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机 :执行战略任务的远程轰炸机

更新时间:2023-01-25 21:21

战略轰炸机(Strategic bomber)是一种用于执行战略任务的远程轰炸机,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量核弹的主要运载工具,并构成核三位一体的一极之一。战略轰炸机也是轰炸机中的一种,轰炸机按照大小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轰炸机,按作战任务分就是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主要用来执行超远程打击和核轰炸的,战术轰炸机主要用来前线支援陆、海军作战。

1915年,已经出现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其中一种是俄罗斯帝国的西科尔斯基“伊利亚·穆罗梅茨”Ⅱ型重型四发轰炸机,另一种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Ca32”型三发轰炸机。1917年,德国伦敦英格兰共和国持续轰炸,开创了一个残酷杀伤平民百姓的先例,并引发了英国后来的报复。从此以后,就有了“战略轰炸机”的称谓。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起,英国、美国苏联先后研制发展自己国家的战略轰炸机,比如英国的“哈利法克斯”(哈利法克斯)、“兰开斯特”战略轰炸机,美国的B-17、B-24轰炸机和B-29远程轰炸机,苏联的斯勃-3轰炸机、别-8四发轰炸机,1943年日本研发的G8N1型“连山”四发重轰炸机。二战结束后,只有英国、美国和苏联仍在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20世纪50-60年代期间,以美国B-52轰炸机、苏联的图-16轰炸机为代表的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为第一代战略轰炸机诞生。而20世纪80年代后,研制远程轰炸机的只有美国苏联。这一段时期以美国B-1B、苏联的图-160轰炸机为代表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为第二代战略轰炸机。进入90年代以来至今(截至2023年)美国B-2轰炸机为代表的隐身战略轰炸机为第三代战略轰炸机。

目前(截至2023年),美、俄等军事强国正加紧研制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提升技战术能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战略威慑任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人战略轰炸机也会在将来面世,并改变未来空战模式。俄空军表示,计划在2040年前研制出第六代远程无人战略轰炸机。在科技的助攻下,未来战略轰炸机会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发展历史

背景起源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俄亥俄州代顿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可操纵的飞机,这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重大突破。飞机的出现迅速引起了欧美各国军事当局的重视,很快被用于军事目的。飞机正式参战是在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1911年10月23日,意大利的皮亚扎上尉驾驶一架“布莱里奥”飞机飞往的黎波里与阿齐齐亚之间的土耳其阵地上空进行侦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飞机侦察行动。随后,在11月1日,意大利飞行员朱里奥·加沃蒂少尉驾驶“鸽”式飞机,在北非塔吉拉绿洲和艾因扎拉地区向土军阵地投下了4颗各重2千克的“西佩利”式榴弹。这是世界飞机作战史上的第一次空袭。自此之后,空袭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登上了战争舞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都迫不及待地将飞机运用于战争。飞行员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和校正地炮的弹着点。双方在空中相遇时,飞行员会用手枪互相射击,后来逐渐带上手榴弹迫击炮,有机会就会直接向对方头上甩上几个,这就是最早的“轰炸机”。

早期发展(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也就是1915年左右,已经出现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其中一种是俄罗斯帝国的西科尔斯基“伊利亚·穆罗梅茨”Ⅱ型重型四发轰炸机,由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研制。这种飞机起飞重量达到4590千克,可以携带520千克的炸弹,并且有7名乘员。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110千瓦(150马力)。另一种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Ca32”型三发轰炸机,由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研制。其起飞重量为3300千克,可携带850千克的炸弹,乘员为4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73.5千瓦(100马力)。然而,真正开始用飞机专门轰炸特定目标的是德国人。1917年,德国伦敦英格兰共和国南部的持续轰炸,特别是夜间轰炸,开创了一个残酷杀伤平民百姓的先例,并引发了英国后来的报复。从此以后,就有了“战略轰炸机”的称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英国重视轰炸机的研制,因此先后有“哈利法克斯”(哈利法克斯)、“兰开斯特”(Lancaster)等机型参战。1938年,美国在二战开始时军用飞机性能落后,由于有强大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后期才大量出现一流的作战飞机。美国远程轰炸机最有名的是B-17、B-24轰炸机B-29轰炸机苏联对远程轰炸机的作用则有不同看法,加上工业基础的关系,优先发展战斗机是适合国情的。1932~1937年生产的TB-3型共装备818架。1949年的别-8四发轰炸机,起飞重量32吨,载弹2吨,航程4700千米,只生产了79架。1943年日本开始发展的G8N1型“连山”四发重轰炸机,大小、性能和布局都与B-17相似,航程为3950千米,载弹2~3吨,到投降时只试制了4架,并且尚未试飞完。

