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战 :一种军事作战方式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2

运动战是一种军事作战方式,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著名战役有四渡赤水、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

简介

最早系统提出该作战策略及具体要义的是毛泽东。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期间广泛地采用这种作战方式。一些军事评论家将这种战术效果简称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该战术在内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使中国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破灭。

特点

1,这种作战方式一般被认为是战争双方(或多方)中实力较弱,对战场地形有了解的的一方采用的一种积极的进攻方式,一般而言,运用这种作战方式的部队通常会利用广阔的活动空间来转移军事力量,作战兵力经常昼夜兼程前往一个预定的战场进行埋伏,利用敌方分兵行动时,集结数倍于一个分队的力量展开包围战进行歼灭。换言之,运动战主要适合于地形复杂的战场。并且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毛泽东曾将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2,运动战的主要达成的战略目的在于在大兵团多兵种合成运动当中寻求战机以期达到逐步甚至一次全歼敌重兵集团,在大规模运动当中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二战时期美国日本本土的大规模空袭基本就是很好的运动战样板,在战略轰炸机大兵团运动当中打击日本工业基础设施,以期在运动当中逐步全歼和摧毁日本的工业能力,不断消耗其战争潜力。

区别

与阵地战

相较于传统的防御方式,运动战显得更为灵活与主动,在地理空间传统上守方经常是依托防御工事进行消耗战,在战术上受制于工事的防御强度和敌军的反应战术,一般无法进行战术调整。而运动战摆脱了对防御工事的要求,经常利用放弃己方的工事作为诱饵引诱敌军移动到己方伏击圈内,并利用敌军占领地区后分兵前进的机会包围,由于运动战对除地理因素以外的条件适应性很强,一旦敌军发现自己的行踪,也可以尽快利用地形进行转移,被包围的可能性比阵地战要小很多。

与游击战

很多人认为游击战和运动战是一回事,实际上游击战与运动战各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对战争的影响:运动战是利用大兵团伏击消耗有生力量的一种决战方式,对战场的形势有较大的决定性;而麻雀战则是小规模部队(一般远小於运动战所投入的兵力)的袭扰,一般多为主力决战前的战术性准备,对战局的影响一般不大。并且游击战本身调用的战斗力量很少,因而在机动灵活、时机选择上要比运动战方便很多。

著名战役

四渡赤水

1935年初,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遭到国民革命军的包围,红军接连通过四次赤水河,将原本紧随其后的国民革命军包围体式打乱,并率领3万馀名红军士兵从薛岳和龙云两人数十万兵力的缝隙中成功跳出包围圈,顺势歼灭数千人。

◆青化砭、羊马河战役

1947年,国民政府派遣胡宗南率领数十万军队攻打陕北地区,并在占领延安市后急于寻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所在。在兵力四处分散,地形不明的情况下,遭到共产党西北解放军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连续发动运动战,歼灭近3万人,并使国民军在补给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尾随解放军3个多月,直至中共中央顺利转移至华北地区。由于这几场战役断断续续、打打停停,因而被共产党笑称为“蘑菇战”。

参考资料

运动战.fx.wanfangdata.com.cn.2023-12-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