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下辖区

更新时间:2023-09-18 15:46

沙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荆州市下辖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与潜江市江陵县接壤,南靠长江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与荆州区毗邻,北傍长湖与荆门市沙洋县隔湖相望。介于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之间,截至2023年9月,全区辖4个镇、6个街道,辖区总面积522.75平方千米,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政府驻地为沙市区东岳路15-1。

沙市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沙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C,平均无霜期256.3天。早在3000多年前,沙市就是楚国郢都的外港,明代中后期,沙市成为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一,“三楚名镇”誉满天下。1895年,沙市被辟为通商口岸,“百年商埠”由此而兴。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市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沙市实行军事管制。1950年5月,沙市废除保甲制度。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1994年12月22日,沙市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全区辖4镇、6个街道。

沙市区是荆州市实施“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主战场,重点发展现代物业、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医药等‘1+4’产业体系,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1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09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比为4.05:46.82:49.13。

沙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三楚名镇”美誉,共有3A级旅游景点1处,4A级旅游景点1处。除此之外,还有风景名胜20余处。其中,关羽读《春秋》塑像,是荆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章华寺、张居正墓、孙叔敖墓烈士陵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岑参纪念馆等多处风景名胜。千百年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楚国令尹孙叔敖、忠义仁勇的武圣关羽、唐朝杜甫、一代名相张居正都在沙市留下过生活的印迹;改革开放以来,沙市走出了樊明武陈和生等5位院士,培育了奥运冠军吉新鹏谌龙和影视歌明星袁泉曾黎等诸多名人。

名称

沙市形成于长江古河漫滩。“沙市”之名,初见于唐代,肇始于先秦。早在3000多年前,沙市就是楚国郢都的外港,被称为“津”或“江津”。因其为长江上的重要渡口,吸引南来北往的商旅,渐次形成集市。至有唐一代,便有“沙头市”“沙市”等称谓,意即沙洲顶端的集市。

历史沿革

先秦至隋朝时期

沙市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前770-221)有津、江津(长江渡口)、夏首等称谓,属楚,为郢都外港。

秦汉(前221—8),名津乡,属荆州临江郡郢县。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220—618),称江津,属江陵县

唐代至清代

唐代(618—907),始见沙头、沙头市、沙市等称谓,属山南东道南郡江陵府,系荆州外港。

宋代(960—1279),设监镇,筑沙市城,名为沙市镇,属江陵县。

南宋咸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监镇。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属河南行省上路总管府江陵县。天历二年(1329年),江陵县改属河南行省中兴路,县治设于沙市。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县改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县治设沙市。1424年,县治迁荆州区,沙市仍属江陵县管辖。

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设巡检司,故称沙市司,隶属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决定将荆州府通判移驻沙,设通判厅于青石街(现中山路),俗称“三府”。雍正元年以后,沙市在行政区划上虽属江陵县,但行政机构设置则与县相当,直隶于荆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荆州府粮盐通判厅移驻沙市。咸丰元年(1851年),因川盐下运,荆州府同知厅也移驻沙市。光绪二年(1876年),沙市已改称为南乡,废除巡司,设置汛,故称沙市汛隶属江陵县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约定增开荆州府沙市为内河商埠。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1912年),称沙市、沙市镇、沙市汛,先后隶属荆南道、湖北省第四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管理。1930年,废汛团制,改属江陵县第二区,市区内置有博爱、和平、民权、建设4镇。1932年,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镇内实行保、甲制度。日伪时期(1940—1945),属江陵一区,市区内置有博爱、和平、建设、民权4镇。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光复后,市内分设复兴(后改为民族)、民权、建设(后改为民生)3镇,属江陵县第二区管辖,湖北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江陵县政府迁驻沙市。

1949年5月底,在十里铺镇大余家湾成立市委机关。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委、市人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城,同时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市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沙市实行军事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沙市废除保甲制度,各街道建立居民小组代表会。8月10日至9月5日,全市开展户口申报工作。同时,结合民主建政,全市建立居民小组137个。1951年10月至1952年2月,全市街道开展民主建政,建立48个居民委员会。1953年2月,沙市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设立5个区公所、28个居委会。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5年,改由荆州市专员公署监督领导,仍为省辖市。1955年11月11日,沙市市人委决定将市区4个区公所改为7个街道办事处(民主街、胜利街、梅台巷、中山横街、崇文街、解放路、通路街道办事处),并将全市28个居委会划分为46个居委会(水上区和太师渊乡的建制未变)。