第一代战略轰炸机(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进入50年代以后,只有英国美国苏联仍在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这段时期以美国B-52轰炸机、苏联的图-16轰炸机为代表的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为代表。其中B-52战略轰炸机由美国波音军用飞机公司设计,1952年首次试飞,B-52为代表的亚音速战略轰炸机,采用了大展弦比后掠上单翼、低平尾、单垂尾、翼下成对吊装8台涡轮发动机的布局形式。目前在用的B-52H轰炸机总重221350公斤、载弹量27000公斤,最大速度101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6093公里。可挂载核弹、普通炸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该轰炸机从1959年开始装备部队,在整个越南战争海湾战争期间,曾多次执行轰炸任务。截至2001年,它已生产了744架。B-52轰炸机的飞行速度每小时为1000公里,它的货舱里和机翼下可载大约27吨的炸弹、空对地导弹或巡航导弹。B-52轰炸机机群可以同时把几百吨炸弹投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区,实施“地毯式”轰炸。

另外,图-16战略轰炸机是苏联设计的第一架双发重型战略轰炸机,也是一款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型,载弹量达到9吨,甚至可以携带核弹,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便开始携带射程为140公里的反舰导弹,专门用来震慑美国海军的航母和大型水面军舰,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由于这款轰炸机的代号为“獾”,所以又被称之为“獾”式轰炸机。该机于1950年开始研制,设计编号为图-88。1952年首次试飞,1955年交付使用。图-16轰炸机为服役编号。该机大约生产了2000架,1966年开始退役,到1992年仍在服役的各型图-16为63架左右。图-16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绰号为“獾”(Badger)。图-16采用细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紧靠机身两侧,平尾和垂尾均有较大后掠角。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形结构。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内翼、左右外翼组成。中央翼装在机身上,与内翼在机身两侧对接。

“勇士”(VALIANT)战略轰炸机是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在1950年代研制的战略轰炸机,是英国研发的“3V“轰炸机之一,于1951年首飞,共生产107架。1956年10月11日,一架勇士轰炸机在马拉林靶场上空投下了一枚“蓝色多瑙河”核弹,英国核武器第一次空投试验宣告成功,这也是3V轰炸机中唯一一款投过真正核弹的轰炸机。“勇士”轰炸机在服役过程中参加过“苏伊士运河”战争,表现得差强人意,这也是该型轰炸机参加的唯一一次实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勇士”轰炸机不堪重用于1965年便退出现役,剩下的很多都被改装成了空中加油机以解决当时英国皇家空军空中加油能力不足的问题。

轰-6战略轰炸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高亚音速中程战略轰炸机,该轰炸机是中国仿制苏联图-16中型轰炸机而研制生产的一种中型喷气式轰炸机,1959年9月首飞,1964年7月正式装备部队。1965年,改装的轰-6核试验运载机首次空投原子弹试爆成功,炸心偏差仅有40米,震惊世界;1967年,该机首次空投氢弹试验成功。1969年,该机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具有威慑力的武器装备,1972年后转入大批量生产。轰-6在中国空军中一直改良并服役至21世纪初。该机采用后掠翼常规布局,全金属结构,蜂腰流线型细长机身,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左右两侧翼根外,进气口位于机翼前方的机身两侧。炸弹舱位于机身中部,可运载常规炸弹和核弹,正常载弹量为3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7门防御航空机炮,机头右下侧1门,机身上部、下部和尾部的活动炮塔上各两门。

第二代战略轰炸机(20世纪70-80年代)

80年代以后研制远程轰炸机的只有美国苏联。这一段时期以美国B-1B、苏联的图-160轰炸机为代表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B-1B和图-160为代表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一般采用可变后掠悬臂式下单翼,其机翼的后掠角根据飞行速度调节。可挂载核弹、普通炸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

其中图-160战略轰炸机又称:图波列夫公司图-160(Tupolev Tu-160)是俄罗斯的变后掠翼重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其的代号为“海盗旗”(Blackjack)。俄罗斯空军称其为“大天鹅”(White Swan)。1981年12月18日首次试飞。由苏联共实际生产35架,约有16架在俄罗斯空军服役。图-160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275000公斤,最大武器载荷400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05马赫,最大航程12300公里。可挂载核弹、普通炸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它是远程具备洲际打击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可实现高空高速或者低空高速两种突防的方式。此外,图-160还是俄罗斯唯一一款不需要空中加油就可以对美国实施战略打击的飞机,最大的特征是起飞重量可达到275吨,远超其他国家的轰炸机

