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

更新时间:2023-02-27 19:09

大洋洲(Oceania)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和南部、地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濒印度洋,东和北临太平洋,由澳大利亚大陆和海洋中上万个岛屿组成。其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大洋洲共有16个国家,人口合计约4500万人。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除部分山地外,该洲海拔一般在600米以下,地貌结构自西向东分为:西澳高原、中澳平原、东澳山地、大陆型岛屿、海洋型岛屿。大洋洲岛屿数量为各洲之冠,包括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火山形成的夏威夷岛等。世界上的环礁岛大多数分布在大洋洲,包括密克罗尼西亚几乎全部岛屿、波利尼西亚大部分岛屿,以及美拉尼西亚部分岛屿都属于珊瑚环礁。大洋洲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等。该洲河流短小且水量较少,最长的河流为墨累河,大陆湖泊多为咸水湖,最大咸水湖澳大利亚的艾尔湖,最大淡水湖是新西兰陶波湖。大洋洲植物种属丰富,特有种植物多,以热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代表类群有桉树、白千层、金合欢等。大洋洲缺少高等哺乳纲,但鸟类丰富分布甚广,特有种多,古老性强,代表类群有澳大利亚的鸭嘴兽单孔目袋鼠袋熊树袋熊有袋目动物,以及新西兰的kiwi新几内亚岛的极乐鸟等。

人类在大洋洲的生活史可上溯至4万年以前。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大洋洲原住民的文明发展相当缓慢,长期处于新石器时代。16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抵达大洋洲,随后欧洲人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大洋洲探险活动。18世纪末-19世纪末,大洋洲的岛屿先后沦为殖民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殖民格局有所改变。战后,大洋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前殖民地经过长期地斗争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在1931年和1907年独立。各个太平洋岛国也在20世纪内相继独立或取得内部自治权。并建立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岛国论坛等机构进行区域合作。

大洋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经济发达,其他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2022年,澳大利亚GDP为1.68万亿美元,人均GDP6.4万美元;2022年,新西兰GDP为2427亿美元,人均GDP约为4.7万美元。绝大多数南太平洋岛国都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体量小、交通不便、资源不均衡、劳动力缺乏、资金与技术严重短缺的问题,发展速度缓慢,其中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

大洋洲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景名胜,展现了其独特而多样化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该洲拥有世界遗产31处,其中自然遗产16处、文化遗产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6处。著名景点有大堡礁、黄金海岸、皇后镇等。大洋洲主要城市有悉尼、堪培拉、惠灵顿莫尔斯比港等。

定名和范围

名称由来

大洋洲的英文名称是“Oceania”,意思是“被大洋环绕的陆地”,其中“Ocean”表示“大海”,后缀“ia”表示土地。这一名称出现于1812年,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Malte-Brun)命名。

大洋洲又称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亚洲的简称,“澳大利亚”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陆地”。人们在南半球发现这块大陆时,以为这是一块一直通到南极洲的陆地,便取名“澳大利亚”。

具体范围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和南部、地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濒印度洋,东和北临太平洋,由一块大陆和海洋中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其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

大洋洲传统上分为四个部分:澳大拉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利尼西亚,而琉球群岛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日本列岛台湾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不属于大洋洲。但也有其它的观点,可概括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类。大洋洲最广义上的范围包括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整个岛屿地区,美国出版的《韦氏新地理辞典》中大洋洲指大洋中的岛屿,包括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组岛群,有时也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群岛;《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大洋洲是南太平洋诸岛屿的总称。狭义的观点则认为大洋洲仅指三大组岛群,20世纪80年代以后,海洋要素与向海而生的人群开始受到重视,保罗·达希等本土学者提出,狭义的大洋洲主要是指完全受海洋环境主导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利尼西亚(含新西兰)等群岛,以此强调大洋洲的海洋文明特性。

大洋洲最东端的位置有争议,不同学者认为是迪西岛(西经124°48')或复活节岛(西经109°23')或萨拉-戈麦斯岛(西经105°28'),若从人种分布原则看,大洋洲的最东端应在复活节岛上(西经109°23')。大洋洲西至澳大利亚大陆最西边的德克哈托格岛(东经113°00'),南至新西兰以南的麦里岛 (南纬54°36'),北至夏威夷群岛的库雷岛(北纬28°25')。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又名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东濒太平洋珊瑚海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7月,人口为2639万。

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相距1600千米。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南、北两岛被库克海峡相隔。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人口为522.3万。

美拉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意为“黑人群岛”,位于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归线之间。面积96.5万平方千米,主要有新几内亚岛 (亦称伊里安岛或巴布亚岛) 、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其中新几内亚岛面积最大,为78.5万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

密克罗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群岛”。位于中太平洋,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陆地总面积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罗尼西亚人。主要有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岛、吉尔伯特群岛等。群岛分裂为两弧,中隔马里亚纳海沟。群岛以珊瑚礁为主,有许多大环礁礁湖,也有火山岛。该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包括瑙鲁基里巴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帕劳。

波利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陆地总面积约265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岛、中途岛、威克岛、图瓦卢汤加群岛、社会群岛、土布艾群岛、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纽埃萨摩亚群岛、托克劳群岛、库克群岛、莱恩群岛、菲尼克斯群岛、约翰斯顿岛、瓦利斯群岛、富图纳群岛、皮特凯恩群岛等,由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该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包括汤加、纽埃、萨摩亚、图瓦卢、法属波利尼西亚等。

自然地理

地质

演化历史

前寒武纪

澳大利亚大陆的中西部广大地区是大洋洲最古老的构造单元,远在太古代就成为陆地,以后没有发生过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属于寒武纪以前存在于南半球巨大的古老板块冈瓦纳古大陆。古陆西部,有很大面积从未被海水淹没过的地盾区。

古生代

古生代发生的海西运动改变了大洋洲的形态。志留—泥盆纪时,随地壳变动,原来存在古地台东面的海西海逐渐加深,到石炭纪末,海西海发生大规模造山运动,这形成了北起伊里安岛南部,南到塔斯马尼亚岛,长达3000多千米的海西褶皱山系。海西运动是澳大利亚大陆上最剧烈的和后一次造山运动,经过这次运动,使海西海整个古生代沉积的厚层岩系发生褶皱,并有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局部地区岩浆喷出地表,构成一些火山锥和熔岩复盖层。随着地壳升降运动,海侵海退频繁,形成了石炭一二叠纪海陆交互层中深厚的煤系。

中生代

三叠纪时期,澳大利亚大陆主要为侵蚀期,地表进入准平原化阶段。这时在西部古地台和东部海西褶皱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地壳不断沉降,到侏罗纪时,开始沉积了透水性强的多孔砂岩,为大钻井盆 地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白垩纪初,出现大规模海侵,海水分别从卡奔塔利亚湾大澳大利亚湾侵入,把大陆东西两部隔开,沉积了厚层砂岩页岩泥灰岩。上白垩纪末期,中部沉降带开始回升,海水逐渐变浅,直到第三纪中期,才露出海面形成淡水湖盆。晚更新世时,随着气候变干,湖面逐渐缩小,地表呈现干旱状态。

新生代

第三纪末,大洋洲发生了大规模造山运动,形成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面一系列向外凸出的岛弧,并与亚洲东南部岛弧连成一体。其中一些岛屿原与大陆相连,后因部分地体下沉,海水侵入而与大陆分离。大多数岛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冲到印度洋板块下面到达一定深度之后,因不断摩擦加热,使板块较轻的成分熔融,引起火山活动,熔融岩浆顺着裂缝不断上升喷出,形成火山岛。

第四纪时,大洋洲也有冰川出现。澳大利亚大陆的冰川范围很小,局限于东南部科修斯科山地。塔斯马尼亚州新西兰南岛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润,曾出现大规模的冰川,留下了大面积的冰蚀和冰地貌。

地质板块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区内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该区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和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

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占澳大利亚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二,由多个古元古代陆核及其周边的中元古代缝合带组成,东以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为界,主要分为3个部分:西澳克拉通、北澳克拉通和南澳克拉通。它们之间是古元古代—中元古代造山带组成的中部活动带。克拉通内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为主,盖层沉积为之后在盘古大陆裂解和澳大利亚大陆北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元古宙显生宙盆地沉积物,包括澳大利亚超级盆地。

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由古生代时期冈瓦纳古陆与古太平洋的相互作用形成,造山带根据地质特征可分为5个部分:德拉梅里亚造山带、拉克兰造山带、新英格兰造山带、汤姆森造山带和北昆士兰造山带。

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与印澳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主要分布在大洋洲边缘的岛弧区,主要包括太平洋板块与印澳板块边界部位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各个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四大板块交界处,且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终年地质活动频繁,面临着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啸等自然灾害。按板块学说理论,大洋洲内层岛弧和中间层岛弧的成因,是两个系统的岛弧分别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汇聚边界,由于板块相对运动,太平洋板块西移俯冲的结果。

地形地貌

大洋洲除部分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三分之一,200-600米的丘陵台地约占全洲面积二分之一以上。为世界地势低缓的一洲。大洋洲的地貌结构自西向东有五个明显不同的单元,大陆西部的侵蚀高原(西澳高原)、大陆中部的沉降平原(中澳平原)、大陆东部的断块山地(东澳山地)、大陆东侧的新褶皱岛弧(大陆型岛屿)、更东的火山一珊瑚岛屿群(海洋型岛屿)。

山脉

澳大利亚

东澳山地区北起约克角半岛,沿大陆东岸向南延伸,越过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州。整个山地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总称澳大利亚科迪勒拉山系。山地南北长2800多千米, 东西宽80-180千米,一般海拔800-1000米。东坡陡峻,山地紧通海岸,沿岸平原狭窄,西坡平缓,逐渐下降为丘陵台地,最后过渡到中部平原。

