蟆口鸱科 :鸟纲夜鹰目下的科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1

蟆口科(Podargidae),又称大林鸱,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夜鹰目目中的一个科。蟆口鸱科的鸟类以其大而扁平的钩状喙和巨大的赖蛤蟆般的张口而得名,这些特征用于捕捉昆虫。它们是高度夜行性鸟类,一般不在白天活动,白天它们半闭着眼睛栖息在树枝上,利用其羽毛的花纹来伪装成树桩,以躲避危险。蟆口鸱科的飞行能力较弱,但它们有时被认为与鸮形目相似,具有大而朝前的眼睛。分布于中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尤其是印度马来亚和澳大拉西亚界。此鸟类有多个亚种,其中黑顶蟆口鸱学名:Batrachostomus hodgsoni,英文名:Hodgson’s Frogmouth)是亚洲蟆口鸱属的鸟类,是中国的唯一一种蟆口鸱,罕见留鸟。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及东南亚的山地。栖于常绿林及灌木丛

外形特征、

它们的口裂极大,如同蛙口,口边有须,利用其大而扁平的钩状喙和巨大的蟾蜍般的张口捕捉昆虫。描述:不会错识的中等体型(24厘米),全身褐色、黑色及白色斑驳的鸟种。嘴角巨阔,浅褐色的双眼凝神。体羽为似树皮样的保护色图案。雌鸟较雄鸟多棕色,喉胸部有一由具黑色羽缘的白色羽而成的大型斑块,少斑驳图案。膜-黄褐;嘴-浅角质色;脚-肉色。

生活习性

叫声:一连串轻柔、嘤嘤作叫的“gwaaa”声,音调上扬;另有哀怨的变调哨音“pheew”,音调下抑。

繁殖行为

蟆口鸱科的鸟类在分支上产下最多三枚白色蛋,由雌鸟在夜间孵化,雄鸟在白天孵化,这种分工合作的繁殖行为有助于提高幼鸟的存活率。

分类学研究

尽管蟆口鸱科曾被归类为夜鹰目,但2019年的一项研究估计,蟆口鸱属和蟆口鸱属之间的分化时间约为3000-5000万年,并形成了一个与夜鹰远离的支序,成为雨燕科蜂鸟科和猫头鹰夜鹰的姐妹群。分类学研究表明,亚洲物种可能可作为一个新的家族,即蟆口鸱科(Batrachostomidae)。

下属生物

莫勒波克蛙嘴夜鹰科有2属12~14种,其中蟆口鸱属有3种,分布于大洋洲,体型比较大;蛙嘴夜鹰属或称亚洲蟆口鸱属分布于亚洲南部,有9~11种,体型比较小。在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属都有分布,我国仅黑顶蛙口夜鹰1种。据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夜鹰为国际濒危物种,全名为黑顶蛙口夜鹰。据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记载,黑顶蛙口夜鹰学名黑顶蟆口鸱,我国在1962年滇西考察中捕获一只标本后,再也没有发现过,估计在我国分布种群数量十分稀少。此鸟体色暗淡,为夜行性鸟类,喜食昆虫,眼睛大,喙宽扁,口裂极大,如同蛙口,口边有多条长须,性凶猛。因极为罕见,《山东鸟类名录》无记载,在我省属首次发现,本次发现可能是山东鸟类新记录。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