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禾832 :禾本科稻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3

通禾832是选育单位: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品种秋田32(♀) 丰选2号(♂)选育而成的水稻品种。 2007年11月14日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7048。

国审稻200704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9.0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2.1天。株高96.3厘米,穗长16.9厘米,每穗总粒数94.3粒,结实率91.4%,千粒重23.8克。抗性:苗瘟0级,叶瘟4级,穗颈瘟1级,综合抗性指数1.8。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5%,垩白米率8.5%,垩白度1%,胶稠度84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吉玉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2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2.8%(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73.8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7.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5.7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4.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4.7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东北、西北早熟稻区根据当地生产情况与吉玉粳同期播种。规范化旱育苗,每平方米150克;盘育苗,每盘6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350克,稀播育壮秧。2.移栽:适时插秧,合理稀植,采用行距30厘米,穴距20~27厘米宽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粒谷苗。3.肥水管理:氮、磷、钾配方施肥,每亩施纯氮8公斤,按基肥40%,补肥20%,穗肥30%,粒肥10%,磷肥(五氧化二磷)每亩3.3公斤做底肥,钾肥(氧化钾)每亩5公斤,60%做底肥,40%做穗肥。节水增温,适当晒田,分蘖期浅水灌溉,孕穗期浅水或湿润灌溉,成熟期干湿结合。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二化螟,适时防治其他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市南部地区种植。

吉审稻2007008

2007年吉林市审定,编号:吉审稻2007008

品种来源:1996年以秋田32为母本,丰选2号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通禾03-6025。

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平均株高102.4厘米,株型较收敛,叶色较绿,分蘖力强。2、穗部性状:散穗,平均穗粒数104.8粒,结实率90.4%。3、籽粒性状:籽粒椭圆形,无芒,颖壳黄色,千粒重24.2克。4、品质分析:依据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4.3%、精米率75.9 %、整精米率70.9%、粒长4.6mm、长宽比1.7、垩白米率8%、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3mm、直链淀粉含量17.4%、蛋白质含量7.7%。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5、抗逆性:人工接种鉴定,苗瘟表现中感;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表现中抗,穗瘟表现抗;在26个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叶瘟病级4级,最高穗瘟率为5%。2005-2006年在15个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纹枯病表现中抗。6、生育日数: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为138天左右,需≥10℃积温2800℃以上。

产量结果:2004年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77.0公斤,比对照通35 增产7.0%。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332.5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4.2%;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66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2%;两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通35平均增产5.2%。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70.5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7.5%。

栽培要点:1、播种与插秧: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3、施肥:氮、磷、钾配方施肥。每公顷施纯氮120公斤,按基肥40%,补肥20%,穗肥30%,粒肥10%;每公顷施磷肥(PO)50公斤,做底肥;每公顷施钾肥(KO)75公斤,60%做底肥,40%做穗肥。4、田间管理:水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时防治 稻瘟病。

适应地区:吉林省≥10℃积温2800℃以上中晚熟区。

新品种权信息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