由于断裂和侵蚀谷的制裂,山系可分成三段:布里斯班以北,海拔不高,山幅最宽,称为大分水岭。大分水岭由沙岩、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地貌上并没有一条完整的分水山脊,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山顶平缓,海拔一般不到600米,只有少数出花岗岩、玄武岩侵入体构成不连续的山顶,海拔在1000米以上。

由布里斯班到纽卡斯尔的中段包括新英格兰山脉、利物浦山脉和蓝山脉,主要为玄武岩花岗石构成,这些山幅变窄,高度增大,海拔多在1000-1500米,山间多深的峡谷和陡峭的断崖,几乎令人难以通过。但是山顶仍然平缓,最高峰海拔1615米。南段即纽卡斯尔以南的山地,包括澳大利亚山脉和维多利亚山脉。澳大利亚山脉是东部山地最高峻的部分,地形比较复杂,主峰科西阿斯科山为花岗岩侵入体构成,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亚大陆的最高峰,上面仍保持着平顶性质。由于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山顶至今残留有围谷小冰川湖等冰磺冰蚀的痕迹,也是该大陆仅有的冰川地形和冬季有短期积雪的地区。墨尔本以西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维多利亚山脉,山势低缓,地形比较完整,实际上是一片由石炭纪砂岩所构成的台地

此外,西澳高原区东部横有两条东西向的蚀余山脉,即麦克唐纳山脉和马斯格雷夫山脉,是由古老的红色花岩和石英岩成,由于抗蚀力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达1515米。西澳高原区东南部为一系列南北纵向的断块山地和裂谷组成的南澳山地。

新西兰

新西兰主要由南岛北岛组成,北岛地势较低,以丘陵为主,山地只占该岛面积的18%。岛上有两组分别伸向东北和西北的山脉,这两组不同走向的山脉在岛的中部汇聚,使地壳产生巨大的断裂和错动,形成一条北北东向的地沟带,是新西兰重要的火山和地热区。区内有众多的火山峰,地热资源十分丰富。鲁阿佩胡火山海拔2796米,为北岛最高峰。南岛地势高峻,山地占该岛面积的70%。

南阿尔斯山脉纵岛的西,构成南岛地形的骨架,一般海拔2000-3000米,其中库克山高3764米,是新西兰的最高峰。由于山地所处纬度较高,许多峰顶终年白雪,发育着一些大冰川,其中塔斯曼冰川,长达30千米,为大洋洲最大的冰川。南阿尔卑斯山脉西坡陡蛟,沿岸平原狭窄,东坡平缓,在宽阔的山麓斤陵地带,形成一系列长条形的冰蚀谷地和湖泊,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游览区。

新几内亚岛

新几内亚岛的北部沿是一条不连续的山带,山地断层发达,流水侵蚀切割严重,山势较低,除个别山峰高达4000米外,一般海拔为600米左右。中部是西北一东南向伸延的中央山脉,全长2400多千米,海拔大部分在4000米以上。西段地势高峻,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故称雪山山脉,其中最高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至高点。东段为马勒山脉,山势向东逐渐降低,最后没入珊瑚海,露出的一系列山峰,构成路易西德群岛。

火山

大洋洲火山地貌广布。岛屿生成多与火山作用有关,珊瑚岛和环礁的基底也是火山物质组成的,因而火山地貌分布广泛, 形式多样。新西兰有成群的火山口,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有体积较大、坡度偏小的盾状火山地貌。几座主要火山介绍如下:

高原

西澳高原区位于澳大利亚西部,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56%。高原的基底由前寒武纪花岗石闪长岩辉绿岩等刚硬的岩系组成,是大洋洲地质最古老的部分,经过长期的外力剥蚀作用,海拔一般在300-600米,呈现为低高原的外貌,但是地表仍残留有一些孤立的蚀余山地和高凸的地块,破坏了高原地表的连续性。西澳高原区西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和金伯利地区,主要由砂岩玄武岩组成的高原,由于断裂作用和流水强烈切割,形成断崖陡立,地表崎岖不平。

平原

中澳平原区介于东澳山地和西澳高原之间,北起卡奔塔利亚湾,南至达令一墨累河口,是澳大利亚大陆低部分,海拔一般不到200米,地表起伏平缓,中间有两条低的分水岭,将平原分为北、中、南三部。北部是卡奔塔利亚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南部为墨累一达令河平原,主要为第三纪沉积物组成,地势低平,土质肥沃,是主要农牧业区,有澳大利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之称。

西澳高原区南部沿海地带是一条狭长的纳勒博平原,主要由第三纪石灰岩构成,地表平坦单调,缺乏水系,地下多溶洞,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高原西部临海地区为狭长的滨海平原。

盆地

中澳平原区中部的大自流盆地是以艾尔湖为中心的构造盆地,它的北面以低矮得谢卢印高地与卡奔塔利亚平原分开,南面与墨累一达令河平原之间被格雷山脉、巴里耶尔山脉和布罗肯希尔高原地所隔,构成闭塞的内陆盆地。盆地一般在海拔100米以下,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发源于东北部的一些小河,顺着缓坡注入低于海平面12米的埃尔湖。由于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河流经常干涸,形成一片白色盐土平原。

峡湾

峡湾新西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峡湾国家公园是新西兰最大的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位于南岛的西南角,濒临塔斯曼海,恰好坐落在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高山断层上,包括火山岛索兰德尔岛,占地面积125万公顷。公园内多峡湾,海岸呈锯齿形。西面,被海水淹没的冰川峡谷组成海湾,其中14个峡湾长达44千米,深达500米。南面峡湾更长,入海口更宽,其间有许多小岛。这里古代为高原,经风雨冰雪侵蚀,形成了高山峻岭、悬崖绝壁、河川湖泊。因为海湾峡地有如此错综复杂的地貌,所以被誉为“高山园林和海滨峡地之胜”。1986年峡湾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公园中的米尔福德峡湾曾被作家约瑟夫·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描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新西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岛屿

大洋洲是由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澳洲大陆和1万多个面积大小悬殊的岛屿组成,岛屿之多,为各洲之冠。岛屿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13.8%,其比例之高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按照分布位置,大洋洲岛屿多作弧形分成内、中、外三层。

大洋洲不仅岛屿众多,而且类型齐全。按其成因可分为大陆型、火山型、珊瑚型和混合型四种。若结合外貌形态细分,火山型又可分为夏威夷式和维苏威式,珊瑚型则可分为台礁、环礁和裙(堡)礁三种形式。

大陆型岛屿

大陆型岛屿区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面的新几内亚岛新不列颠岛群岛、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以及新西兰北岛南岛等。其共同特点是面积较大,没有完全为海洋环境所控制,底部有深厚的沉积岩层,地质构造同属于第三纪新期皱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平原狭小,多丘陵、山地,山势高峻,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

火山型岛屿

火山岛是海洋型岛屿的一种,在大洋洲中分布广泛,如夏威夷岛萨摩亚群岛中的萨瓦伊岛和乌波卢岛、社会群岛中的塔希提岛、斐济群岛中的维提岛和瓦鲁瓦岛、汤加群岛中的瓦乌岛、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和塞班岛等,均是典型的火山岛。这类岛屿的基本特征是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高,山坡陡,海滨平原狭小或缺乏。

大洋洲的火山地貌有维苏威式和夏威夷式两种,维苏威式如萨摩亚的萨瓦伊岛和乌波卢岛,岛上98%的面积是由年代不同的喷出岩构成,较古老的火山岩风化后,形成棕色土壤,土质肥沃。新期的火山岩地区,基本上没有土壤和植被熔岩表面复着一种玻璃质的碎片。两岛都保留有火山锥和熔岩地貌。火山锥附近,散布着淡红色矿渣状的火山渣或渣状岩块的火山弹

夏威夷式如夏威夷岛也是由不同时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堆积而成,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和基拉韦火山是两座活火山,喷出物是比较稀薄的玄武岩流,由于熔岩流速较快,因此形成坡度平缓的盾形火山。夏威夷式火山喷发形式独特,没有大量气体和水蒸气,也缺乏火山灰和火山弹,而是在喷发前熔岩逐渐升起,涨到火山口的边缘上,然后慢慢滥出,所以反映在地貌上,与前者明显不同。

珊瑚型岛屿

珊瑚岛是由珊瑚虫的遗体组成,而珊瑚虫的生活条件是温暖的浅海环境,因而珊瑚岛主要是在火山岛或海底火山的基础上发育而成,与火山岛有着密切的联系。珊瑚岛的共同特点是面积较小,一般只几平方千米到几十平方千米,有较宽的台地地貌。台地一般海拔几米,起伏平缓,地理环境单调,土壤浅薄,植被覆盖度小,如瑙鲁岛就是典型例子。

环礁也是岛的一种型式,大洋洲多数岛屿属于珊瑚环礁。环礁一地势低平,最高不超出海面1-2米,外形多呈不连续的圆环状,中间包围一块浅水泻湖,有几条水道与大洋相通。环礁内水色蔚蓝而平静,往往成为避风港。世界上的环礁大多数分布在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几乎全部岛屿,波利尼西亚大部分岛屿,以及美拉尼西亚部分岛屿,都属于珊瑚环礁。

混合型岛屿

有的岛屿属于混合型,四周为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中间则分布着许多火山,具有火山岛和珊瑚岛双重地貌特点,如加罗林群岛中的特鲁克群岛就是一例。

气候

气候类型

大洋洲陆地面积不大,但有众多的岛屿,散布在辽阔的太平洋海域上,南北所跨纬度因而各地气候差异明显,类型多样。气候具有热带亚热带范围广,干旱区占陆地面积比例大,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显著,热带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大洋洲有8个气候类型,其中热带类型有4个,热带以外的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不大。

气候现象

大洋洲地区受到厄尔尼诺暖流现象等气候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一般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它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有关,影响太平洋周边地区的洋流和气流,进而给各地天气带来变化。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意味着澳大利亚发生火灾和极端高温天气的风险增加,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干旱少雨的天气。

