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皮槭 :槭树科槭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5:03

血皮槭(学名:Acer griseum)是一种落叶乔木,可达20米高。它是槭属的一种,树皮呈褐色,小枝圆柱形。叶子纸质,形状为卵形、椭圆形或长圆椭圆形,顶生的小叶片基部呈楔形或阔楔形。聚伞花序上有长柔毛,通常只有3朵花。花色淡黄,雄花两性花分别生长在异株上。花丝无毛,花药为黄色。血皮槭的花期在4月,果实成熟期在9月。夏季,血皮槭的树皮会呈卷曲状剥落,呈现出壮观的肉红色或桃红色,尤其在冬季更加显眼。树叶在春季和夏季为绿色,而叶脉、叶柄和新梢则呈红色。早秋时,叶子会变成鲜红或黄色,这使得血皮槭成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特别适合小型景观的需求。血皮槭的树皮呈薄纸状剥裂,非常奇特可观。血皮槭是中原地区的特有植物,分布于四川省河南省甘肃省、湖北、陕西省等地,海拔范围为1,500米至2,000米,通常生长在疏林中,目前尚未被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树高和冠幅均可以达到6-9M,树冠呈圆形。树皮红棕色,自来卷曲,鳞片状斑驳脱落。复叶有3小叶;小叶纸质,卵形,椭圆形或长圆椭圆形,长5-8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尖,边缘有2-3个钝形大锯齿,顶生的小叶片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有5-8毫米的小叶柄,侧生小叶基部斜形,有长2-3毫米的小叶柄,上面绿色,嫩时有短柔毛,渐老则近于无毛;下面淡绿色,略有白粉,有淡黄色疏柔毛,叶脉上更密,主脉在上面略凹下,在下面凸起,侧脉9-11对,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显著;叶柄长2-4厘米,有疏柔毛,嫩时更密。聚伞花序有长柔毛,常仅有3花;总花梗长6-8毫米;花淡黄色,杂性,雄花两性花异株;萼片5,长圆卵形,长6毫米,宽2-3毫米;花瓣5,长圆倒卵形,长7-8毫米,宽5毫米;雄蕊10,长1-1.2厘米,花丝无毛,花药黄色;花盘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有绒毛;花梗长10毫米。小坚果黄褐色,凸起,近于卵圆形或球形,长8-10毫米,宽6-8毫米,密被黄色绒毛;翅宽1.4厘米,连同小坚果长3.2-3.8厘米,张开近于锐角或直角。花期4月,果期9月。

树叶春、夏季为绿色,叶脉、叶柄及新梢为红色。早秋开始叶变成鲜红或黄色,叶型秀丽美观,红杆树,深绿色的叶片在秋季呈现鲜红色,红色美丽,鲜艳夺目。喜阳,亦能耐荫。生长速度慢,每年能生长10-15CM。

产地分布

中原地区特产,分布比较广泛。北至新疆中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南部,南到湖北湖北竹溪十八里长峡、陕西子午岭南部均有自然分布,秦岭两侧、伏牛山区、外方山区、熊耳山区分布较为集中,苏州市、安徽、湖北北部区域内生长良好。洛阳绿诚农业植物种质园迁地保护完全获得成功。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生长习性

血皮槭野生资源集中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植被类型为湿润山地植被,包括暖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血皮槭是亚顶级群落植物,除了散生于山地山顶灌丛外,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带类型中。

血皮槭是中、高山分布植物,集中分布在1000-1800米之间,几乎全部分布在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黄棕壤、山地褐土为主,土层厚度从裸露的岩石到30厘米左右的土层不等,大多在10厘米左右,而且部分甚至生长在岩石缝隙中。

血皮槭生于海拔1500~2000米的疏林中。喜阳,亦能耐荫。生长速度慢,每年能生长10~15CM。适应黏土、碱性土等,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宜其生长。不耐水湿和干旱,耐寒极限28℃。

繁殖和栽培

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与做床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水肥条件适中、排水方便的沙壤土,切忌土壤粘重、易积水的地方。耕前可撒施有机肥1000kg/667m2~2000kg/667m2或施复合肥50kg/667m2~60kg/667m2,随耕入土。采用高10~15cm,宽1~1.3m的高床育苗。步道宽30~40cm,长10m。

种子处理

于11月初洗净种子,去除杂物、瘪粒,捞出净种。将种子放入容器中,加60℃温水,用木棍搅凉为止。浸泡15天,每天换水2次,搅动4~5次,捞出吸水膨胀沉底的种子,控干,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4小时消毒,捞出种子冲洗后,按种、沙1∶3比例混湿沙,在背阴处挖坑埋藏。于翌年4月初取出冷藏的种子晾晒。方法是在向阳处挖坑,种沙距地面20~25cm,上面做成塑料拱棚,距种沙50cm高左右。每天翻动4~6次,干时用喷壶浇晒水,保持湿润。种子温度控制在25~28℃,超过30℃会抑制种子发芽。经过15天的高温处理后转入室内冷凉处,温度在4~7℃左右,继续堆藏催芽。这种人为创造湿润、通气、低温的条件,可以使种皮软化,增强吸水膨胀的功能。