1962年11月28日,荆州专署将沙市民主人民公社全部、和平人民公社5个大队、荆江人民公社1个大队和机械农场4个分场划归江陵县。

1975年1月17日,江陵县立新、杨场2个人民公社和周黄人民公社竺桥、宿驾两个生产大队划归沙市。3月18日,江陵黄潭堤和杨二月堤一段(450米)交沙市段管理,长湖库堤雷家垮至沙桥门东堤(1813米)、关沮口至膛子头(1550米)交沙市管理。

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1980年4月6日,沙市市革委会将全市60个居民委员会划分为80个。5月12日,将5个城市人民公社改名为街道办事处。1985年9月10日,江陵县1乡(锣场乡)13村(锣场乡8个村、郢东乡4个村和岑河乡1个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划归沙市。

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设立荆州市(1996年12月19日改为荆州市)。同时设立沙市区,12月22日,沙市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1995年沙市区辖5个街道、2个镇、3个乡。2000年辖5个街道、3个镇、2个乡。2013年辖6个街道、4个镇、2个乡。2018年辖8个街道、4个镇、1个乡。

地理

位置境域

沙市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距省会武汉市237千米。介于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之间,总面积522.75平方千米。

气候

沙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水热丰富,温光同步,雨热同季,无霜期长。2022年年平均气温18.0°C,平均最高气温23.8°C,平均最低气温12.4°C,最热月份为8月,气温36.8°C,最冷月份为1月,气温-4.9°C。年降水量906.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72.2毫米,最大降水月份为6月。年日照时数1579.1小时,年总辐射105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256.3天。

地质

沙市地质结构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沉降区的江陵县凹陷区,发育了一系列沉积河,地层由卵石、沙、黏性土等层组成松散沉积,较为深厚,一般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杂色黏土岩组成,黏土岩内夹砂岩粉砂岩等。

地形地貌

沙市区形成于长江古河漫滩,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一般平均海拔在32米至36米之间。最高点在柳林洲,海拔高度为40米;最低点在宿驾场,海拔高度为27.6米。沙市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

水文水利

水文

沙市区外有长江,自西向东从新河口至木沉渊流经境内主城区,长12.6千米,年平均流量为379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431.7平方千米;区内有长湖、豉湖、内泊湖、荆沙河、荆襄河、砖桥河、化港河等众多湖泊与河流,水域总面积达63.33平方千米,舟灌溉便利,养殖水域广阔。境内河流总长75.3千米,河网密度1.9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3.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约1.74亿立方米。沙市地下水属浅层水区,埋深约10~1000米,总容量约1.55亿立方米。

水利

沙市区在1954年前,无城市供水设施,仅3个单位有自备水源。1954年开始有城市公用供水设施。日供水能力仅0.14万吨。至1987年发展为3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6.5万吨,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98%。各单位的自备水源日制水能力达31.32万吨。城区排水管线已达到110.38千米,有排水泵站4座,装机容量1900千瓦。2000年12月新建水文303轮投产使用,并配备了微机测流系统;2002年4月配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数字测深仪。2005年7月1日,水位和雨量实现报汛自动化。2006年沙市(二郎矶)水文站可视会商系统投入使用。

土壤

沙市地处长江故道,江湖水系发育,土壤受淋溶沉积较强,土壤原始肥力较强。。沙市区土壤类型分为三类、四个亚类、六个土属、二十四个土种。属沿江冲积平原土壤,为历次江水泛滥的沉积物和洪积物所组成、其地域性分布概貌是“西北粘、东南砂”,并在水文、母质、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受流水的搬运及分选作用,使河相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及泥砂比例基本服从于“急砂缓淤”的沉积规律,呈水平分布。靠近河床阶地至滨湖,土壤质地由砂质逐渐向粘质过渡,中间或遇回地方多为壤质,也有少数粘质和砂质形成水平式复域,主要是受江堤溃口冲击所致,即由灰砂土一一灰飞砂土一一灰油砂土一一灰正土一一灰壳土一一灰潮泥田的土壤分布特点。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沙市地处长江故道,江湖水系发育,土壤受淋溶沉积较强,土壤原始肥力较强。区内河、湖、塘、堰星罗棋布,总水域面积约63.33平方千米,雨水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743亿立方米。沙市地下水属浅层水区,埋深约10米至1000米,总容量约为1.5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21年末辖区国土面积522.75平方千米(含荆州开发区),耕地面积180.6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积144.73平方千米,养殖面积有22.4平方千米。