另一种气候现象被称作“拉尼娜”,在西班牙语里意为“小女孩”(“圣女”),正好与意为“小男孩”(“圣婴”)的厄尔尼诺暖流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大约每3年到5年发生一次,多数是跟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的。与厄尔尼诺相比,拉尼娜的发生次数相对较少,一次拉尼娜过程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一般为几个月,极少出现跨年度的情况。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及拉尼娜有密切关系,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现象,主要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地区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当太平洋上气压变高(低)时,印度洋上从非洲到澳大利亚气压变低(高),即两地气压的距平有反向的变化。南方涛动现象中的气压场变化和厄尔尼诺暖流的海水温度场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因此,气象学家将二者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ENSO是低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在海洋方面表现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的转变,在大气方面表现为南方涛动。ENSO具有2-7年的准周期,存在中性、暖性(正)、冷性(负)3个相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周期的两个相反阶段,在拉尼娜期间,热带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转为偏低状态,太平洋上的信风变得更加强劲,将温暖的表层水推向亚洲澳大利亚。相反,在厄尔尼诺暖流期间,信风减弱,温暖的水区偏东,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两者都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

水文

与其它洲相比,大洋洲河流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且水量较少,大多不利于航行。大洋洲湖泊较少,大陆上的湖泊多为咸水湖。大洋洲大陆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

河流

整体上讲,大洋洲可分为大陆地形和岛屿地形,海域面积较大。陆域水系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约占整个洲的60%以上。与其它洲相比,大洋洲河流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且水量较少,雨季水量暴涨,旱季有时会断流,大多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有墨累河及支流达令河罗珀河、弗林德斯河、克鲁萨河、吉尔伯特河、怀卡托河、拉克伦河、马兰比吉河等。所有河流几乎是终年不冻的,河流补给来源主要靠雨水。大洋洲外流区域约占总面积的48%,墨累河是外流区域中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总面积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及西部地区,主要内流河均注入北艾尔湖。

地下水

大洋洲大陆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形成若干地下潜水,总面积可达260万平方千米,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大陆面积。其中占整个大洋洲大陆面积的22.6%的为大自流盆地,面积为173.5万平方千米。一年当中,盆地可供给水资源1.99亿立方米,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其次有多含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和氯化钠的热水井,虽不适合农业灌溉,但是为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北部地方的干旱牧区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饮用水源。

湖泊

世界上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约有146个,其中大洋洲占4个。淡水区资源总量为2390立方千米,每平方千米为26.7万立方米。与其他洲相比,大洋洲湖泊较少,大陆上的湖泊多为咸水湖。在海拔20米以上距离基准下统计得出湖泊数量为186个,其中54%以上的湖泊位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湖泊数目为43个,占湖泊总数的23.1%,其次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近21%的湖泊。

大洋洲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亚境内的咸水湖艾尔湖(Lake Eyre),面积最大时(注满时)为9500平方千米,其分为北艾尔湖和南艾尔湖,两湖之间是狭窄的戈伊德水道,其水量随降水而变化。大洋洲最深湖泊是南岛西南部山区的马纳普里湖(Lake Manapouri),深达443米。大洋洲最大淡水湖新西兰陶波湖,湖面积超过600平方千米,形成于两万六千五百年前的火山喷发,该湖也是新西兰最大的湖泊。

土壤

大洋洲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灰化红壤、砖红壤、红壤、红棕壤、红棕色森林土、褐色土、棕壤、灰棕壤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洋洲矿产资源丰富,澳大利亚为矿产品出口贸易大国,铁矿铝矾土铜矿铅锌矿等支撑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大洋洲发育3个成矿系列,蕴藏着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矿床组合和矿床类型;该区蕴藏着不少世界级超大型矿床,如哈默斯利超大型铁矿、奥林匹克坝超大型铜金矿、韦帕—米切尔大型—超大型铝土矿、芒特基斯和卡姆巴尔达大型—超大型科马提岩型铜矿,布罗肯希尔、麦克阿瑟河、芒特艾萨元古宙沉积变质型铅锌铜矿等。

能源资源

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2020年,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和炼焦煤出口国,还是世界第二大铀生产国。澳大利亚天然气产量为6178皮焦耳,即所有气储量可供开采16年。澳大利亚也在开发清洁能源,2021年,澳大利亚氢项目总数增长了43%,在营项目从3个增至20个。2022年,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发布能源矿产资源报告,证实澳大利亚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生产国。太平洋岛国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但其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化石能源,GDP占比达10%,导致这些岛国的经济极易受到油价波动冲击,促使该地区投资新能源。

海洋资源

生物多样性

大洋洲植物种属丰富,特有种植物多,以热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大洋洲的陆地动物具有与其他大洲显著不同的特征,缺少高等哺乳纲,特有种多,古老性强,从动物地理上可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波里尼西亚三个区域。

植物

大洋洲植物种属丰富,特有种植物多。除了珊瑚礁型的个别岛屿外,其它区域植物种属丰富。澳大利亚植物总数多达12000余种,其中大约9000多种是特有种,占整个植物区系的75%以上,如属于桃金娘科的桉树属,共有600多种,它们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属于豆科相思树属,也有近300种。广布于太平洋中的众多岛屿上,植物都比较繁茂,而且多特有种,如夏威夷群岛的植物90%以上是特有种,新喀里多尼亚岛的2500种被子植物门,80%是特有种。位于亚澳两大陆过渡地带的新几内亚岛,美拉尼西亚群岛的部分岛屿,植物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兼有两大陆的植物种类,既含有澳大利亚植物区的桉树属和白千层属的各种树,也有亚洲热带植物区的猪笼草科、棕榈科的植物。 新几内亚岛的9000余种植物中,约90%为特有种,美拉尼西亚群岛约85%的植物种为特有种。

大洋洲以热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在新几内亚岛北部,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沿海以及三大群岛的大部分分布着热带雨林。在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及东部的内陆、西澳大利亚洲西部、新几内亚岛南部平原、以及三大群岛的部分岛屿分布着干燥热带森林和疏林,并逐步过渡为热带稀树草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分布着湿润亚热带森林,在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和墨累一达令平原东南部分布着干燥亚热带森林和疏林。在澳大利亚大陆中部以及南纬30°以南的大澳大利亚湾沿岸分布着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温带类型植被仅分布于北岛南部和南岛,所占面积很小,在水平地带上缺失寒带植被类型。

动物

大洋洲陆地分散,并远离其他大陆,位置十分孤立,因而陆地动物具有与其他大洲显著不同的特征。动物种类贫乏,缺少高等哺乳类动物。鸟类丰富分布甚广。动物的特有种多,古老性强。从动物地理上可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波里尼西亚三个区域。

自然保护地

澳大利亚建设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以保护各个地区的生态,全国拥有超过680座国家公园,每年要花费超过130亿美元在保护生态上。主要的国家公园有科修斯科国家公园、弗里西奈国家公园、乌鲁鲁-乌卢鲁-卡塔·丘达国家公园、丹翠国家公园、卡卡杜国家公园等。其中卡卡杜国家公园、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主要由政府负责管理和维护。2012年6月,澳大利亚宣布正式启动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计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进入了新时期。新的联邦海洋保护区环抱澳大利亚国土,受保护的海洋总面积达到310万平方千米;海洋保护区的数量从27个(包括大堡礁海洋公园)增至60个,覆盖澳大利亚联邦1/3以上的水域。新的联邦海洋保护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体系,同时也是对商业捕鱼影响最小的海洋保护区。

新西兰政府通过立法建立了总面积占国土面积1/3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国家公园、沿海自然保护区及岛屿海洋生物保护区,加强环保理念和意识的推广和教育,加大对环保组织的扶助,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署了《生物多种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项国际公约,并通过国内立法予以落实。在新西兰的土地上,分布着14个各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总面积约为30669平方千米,占新西兰国土面积的11.34%。其中,有4座在北岛,9座位于南岛,还有最后1座在最南端的离岛斯图尔特岛岛上。峡湾国家公园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位于南岛的西南角,濒临塔斯曼海,恰好坐落在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高山断层上,包括火山岛索兰德尔岛,占地面积125万公顷。

巴布亚新几内亚设置了保留地、庇护地、国家公园、野生生物管理区和保护区五种保护区类型,其中保留地的面积最小,最大的保护地是保护区,其它几种保护地类型,如庇护地、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管理区,其面积介于保留地与保护区之间。截至2023年11月,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共有55个保护区,陆地保护区总面积为17248平方千米,占总领土面积的3.69%,海洋保护区3344平方千米,占海洋总面积的0.14%。此外,其还对境内珊瑚礁设立了保护区域。主要保护区有通达野生动物保护区、威廉山保护区等。

自然灾害

火灾

澳大利亚大陆蒸发大,降水量偏少,因此,澳大利亚多地受到2019年澳大利亚山火的影响,2023年10月26日,昆士兰州部分地区发生山火,蔓延至110平方千米的土地,造成350人逃离该地区。

新西兰也有森林火灾。2019年2月,新西兰南岛塔斯曼出现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超过1900公顷。2020年1月,新西兰北岛东海岸霍克湾地区森林大火,过火面积现超过300公顷。

地震

地震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几内亚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澳大利亚大陆地质结构稳定,处于世界主要的地震带之外,但东南部地区接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东部地区的麦夸里岛等区域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根据记录,澳大利亚历史上发生过4.0级以上的地震次数为97次,6.0级以上地震为16次,7.0级以上的地震有一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记录是2001年12月12日22时发生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的7.1级地震。