而B-1B是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多用途战略轰炸机。1962年提出研制设想,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12月原型机首飞,1986年6月开始装备部队。其主要任务有:战略突防轰炸、执行常规轰炸的海上巡逻任务,以及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把机翼与机身作为一个够体来设计,使之无明显的交接线、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增加升力,并减少外部面积,增大内部容积。采用变后掠翼,有利于改善低空和高空飞行性能和起飞着陆性能,并可增加航程。B-1B由B-1A改进而来,最大设计起飞重量由原来的179170千克增加到216365千克,可调式进气道改为固定式,采用了新的发动机和简化的机翼整流罩,加强了起落架,最大平飞速度由M2.2降至M1.25,机翼最大后掠角由67.5度改为59.5度。它还对防御机载电子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改进。该机采取隐身措施,其雷达反射载面积极小。

第三代战略轰炸机(20世纪90年代-至今)

90年代以来美国B-2轰炸机为代表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2为代表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采用翼身融合的无尾下翼构形,它利用优异的隐身性能,可采用高空突防轰炸。B-2采用大量的复合材料及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涂有雷达吸波材料,使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是B-52的千分之一。其最大起飞重量181437千克,最大载弹量22680公斤,最大航程11675公里,最大速度0.85马赫,可挂载核弹、普通炸弹、巡航导弹、联合直接攻击炸弹、集束炸弹等。

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6集理论文献纪录片《永远的军魂》。在第三集中,首次独家曝光了中国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被命名为轰-20。此前,中国军方确认正研发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后,外界普遍认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将被命名为轰-20。

2022年12月,美国空军首次公开展示B-21“突袭者”隐身战略轰炸机,揭幕仪式在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工厂举行。从现场画面看,B-21轰炸机延续了B-2的外形设计,采用相同的翼身融合布局,同时发动机进气道、座舱等部位也采用类似设计,但机体尺寸较B-2更小。据公开信息,目前在建的B-21原型机共有6架,计划于2025年列装。诺·格公司称,B-21采用新一代隐身技术,具备先进的网络能力和开放式系统架构,将执行“最复杂的任务”。可以说,隐身性能是B-21追求的重要属性。相比B-2轰炸机,B-21在设计上更利于实现隐身。该机尺寸更小,进一步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同时,发动机进气道低矮,与机身贴合更紧密,机体外形轮廓和尾部线条更趋圆滑,折线也更少。在涂层和雷达吸波材料、声学和热信号管理方面,B-21轰炸机也远超B-2。美媒对B-21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大肆渲染,称“即便是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也很难在空中探测到B-21”。B-21可搭载的核弹包括AGM-181A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和B61-12制导核航弹,还可以搭载常规打击武器。B-21可与穿透型无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组网协同,遂行穿透作战。其机载雷达、光电传感器可在高对抗环境中为己方打击武器提供指挥引导,也可以作为纵深情报节点提供支持。

基本设计

外形设计

第二代战略轰炸机美国B-1B和苏联图-160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一般采用可变后掠悬臂式下单翼,其机翼的后掠角根据飞行速度调节。可挂载核弹、普通炸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而中国制造轰-6战略轰炸机则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组成。机翼后缘全展长上装有内、外襟翼和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副翼上装有内气动轴向补偿和调整片。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结构,蜂腰流线形机身。机头有玻璃镶嵌的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驾驶舱下机腹部的凸起内装导航雷达

核动力设计

二十世纪,美国苏联都曾试图打造核动力飞机1。但由于时代限制,当时的飞机无法携带庞大的反应堆和防护装置,而且核反应堆技术也不完善,其安全性能无法得到保证。所以,美俄的相关计划均无果而终。目前,核动力轰炸机仍是大国战略空军的梦想。它具有超强的驱动力,航程不受限制,且不需要加油。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战略优势,所以各国战略家一直未放弃这一尝试。二十个世纪的验证机型苏联:M-30系列、 M-60 图-119 安-22改型,美国B-36轰炸机

而中国在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小型化等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已有潜力为舰艇甚至飞机开发以这种核反应堆核心的新型动力系统。凭借这种尖端技术,中国可能先于美俄打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核动力飞机。中国正在研制的这种新型核动力战略远程轰炸机,其代号为“五星之光”,一旦该机问世,将把中国的战略核威慑水平提高到空前高度,世界空军力量格局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该机巡航速度为3.6马赫,可在大气层中不停留高速飞行三个半月。该飞机可以携带一百七十组到二百十一组核弹,配带核弹的多少将与它要攻击目标的密度和规模而定。