森林资源

沙市区森林覆盖率达35%。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栽植以防护、美化为目的的林木,常见的有:水杉、柳杉、泡桐以及常见青、绿篱等树木。在部份沟、渠、塘、堰水面中有浮莲喜旱莲子草、水浮莲、浮萍和多种水草等水生植物的生长,低洼低湿地方有零星分布的芦苇、茭白等湿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沙市区境内常见的树种有杨、柳、水杉、池杉香樟苗、玉兰、荷花木兰及桃、李、梨、柑橘、枇杷等。常见的低等淡水藻类植物有5纲21目;常见的高等野生草本植物菊科有17种、禾本科有10种、蓼科有7种、石竹科有4种、竟科有4种、睡莲科有2种、十字花科有4种、伞形科2种,还有其他野生草本植物约30多种;木本植物针叶类有4种,阔叶类近20种。

动物

沙市区境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麻雀、喜鹊、乌鸦、鹭、伯劳、蛇、刺猬亚科、老鼠、黄鼬和蛙类等。常见的鸟类有12目23科41种。2004年对长湖的调查,发现苍鹭、普通沙秋鸭红嘴鸥等省级保护鸟类24种。常见的哺乳纲有7科15种。两栖动物有中华大蟾赊、泽陆蛙黑斑侧褶蛙等6种。爬行纲乌梢蛇等12种。境内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纯淡水鱼类102种、涸游性鱼类8种,隶属12目23科65属。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珍稀鱼类有达氏鳄、中华鳄、白鳄和胭脂鱼4种;名贵鱼类有鳜、、翘嘴红舶、弓斑东方觐、暗纹东方鲍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常见鱼类有簸、鳍、觎、鲫、雕、新青、大口触、黄颖鱼、黄鳍、乌、月醴、泥瞅、刺瞅等数十种。

荆州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荆州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和潜江市的周边范围内,地处长江汉江之间的江汉平原腹地,南遥长江,北贯汉江,是湖北省第三大湖,现有水面面积140平方千米,岸线全长180千米,是重要的湿地及水生生物保护区。2022年6月,长江荆江段及洪湖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获批。截至2023年9月,长湖已形成5000多亩‘水下森林’,“‘水下森林’主要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穗状狐尾藻等植物,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食物链结构的水生态系统初步构建,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打通长湖湿地生态廊道

自然灾害

沙市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水旱灾害, 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以及生物灾害等。2020年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118个乡镇128.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871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0月,沙市区辖4个镇、6个街道,区政府驻地:沙市区东岳路15-1。

政治

领导班子

人口

数量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男性人口为252444人,占50%;女性人口为252449人,占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沙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008人,占12.68%;15~59岁人口为330063人,占65.3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822人,占21.9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595人,占15.37%。

民族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域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苗、壮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5%。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千人以下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百人以下的民族有侗族瑶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畲族仡佬族彝族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是在迎喜街、纯正街、三岔路一带,其中解放街道迎喜门社区为“全省民族团结示范社区”。

语言

沙市区语言为比较典型的西南官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入声归阳平。由于荆沙合并,人员交流和婚姻状况等原因,声调几乎分不出彼此,仅韵母的后鼻音等有少许差异。前鼻音韵母比较丰富,舌根鼻韵母较少。没有"iη"和eη"这两个鼻韵母,如"星、井、清"与"新、紧、亲"同音,都读"n"尾。"灯、程、横"也混入“n”韵尾。沙市至今没有"aη"的韵母,“糖、厂、刚”读作"t’an、ts’an、kan",也没有"uaη"韵母,舌根鼻韵母都比较缺乏。

