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大屋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建筑、郑观应故居

更新时间:2024-09-21 05:43

郑家大屋是澳门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的民居建筑群 ,位于中原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龙头左巷10号,是中国近代名人郑观应的故居,也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来澳寄寓之处。

郑家大屋由郑观应之父郑文瑞始建,根据大屋内之楹联的落款日期,其建筑日期最早可追溯至同治八年,即1869年。其后,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 

郑家大屋现占地4000平方米,由多座不同风格建筑及开放空间组成 ,大小房间有60多间,是澳门少见的家族式建筑群。郑家大屋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同时处处体现了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内院中多样的窗户、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且它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郑观应就在此完成著作《盛世危言》。

2002年起,郑家大屋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进行严谨的修复工程,历经8年,面貌基本得以恢复。2005年7月15日,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描述

郑家大屋,位于妈阁街侧,建筑范围约4000 平方米,是一岭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筑沿妈阁街方向纵深达120多米,主要由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以及由内院连接的仆人房区建筑及大门建筑等组成。

整体建筑均以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平面为连续不断的中式坡屋顶,建筑高度因房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分别,仆人房区一般为一层高之硬山式建筑,有时也有可上人之平屋顶出现;主房区建筑多为两层高,间中也有达三层者。建筑主入口位于东北方向的龙头左巷,为一两层高之宅门建筑,建筑长13米,深7.9米。它与主建筑群分离,宅门入口墙身自檐口往内退缩,上层开有窗户、下层为入口大门,檐壁上有中式绘画,为典型传统中式风格,门廊内墙身上设有神,而天花则是西式石膏图案装饰。门廊内有花岗石梯级过渡至水平面稍低的主建筑群空间。与传统中原地区民居不同的是,主建筑群各房区之大门入口与大宅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它们都面向西北,且都在同一直在线,前面有既宽且长的晒场,晒场中段有另一房门将主次建筑分开,前段为仆人房区及外花园,后面为主房区。

两房区之间以大内院相连。主房区主要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建筑都作三进深三开间式,其间以水巷相连,建筑外墙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装饰,而墙基则由花岗石砌筑而成,建筑之入口,特别是两个主入口,都采用与宅门入口相同的处理手法,即自檐口往内退缩,与外墙身不处在同一直在线,而为表示其重要性,门框更以花岗石作材料,其中最重要之建筑入口更作两重花岗石门框设计,建筑室内一般作传统中式设计,但厅堂之位置则有别一般置于地面层的传统做法不同,它设在二楼,整个厅堂占据三开间一进深之空问,为一抬梁式木结构形式。

建筑风格

建筑虽主要以中原地区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其中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建筑材料檐口墙体之彩绘及泥玩具浅浮雕。内院中多样的窗户,以及主入口自檐口往内收退的处理手法,还有趟拢门等,而西方或外国之影响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源自印度的云母窗片,以及外墙之批荡等。

名人足迹

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2014年12月20日在崔世安夫人霍慧芬陪同下,参观了澳门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郑家大屋。她不时在郑家大屋模型、木质老房梁、极具风情的贝壳窗前驻足观看,对大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表示欣赏,并详细了解了大屋的历史和修、保护情况。

参考资料

【发现澳门】世界遗产之“郑家大屋”.澳门特区发布.2024-03-02

澳门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国际在线.2024-03-02

让更多人了解澳门世遗.澳门中联办.2024-03-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