隐身化设计

1982年10月15日,美国军队飞行员奥尔顿·惠特利驾驶F-117A隐身战斗机首飞成功。隐身技术在战斗机上的应用,为“军刀穿透者”计划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7年后,全球首架隐身战略轰炸机B-2轰炸机首飞成功。与常规战略轰炸机通过高速“硬突防”不同,采用隐身化设计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巧妙地避开雷达探测,实现“软潜入”。一是外形关。研究表明,垂尾设计直接影响到轰炸机隐身性能。军工科研人员选择形似鱼的无尾飞翼布局和平行锯齿化设计,将雷达波集中反射到指定4个方向,降低被截获概率。二是材料关。吸波涂料是决定轰炸机隐身性能的重要因素。B-2隐身战略轰炸机采用多层吸波涂料,先通过机器喷涂,再由人工打磨至0.3毫米。早期的吸波涂料是铁氧体,通过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降低反射波强度来实现隐身,但维护费用非常高。随着科技发展,羟基隐身涂料、陶瓷基隐身涂料等新材料相继诞生,给隐身战略轰炸机换上“新皮肤”,提升隐身性能。三是武器关。战略轰炸机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无尾飞翼布局摒弃了传统外挂式武器塔架,而是采用内埋式弹舱。为此,军工科研人员设计出可旋转悬挂装置、梯形塔架来提升空间利用率。攻克以上重重难关后,才算拿到战略轰炸机俱乐部的“入场券”。

B-21轰炸机首先是具备全向全频谱的隐身能力,能够有效躲避目前流行的长波反隐身雷达的探测,这主要得益于B-21战略轰炸机身上使用了新一代隐身涂料和新的机体结构设计(如:钻石外形的机尾以及在机身前缘设置了更陡的脊线等),且B-21战略轰炸机还配备了可快速发现威胁,并能让其智能规避敌方探测区域的新型传感器人工智慧辅助决策设备以及信号处理装置。

现役典型型号

各国战略轰炸机型号列表

运用方式

美国

1949年,美国总统的“空军政策委员会”声称:“以核报复相威胁是国防政策的基石。由于核弹头的洲际运载系统将可能突破企图拦截它们的防空系统,所以一支常备不懈的进攻性空军部队对于从一开始就遏制战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军队轰炸机1954年1000架,而到1960年增加到2000架,其中,B-52轰炸机从1955年装备部队,至1962年10月停产,共生产744架,使用至今。可见,那个时期美国把“威慑”任务主要寄托在轰炸机上。

美国曾依靠轰炸机等战略武器的高度戒备保持对苏“美苏冷战”态势。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战略空军飞机E-4和EC-135处于空中值班状态,轰炸机保持30%的12分钟升空的地面戒备,空中保持少量携带核弹的轰炸机巡逻飞行,并规定必要时空中待战的飞机可达1/4。同时,部分陆基战略导弹也处于待发状态。在13天的古巴危机中,美国依靠待战的战略轰炸机在内的战略打击力量,逼使苏联退让。1962年秋,苏联试图通过把战略力量部署美国“后院”取得对美战略平衡,为此,把一些导弹轰炸机隐蔽地运进古巴。

俄罗斯

2008年8月,俄罗斯空军总司令泽林·尼古拉耶维奇表示,俄空军已开始研究派遣战略轰炸机赴印度洋上空进行远程巡逻飞行的问题。 俄塔社援引泽林的话说,以俄空军现阶段的飞机机械状况和机组业务熟练程度分析,俄战略轰炸机有能力在加油机的配合下完成对印度洋和大西洋等公海水域的远程巡逻飞行任务。目前,俄空军正在研究赴印度洋上空巡逻的有关问题,海军将配合完成此项任务。

2023年2月,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说:“俄罗斯远程航空兵2架图-160轰炸机巴伦支海挪威海中立水域上空执行了例行巡航任务”。并指出,图-160战略轰炸机留空大约13个小时,包括空中加油。当日早些时候,俄国防部报告说,两架Tu-95MS涡轮螺旋桨战略轰炸机在白令海中立水域上空进行了飞行。任务持续了七个多小时。俄国防部称,俄罗斯远程航空机组人员定期飞越北极、北大西洋、黑海和波罗的海以及太平洋上的国际水域,俄罗斯航空公司航天部队的所有飞机都严格遵守国际规则进行飞行。

