向下弯曲,雄鸟雌鸟具有明显的外观差异,雄鸟相较于雌鸟体色更为亮丽,且中央尾羽有明显延长,其前额、头顶、颏和喉部的羽毛呈蓝紫色,并且具有金属光泽,耳后胸侧也都各有类似的辉紫蓝色斑点,头侧、颈侧、背、胸为朱红色,腰、腹部为黄色。雌鸟体色相较于雄鸟较暗淡,上体为橄榄绿色,腰部为黄色,喉部和胸部为比较暗淡的灰绿色,下体的其余部分为黄绿色。

蓝喉太阳鸟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及西南部,南亚北部以及东南亚北部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3500m的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和常绿、落叶的混交林中。蓝喉太阳鸟为留鸟,主要食物为花蜜,但偶尔也会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3~5只或10多只成群。

蓝喉太阳鸟于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蓝喉太阳鸟于2000年被中原地区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分化

动物学尼古拉斯·维戈斯(Nicholas Vigors)于1831年首次描述了该物种,以鸟类绘画艺术家伊丽莎白·古尔德(Elizabeth Gould)的名字来为该物种命名。蓝喉太阳鸟共有4个亚种:Aethopyga gouldiae dabryii亚种在羽色上与其他亚种有所差异,其腹部为红色,尾部无黄色。其余亚种羽色差异较小,在区分时需要依靠其鸣声来鉴别。

形态特征

雄鸟雌鸟一般虹膜都呈现深褐色或暗褐色,嘴、脚则为黑褐色。

蓝喉太阳鸟雄鸟的前额、头顶、颏和喉均为紫蓝色,具金属光泽,在耳羽的后侧和胸侧亦具辉紫色斑点。眼先、颊、头侧、后颈部、颈侧、背部、肩部、以及翅上中覆羽和小覆羽一般呈现红色,据个体不同有朱红色、栗色之分。腰部黄色。两翅膀暗黑褐色,飞羽羽缘具较窄的黄色或者橄榄绿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一般为白色或黄白色。胸部呈红色或者黄色,也有黄色杂红色纵纹的情况,腹部以后其余下体为鲜黄色,部分个体后胁和尾下覆羽呈黄绿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从羽毛的基底部到全羽的2/3处呈辉紫色,中央尾羽较其他尾羽有延长,其延长部分为黑色缀有紫色,外侧尾羽黑褐色,外羽瓣、羽缘亦有紫蓝色金属光泽,且尖端色较淡。

蓝喉太阳鸟雌鸟上体灰绿色或橄榄黄绿色,头顶羽色较暗,暗褐色羽基偶尔显露于外部。腰部黄色。颊、耳羽、颈侧、喉和上胸灰橄榄绿色或灰绿色,颊、喉颜色偏灰。腹、两胁和尾下覆羽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翅和尾黑褐色,羽缘橄榄黄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

分布栖息

世界分布

蓝喉太阳鸟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及西南部,南亚北部以及东南亚北部部分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地,冬季偶见于巴基斯坦东北部。

中国分布

蓝喉太阳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省份和地区,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南部等地,在中国中部,如河南省、湖北、江西省等地也有分布。

栖息地

蓝喉太阳鸟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中,也经常能见于树木较少的草坡、果园、农地、河边与公路边的树上,有时也见于竹林和灌木丛。一般较少到靠近地面的区域活动。蓝喉太阳鸟的栖息地海拔一般在1000~3500m之间,最高可达4250m。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蓝喉太阳鸟主要以花蜜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据在中国四川、云南省等地对当地37只蓝喉太阳鸟的胃部进行的剖检,除了9只胃部为空外,有23只蓝喉太阳鸟的胃中均有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如鞘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以及一些昆虫的若虫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蜘蛛目等,还有4只鸟胃部有花叶。

