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讲武学校 :始于清末的军事学校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0

贵州军事学校,始于清末的武备学堂。该校招收两期学生后,即改为贵州陆军小学堂。

学校历史

辛亥革命后,唐继尧滇军与黔人刘显世等共同颠覆了贵州省军政府,以后唐继尧任贵州都督,先设干部学校,又在贵阳文化路口原陆军小学堂校址开办贵州陆军讲武堂,隶属都督府参谋处。由滇军将领韩凤楼兼校长。该校任务是轮训滇、黔军中连以下军官。仅办了一期,民国2年(1913)因唐继尧回滇,停办。

辛亥革命后,执掌黔省军政的兴义系人物,虽多是些闭目塞听、抱残守缺的旧官僚,但是他们老于世故,八面玲珑,都得到了南北军阀的认可,这给急于出头的以王文华为首的少壮派军人一种压抑感。唐继尧离黔后,刘显世当上贵州护军使,王文华即与其商量重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

当时,中原地区正处于急剧动荡之际,北洋政府孙中山的广州政府形成南北对峙状态,贵州省该何去何从,王文华和刘显世在政治主张上却有着不同的取向,由此而形成了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明争暗斗。

王文华为首的新派主张适应世界潮流,刷新贵州政治,也急于打破固有格局,维护既得利益,企盼重新进行权力重组和利益分配,转变贵州一直处于追随云南尾骥的状态。王文华等遂主张积极向外扩张,以发展自身军事集团实力,所以创建军校,培养军事后备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民国5年(1916年),刘显世任贵州督军,王文华为掌握黔军的绝对领导权,削弱黔军对滇系的依附,摆脱滇系对黔军影响,同时加强新派之力量,提高黔军中下级军官素质。于1916年3月引进了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何应钦、谷正伦、张春圃、朱绍良、李华、王绳祖等入黔,以王文华掌握的干部大队为基础,于1917年3月,在贵阳文化路口原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校址重建讲武学校,何应钦被任命为校长(实则于1916年即招生)。以原讲武学校未毕业的第二期学生编为讲习班,招考中学毕业生编为学生班。学制两年。

何应钦参照自己上过的武昌陆军中学、日本振武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的经验,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制订了教育、训练大纲,挑选学校教官和职员。以十万元作为开办费,购置设备。何应钦为校长、王绳祖为教育长,涂传忠为校副官,王嗣楷为教育副官,还有军事、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之教官各一名,队长一名,军需官、军医官、书记官个一名,助教若干名。一切办妥后,便向全省各地颁布招生通知,进行招生。

招生对象为高小毕业以上学历或有相当高小以上学历者,直接由黔军各团保荐的士兵优先录取。同时为了防止贵州省军事人才外流,何应钦请求刘显世以督军兼省长的名义发了一个通令,要当年所有考取云南讲武学校的贵州籍学生,可不参加本省考试,直接进入贵州讲武学校就学。学校初以陆军干部大队编为讲习班、招考学生编为学生班,此后每增招中学生一次为一期,编为两个连,学制两年。该校共办7期,第2期录240余人,毕业180余人。从第2期起开始分设步、炮、骑、工四科。

何应钦为防刘显潜游击军势力渗透,对兴义市考生,不知底细者,把关极严。何应钦不但拒收刘显潜(刘显世堂兄、贵州游击军总司令)送来 素质极差 考生余万金、邓万昌等十多人。而且,所有应考者还须先经过体力、视力、听力的检查,才有笔试资格。笔试科目为国文、算术、军事策论。军事策论最为重要,其范围或分析中外战例,或讨论古代兵法,或探究当代军政之得失等。共有六七百名青年应考,经初试、复试两阶段,第一批仅招189名学生,兴义人占28名,有刘显世次子刘剑吾、侄子刘干吾、刘曙吾、刘练吾、刘璧璋等。后来成为抗战名将的柏辉章何知重吴绍周蒋在珍杜肇华等均出自该校。