伊拉克

两伊战争: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从中国引进了四架轰-6,并挂载C-601反舰导弹。在两伊战争后期,伊拉克和伊朗对波斯湾油轮与美国海军护航舰队展开无差别攻击,企图截断对方的原油输出,而伊拉克的轰-6也投入了以反舰导弹攻击油轮的作战,并由幻影F1护航。而当时伊拉克是中东仅有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包含了中国制的轰-6。

波斯湾战争:开战初期,伊拉克曾在两伊战争中使用过的轰-6虽然全部幸存下来,但在美国军队展开攻势后,伊军停放在机场中的轰-6还没起飞就全数遭到摧毁。

战略意义

空袭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特别是美国主导的战争,以轰炸机为主的空袭,对战争结局的决定性影响越来越明显。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先后发动两次空中战役,使越方的基础设施和战争潜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接受和谈条件。90年代以来的主要局部战争,美国战略轰炸和战场空中支援都是战争的主旋律,科索沃战争更是“以炸逼降”的独立空中战争。美国空中火力中,空军多占75%。空军火力中,轰炸机比例最大。

轰炸机成为火力中坚,源于其常规火力有四种能力:一是聚焦能力。外军现有轰炸机载弹量都在20吨以上,最多的达60吨,便于将火力集中于打击目标。美国军队计算,“B-2轰炸机3机编队的常规火力可以瞬间摧毁1个装甲师”“8架B-2轰炸机的作战能力可与1艘航母的全部军械相匹敌”。二是“点穴能力”。轰炸机能挂载多种“钻地”“穿洞”“窒息”等精确制导弹药。三是面积覆盖能力。阿富汗战争中,B-52轰炸机单机火力覆盖2400米×1600米。B-1B轰炸机则可携带40枚集束炸弹,投放后分解成1600个火箭弹攻击目标。四是防区外发射能力。海湾战争开战时,美国从国内起飞的7架B-52轰炸机已飞行1.2万千米至红海上空,在距巴格达1000多千米发射了35枚巡航导弹,准确摧毁了8个战略目标。

多用途使用

信息空天时代,新型轰炸机比传统轰炸机将有重大发展,打击能力内涵更加丰富。美国空军副参谋长德普图拉表示:新型轰炸机的设计将更多地关注情报搜集和定向能、网络攻击等非动能武器能力。未来轰炸机,最重要的不是投放炸弹,而是快速吸收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决策。在这种轰炸机上,核攻击、常规攻击和非动能攻击将构成新的三位一体。俄罗斯披露的新型轰炸机的研制意向也大体相同。可以认为,未来轰炸机除了隐形外,机载航空武器系统和打击能量将有一场革命,将体现信息能力、火力、网电攻击能力一体化概念。轰炸机必将成为新时期的国家重器。

中国空军轰炸航空兵的战略打击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中国空军轰炸机的总体水平与美、俄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霸权主义国家正在处心积虑地围堵中国,危害中国的根本利益。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了与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的大国地位相适应,中国必须拥有包括轰炸航空兵部队在内的陆、海、空三军强大的战略抗衡力量。可以相信,坚决贯彻习主席视察空军轰炸机部队的指示,空军战略突击力量和中国空军“三位一体”战略力量必将加速发展,空军的转型建设必将加速推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强大战略空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未来发展方向

超音速是未来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之一。通常将飞行速度大于五倍音速的飞机称为高超音速飞机美国X-43试验机进行了M数为10的飞行,为今后空天飞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验证。但是要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战略轰炸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之所以大力发展高超音速飞机是为了实现其“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战略目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军队对战略轰炸机的近期需求主要还是改造现有轰炸机,包括对B-52H的汽车传感器、武器挂载能力、发动机进行改进;对B-2进行指挥、控制和通讯能力的改进,采用新的吸波材料,加挂新的武器等。当然,美军也提出了发展新型远程打击系统的需求,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其候选方案主要是F/B-22轰炸机和翼身合一的大型多用途战略轰炸机

事故情况

2008年,美国空军在海外属地关岛附近海域坠毁一架B-52轰炸机型战略轰炸机,目前已打捞起3具机组人员的尸体,3人失踪。

2019年,俄罗斯一架图—22M3型战略轰炸机22日着陆时失事,3名机组人员死亡,1人受伤。

2021年,在俄罗斯西部卡卢加地区的谢科夫卡空军基地,发生了一起图-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意外弹射事故,造成3名机组人员死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