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贵州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8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2012年12月在贵州大学成立,旨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白酒和特色食品产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由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三个学院抽调师资力量组成,主要培养酒行业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简介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12月,是由原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酿酒工程生物工程学学科和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组建而成的新学院。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科、研究生与学科建设科、学生工作办公室、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包括酿酒工程教研室和生物工程教研室)、食品系(包括食品工程教研室和食品安全教研室)。

学院现有食品、酿酒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与科研单位及企业联合共建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贵州省白酒研究院、贵州省名优白酒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及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有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组建的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辣椒制品技术研发分中心等)。

学院现有酿酒工程生物工程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等硕士点)、发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共建应用生物技术、微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目前,在校本科生65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6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144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人。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全院在职教职员工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人,中级职称教师8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14人,在读博士教师3人,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饮料、啤酒评委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贵州省酿酒大师1人,贵州省白酒评委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校学术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师主要来自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以及中科院等国内知名校所,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

学术学科带头人

邱树毅,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兼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贵州省化工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酿酒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副组长,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应用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造》、《酿酒科技》、《食品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顾问或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工学学科)1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贵州省教学名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余篇。申请专利21项,获专利授权8项。

近期主讲研究生“生物炼制与生化工程”、“现代酿造工程”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生物工艺学》。

谭书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实验室主任、贵州省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保健协会副会长、贵州省刺梨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贵州省微生物协会会员;《贵州农业科学》、《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

先后主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阳市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其中3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余篇。

近期主讲研究生“食品物流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等课程。

学术骨干

吴天祥,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酿酒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酿酒品酒师、高级酿酒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白酒评委,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酿酒协会和食品协会白酒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国资委白酒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贵州省委专家智库专家。任《生物加工过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酿酒科技》、《中国酿造》等刊物的编委、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第四届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

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等课程。

秦礼康,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大宗粮油、薯类和杂粮杂豆深加工及副产物增值利用、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工业化、食品安全控制等科研工作。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国家食药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食协食品安全师授证讲师、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人员以及《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项,横向合作项目15项,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省级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

承担研究生和本科“微生物代谢调控”、“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导论”、“淀粉化学与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粮油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教材《食品安全导论》副主编。

朱秋劲,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新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兼职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永红)分中心主任、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等。任《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农业攻关项目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科技进步合作奖1项、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参与制定地标1项和企标近10项,有授权专利4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EI论文5篇。

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农业推广学”、“食品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等课程。

王明力,女,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学院院长学院院长,学术骨干。从事食品与科学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贵州省食品协会,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酿造》、《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项目、贵阳市重点支撑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贵州大学优秀科学奖,获贵州大学国际劳动节标兵。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篇。申请专利十余项,获专利授权4项。

主讲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贮藏与保鲜”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

卢红梅,女,博士,教授。1990年于贵州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1993年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到2001年7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食品系作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成员等。

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获得8获得,获得专利授权4项。

近期主讲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双语课程“生物物资分离工程”、“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发酵动力学”课程。

王修俊,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以来,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发酵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安全生产协会专家组成员。

先后主持省级工业攻关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和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曾获贵州省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贵州大学优秀教学奖等。

主要讲授“现代食品科学”、“食品保藏学”、“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酿造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参加编写“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教材两部。

丁筑红,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骨干。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阳市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益生菌泡菜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贵州大学生物基础综合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园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技术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综合开发利用、精深加工等。

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省级区域合作项目、市星火计划项目、市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地区基金项目等。负责参与其他横向和纵向课题。

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0余篇,申报受理或授权专利10项。主要承担“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功能性食品”、“食品风味学”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徐俐,女,教授、农学学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果蔬贮藏运销学、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加工、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兼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湖北农业科学》、《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

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人员服务项目、贵州省(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子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8项。获兴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年被评为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书有《辣椒开发与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

近期主讲本课生“果蔬贮藏运销学”、“粮油加工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添加剂”;主讲研究生“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贮藏与物流学”等课程。

何腊平,男,副教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食品安全师、贵州大学学术骨干。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一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贵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主要有19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专利2项。

主讲本科课程:“食品营养与分析”、“生物统计”、主讲研究生课程:“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学科体系

一、本科专业

酿酒工程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二、研究生专业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发酵工程

工程硕士授权点: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食品加工与安全

三、共建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应用生物技术、微生物学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微生物学、生物化工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自1984年食品工程专业成立以来,学校依赖酿酒与食品师资力量持续为贵州省及全国培养食品、发酵等轻工类本专科毕业生近3000人,毕业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还有的出国深造。通过培养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娃哈哈、贵阳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高中层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致力于加强内涵发展的师资、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实践平台等要素建设,积淀了一定发展的基础。

学科专业建设:

国家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全国第一批设置酿酒工程本科专业的单位;

生物工程专业成为贵州省特色专业;

贵州省最早开设食品类本科和迄今唯一从事食品类研究生教育的单位;

贵州省唯一的“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承担贵州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