宗教信仰

沙市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教派俱全,已登记宗教活动场所76处,其中佛教62处、道教4处、天主教1处、基督教8处、伊斯兰教1处,纳入民间信仰18处。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106人,其中比丘63人、比丘尼26人、乾道2人、坤道1人、神父3人、牧师2人、长老1人、传道员6人、阿訇2人,信教群众近5万人。近年来,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要求不断规范宗教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的管理。沙市清真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创建先进集体”“全国五好清真寺”,基督教沙市堂和沙市天主教堂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章华寺被评为省“五好宗教场所”,菩提寺被评为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经济

综述

沙市区是荆州市中心城区,荆州市金融、商贸、物流和信息中心。现有农业产业链、制造业、现代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其中,以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2家。5年来,沙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2家,实现产值334.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家,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增长超5倍。2022年,首次晋级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1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09亿元,增长1.6%。三种产业占比为4.05:46.82:49.13。

第一产业

沙市区着力发展蔬菜、家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家禽及蛋制品、蔬菜(莲藕)、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鱼糕)等三大农业产业链。优化“一只鸭”“一坛酱”“一块糕”“一篮菜”“一只虾”“一粒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培育预制菜、冷链仓储等产业。

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3.34亿元,同比增长5.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69万亩,粮食产量12.1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17万亩,总产量33.66万吨。水产品产量4.80万吨。生猪出栏6.42万头;猪肉产量0.51万吨。

第二产业

沙市区是荆州市实施“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已经形成了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新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撑。沙市有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两个200亿元的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医药两个100亿元的产业,截至2022年末,沙市实现4家企业上市

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2亿元;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8亿,增长35.3%;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2.37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9%。

第三产业

沙市区有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批零住餐、休闲娱乐、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其中电商经济为重点产业,2022年,沙市区有2家企业获评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岑河电商产业园成为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全区电商线上销售额突破40亿元。

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00.09亿元。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11亿元。其中,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有3家,突破亿元的10家,13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76.92亿元,占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3.5%。

沙市经济开发区

沙市区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功能园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区域。截至2022年,园区有176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财税收入7.02亿元。园区已形成医药化工、智能制造、轻工建材、食品饲料产业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业加速推进的“4+1”产业格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10月,沙市区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4所:城区完全中学4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4所,小学1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所;乡镇初中3所,小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3所。民办中小学2所,民办幼儿园42所。在校学生总数为55085人,专任教师总数31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医疗

截至2023年10月,沙市区有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所、乡镇卫生院44所。

文化事业

2022年,沙市区,规上文化企业共计24家、营业收入达到12.03亿元;湖北文化产业网企业入库数量160个,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4%;文化产业项目入库数量达28个,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11%。为47家农家书屋征订图书近50万元,举办读书活动40多场,沙市区文化馆2022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文化馆。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1个,江汉明珠工业成就展示馆1个。

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

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位于打包厂南楼一楼,通过水运码头、开埠商城、近代工业、峰火岁月四个展厅,回溯了1876开埠到1949年,沙市从清末古镇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变迁史,是沙市从晚清至民国社会、经济、文化、市民生活的缩影。

江汉明珠工业成就展示馆

江汉明珠工业成就展示馆在原活力28厂合成车间旧址经设计改造而成,分为三层,一楼为活力28主题展,二楼、三楼为沙市工业成就展。主要展示上世纪80年代,沙市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形成的囊括纺织印染、轻工、化工、电子、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制造等六大产业的城市工业格局。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沙市区有体育场2个,游泳馆1个,2022年中西部地区县域乡村足球系列活动暨湖北省沙市区“区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在沙市区岑河镇全民运动中心开赛。沙市区各中小学共66支青少年足球队伍,共1100人参赛。2023年7月,沙市区“村BA”篮球联赛。

科技

2022年,沙市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增省级双创平台3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双创平台5家。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放奖励资金609.25万元。发布技术需求37项,转化科技成果项目67项。有效专利1403件,其中发明专利229件。

