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筠 :郑小筠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8

郑小筠,1936年生,沙市区人,副院长,曾任职于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教授。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86年以前,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曾任“中国革命史”教改小组长,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高校影视学会理事。

人物经历

郑小筠,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86年以前,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曾任“中国革命史”教改小组长,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将“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学生欢迎,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1986年清华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被评为“全国国际劳动节先进班组”;1987年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91年本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89年被调到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主管教师社会主义学习和下属的音乐室。同时坚持革命史教学,在此期间,陆续推动了美术室,影视戏剧室的建立,并于1993年发展为艺术教育中心,本人担任了首任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任职以来,竭力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促进清华在国内普通高校中率先成立美育委员会;促成清华大学在大一年级开设“音乐基础知识与欣赏”“舞蹈艺术实践”限选课,这在普通高校中是唯一的;在未增加一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使每学期所开艺术类课程,由4门增加到达24---28门,使学生艺术团由1个队发展到11个队,200多名团员发展到近千名团员。队员的艺术水平均保持在北京市高校前列;连续十四年举办“全国中学生文化艺术冬令营”,在坚持艺术高超,学习优秀的方向,对推动大、中、小学的素质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高校影视学会理事。

主要贡献

《理工科院校美育工作探微》,《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艺术教育,鼓舞一流人才健康成长》,《全国学校艺术教育,鼓舞一流人才健康成长》。曾发表过《理工科院校美育工作探微》等数篇论文。

获奖记录

1996年,《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获北京是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1997年全国艺术教育研讨会上,北京市发言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是“排头兵”;1998年,《加强艺术教育,鼓舞一流人才健康成长》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鼓舞一流人才健康成长》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本人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2001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人物讲座

“文化艺术讲堂”开讲

6月12日晚,中国农业大学东区图书馆交流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继我校文化艺术馆开馆之后,“文化艺术讲堂”在这里开讲,邀请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解读“艺术科学与人生”。在同学们期盼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走上讲台。她,就是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

6月6日,我校“文化艺术馆”开馆,在师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6月12日晚,作为“文化艺术馆”姊妹篇的“文化艺术讲堂”也应时开讲,吸引了许多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作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对艺术教育有很深的研究。当一头银发的郑教授精神铄地走进图书馆交流厅时,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为这位73岁的老教授送上了来自农大师生的热情致意。当晚的活动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张东军主持。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郑教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关于艺术、科学和人生的谈论既新颖又深入。几乎全程脱稿的郑教授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她台下精心而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在引用典籍及名言时,她却看着讲稿逐字念出,这又展现出她严谨治学的一面。这位“白发的先生”在这讲台上展现的风采折服了现场的每一位同学。作为“文化艺术讲堂”的首讲,郑老师这次重点阐述的是艺术与科学创新思维的关系。她说: “只有艺术与科学相互结合,才会产生比较开阔的思想。”郑教授列举了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不管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还是地质学家李四光,或者是著名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都对艺术有着特别的喜爱,并极力提倡艺术教育的普及。实际上,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67%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科学技术只能决定是什么,而不能进行价值的判断,这要通过人文科学概论艺术来才能做到。”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他曾经对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郑教授在演讲过程中提到,历史上多名科学家将艺术方面的领悟融入到自然科学领域中,并得到了惊人的发现。“美的本质在于社会,在于生活,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她希望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能在平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发现艺术,感受艺术。她表示,科学艺术对人才的培养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清华大学,她还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清华大学第一个军乐团的34名队员中,有17人都在学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她说:“学习艺术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甚至让很多学生发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活力。而参与艺术团的训练,更是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队协作、勇于战胜自我的精神。”郑小筠教授的生动讲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会意的笑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