新西兰处在环太平洋连续的地震活动带上,地震比较频繁,每年大约发生400次地震,但通常强度不大,大约只有100次有震感,里氏6级或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平均每年1次,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约10年1次,8级以上的地震比较罕见。新西兰南岛地震活动带分布较广,在北岛的大部分地区,南岛班克斯半岛和费尔韦尔角一线以西的地区,南岛的西岸、南岸和奥塔戈地区都常有地震活动。2010年9月4日,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7.2级地震。2011年2月22日,克赖斯特彻奇东南的利特尔顿发生里氏6.3级地震。2020年6月18日20时49分,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南海域(南纬33.35度,西经177.85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201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部地区发生里氏7.5级、深度35千米的地震,地震造成150余人死亡,3.5万人流离失所。此外,地震还导致大量房屋、基础设施损坏,多起余震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2023年7月,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北部海滨城市韦瓦克西南97千米处,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62.6千米,地震并未造成人员伤亡。10月,巴布亚新几内亚再次发生6.7级地震,震中位于马当市东南约56千米处,震源深度53.5千米。

火山喷发

北岛西部有一个火山多发区,里面有瑙鲁霍伊火山、汤加里罗火山和鲁瓦皮胡峰等活火山。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火山喷发。巴布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环太平洋西侧的地壳不稳定带,多火山爆发和地震。2019年6月2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乌拉旺火山爆发后,火山灰柱高度达到18千米,喷出的火山灰笼罩一整座城镇,迫使约1.5万人撤离家园。6月28日,马纳姆火山爆发,周边3775人逃离家园,前往避难中心避险。

台风

太平洋岛国是台风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台风过境给岛国造成巨大损失。如2014年4月的台风“艾塔”使巴新直接受灾人数达12000多人。2015年3月的热带风暴“帕姆”重创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90%的房屋遭风暴破坏。2018年全球有记录的台风/飓风/热带风暴共计126个(110个已获得命名,16个未获得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53个、东北太平洋27个、南太平洋8个,合计占比达69.8%。

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岛国陆地面积较小,更加依赖海洋环境,因此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对太平洋各个岛国影响较大。以图瓦卢为例,气候变化导致水温升高、海洋酸化,影响到作为鱼类苗圃的珊瑚生态系统,使图瓦卢人捕鱼、食鱼的难度增大。图瓦卢受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影响很大,使图瓦卢遭受热带风暴飓风的频率增大,而拉尼娜现象则会使该国受到干旱的影响。2011年,由于周围海表面冷却,图瓦卢受弱拉尼娜现象影响,出现了严重干旱,直到2012年5月弱拉尼娜现象才停止,这次干旱给图瓦卢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美国日本以及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图瓦卢人民才得以渡过难关。全球气候变暖还使图瓦卢面临消失的厄运,图瓦卢最高海拔仅约4.6米,是第一批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国家之一。自1993年以来,图瓦卢海平面每年上升约5毫米。2022年11月15日,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图瓦卢宣布计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元宇宙中建立自我数字复制品的国家,以保护其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原住民历史情况

大洋洲原住民的祖先最早来自东南亚,其历史已有数千年。无文字可考的美拉尼西亚史前史,则可上溯至2万年前。澳大利亚曼戈湖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人类在大洋洲的生活史上溯至4万年以前。公元前1500年,东南亚人、拉皮塔人、美拉尼西亚人到了关岛,之后人们又到了马绍尔群岛;公元前950年,有人在汤加萨摩亚新定居;公元前200年,社会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上有了居民;公元前400年,有航海者到达夏威夷;大约1000年前,部分人从社会群岛迁移至新西兰。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大洋洲文明发展相当缓慢,公元16世纪欧洲人发现大洋洲时,土著居民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没有任何金属制物,但在石头、木头、骨头、贝类、珊瑚等非金属材料的制作技术上相当精良。

欧洲人探索大洋洲

16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抵达大洋洲,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欧洲人的探险活动。1512年,葡萄牙人航经新几内亚岛北部海岸。1519-1521年,斐迪南·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经过多个太平洋岛屿。1526年,葡萄牙人梅内塞斯抵达新几内亚岛西部海岸。1542年,西班牙人自墨西哥远航菲律宾途中驶抵帕劳群岛。1524-1564年,西班牙航海家绘制了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海图。1567年,西班牙人门达尼亚·德·内拉到达所罗门群岛。1642年,荷兰人艾贝尔·塔斯曼到达塔斯马尼亚州南岛以及汤加群岛、斐济群岛部分岛屿。

1722年,荷兰人雅各布·罗格文发现并命名了复活节岛。1768-1779年,库克受英国皇家学会委托进行了三次远航,1768-1771年第一次航行,库克到访了大溪地周围多个大洋洲的岛屿,并将其统称为社会群岛,发现并命名波特兰岛、贫穷湾、丰盛湾霍克湾、水星湾、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后来的斯图尔特岛。其后向西抵达新西兰,并对新西兰进行了首次环岛航行。继续向西,1770年发现澳大利亚并对其进行勘察测绘学。1772-1775年第二次航行,此行詹姆斯·库克尝试向南航行,试图找到传说中的“未知的南方大陆”。1773年发现乔基岛,并抵达新喀里多尼亚岛,勘察测绘了新赫布里底群岛、马克萨斯群岛和汤加等地。1776-1779年,库克第三次航行,发现了圣诞岛夏威夷岛等。

西方殖民

18世纪末-19世纪末,大洋洲的岛屿先后沦为殖民地。1788年,英国澳大利亚建立殖民统治。此后,欧洲人即在大洋洲搜求檀香、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1828年,荷兰占领新几内亚岛西半部。1831年,英国占有皮特凯恩群岛。1840年,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与此同时,法国对后来称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些岛屿宣布进行保护。1853年,法国占有新喀里多尼亚岛。1872年,美国萨摩亚群岛帕果帕果设海军加煤站。1874年,英国控制了斐济,1877年,英国在斐济设立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公署,维护英在太平洋的利益。同时,英国宣布托克劳群岛纽埃库克群岛归英国保护。1884年,英国宣布新几内亚岛岛东南部(后称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英保护地,称英属新几内亚。同年,德国宣布占有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1885年,荷兰划定新几内亚岛西半部与东半部的边界线。同年,德国占领马绍尔群岛

1886年,英占领吉尔伯特群岛,德国攫取所罗门群岛北部岛屿。1887年,皮特凯恩群岛正式成为英国保护地。法国宣布瓦利斯群岛为其保护地。1888年,法将该保护地的范围扩及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同年,德国吞并瑙鲁。1892年,英国将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的大部分划为保护地。1893年,所罗门群岛的南部岛屿成为英国保护地。1898年,美国占领西班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领地,取得关岛,吞并夏威夷。1899年,美国占据东萨摩亚德国拥有萨摩亚。同时,西班牙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卖与德国。1900年,英国将大洋岛划为保护地并宣布“保护”汤加

建立国家

进入20世纪后,大洋洲各国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最先独立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00年7月,英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1907年,新西兰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受英国控制。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澳大利亚也加入了殖民的行列。德属新几内亚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澳军占领,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澳管理,1942年被日本占领。日本在1914-1945年占领密克罗尼西亚,在一战之初占领马绍尔群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马绍尔群岛作为日本在太平洋作战的基地,在二战期间还占领了所罗门群岛。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大洋洲划定的势力范围再次发生变化。密克罗尼西亚由美国占领。二战中被日本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在1944-1947年由美国实行军管,1947年7月后由美国托管。新几内亚重新交澳托管。

随着战后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前殖民地经过长期地斗争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1947年,新西兰成为主权国家,同时为英联邦成员。1949年,澳将原英属和德属新几内亚两部分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1973年12月1日实行内部自治,1975年9月16日独立。1986年,英议会通过“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澳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

各个岛国也相继独立,如萨摩亚(1962年1月),瑙鲁(1968年1月)、汤加(1970年6月)、斐济(1970年10月)、所罗门群岛(1978年7月)、图瓦卢(1978年10月)、基里巴斯(1979年7月)、瓦努阿图(1980年7月)、马绍尔群岛(1990年12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联邦(1991年9月)、帕劳(1994年10月)。这些国家大多是英联邦成员国或联系国。此外,纽埃库克群岛帕劳这3个地区已取得内部自治权。

地缘政治

国家

大洋洲一共有16个国家,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国际关系

澳新关系

新西兰是澳盟国,两国领导人有半年度定期互访机制,安全和经贸关系密切。1983年3月,澳新签订《进一步密切经济关系协定》(CER)。1990年建立澳新自由贸易区。2009年3月,新总理约翰·基访澳。6月,澳外长史密斯访新。8月,新总理约翰·基访澳。同月,澳、新举行年度“进一步密切经济关系”(CER)部长级会议。2010年-2023年间,两国每年都有外交往来。2023年2月,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访澳。4月,澳防长马尔斯在吉隆会见新西兰防长利特尔。7月,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访新。

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岛国关系

澳认为维护南太地区稳定、促进岛国经济发展符合其利益。2003年7月应所罗门群岛政府要求,澳与新西兰及部分南太岛国对所罗门进行联合军事干预。2003年12月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一揽子援助方案,协助巴新政府整治经济、治安等。2004年2月与瑙鲁签署谅解备忘录,协助瑙摆脱危机。澳还提出“联合地区管理”等主张,推动建立南太地区联合航线和设立地区警察培训中心等。同年,联合新西兰推出旨在实现地区和平、和谐、安全与繁荣的“太平洋计划”。

所罗门群岛和东帝汶分别于2006年4月和5月发生骚乱后,澳联合地区国家向两国派遣部队和警察以稳定局势。12月,斐济发生政变,澳与新西兰等国对斐济实施制裁。2007年底澳工党政府就任后表示将加大对岛国援助力度,投入10亿澳元实施“南太伙伴计划”,设立“南太民事和军事伙伴中心”,并积极修复与所罗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岛国关系,重申加强地区援所团(RAMSI)和对东帝汶的安全承诺。2009年8月,第40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首脑会议在澳凯恩斯举行,通过《凯恩斯契约》。