防御行为

蓝喉太阳鸟对人类具一定的警惕性,一般发现附近有人类靠近后会立即飞行远离,其行动较迅捷,但在飞离人类时通常不会飞的太远,一般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便会停息。

集群行为

蓝喉太阳鸟为留鸟,常独自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3~5只或10多只蓝喉太阳鸟集结成群,但集结成群体的个体彼此之间会保留有一定的距离,在春季也会见到蓝喉太阳鸟与其他物种的鸟类形成混群。

节律行为

在一些地区观察到不同季节蓝喉太阳鸟有依照海拔的高低垂直迁移的行为,在一定海拔内,随着季节不同,蓝喉太阳鸟的种群数量也会有所不同,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蓝喉太阳鸟会向低海拔地区迁徙,有的个体甚至会迁徙到至距繁殖地较远的低地。

鸣声

蓝喉太阳鸟平常叫声包括音调较高较薄的“tzeeee”和尖锐、短促快速并且带有重复的的“tzit”声,在遇到危险时还会发出示警的嘟声及类似“squeeeee”的鸣声,这种鸣声的中间音会上扬。

生长繁殖

求偶

繁殖期为4~6月。繁殖期时雌鸟与雄鸟会经常彼此追逐,并且在追逐过程中会伴有鸣叫,这种鸣叫声音一般单调清脆,类似于“zhai-zhai”声,蓝喉太阳鸟在繁殖期的鸣叫时一般也伴有飞行,或在树枝上昂首翘尾等行为。

筑巢

4月中旬可见蓝喉太阳鸟开始筑巢,一般由雌鸟来搭建巢穴,蓝喉太阳鸟一般会在海拔1000~3000m的常绿阔叶林中修筑自己的巢穴,绝大多数的巢呈现圆形或者梨形,它们修筑的巢一般由收集而来的植物绒、苔藓植物、草叶、植物纤维、蜘蛛网等材料修建而成。修筑成的巢一般长15~18cm,宽10~11.5cm,绝大多数的巢会被安置固定于灌木的细枝上。

产卵

蓝喉太阳鸟每窝产卵2~3枚,卵为白色、大多被有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3.5~15.3mmx10.3~11.3mm。早成雏晚成性。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16年,全球蓝喉太阳鸟种群数量尚未被确认,并且暂无其种群遭遇重大威胁的记录,因此认定蓝喉太阳鸟种群稳定。根据相关记录,蓝喉太阳鸟在不丹、缅甸以及其分布区的东部较常见,在尼泊尔印度通常不常见。

保护级别

蓝喉太阳鸟于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物种。

蓝喉太阳鸟于2000年被中原地区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亲缘种及对比

经过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验证,蓝喉太阳鸟与绿喉太阳鸟(Aethopyga nipalensis)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同属花蜜鸟科太阳鸟属,食性、体型、分布范围相近;此外,二者雄鸟体色均较为鲜艳,身体部分区域体色相近,雌鸟整体体色相似。

与人类的关系

蓝喉太阳鸟羽毛颜色鲜艳美丽,尤其是雄性蓝喉太阳鸟羽毛颜色艳丽缤纷,是很好的观赏鸟,可作为笼养的观赏宠物,它们的羽毛也可以被用来当做工艺品的原材料,如羽毛画、装饰品等。蓝喉太阳鸟一般以花蜜和昆虫为食,因此在授粉以及虫害的防治等方面也有一定生态价值。(注:在中国,私自捕捉三有保护动物为违法行为)

参考资料

Aethopyga gouldiae The IUCN Red List.iucnredlist.2023-04-28

Thai National Parks Mrs. gould's sunbird.thainationalparks.2023-04-28

Mrs. Gould's Sunbird Aethopyga gouldiae.doi.2023-04-28

Avibase - The World Bird Database Gould's Sunbird.avibase.2023-04-28

Aethopyga gouldiae.Species 2000.2023-04-28

eBird Aethopyga gouldiae.ebird.2023-04-28

..2023-04-28

..2023-04-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