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埭 :走马埭

更新时间:2024-09-20 16:49

走马是福建省惠安县的一处地名,位于惠安县东北部,福州—昆明公路东侧,与惠泉啤酒科技园隔福厦公路相望,方圆近10平方公里,分为五个片区,归属3个镇(辋川镇、螺城、螺阳镇)13个村,主体位于川镇。走马埭建有福建省第一块耕地保护区,也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是中国耕地保护的一面旗帜。

自然资源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区内有七条溪流均匀流布,是个生态环境优越的连片耕作区。这里以生产粮为主,是惠安县的水稻主产区,一年两熟的万亩吨粮田,林、果、菜、畜、鱼并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是一个品种优良化、作业机械化、排灌自流化、土地高产化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历史沿革

走马埭原是一片海滩,经过世代围垦、耕耘,发展成为连片万亩的的良田。

1958年,晋江专区号召所属各县平整土地。是年8月,惠安县改造走马埭,从平整土地做起,把原来的万亩丘田划为164个耕作区,每个耕作区长300米、宽100米,面积45亩,设排灌渠与机耕路配套。

1989年2月,惠安县率先在福建省将走马埭划定为耕地保护区,实行重点保护。同年,县人大常委会就立法对耕地保护区实行“五不准”:不准搞建设或建私房,不准挖沙取土,不准抛荒或弃耕,不准搞掠夺性经营,不准栽果树或挖鱼塘。

1994年,辋川镇决定在走马埭建设占地159 亩的玉峰综合小区,计划将镇政府也迁入小区。然而,县政府经过多次讨论,主动将已呈送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报告撤了回来,159亩良田保住了,近亿元的外资项目却擦肩而过。

1994年6月,江泽民同志视察福建省途经走马埭时,看到万亩农田郁郁葱葱,不禁下车,意味深长地说道:“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惠安县把江泽民的这句话制作成巨型宣传牌,立在走马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更把保护耕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精心呵护这片万亩良田……从此,走马埭成为耕地保护的一面旗帜。

1995 年初,走马埭成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受到《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保护。然而,惠安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开展土地整理,引进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地保护这片福厦公路沿线罕见的碧绿沃野。

1997年,惠安县成立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片规划领导小组,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完成了《走马埭万亩现代农业示范片规划》的编写,规划以“两高一优”为目标,以粮为主,林、果、菜、花、牧渔全面并举,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计划投入7000万元,从1997-2005年,用8年时间,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把走马埭建成土地高产、品种优良、经营集约,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年底,福建省政府批准走马埭设立万亩粮食现代农业示范片,成为省级现代高优农业示范片之一。规划完成后,惠安县立马筹措800多万元资金投入农田基本建设,把首期1750亩的庄上村示范片建成为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1998年以来,惠安县先后引进多家大型农业公司参与农业建设,把农业产业“调优、调强、调壮、调外”。走马埭的农民把土地承租给农业公司,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管理机制、新的品种、新的技术在这里推广开来,农民成了产业工人。

1999年又投入900多万元,完成了二期基础设施建设。

2000~2003年走马埭又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模式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效。

走马埭成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后,惠安县又陆续将走马埭周边土地质量比较好、可以连片管理的耕地纳入保护区加以特殊保护。走马埭已成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了品种优良化、作业机械化、排灌自流化、土地高产化。

名称由来

走马埭原名为“王孙走马埭”,那是由于以前姓王与姓孙的祖先先到此居住,为当地的两大姓氏,因此将村落命名为王孙村

“王孙走马埭”之名,最早见于明嘉靖《惠安政书》。该志乃1529年(明嘉靖八年),惠安知县莫尚简聘请邑人张岳所。

其“卷三·土田”载:“王孙走马埭、孙府埭、赤屿埭、鲈鳗埭、承天埭、法石埭、曾炉埭、石埭、后曾埭、陈埭。右埭十,俱县东,受中纪诸溪之水,其自南而流之北者入王孙走马埭。其正东流者,经承天、法石、曾炉三埭而皆汇于辋川港。”