2022年6月,澳外长黄英贤访问斐济、萨摩亚汤加所罗门群岛。7月,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赴斐济出席第51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澳外长黄英贤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外长会。8月,澳外长黄英贤访问巴新。10月,澳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访问巴新。同月,澳外长黄英贤访问库克群岛纽埃。2023年5月,澳国际发展和太平洋部长康罗伊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美国——太平洋岛国对话。

新西兰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

新西兰与太平洋岛国有密切的传统关系,与所有的独立岛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与库克群岛和纽埃保持自由联系,并且太平洋岛国是新西兰对外援助的重点区域。新西兰与斐济、巴新、萨摩亚等国签署“互相援助计划”。2006年,新西兰曾出兵干预所罗门群岛骚乱并派兵去东帝汶维和。新西兰与太平洋岛国外交互动较为频繁。2022年3月,新西兰外长马胡塔访问斐济,6月萨摩亚总理菲娅梅·马塔阿法访问新西兰,7月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访赴斐济参加第51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8月,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访问萨摩亚。9月新西兰外长马胡塔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10月,所罗门群岛外长马内莱访问新西兰。2021年,新西兰与除澳大利亚外的太平洋岛国贸易总额为20.9亿新元。

区域合作

太平洋共同体(PC)

1947年2月6日,当时在南太平洋地区有属地和托管地的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国政府签署了《堪培拉协议》,宣布成立南太平洋委员会(SPC)。1998年更名为太平洋共同体(Pacific Community,简称PC)。总部设在新喀里多尼亚首府努美阿。宗旨为促进南太平洋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进步。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向南太岛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太平洋共同体每两年召开一届会议,制定相关政策并决定总干事人选。该组织主要活动包括在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和协助,侧重落实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南太地区的经援项目。

太平洋岛国论坛(PIF)

1971年8月5日至7日,斐济萨摩亚汤加瑙鲁库克群岛和澳大利亚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召开南太平洋7方会议,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论坛”,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2000年10月,正式改称“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简称PIF)。论坛秘书处设在斐济首都苏瓦。宗旨为加强论坛成员间在贸易、经济发展、航空、海运、电讯、能源、旅游、教育等领域及其他共同关心问题上的合作和协调。该论坛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政府首脑会议,在各成员国或地区轮流举行。

人口族群

人口

大洋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一个洲。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大洋洲人口合计4500万人,其中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合计3100万人,其它地区1400万人,2022年世界总人口数量约79.42亿,故大洋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0.57%。

在人口结构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老龄化现象明显,2022年时,这两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6.6%,仅次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但除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外,大洋洲其它地区的老年人比例较少,为3.9%,仅略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低于其它地区。此外,大洋洲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个洲。

族群

大洋洲70%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原住民约占总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印度人约占总人口的1%;此外还有华裔、华侨以及日本人等。

语言

大洋洲绝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语,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六成以上。

太平洋原住民多使用南岛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大语系,属粘着型语言, 主要构词和构形手段是词根添上词缀和词根的重叠或部分重叠。常用词大多为双音节,音节构造较简单。大多数词根既能作名词, 又能作动词,人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分别用不同的冠词。代词第一人称有“我们”和“咱们”的区别。数词有十进位的,还有五进位甚至四进位的。动词有式、时、体、态的范畴。词序往往随谓语的性质而变动,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主语之后,有的语言动词出现在句首。

南岛语系在大洋洲又分为多个语族。美拉尼西亚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原来都没有书写符号,旅行家和传教士最早收集的词汇,都是用拉丁字母记下来的。波利尼西亚语言构成南岛语系中的又一个语族,分为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塔希提语、夏威夷语、拉帕努伊语等。讲波利尼西亚语的民族约有100多万人,居住在相隔很远的多个岛群上。波利尼西亚诸语言原来都没有文字,只在复活节岛上发现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但是已无人认识。在欧洲人来新西兰以前,毛利人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毛利语仅是一种口头语言。毛利语的文字是在欧洲人统治期间,以拼音字母为基础慢慢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政府鼓励民众学习毛利语,并建立了众多毛利语学校,还成立了毛利语委员会,电视台和电台播放毛利语的节目也越来越多。密克罗尼西亚语言:也是属于南岛语系中的一个语族。这一语族的使用人数不多,总共只有几十万人,主要包括通加鲁人、特鲁克人、马绍尔人、加罗林人、瑙鲁人等。

随着新移民不断进入大洋洲,中文普通话、阿拉伯语、越南语、粤语和旁遮普语等语言使用者在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也有少量分布。

宗教

大洋洲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原始宗教信仰为主。原始宗教信仰者分布广泛,另外还有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信徒。

基督教

基督教传入大洋洲始于17世纪,新教影响和势力最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圣公会、卫理公会、长老会、归正会等。天主教会在大洋洲虽有不少信徒,但其影响远不如新教。大洋洲基督教的特色或发展趋势是日益本土化。尽管绝大多数大洋洲当地人已信奉基督教,但往往只是形式上的,一般还不能确切地了解基督教义,并且始终保留着当地古老的传统和原始宗教信仰。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最大的宗教团体是基督教,有超过1300万信徒,占总人口的61%。因此,林立的教堂为该国构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最为著名的教堂之一是位于悉尼海德公园对面的圣玛丽天主教堂。它始建于1821年,在44年后毁于大火。其复建工作从1868年开始,在威廉·沃尔德等建筑师的设计规划下形成了如今辉煌的哥特式大教堂。另一座位于悉尼市中心约克街的圣菲利普大教堂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教区,雏形于1793年建成。

伊斯兰教

大洋洲伊斯兰教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有一些印度和东南亚的穆斯林航海者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安家,其后裔沿袭着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尔后是于18-19世纪期间来澳大利亚的一些阿富汗、巴基斯坦穆斯林,那时澳大利亚以骆驼作为沙漠上的交通工具,这些穆斯林作为领驼人移居来此。此后的一批伊斯兰教信徒是作为契约劳工移居大洋洲各地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穆斯林,再后是避两次世界大战战火的东南欧和西亚、北非的穆斯林。最后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从世界各地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穆斯林经济移民及留学生。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相继成立了全国性及其下属洲际性伊斯兰教组织。1984年5月19日澳大利亚伊斯兰联合理事会、新西兰伊斯兰联合协会、巴布亚新几内亚伊斯兰协会、新喀里多尼亚伊斯兰协会和汤加穆斯林组织共同创立了南太平洋地区伊斯兰宣教理事会。澳大利亚的奥本市是该国伊斯兰教徒的聚集地之一,当地的加利波利清真寺是最为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半圆穹顶状的正殿由穆斯林最推崇的白色包裹,用于讲经和朝拜,紧邻着的花园则为信徒们开辟了一处冥想之地。

佛教

大洋洲佛教徒主要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汤加、瑙鲁等国。大都为亚洲裔,是中国、日本新加坡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韩国等国的移民,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移居来此的大洋洲佛教社团隶属于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各宗。各社团多与故国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己故土的文化传统与特色。

佛教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宗教,约有53万信教者,占人口的2.5%。悉尼市中心以南80公里处的南天寺是佛教徒最常拜访的地方。它于1995年竣工,采用中国宫殿式建筑,是南半球最大的佛教寺庙。另一处与中国渊源颇深的宗教场所是位于市中心西北仅20分钟车程的四邑关圣帝庙。虽格局不大,却有逾百年历史,其中红墙绿瓦,翠柏绿松,保留了浓烈的中国风格。四邑关圣帝庙已纳入澳大利亚永久保护名录。

原始宗教

大洋洲当地一直信奉着形态各异、内容不一的原始宗教澳大利亚的原始宗教包括高位神观念、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偶像崇拜巫术。其中以图腾崇拜流行最广。氏族和个人都可以有图腾,动植物以及无生物,甚至日月星辰皆可作图腾。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宗教包括崇信高位神和塔布(禁忌)观念,迄今仍融于其民俗生活之中。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原始宗教以崇拜高位神为主。大洋洲至今仍存留着许多原始宗教的巨形崇拜物。如,复活节岛上高大的石人群像、汤加首都努库阿瓦洛的用重约40吨巨石制成的“日历”和用5米高珊瑚巨石搭起的名为“哈安蒙加”的三石塔

经济发展

概述

大洋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经济发达,其他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工业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2022年,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8万亿美元,人均GDP6.4万美元,2021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9%、24.6%、72.5%。新西兰GDP为2427亿美元,人均GDP约为4.7万美元。

绝大多数南太平洋岛国都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体量小、交通不便、资源不均衡、劳动力缺乏、资金与技术严重短缺的问题,发展速度缓慢,甚至不具备发展工业和商业的条件,其中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来看,太平洋岛国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产业发展主要由农业、渔业、矿产、旅游等资源禀赋决定。因此绝大多数岛国受陆地空间和矿产资源限制,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且以矿业和少量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主要为鱼产品、木材、椰子以及蔗糖等加工),其他工业产品大多依赖进口。

大洋洲许多岛国的陆地面积不大,但有很大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在全球分别排名第3名和第9名。基里巴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也在全球前20名中。

第一产业

农业农作物有小麦、椰子、甘蔗、菠萝、天然橡胶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3%,当地居民主要粮食是薯类、玉米、大米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20%左右。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0%左右。大洋洲渔业比较兴旺,美拉尼西亚附近海域、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及新西兰附近海域为主要渔场,盛产沙丁鱼、鳕、鳗、鲭和鲸等。

澳大利亚,农牧业用地面积约3.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90%以上是天然草场,达3.6亿公顷,耕地面积仅有0.235亿公顷。澳大利亚的第一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澳大利亚牛羊养殖和谷物种植从业人员15万人,奶业从业人员2.66万人,家禽业的从业人员约有9100人;澳大利亚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棉花、高粱等;主要畜产品为牛肉、牛奶、羊肉、羊毛和家禽,肉牛业、奶业和养羊业分列前三位,养禽业和养猪业占比较小。