人居环境

2022年,沙市区PM2.5累计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8.3%;PM10累计浓度6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3.1%;优良天数88.3%,同比增加1.4%。达到国家二级城市考核质量标准。长江沙市区段水质全面达到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

2022年,沙市区累计新增就业100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3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75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8%,各类职业培训6108人。扶持创业50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55亿元。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827人,发放补贴资金341.72万元;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1428人,发放补贴资金761.53万元;申报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奖补37人,发放补贴资金4.7万元。养老机构14家,床位2311个,社区服务机构110个。

交通

综述

沙市区在中国版图上居中扼要,交通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物流重镇。荆州机场、沪蓉高速铁路、蒙华铁路、汉宜高速、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荆襄高速、沙公高速公路318国道长江黄金水道在沙市区织就了便利的交通网络,沙市区成为荆州市人流、物流和信息的中心。区内河航道总里程81.64千米,长江岸线14.56千米,生产性码头48座、生产性码头泊位71个。沙市港为长江中游的深水良港,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1万标箱。

公路

截至2023年10月,沙市区公路通车总里程1351千米,1995~2004年,沙市区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结构基本合理的公路网络,域内有1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1条省道,6条县道、222条乡村道路。过境国道有上海-重庆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318国道207国道。公路桥梁有荆州长江大桥及其他2座大桥、15座中小桥。2019年,沙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6千米,全线设互通式立交7处,其中枢纽立交2处,预留互通1处;有8个匝道

铁路

沙市区过境铁路有沪汉渝客运专线、荆沙地方铁路、沿江高速铁路浩吉铁路。2019年,浩勒报吉至吉安铁路(简称浩吉铁路,即原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全长1813.5千米,途经襄阳市荆门市荆州市三市。沙市站位于荆州开发区三湾路尾。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货场总面积15平方千米。货场内设4股货物线,有效长度795米,并设有危险品货物作业区。货场内有118平方米仓库2栋,在沙市货场东南面连接沙市集装箱中转站,货场面积5000平方米。沙市南站位于荆州市盐卡港东面。设计年货物吞吐量60万吨,站内铺设有效长度为459米的煤炭专用线,货场1000平方米,年吞吐量25—35万吨。西南面与盐卡港有3条专用线连接。

航空

中国民航沙市飞机场位于胜利街街道北端,南依沙岑公路,西南经航空路、北京路距市政府驻地3500米。平面略呈等腰梯形,占地面积约72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0月,沙市区机场有14条航线,通达20个城市,机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北方向东经112°16′45″,北纬30°19′24″。 

航运

截至2023年10月,沙市区水上运输包括长江干线和内荆河支线两部分。境内长江港口岸线全长11.8千米,区域内有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沙市港是长江流域30个大型港口之一,是荆州市第一大港。至2004年,沙市港共有港埠经营企业64家。其中,交通专业企业14家;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

公共交通

2004年全区拥有营运客车598辆。其中,大型203辆、中型286辆、小型客车31辆、卧铺78辆。汽车客运站9个,客运线路158条,通达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日发班次1580多个,年客运量37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9876万人/千米。营运货车3049辆,总运力11843吨,年货运量384万吨,货物周转量53360万吨/千米。

人文

综述

沙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3000多年前就是郢都的外港,为楚国交通要冲和江防重地。明代中后期,沙市成为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一,“三楚名镇”誉满天下。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形容“荆州措大多如鲫鱼,沙市琵琶多于饭。”荆河戏和汉剧早期的“四大名班”名噪荆沙,誉满湘鄂。千百年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楚国令尹孙叔敖、忠义仁勇的武圣关羽、唐代李白杜甫、一代文豪苏轼、一代名相张居正等都在沙市留下生活的印迹。

文物古迹

沙市境内有古遗址26处,古建筑9处。其中大溪文化类型遗址有3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天星观墓群

天星观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观音档镇天星观村一组居民点。东以四湖干渠为界与潜江市浩口镇运粮湖农场为邻,南以泗湖渠为界与岑河镇相街.西与锣场镇接壤,北与长湖荆门市后港镇毛李镇隔湖相望。该墓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墓群自东向西呈弧形排列,封士底径40~80米,残高7~9.5米。1978、2000年发掘两座,即天星观一、二号墓。2006年6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华寺