课程分入伍期(半年)和修学期(一年半)。入伍期学“典范令”(即操典教范、条令),修学期间学习“四大教程”(即战术、兵器、地形、筑城)。学校完全采用日本士官学校教材、教育方法、军事学理论,并特聘日本陆大生能村为顾问。学校除注重军事教育外,兼重素质教育和政治训练,并开有国学、孙子兵法、公文写作,王文华何应钦等也常作政治、哲学方面的演说,故使讲武学校学生成为贵州省新派的坚决拥护者。

讲武学校学生纪律严明,颇得社会好评。学生要严格遵守军队内务、卫戍服制、卫兵勤务、服装、武器、背负保存等规定。每一学期对上述规定中的任何一项,违犯三次者将受处分。考试时不论学科、术科有两门不及格者,不得升级,三科不及格者,将勒令退学。一次熄灯号后 其弟何辑五外出未归 何应钦不徇私情 禁闭何辑五3天 并训斥他要遵守学校纪律。

第1期录189人,旋以王绳祖为校长。3、4期为王庆芳、第7期为朱,赵鉴任教育长。第3期录98人,时卢焘第1混成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辰州,控制湘西地盘,为巩固湘西,消除湖南地方势力派对黔军存在的地域分歧,改善湘黔关系,化为一家。何与卢联系,动员湘籍学生和卢旅湘籍士兵报考,故第3期湘籍学生达46人,几占半数。并增设在职将官班,轮训下级军官,前4期毕业共计500余人,多分配黔军充任下级指挥官或见习官。后三期因为黔政混乱,学生未毕业。

韩国人金弘壹因得贵州省督军刘显世之子刘刚吾推荐,1918年12月到达贵州,改名为王雄後进入贵州陆军讲武学校学习,他到达学校时入学豫备课程将近结束,由于督军刘显世的特别关照,金弘一省略这一课程,从1919年1月开始在学校第2期插班学习,同年12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抗日战争时期,金弘一更名王逸署在黔军第102师柏辉章部任少将参谋。抗战结束后,金弘一回国任韩国国防部部长。

1918年新派办测量学校,由何应钦兼任校长,由谷正伦参与管理,1920年1月改名为“贵州陆军炮骑工兵实施学校” ,监督和校长何应钦,步兵科主任王承、骑兵科主任蔡昆、炮兵科主任谷正伦、工兵科主任韩效昆。讲武学校学生毕业后,全体学员即在此分科实习半年,学员以不同专业分属不同连队。成绩合格后才分派到黔军各团侯差。

本来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的创立,对兴义系来说可谓形势一片大好,由于刘显世王文华二人思想、性行、追求都大相径庭,使得兴义系新派与旧派争权中,又多了一块举足轻重的阵地,以王文华为核心的新派军人集团因此迅速崛起。刘显世、王文华舅甥的鹬蚌相争,也为兴义系的衰落和桐梓系的崛起留下了伏笔。

桐梓系周西成主政贵州省后,对内加强统治,扩充军力,他将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改为贵州陆军崇武学校,刘其贤任校长,彭鸿业任教育长,严余春、钟山瑛等任教官,陈仲英、黄集成等任大队长,大量培养各类军事人材。贵州陆军崇武学校,是周西成治黔时代的产物,因周氏而生,随周氏而亡。

贵州讲武学校在当时并不十分有名 但却使何应钦有了教学、管理学校的实际经验 并为他后来 黄埔军校的管理奠定了基础,黄埔教官师资的基础,实源于贵州军事学堂的创办。

组织结构

校长:何应钦

教育长:王绳祖、王庆芳

监督:王文华

副官:涂传忠(号芝亭,贵州松桃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期步科)

王嗣楷(号准之,贵州毕节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步科)

教官:谷正伦、张春圃、朱绍良、李毓华、谌祖晟(号少波,贵州省织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期步科)、张正纶、蔡、韩效锟、刘莘圆、孙毅(号宏成,贵州黄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期步科)、赵鉴(号渐奎)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