新西兰,第一产业是新西兰的经济支柱,该国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该国的第一产业主要有种植业、林业和渔业。其中,毛利农业是新西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6月,毛利人拥有新全境140万公顷土地,约占新国土面积5.7%。毛利农业对新国民经济贡献为24亿新元,从事农业的毛利人口数量为2.25万人。毛利农业资产约为234亿新元,主要集中在绵羊肉牛养殖领域,占总资产的37%,其次分布在乳制品、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猕猴桃种植等领域,分占21%、19%、13%、3%。

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一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2022年,其境内85%为农村人口,农业占GDP的25%,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的5%。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国家之一,四季温和,降水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是太平洋岛国地区最大的椰油和椰干生产国。种植业中主要农产品为椰干、可可豆、咖啡、天然橡胶棕榈油,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出口的农业经济学作物,2021年,境内生产300万吨棕榈油,180万吨椰子,是世界第七大棕榈油、椰子生产国。2022年,棕榈油成为其三大出口商品之一,出口额为57亿基那。

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国仍以渔业、农业为支柱产业。其中,基里巴斯的渔业占国家收入的71.7%(2018年)。

第二产业

大洋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主要有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化学建筑材料、纺织等部门。

澳大利亚的第二产业以能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为主。2020-2021财年,制造业产值1073.8亿澳元,建筑业产值1307.9亿澳元,矿业产值2161.1亿澳元。其中,矿业占国家贸易总额的32.7%;制造业占国家贸易总额的17.8%。澳大利亚造船业有着悠久而多彩的历史,以其生产多体铝制船舶的能力而闻名,这些船舶尺寸较大,但仍能进行高速行驶。澳大利亚还以采用现代环保设计来建造钢制船舶而闻名。约有15000人在澳大利亚造船业就业。大约有2000家注册企业与造船业相关。2018年,造船业的贸易额为5.75亿美元。

新西兰第二产业主要是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例如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其产品主要也是用来出口。食品加工新西兰制造业重要的部门之一。奶制品加工业主要是把牛奶加工成黄油、奶酪、奶粉和炼乳等。新西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全脂奶粉和黄油出口国,也是脱脂奶粉和奶酪的第三大出口国。而羊肉、牛肉等肉类则是冷冻后包装出口。羊毛则多是用来织地毯、毛毯、服装和毛织品。截至2022年10月,新西兰也陆续建立了一批重工业,例如炼钢、炼油、炼铝和制造农用飞机等。

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二产业较为薄弱,多数为与国外企业合资,加工食品、服装和鞋类依靠进口,第二产业主要以采矿业与油气出口为主。矿产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银、铜等,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要创汇来源,境内金、铜产量分别列世界第11位和第10位,此外,还有富金矿、铬、镍、铝矾土等资源。其矿山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矿山包括奥克泰迪铜金矿、波格拉金矿、利希尔金矿、隐谷金矿、辛贝里金矿、托鲁库马金矿和瑞木镍矿,许多世界领先的矿业公司在其境内展开运作。

大洋洲岛国工业多分布在各自的首都或首府,一般比较落后,仅以采矿及农、林、畜产品加工为主,多为外资控制,产品多供出口。第二产业相对突出的太平洋岛国主要为所罗门群岛、斐济等国土面积相对较大、矿产资源富集的国家。瑙鲁国土面积小,但由于磷酸盐矿富集,曾主导全国经济,当代已几近枯竭。此外,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的木材加工,斐济的制糖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鱼产品加工、制皂和椰油加工,萨摩亚的食品、烟草、啤酒和软性饮料加工等也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产业

大洋洲国家重视发展旅游业。许多国家旅游业收入可观,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澳大利亚,第三产业是支柱性经济产业。旅游业和金融业澳大利亚第三次产业中的主要产业。此外澳大利亚的医疗和社区服务业、专业科技服务业、行政管理和安全服务、教育培训服务也发展良好。

新西兰的旅游业发达,游客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中国、美国英国等地。2022年赴新外国游客143万人次。新西兰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通信、公路、铁路、海运和能源网络,其中海上运输是新西兰出口货物的主要渠道。2020年,新西兰服务出口前五大部门分别为旅游业、其他商业服务、交通运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这些部门的出口额分别为88.7亿新元、21.2亿新元、19.9亿新元、15亿新元、12.9亿新元。2020年,新西兰服务进口前五大部门分别是其他商业服务、交通运输业、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旅游业、保险业等,这五个部门进口额分别为42.1亿新元、32.2亿新元、23.9亿新元、22.3亿新元、20.8亿新元。

斐济、帕劳、萨摩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等国旅游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高。据太平洋岛国贸易与投资专员署统计,南太平洋岛国国民经济的12%~70%是旅游业,是该地区国家的主要收入。

重要经济体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已经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直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外贸经济活动主要围绕矿业和农牧业进行,是全球重要的矿产和农牧产品出口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十年内,澳大利亚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结构得以调整,政府积极采取关税保护等政策发展制造业,澳大利亚对相关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20世纪60年代时期,国有资本为矿业和制造业带去新的活力,同时电影、运动以及教育等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到21世纪初,服务业占据国民GDP的80%。2022年,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8万亿美元,人均GDP6.4万美元。

新西兰

新西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西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2021年,新西兰货物贸易外贸总额为1294.3亿新元,进口额为661.4亿新元。主要进口的都是石油、机电产品、汽车和电子设备等产品。出口的产品多为乳制品、肉类、林产品、原油、水果和鱼类等。新西兰是传统资金输入国,对外国投资实行国民待遇,这些外资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银行、电讯、交通、房地产、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部门。2021年,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基于购买力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排行榜中,新西兰为45230美元,排名全球第25。2022年,其国家GDP为2427亿美元,人均GDP约为4.7万美元。

社会文化

习俗

传统航海术

传统航海术就是在没有现在的指南针、卫星定位等条件下,不依赖于现代技术、只利用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记忆和经验将船驶向目的地的传统技术。近一百年间,大洋洲这样的传统技术已经失传,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有一部分的岛屿还在从父辈传承着这样的航海术。传统航海术在萨塔瓦尔岛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萨塔瓦尔岛原住民至今还可依靠传统独木舟航行至300千米远的地方进行渔猎资源和食物的采集。岛上现仍处于母系社会阶段,女性主要从事纺织和农耕,男性主要进行渔猎和航行。男性自孩童时期,如果表现出航海方面的天赋,就会被重点培养,进行传统航海术的学习。星座罗盘是必学的基础知识,而记忆各个岛屿的特征、动植物的分布、海上的飞鸟、岛上方云彩的形状等等则可以弥补传统航海术的不足,而出海航行前的占卜和祈祷也是必不可少的。独木舟的制造材料全部从岛上获得,航海知识的传承要对年轻人进行考试,如果年轻人可独自航行至200到300千米的地方,即可成为初级航海师,加入航海师的行列;如果要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航海师,则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

陆地跳仪式

居住在瓦努阿图彭特科斯特岛上的居民,每年都要在四五月份举办一次“陆地跳”活动,这起源于一种成年仪式。举办一次这种活动,小伙子们先得花5周的时间用树枝和树干搭建一个高约30多米的“跳塔”,并在跳塔的不同高度铺设实木板作为跳台,供竞跳者选择不同的高度起跳。为防止搭跳台的木头被太阳晒干,人们还在木头上面覆盖了宽大的树叶。跳塔建成后,准备参加竞跳的小伙子们就开始到附近的密林中寻找合适的藤条。藤条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藤条要足够结实,以保证在竞跳时不会崩断;二是藤条的长短要合适,以保证竞跳者在下落到最低点时头部不会触及地面。

刺青与文身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有着特殊的刺青文化,青年男子在面部刺文,老年男人在脸、手臂、腿和胸部刺文,而已婚妇女则周身刺花。每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身图案,图案经过注册,受政府保护,其他部落的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会被认为侵权行为,从而引发部落间的冲突和战争。新西兰毛利人有文身的习俗。文身既是一种装饰和艺术,也是地位的标志。文身大体分全身文身、局部文身和脸部文身几种。酋长在前额文刺一种叫作蒂蒂的花纹,以区别于普通的毛利人。

礼仪与禁忌

新西兰英国文化的影响较深,普遍盛行英国社会的习俗,讲究礼仪和文明,在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在社会活动中讲究女士优先,如进门时,男士开门后,应让女士先进;就座时,男士给女士放椅子。在新西兰,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拍照时,一定要先征得对方同意。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时,一般都要握手,握手时,眼睛要直视对方。男女之间握手要等女方先伸出手来,若不是很熟悉的人,握手不要太使劲。鞠躬也是新西兰人通用的礼节。初次见面时,一般称对方先生或小姐,若是学者,则称他们的职称或学衔,如某某教授或某某博士,但熟悉以后,可以直呼其名。新西兰盛行碰鼻礼,这是在毛利人中流行的礼仪,碰鼻的时间越长,表明对宾客的礼遇越高。碰鼻时,双方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呼吸,表示宾主双方同呼吸、共命运。碰鼻时,同时碰前额,闭双眼。在不同的部落,碰鼻礼略有差异,有的碰一次,有的碰两次或多次。为了便于行碰鼻礼,父母希望自己孩子的鼻子长得高一些。有些母亲在孩子幼小时,常夹拉孩子的鼻子,以便使它长高。

在澳大利亚习俗中,外出就餐时给服务人员小费,以示谢意,一般小费额度在消费总额的10%~15%左右。在外遇到树袋熊时不能拍打树袋熊,在公共场所不能扔垃圾和抽烟,在乌鲁鲁巨岩旅游时不能攀爬乌鲁鲁巨岩,因为乌鲁鲁岩对于当地土著具有神圣意义,此外还要尊重澳大利亚土著人民传统习俗,不能拿土著传统开玩笑。