播种4月20日左右进行条播。每个床面横向开5条小沟,沟深2.5~3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保证每延米40~50粒种子。每667m2播种15~20kg,覆土厚度为种子横轴直径的2~3倍。用铁镇压2遍后再均匀覆稻草,以不露床面为宜,浇透水1次。

苗期管理

出苗前管理在种子没发芽出土前的近11个月内,不撤稻草。管理方法主要是视苗床情浇水,并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幼苗管理血皮槭种子经过2冬1夏,多次变温催芽处理播种后,于翌年的4月20日左右,整齐发芽出苗。当幼苗长至2.5~3cm时,撤除前1年的覆草。

幼苗期,浇水要浇透,见干就浇,保持土壤湿润,不板结,促使苗木正常生长。此时,在东北地区由于气温不稳定,加之晚霜的危害,要采取适当的苗木防寒措施,防止苗木冻害影响生长。定苗幼苗出土后2~3周可适当间苗,及时定苗。疏苗时去劣留优,对缺苗断条的地方及时补苗,保证每平方米床面留苗120~140株。定苗后及时浇水。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应视禾本科杂草和土壤板结情况进行,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松土的深度3~5cm,不能伤及幼苗的根。

施肥生长季节施肥以追肥为主,施肥量与时间视土壤养分状况和苗木生长过程而定。肥料种类以氮、磷、钾混合使用为好。年施肥量以40kg/667m2~70kg/667m2为宜,分2~3次条施。初次施肥在5月20日左右,施复合肥10 kg/667m2~15kg/667m2,第2次6月中旬,施尿素15~20kg/667m2,第3次7月20日施磷酸氢二铵15~20 kg/667m2。立秋后一定不能施肥,否则容易使秋梢徒长枝,冬季易发生冻害。

病虫防治血皮槭小苗易患,可用灭枯灵0.08%~0.125%溶液喷洒,每3~5天1次,连续2~3次。遮荫防寒血皮槭育苗前应夹好防风障,有利于防风和保温。从幼苗开始至7月20日要采用拱棚遮荫,使用遮荫网密度以50%为好。由于小苗出的早,一定注意早春防寒。观赏价值本种为优良的绿化树种,木材坚硬,可制各种贵重器具,树皮的纤维良好可以制绳和造纸。血皮槭树皮色彩奇特,观赏价值极高。叶变色于10、11月,从黄色、橘黄色至红色。落叶晚,是槭树类中最优秀的树种之一,常被作为庭园主景树。

科学研究特有种血皮槭的天然更新及果实特性研究⑴血皮槭野生资源集中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植被类型为湿润山地植被,包括暖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血皮槭是亚顶级群落植物,除了散生于山地山顶灌丛外,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带类型中。血皮槭是中、高山分布植物,集中分布在1000~1800米之间,几乎全部分布在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黄棕壤、山地褐土为主,土层厚度从裸露的岩石到30厘米左右的土层不等,大多在10厘米左右,而且部分甚至生长在岩石缝隙中。⑵野生血皮槭成熟单株结实较少,更新方式以实生为主,伴有少量的萌蘖(包括桩蘖和根蘖)繁殖。土壤种子库以枯落层中种子分布最多,最多达172粒/㎡,在0~10厘米土层中分布较少,只有42粒/㎡,种子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数量与离母树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成负相关,而且跟风向关系密切。⑶血皮槭果实表型性状在不同野生群体间存在丰富的变异。7个种源的果实长、果实宽、千粒重等性状差异显著,各性状不同种源间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果实形态性状与海拔、年均温和地理经纬度的相关度较大。研究表明,血皮槭果实的形状特征在长期环境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地理变异。

病虫防治

血皮槭小苗易患立枯病,可用灭枯灵0.08%-0.125%溶液喷洒,每3-5天1次,连续2-3次。

观赏价值

该种为优良的绿化树种,木材坚硬,可制各种贵重器具,树皮的纤维良好可以制绳和造纸

血皮槭树皮色彩奇特,观赏价值极高。叶变色于10、11月,从黄色、橘黄色至红色。落叶晚,是槭树类中最优秀的树种之一,常被作为庭园主景树。

参考资料

几个比较有发展前途苗木品种.zhibao.yuanlin.com.2016-06-07

血皮槭.www.hnhm.net.cn.2016-06-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