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松雪图 :清代画家弘仁创作的墨笔画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2

《西岩松雪图》是清代画家宏仁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绘雪景山色,图中危崖峻岭,山石如刀削般险峻而清朗,岩石上的偃松则冷竣静寂,盘曲青松,在雪中更显寒肃峻险。茅棚屋舍。平添风致。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奇致。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全局空灵通脱,又注意景物的大小、疏密、虚实的变化。给人以伟峻,恬淡,静穆圣洁之感。

画作内容

画中群峰叠起。高崖耸立,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山下青松傲寒,展现出无限的生机。画面景物集中在右方,左上部分一片空蒙,营造出独特的萧寒之气象。

图上题款为:“西岩松雪,辛丑春为象也居士图,宏仁”。一印。

创作背景

弘仁的山水画最初学习宋人,后来师法倪瓒董其昌,在这件作品中看到倪、董二家风格踪迹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作者的自家面貌。此幅画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画家51岁,为弘仁临终前三年所作。

艺术鉴赏

主题

该画作巍巍群峰,高耸云际,十分壮观。整个画面虽仅由树、石构成,却平添了简洁洗练的韵味。构成这幅作品的主要元素是线条,浅淡的皴擦只是为了丰富画面的明暗与质感。所有的线条坚韧挺拔、刚劲凝重,即使纤细如也无一丝一毫的柔媚。黄宾虹先生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中提到:“歌泣声沉,寄之于画,偶然挥洒,无非写其心史。”该画的山岩像是铮铮铁骨的伟丈夫,傲立于天地之间,昂首挺胸,凛然不可侵犯,作品营造出的那种高洁旷达之意境,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

构图

该画作,许多点缀在崖石之间的树木,虽散散落落,但丝毫不显凌乱,反而为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雪的清空与树的简疏使作品的虚实对比更加强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山川景物的浑厚与生动,可见作者在细节安排与处理上的确是独具匠心的。另外,几行款识写在右侧的石崖上,也是作者有意所为。这样不仅避免了画面中心部位过于沉重而影响作品的整体平衡,同时又保证了画面虚处的衬托效果。

技法

该画作还渗透着浓郁的装饰意趣。全局空灵通脱,细节处却又丝丝入扣。不同的石体,多以含蓄、方折的线条结构,施之淡墨,皴擦极少。石块的交替迭变,显得巧妙而绝无凿痕。对于一些具体形象的描绘,在注意到整体感、装饰性的同时,而又除了概念化的倾向。例如那些盘曲劲的青松,棵棵都显示着各自的生姿和个性,在山水画中殊属难能。

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

名家点评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画面重点刻画了雪中的松与石,舍弃了其他诸多繁枝褥节。这就使笔下的形象十分简洁、集中,加之联系紧密的整体构图样式,全幅作品,给人以伟峻、恬淡、静穆、圣洁、一尘难染的美感。

重要展览

2017年5月6日至6月28日,该画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厅“四僧书画展”中展出。

作者简介

宏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齐云山之间。善画山水,早年从学于孙无修,中年师萧云从。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清代四僧”。

参考资料

故宫举办“四僧”书画展.深圳特区报.2019-02-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