重要节日

西方节日

大洋洲受到西方殖民的影响,很多国家保留了西方传统节日。如澳大利亚将每年的12月25日视作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和西方其他国家一样,这一天的澳大利亚人会装扮圣诞树,吃烤火鸡,由于此时的澳大利亚正处于炎热的夏季,许多澳大利亚人选择外出度假。新西兰的人们也庆祝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一个星期五)、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澳新军团日(4月25日)、英国女王生日(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圣诞节等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节日。

独立日

各个国家的独立日是当地重要节日。如在萨摩亚,6月1日为独立日或国庆日。每逢此日,萨摩亚街头挂满国旗,人们穿着节日盛装,跳起赛赛舞和火焰舞,到处欢歌笑语,一派节日庆典景象。在瓦努阿图,独立日为7月30日,这是瓦努阿图最重要的国家节日,每年的这一天,首都维拉港都有大型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有一些体育活动,如在维拉港港口举行独木舟或帆船比赛,在独立公园举行阅兵式,瓦努阿图各地都有歌舞或杂技表演,还举行弦乐队的比赛。

民族传统节日

大洋洲民族众多,一些民族有传统节日,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20个省(区)均有各自的文化节,如首都莫尔斯比港的Hiri Moale文化节(9月)、戈罗卡文化节(9月)和哈根山文化节(8月)等。届时,来自各地区的歌舞队伍穿戴风格各异的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竞相展示本地区、本部落的文化精粹,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传统仪式通常由宗族的长者主持,勇士们身上饰以各种色彩明快的颜料、羽毛和贝壳,并伴以歌舞活动。

音乐

大洋洲音乐在表演形式方面具有综合性,即音乐、舞蹈相互结合,表演者经常兼具舞蹈家与音乐家的双重身份。歌唱者即为舞蹈者,同时也是乐队的成员,所以拍打身体是演奏音乐作品节奏的最主要方法。这同时也是大洋洲音乐的一大特色。两手拍击,不仅是自己的双手,也包括拍他人的手。另外,拍打膝、大腿的内侧和外侧、胸、腕、肘的凹处等,以及手掌拍击时,手的形状可区别使用平手和凹手的打法,都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音色。这些声音,有时由一个人拍打出来,更有效果的是许多人一齐进行身体的拍击,声音合在一起,形成一丝不乱的舞蹈动作。

在乐器方面,大洋洲的乐器中最重要的是体鸣乐器,如拍子木(梆子)和响板、长棒敲击整块木头挖空的鼓、摇响器、口簧琴等,膜鸣乐器几乎都是鼓类,弦鸣乐器中,以音乐弓为代表,它起源于欧洲的尤库里里琴和吉他,地域上以夏威夷为起点,分布极其广泛;气鸣乐器中,笛的种类很多,有鼻笛、竖笛排箫、海螺号等。大洋洲的旋律和节奏型几乎都以规范化的模式传承下来了,大洋洲原住民的音乐在分类、节奏、创作、织体四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大洋洲的音乐也受到外来移民者的影响。当代澳大利亚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型有爵士乐歌剧乡村音乐交响乐等。澳大利亚的交响乐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全国一共有8个规模较大的专业交响乐团,其中6个属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6个州的首府组织的交响乐团,包括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等,其余2个属于伊丽莎白影剧基金会,主要为澳大利亚国家歌剧院和芭蕾舞团伴奏演出。

新西兰也有交响乐团,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是国际知名的乐团,该乐团演出的内容除交响音乐外,也演奏轻音乐和流行音乐,除国家交响乐团以外,新西兰还有一批颇有水平的地方交响乐团,如奥克兰交响乐团、克赖斯特彻奇交响乐团、但尼丁市交响乐团、惠灵顿交响乐团等。除专业乐团以外,民间还有各种铜管乐队、合唱队和苏格兰管风琴队,苏格兰管风琴被殖民者引入新西兰以后,就逐渐流行起来。

饮食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大致以西餐为主,主食为面包,菜肴多是欧美菜式的翻版。澳大利亚的食物以量大和丰盛为主,注重食物中动物蛋白质的含量。澳大利亚的特色食物有澳洲肉派(Aussie Meat Pie)、澳大利亚肺鱼(Barramudi)、咸味酱(Vegemite)、烤小羊腿(Lamb Leg Roast)、澳洲烧烤(Barbecued snags)以及澳洲春卷(Chiko Rolls)等。南欧移民建立了澳大利亚繁荣的咖啡文化,从而催生了白咖啡(Flat White)等澳大利亚著名的咖啡饮料。几乎每个澳大利亚家庭都有电动咖啡壶等煮咖啡的容器。在城镇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自动售咖啡机。澳大利亚男女老少都爱喝酒,尤其是葡萄酒。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葡萄酒出口国和消费国,2019年葡萄酒销售额达到63.6亿澳元,其中60%的销售额来自国内,40%来自出口。

新西兰人比较偏爱高脂肪食物和酒精饮料,烤羊肉是新西兰人的最爱,烤羊肉时佐以迷迭香,同时搭配丰富的烤时蔬。新西兰有着长度超过14000千米的海岸线,出产优质的海鲜。新西兰人喜欢炸鱼薯条,将新鲜的鱼肉裹上一层面糊然后炸出酥脆的外皮,再搭配一大份薯条。新西兰人还喜欢gelato、巧克力、西式馅饼和奶酪等食物。

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大洋洲各个岛国有不同的饮食传统。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以猪肉宴为吉祥,注重菜肴丰盛实惠,猪肉宴一般在很重要的节日或者有重要的朋友到访时举办。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以番薯、芋头、沙壳米、椰子和各种香蕉等为主。小菜主要有猪肉、鱼、各种海味、鸟纲、蛋类等,蔬菜主要有西红柿、各种瓜类等,调料主要使用盐和油等,果品以香蕉、甘蔗柑橘等水果为主,干果果仁也有许多。饮品喜好啤酒,以及由各种水果压榨的果汁,烹调方法以煮、炸、烤等为主,各种食物习惯用盐水煮或用油炸,鱼则用蕉叶裹着熏熟。木木餐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种传统的烧烤美食,在制作过程中,当地人将干净的岩石烧烫,然后把准备好的食物用蕉叶包好,按照一层岩石一层食物的方法,将三层食物放在事先铺好芭蕉的坑里,最后将芭蕉叶闭合压实即可。这样做出的食物不仅原汁原味,还保留了其中的营养。

所罗门群岛,人们习惯用手抓东西吃,也不定时定量。食物主要是木薯、香蕉、菠萝、木瓜和北方蓝鳍金枪鱼。在斐济,牛肉、羊肉是主要肉食,“地炉肉”是斐济的传统名菜,水果也是斐济人的重要食物之一。“亚格纳”系斐济特有的佳茗,是用一种叫“卡瓦”的胡椒树的根制成的,当地人把这种树根晒干后,切成小块,研成细末,精心存放在瓶中,视为珍宝。每逢有盛大节日或仪式,人们便把胡椒根末倒在纱袋里,再把纱袋里最细的粉末筛出来放入大缸里,调入适量的清水,便成了“亚格纳”(也称“卡瓦酒”)。

文学

大洋洲文学属于新兴文学,历史并不很长,但已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洋洲文学、尤其是澳大利亚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涌现了一批闻名世界的作家。1973年,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之后,澳大利亚先后有彼得·凯瑞、托马斯·基尼利、亚历克斯·米勒蒂姆·温顿、理查德·福莱纳瑞根等荣获布克奖和英联邦作家奖。1988年反英200周年纪念,澳大利亚文学界出版了一批历史小说,开始从土著文化、女性文化等角度拷问历史与现实、白人与少数族裔之间的关系。

新西兰文学发展几乎跟澳大利亚文学同步,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为新西兰赢得了世界声誉,其余著名作家还有弗兰克·萨吉森、珍妮特·弗雷姆、凯里·休姆、埃莉诺·卡顿等。新西兰20世纪70年代的毛利文艺复兴运动和1990年的《怀唐伊条约》签订150周年纪念活动对新西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众多白人作家和毛利作家纷纷通过文学创作,反思殖民历史,憧憬更加和谐的族群关系和国际融合关系。

各个岛国则由于独立时间不长,极力发展各国的民族主义文学,萨摩亚作家阿尔伯特·温特的小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短篇小说等展现了南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体育

大洋洲的人们热爱体育,主要项目有澳式足球、游泳、橄榄球等。澳式足球(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是澳大利亚头号观赏性体育赛事,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每支球队固定为18名正选球员,再加上2名替补队员,被替换者下场后不得重新参赛。比赛分为4场,每场25分钟。球场呈橄榄型,在球场底线区的两端各竖有4根门柱。球员可脚踢手掷,球在中间两柱之间入门得6分,在中间柱与外柱之间入门得1分,以比赛终场积分高低决出胜负。澳式足球联赛在每年3月下旬到9月之间举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澳式足球队多次在国际赛事中夺冠,截至2017年,其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

重要赛事

建筑

澳大利亚建筑以现代建筑为特色,代表建筑有悉尼歌剧院悉尼塔、悉尼海港大桥。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海湾贝尼朗呷角上,歌剧院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分为3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和音乐厅各由4个巨大的贝壳形屋顶组成。高低不一的贝壳屋顶外表用白色和釉瓷铺盖,远远望去,像竖立的贝壳,又像飘扬在蔚蓝色海面上的白色船帆。悉尼塔坐落在悉尼市中心,建于1968年,高305米,是澳大利亚最高的建筑物。悉尼海港大桥横跨杰克逊港湾,联结悉尼市南北。建于1923-1932年,桥身长1149米,桥面高出水面59米,单拱跨度503米。

