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 :当代文学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1:43

邵燕君,1968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的主持人。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邵燕君于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习期间,曾作为《北大校刊》的记者在校内外进行广泛采访。该文发表后被数家报刊转载,轰动一时。在此过程中,邵燕君的文化视野得到了拓宽,,社会经验和写作能力上也得到了训练。因学业成绩优秀,本科即将毕业时,她获得了免试就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硕士阶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邵燕君频频在《文学评论》、《上海文论》、《文学评论家》、《文史知识》、《文学世界》、《读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她的硕士论文《作为经验的叙述和作为想象的叙述——论先锋小说的形式化追求及技术化倾向》,在详细考察了先锋小说的创作状况后,提出“经验的叙述”与“想象的叙述”两个概念,从而廓清了先锋小说的创作倾向。后来发表在了《文学评论》和《文学世界》上。1993年获硕士学位。

博士阶段

硕士毕业后不久,她远赴新加坡美国。先后在中国新闻社和华声月报社任记者、编辑,从事文化方面的新闻报道工作,撰写了一系列介乎于新闻与文学批评之间的文章。2003年7月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任教,由她主持“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

社会影响

邵燕君在国内外多家杂志发表论文,包括《文学评论》、《读书》、《今天》、《视界》、《文艺争鸣》等。她的著作包括《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和《“美女文学”现象研究》。此外,她还参与主编了《北大年选》(小说卷)。她的研究成果和活动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所获奖项

邵燕君因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贡献,荣获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连续两年获得《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以及被评为“2006年度青年批评家”。

专业职务

邵燕君曾在多个机构担任职务,包括中国新闻社记者、《华声月报》社编辑、主笔、驻美记者。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她先是担任教师,后晋升为副教授,并主持“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

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

《2006中国小说》 本书精选自2006年《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大家》等十余种重要文学期刊.囊括了2006年最为精粹的16部中短篇小说,同时还附有值得推荐的短、中、长篇小说存目,每篇小说后均附有精彩点评,是了解当下中国小说状况的首选读物。本书由“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编选。编者力图以“学院的立场,可信的尺度,严格的筛选,切近的点评”树立“北大选本”的品格,在为读者推荐佳作的同时,也试图给当代文学史留下一套可靠的选本。

《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 本书为博士论文。本书借助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有关“文学场”的理论,对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型过程进行具体勘察,在廓清中国当代“文学场”纷繁现状的同时,也对在“市场原则”的挤压下,“文学自主原则”受到削弱的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其他作品

《独具特色却难称一流——论曹乃谦小说创作》

《“以自己的生命之灯照亮形式的大门”——《万里无云》的形式实践》

《以真实的血肉铭刻历史灾难——评杨显惠《定西孤儿院纪事》》

《赤子佛心钱理群·2006:从期刊看小说》

《“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

《“底层”如何文学?》

《“综合化”与“专志化”》

《“美女文学”的生产过程及社会语境分析》

《“新保守主义”的集体无意识》

《畅销文学大家与读者文学史——从毛姆说起春树:由“朋克”而“小资”》

《本土品牌畅销书的打造及畅销书生产机制的初步建立》

《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

《大师的“大家”,还是大众的“大家”?》

茅盾文学奖:风吹向何方?》

《文学观和批评观》

《女友如手足——读赵婕“纯棉系列”》

参考资料

邵燕君 .中国作家网.2024-08-14

邵燕君.中国作家网.2024-08-14

邵燕君:网络文学完全有可能成为主流文学.新京报网.2024-08-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