招收微生物学和应用生物技术博士研究生。

招生就业:

按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约200人,全日制硕士生60余人,在职硕士生50余人,博士生2-5人;

长期承担国家级、省级本科生SRT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参与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8%;

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30%。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酿酒工程

本学科方向依托贵州省传统优势白酒产业,结合贵州大学学科优势,开展白酒产业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白酒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酒文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白酒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1)酿酒微生物生态,功能微生物分离筛选,酿酒微生物资源化利用与开发研究;(2)酿酒发酵机理研究,酿酒工艺技术优化与提高白酒优质品率关系的研究;(3)白酒储藏与勾兑工艺技术研究,白酒老熟机理与白酒储藏、人工催陈研究;(4)白酒特征香味物质、呈香机理及风味化学研究;(5)白酒生产原辅料与白酒品质关系研究;(6)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研究;(7)白酒生产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8)酒文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与白酒产业发展研究。

粮油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方向以区域性优势粮油资源为基础,依托良性发展的规模型企业,着力于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领域包括:(1)优势杂粮杂豆(仁米、苦荞芸豆、绿豆、小米、红等)营养保健功能研究与产品开发;(2)淀粉植物(马铃薯、番薯木薯芭蕉焦芋、葛根、橡籽等)深加工增值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传统特色发酵调味品(酱油腐乳豆豉、臭豆干、豆瓣酱、郎岱酱、赤水晒醋、凯里香醋等)挖掘与工业化“瓶颈”技术研究;(4)特种油料(核桃、油茶籽、茶叶籽、花椒籽、米糠、玉米/小麦胚芽等)梯度开发利用技术研究;(5)方便粮油主食品工业化生产和集约化配送以及连锁营销工程技术研究;(6)放心米、放心面、放心油、放心豆腐等“放心粮油工程”安全控制体系构建(检测与溯源)。

畜禽水产品加工工程

贵州省优势特色的畜禽水产品资源为基础,依托良性发展的规模型企业,着力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评价、控制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1)开展地方特色畜禽水产品原料资源基础研究,围绕新技术对畜产品组分的影响、营养素与功能因子的保持和增效、传统食品现代化、新资源新技术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的制造技术展开研究;2)开展动物性原料与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合理调配方法研究,探索新的利用途径,开发系列新产品;3)积极开展以分子印迹为手段的食品质量检测新技术及活性包装材料的研究;4)围绕特色餐桌制品,开展肉品质构、风味形成、肌肉凝胶和热加工过程成熟值等研究;5)开展食品生物毒素污染与控制技术研究,加强农药、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技术体系、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6)积极与企业联接,开展食品加工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促进标准化生产和特色食品标准的建设。

果蔬产品贮藏与加工

围绕贵州省地方特色优势果蔬资源,开展1)特色果蔬资源保鲜贮运以及加工利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推广;2采摘大采摘果采摘采摘后生理变化研究和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为产品运输和出口提供技术保障;3)发展特色蔬菜腌制品如辣椒腌制品、山野菜腌制品以及方便食品等生产新技术及新工艺研究,努力提高行业技术水平,丰富花色品种。4)特色优势水果资源刺梨、猕猴桃等资源特性、营养保健功能开发、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同时,对地方食用植物资源发掘及综合利用进行广泛探良好的良好的良好的科研科研平台及科研力量,着眼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研究,积极推动企业进步和振兴地方经济。

生物技术与工程

本学科方向以贵州省传统白酒产业及特色食品产业为依托,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贵州传统白酒产业及特色食品产业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1)与贵州传统白酒产业及特色食品产业相关领域的生物资源基础科学研究;(2)贵州特色生物资源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及利用技术研究,(3)药食同源资源有效成份生物转化技术集成与开发,药食同源资源新产品开发,药食同源资源规模化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4)新型酶及酶制剂开发及利用研究;(5)现代生物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科研成就

近5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项目、贵州省重大专项、工/农业攻关以及地方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承担教育部、省、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41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受理发获得专获得3获得件获得获得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部分科研成果已成功转化,为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企业创利增收累计近10亿元。

学院是贵州省食品工业、应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迄今已面向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20余个,经常开展校企联合大学生主题竞赛活动,为贵州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术交流

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院教师与国内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等10余所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形成了长期的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与美国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联合研究所(JIFSAN)、马里兰大学、路易西安那州立大学、泰国苏拉里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开展了校际交流、学科对接、人才培养等国际合作。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学院始终以教育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紧密结合地方优势特色食品产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着力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提升,为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学院而不懈努力

机构设置

行政机构: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科、研究生与学科建设科、学生工作办公室

教学机构:酿酒与生物工程系、酿酒工程教研室

生物工程教研室

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教研室

食品安全教研室

交流合作

2022年7月15日消息,谱尼测试与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达成校企合作。

参考资料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2021-05-22

谱尼测试与贵州大学达成校企合作.今日头条-证券时报e公司.2022-07-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