大洋洲岛国在未有本土建筑师之前,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建造房屋的匠人或工程师也经常充当建筑设计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些岛屿的主要城镇,有了受过建筑教育的建筑师登岛创业,用明快的现代主义或装饰艺术主义手法,设计独栋住宅、教堂、博物馆、体育场、候船厅、学校和办公楼。和世界上的大城市相比,这些建筑的规模不大,挑台深远,外墙白色,体现一派热带风格。著名建筑有1998年落成于诺米的文化中心,设计师为意大利人皮亚诺(Piano),这是20世纪末地域主义的代表性作品,皮亚诺随后获得普利兹克奖

除了现代建筑外,大洋洲的原住民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如在新西兰,毛利人建造的马拉埃毛利会堂,是代表毛利人的地位和归属感的地方,这种建筑属于特定的部落、部落分支或家族,可以举办集会、庆典、葬礼、教育研讨会和其他重要的部落活动。在帕劳,男人会馆(Palauan Bai)是当地民族传统建筑,为男性氏族成员开会的议事厅,也是部落长老开会议事及接待其他州贵宾的地方,是帕劳州政府之间社交的场所。过去,男人会馆也是男孩学习划船捕鱼及成长的地方。男人会馆保留传统的亚拜伊三角状屋顶建筑风格,主要由厚木构筑而成,使用三角钉子固定,顶部覆盖椰子叶。屋子的支柱及屋内的墙壁上绘有图像,其中描绘女人的图案展示了女人在古代的统治地位,许多图案与船有关,这是帕劳人的生存工具。屋子的外墙上展现有描述帕劳传说的绘画和雕刻。

风景名胜

大洋洲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景名胜,展现了其独特而多样化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该洲拥有世界遗产31处,其中自然遗产16处,文化遗产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6处。澳大利亚是大洋洲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有20处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4处,包括著名的大堡礁等;文化遗产4处,包括悉尼歌剧院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包括以乌鲁鲁巨岩而闻名的乌鲁鲁-乌卢鲁-卡塔·丘达国家公园等。新西兰有3处世界遗产。其余8处世界遗产分布在8个岛国中。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大堡礁

大堡礁是和昆士兰州海岸大致平行的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它从澳大利亚东北的约克角沿着东海岸一直延伸到布里斯班东北,全长2400千米,离海岸最窄处19千米,最宽处350千米。大堡礁是由一种微小的刺胞动物门珊瑚虫构筑而成的。珊瑚虫从海水中摄取食物,不断分泌出一种碳酸钙骨骼,形成了像树林一样茂密的珊瑚丛。据科学家推测,大堡礁已有3000万年的历史。巧夺天工的大堡礁每年吸引了25万多名旅游者前来观光,它已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1975年,大堡礁海洋公园成立来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3000多个珊瑚礁、600个大陆岛屿,包括美丽的圣灵群岛、300个珊瑚礁、以及近海红树林岛屿。该公园是自然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81年,大堡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距南极洲约1700千米,离珀斯西南部约4100千米。作为亚南极唯一的活火山群岛,这两个岛屿为人类提供了观察正在进行的地貌变化过程和冰川运动的机会。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与众不同的保护价值在于该群岛保留了世界罕见的早期岛屿生态系统。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里弗斯利(Riversleigh)和东南部的纳拉库特(Naracoorte),是世界十大化石遗址之一。它们是澳大利亚独特动物群进化关键阶段的绝佳例证,完美地展示了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群的各个进化阶段。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西兰亚南极群岛

新西兰亚南极群岛于1998年被选为世界自然遗产,面积为76458公顷。该群岛共有五个岛屿,分别是斯内斯群岛、邦提群岛、安提波德斯群岛、奥克兰群岛坎贝尔岛。这些岛屿位于亚热带与南极之间的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繁多的远洋海鸟和企鹅都会在这里筑巢。截至2023年2月,这里一共发现有126种鸟类,其中有5种鸟类是世界上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其中,斯图尔特岛/拉奇欧拉以南100公里的斯奈尔斯群岛新西兰最天然、最原始的地区之一,岛上雏菊树成林,上百种鸟类、海豹和无脊椎动物栖息在陡崖峭壁之上;奥克兰群岛是多种海鸟的重要繁殖之地,其中包括珍稀的黄眼企鹅、白冠信天翁、吉布森漂泊信天翁、灰鹱和奥克兰本地绿;坎贝尔岛英国植物学家Joseph Hooker形容为”热带地区以外面积最大的植物展示地区“,岛上巨大的多年生野花草本植物特别有名。

文化遗产

布吉必姆文化景观

布吉必姆文化景观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土著民族贡第杰马若人的生活区,包括布吉必姆火山、康达湖、湿地及沼泽地众多的库尔托尼特地区和南部由石灰岩山脊和大型湿地组成的泰伦达拉地区。由布吉必姆岩浆流形成的水系让贡第杰马若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水产养殖网络之一。各水道、水坝和堤坝可用于容纳洪水、建立蓄水池和捕捉及饲养澳洲鳗鲡。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洛伊玛塔酋长领地

洛伊玛塔酋长领地位于瓦努阿图,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包括公元17世纪初建于埃法特岛(Efate Island)、勒勒帕岛(Lelepa Island)和阿尔托克岛(Artok Island)上的三处遗址。这些遗址与最后一位至高无上的酋长或马塔王的生死有关,现已成为瓦努阿图中心。这一遗产还包括马塔王的住所、他死去的地方以及马塔王的群葬区。它与那些有关酋长的口头传统和他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遗址体现了口头传统和考古学的融汇,见证了马塔王推行社会改革和解决冲突的历程。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公园内的乌鲁鲁巨岩(也叫艾尔斯岩)是澳大利亚拍摄次数最多的自然奇观之一,整块红色巨石构成了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核心,该公园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园由澳大利亚公园管理局和传统土地所有者阿南古人共同管理。

乌鲁鲁巨岩在当地土著方言中的意思是“阴暗的地方”,整块巨岩在平坦的高地拔地而起,高达348米。它的大部分隐藏在地球表面之下。乌鲁鲁巨岩附近还有红色圆顶状的岩石卡塔丘塔(Kata Tjuta),距离乌鲁鲁巨岩约30分钟车程。乌鲁鲁巨岩会在黄昏的阳光下变换不同颜色,引人注目。2019年,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董事会出于对传统所有者阿南古人的尊重,宣布攀登乌鲁鲁巨岩为非法行为。

洛克群岛-南部潟湖

洛克群岛-南部潟湖(Rock Islands Southern Lagoon)位于帕劳,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由于其独特的海湖和珊瑚礁系统,以及存在大量的洞穴沉积物、墓葬、岩画、石砌村庄和废弃遗迹,具有生物和海洋栖息地多样性及特有文化价值,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湖位于帕劳科罗尔州,占地100200公顷,包括445个无人居住的火山石灰岩岛屿,在被珊瑚礁包围的绿松石石呈现独特的蘑菇状,有超过385种珊瑚物种和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养育着种类繁多的植物、鸟类和海洋生物,包括儒艮和至少17种鲨鱼,其中水母湖(Jellyfish Lake)生活着海月水母(Aurelia sp.)和黄金水母(Mastigias sp.)2种全球特有水母。

主要景区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以南约75千米处,是一片长约30千米的金色海滩。它的沙滩之长属于世界之最,因而成为各国游客常去的游览和度假胜地。据有关的资料统计,每年约有200万游客来此度假,享受南半球的阳光和沙滩风景。黄金海岸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区域,一年中虽然也有四季之分,但夏日特别长,冬季也较为温暖。因此,一年四季,黄金海岸的沙滩上总是挤满了享受日光浴的游客。

黄金海岸主要景点包括鱼岩、彩虹湾、可伦宾海滩、伯利角塔、勒布杰拉溪、冲浪者天堂、基拉海滩等。鲷鱼岩是一个人造冲浪胜地,拥有世界上最长、最空心的海浪之一。彩虹湾是另一片深受游泳者和冲浪者喜爱的沙滩,这里的海浪适合初学者和中级冲浪者,靠近海岸的避风游泳区使其成为家庭的热门地点。可伦宾海滩是黄金海岸最著名的度假胜地之一,拥有非常稳定的世界级海浪,是学习冲浪的好地方。伯利角有适合游泳的避风水域和角周围持续的冲浪波浪。塔勒布杰拉溪波光粼粼,非常适合游泳、皮划艇和钓鱼,而其周边地区则非常适合露营和野餐。冲浪者天堂海滩是黄金海岸最著名的海滩之一,拥有2千米的金色沙滩和起伏的海浪。基拉海滩以其清澈的海水而闻名,是水上爱好者的游乐场,对桨板冲浪者、游泳者和日光浴者同样有吸引力。

皇后镇

新西兰皇后镇(Queenstown)位于南岛南部,坐落于瓦卡蒂普湖畔,是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小镇,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是全年皆宜的度假胜地,被《时代》杂志列入2022年“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名单。皇后镇的高空跳伞、蹦极、峡谷秋千、喷射快艇、生态滑索等活动全年营业,还有150多家酒吧、餐厅和咖啡馆,其中,Stratosfare曾被美国广播公司评为“世界最佳景致餐厅”。该地区40分钟半径范围内有100多家酒厂,中奥塔哥地区的极端气候为葡萄酒创造了绝佳的生长条件。当地著名的吉腾庄园(Gibbston Valley)作为当地商业葡萄种植的先驱之一,酿造的黑皮诺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雅浦岛石币

雅浦岛石币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的原始货币之一,由于当地不出产金属,于是石头便成为当地重要的资源,并发展出以石头充当交易媒介的贸易模式。制造石币所用的石材主要并非雅浦岛当地所出产,而是来自关岛等地。石币的直径大小由几十厘米到3.5米不等,重达四吨。石币越大,质地越好,该石币所代表的价值便越高。石币中间有孔,方便插入棍棒搬运。石币被打磨得十分光滑,表面布满装饰图案。这些石币已经成为雅浦岛上的重要旅游景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