“卷五·物产”载:“宋时王孙走马埭及斗门诸村,皆种蔗煮糖,商贩辐凑,官置监收其税。”

可见,至明中期,王孙走马埭已经是熟耕之地,而且当地的经济已发展至一定程度。

其后,1570年(明隆庆四年)至1574年(万历二年)的惠安知县叶春及,在任内写成《惠安政书》。书中有地形图,“王孙走马埭”赫然在图,且附近有“王孙”和“走马”的地名;又记载二都辖二铺十九村,有“王孙铺”、“王孙村”、“王孙学”。二都境内仅王孙走马埭一埭。其时,二都有田四十四顷二十四亩五分四厘,其中官田七顷五十五亩一分四厘(还要包括官租、职、学、废寺、原设、今没等田),民田三十六顷六十九亩四分。

嗣后,成书于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的《泉州府志》,在卷三之《舆地志下·湖塘陂埭》中,明确记述惠安县有“王孙走马埭”。

相关典故

典故一

据《惠安政书》里的孙胤武传记载: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武中武举人,1625年(天启五年),进京会试,以高超武功博取众彩。殿试时,对答如流,切中时弊,言辞激烈,惊动阉宦魏忠贤,榜上屈居第十九名武进士。魏党企图加害,胤武解甲归隐家乡。

崇祯继位后,魏党灭亡。1628年(崇祯元年)戊辰科,胤武不顾年事已高,欣然入都应试,殿试时对答更为完善精辟。崇祯帝即批为“御览对策天下第一名”。但当时状元已定,崇祯帝乃赐胤武回家乡惠安跑马围埭为税田,授予江南铜山参将之职。2009年6月,王孙村发现一块刻有“奉旨边界”的石碑,据说可为孙胤武走马围田的佐证。

典故二

八姓(林、陈、黄、郑、曾、邱、何、胡)入闽后,何氏家族先在峰崎定居下来。何氏初来峰崎时,就号召子孙开荒围田。当时走马埭还是海水自由出入的一片海滩,经过何氏子孙久年的努力,把周边数十里变成闽地一个丰饶的粮仓。到了北宋年间,惠北南埔有一个叫柳莽的人屯兵起事,安营扎寨,占关夺隘,声势越来越大,引起朝廷的恐慌。由于数次派兵攻打皆无法取胜,当朝皇帝赵顼就命人贴出黄榜,说“如杀得柳莽者,封诸侯,赏重金”。事有凑巧,峰崎村何氏家族中有位名叫何九安的文武双全的人(就是何氏家族后人尊称的九安公),因要上京赶考路过陈同关(柳莽扎寨之所,今枫亭与涂岭交界处)时,不慎被柳莽所擒,九安生得一表人材,被招为妹婿。他身在营寨却一心想报国,于是就借机杀了柳莽,并取下其首级往京城报功请赏。经查实后,神宗皇帝龙心大悦,要加封他一个官职。可是何九安却上奏道:“臣民惯居野里,无意为官,臣乡亲世代都是种田人,如能赐臣一些土地,好让子孙后代永远耕种,臣等将感激不尽。”赵顼皇帝听后准奏,降旨赐他“走马围田”。朝中有位大臣忙奏道,“走马围田,若马走入皇宫,那皇帝殿岂不也就是何九安的了”。神宗皇帝听后幡然醒悟,于是就派遣一名官员同何九安一道回乡走马围田。回到峰崎的何九安听从官员的指挥,骑着御赐的宝马从山尾出发,历经园畔、西楼、溪尾,来到了南魏大桥头。此时,官员生怕马跑的圈围太大,就用“做圣”的银朱笔一掷,结果马脚折断了,围田也就宣告结束了,而马所走过的田地也都全数划归为何氏家族所有。至今南魏桥头宫内还敬奉有峰崎走马围田的祖先的牌位,民间也留传着“千金梳妆下南岭,王孙走马过西楼”的诗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