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蜥龙属 :蜥臀目近蜥龙科

更新时间:2024-09-20 18:04

近蜥龙属(Anchisaurus)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基础蜥脚形类恐龙。它的化石主要发现在美国东北部和中国,体长约2米,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南非。由于其原始的外观,近蜥龙曾被归类为原蜥脚下目,即与蜥脚类有关或祖先的动物。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原蜥脚类中的一组动物形成了蜥脚类的姐妹群,而近蜥龙更接近蜥脚类。

发现和命名

近蜥龙遗骸的发现比起人类对恐龙的认识更早,这甚至可能是北美洲最早发现的恐龙。于1818年在美国的康乃狄克州发现一些大型骨头时,它们都被认为是人类的始源。渐渐地,在马萨诸塞州的近多发现后,大量的骨头开始积聚,直至1855年才开始被认为是一种蜥蜴。爱德华·希区柯克(Edward Hitchcock)于1865年将这些骨头定名为Megadactylus。不幸的是这个名称早已被使用,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85年将之改名为近蜥龙。相信是此属的遗骸在南非小行星3789亦有发现,故有指它们其实是生活在同一的盘古大陆,但这些地方发现的遗骸的分类却被受争议(有指是属于兀龙属)。另一个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发现的化石亦有可能是近蜥龙,但却被未确实。

近蜥龙的模式种是A. polyzelus。马什的A. major亦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种(分类在砂龙属中,称为Ammosaurus major),但他的A. colurus,曾被称为Yaleosaurus,已被一般认为是A. polyzelus的雌性,而他的于1892年命名的A. solus已被认为是砂龙(Ammosaurus major)来的。但是,砂龙(Ammosaurus major)亦可能是A. polyzelus的异名。

形态特征

由于近蜥龙的骨头曾被误认是人类骨头,故近蜥龙的长度估计约2米,体重可能约有27公斤。但是马什所描述的种A. major(即砂龙属)则更大型,2.5-4米长及估计体重为70公斤。近蜥龙的所有种生活于早侏罗纪普连斯巴奇阶至托阿尔阶,约200-188百万年前。

消化植物是一个较消化肉类更为繁复的生物化学过程,所以一般草食性恐龙都需要大的内脏。由于这些内脏都是位于盆骨之前,两足的平衡就必得很困难,所以恐龙变得很大及渐渐演化成四足,就如梁龙。原蜥脚下目就代表著早期两足的草食性恐龙及后期的巨大蜥脚下目恐龙之间的阶段。近蜥龙就是这些恐龙的典型例子,主要出没于三叠纪末期及侏罗纪。它大部份时间都会以四足行走,当要触及较高的植物时会以后脚支撑身体。

古生物学

近蜥龙的化石最初是在康涅狄格河谷的波特兰地层中发现的。这个地层保存了一个干旱的环境,有明显的湿季和旱季,形成于赫塘阶到斯尼穆尔阶,约2亿到1.95亿年前,当时它与恐爪龙和凯恩塔卡特斯的双冠龙兽脚亚目共存。消化植物物质是一个比消化肉类更复杂的生化过程。这种草食动物吞下研磨石(砂囊石)来帮助分解胃里的食物。草食恐龙需要一个巨大的肠道。由于这必须位于骨盆前面,随着恐龙变得更大,保持在两条腿上的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它们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蜥脚下目所特有的四足姿势。原蜥脚类代表了最早的二足草食动物和后来的巨型蜥脚类之间的中间阶段。作为原蜥脚类,Anchisaurus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典型的,它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纪短暂繁盛。Anchisaurus的牙齿用于撕裂食物,形状像勺子。它的牙齿比真正的原蜥脚类少,间距更大,正如彼得·加尔顿和迈克尔·克卢弗观察到的那样,脚更窄。Anchisaurus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四条腿行走,但也可以用后腿站立来够到更高的植物。作为一种可选择的二足动物,Anchisaurus的前腿必须是多功能的。作为“手”,它们可以向内转动并用于抓握。它有一个简单的可逆转的第一“手指”,类似于“拇指”。作为脚,五个脚趾可以平放在地面上,并且在脚处很强壮。这种非专门化的设计是早期恐龙的典型特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