曾用名章台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红门路与太师渊路交汇处东北150米。目前,章华寺内仅保留弥陀殿等清代建筑及沉香古井。据该寺康熙六十一年立《章台新碑记》记载:“章华古台,楚灵王故宫旧址也,元泰定初(1324年)始建为寺。载寻传志,为荆南名胜第一迩。”寺内有楚梅、古杏、楚灵王所瓮之沉香古井,台基上还有七彩荷花池、娘娘堤、大小梳妆台遗址。章华寺原址座北朝南,面积约879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主殿、韦陀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厢附属建筑左侧有客堂、观音堂、爽快轩、塔院,右侧为如意室、大悲阁、静业堂。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居正墓

张居正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立新街道张居正路北侧张家台。张居正墓筑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原墓前石碑、蜡台等附属建筑已毁。现墓园内附属建筑由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文物部门依据历史原貌修复重建。墓地建筑分布在南北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墓园山门、月牙形水池、神道、塑像、墓碑及墓冢。神道两旁立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华表各两尊。墓前龟跌石碑,通高3.08米,正面楷书阴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碑前设石雕香炉、蜡台。墓平面为园形,封士高3.25米,直径16米。墓两侧及后部有土筑墙,高1.3米。两侧有配殿,左侧为纯忠堂,右侧是太岳堂,迴廊从山门两侧对称排列。墓园内银香樟、松柏、梅、竹等几十种珍贵树木分布于园内及神道两侧和墓区四周,整体建筑布局协调统一。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阁

春秋阁位于沙市中山公园内东北角高阜上,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原为沙市西郊金龙寺正殿前的一座戏楼,1927年金龙寺正殿于火灾,仅存此阁。阁内供奉三国时蜀将关羽读《春秋》塑像而得名。1934年重建。建筑灵巧庄重,古色古香。阁楼高13米,面积有2000平方米。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沙市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名。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长江荆江段,自古就是优质木材、生漆和黄金产地,是璀璨的楚文化发祥地。“楚式漆器粽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早已被中外专家所认同。樨卯廉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楚式漆器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要经过选料、雕刻、樨卯成型、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近20道工序。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邹德香。

铅锡刻镂技艺

“铅锡刻镂技艺”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铅锡刻镂”技艺是荆州敖氏家族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制模技艺。用铅锡刻镂技艺铸造出的青铜器纹饰造型与出土的古代青铜器极为相似。在设计图样上,通过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刻镂等手法,把平面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模型。在中国金属模具技艺和铸造艺术中具有独立门类的学术价值。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敖朝宗

磨鹰风筝制作技艺

“磨鹰风筝制作技艺”是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放风筝的最高层次是放飞“盘鹰”风筝,“盘鹰”风筝是现代运动型风筝,而荆州磨鹰(指像推磨般盘飞的鹰鸟类)风筝是现代盘鹰风筝的鼻祖。荆州市磨鹰风筝及其制作,主要源自于荆楚“磨鹰斗犀牛”古老而动人的民间传说。“楚人崇凤”。其制作上,造型雄劲,立体仿真。荆州磨鹰风筝著第六代传人为孙宏成。

棒卯木雕技艺

“棒卯木雕”是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近50年来,荆州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楚国疑漆木雕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透雕彩绘座屏”“虎座鸟架鼓”“浮雕蟠蛇漆”“彩绘鸳鸯豆”等。荆州木雕用料考究,过去多用质地优良的楠木。棒卯木雕品用途十分广泛,有实用生活器物,如“豆”“杯”等;有观赏器物,如“座屏”“挂屏”等;有装饰器物的,如“虎坐鸟架鼓”“挑鼓架”等;有装饰建筑物的,如房屋木梁雕塑等。荆州市棒卯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为沙市老艺人陈厚生,被湖北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认证机构授予“三级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饮食

沙市区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水产禽为副,蔬菜为辅”。副食包括菜肴、糕点等。其中,干咸菜为荆州地区民间所必备之菜肴。沙市酒文化为荆州之最,唐朝即有名酒“烧春”。宋陆游有关吟沙市的诗中有“倚楼女儿笑迎客,清歌未尽千觞空”。沙市人有“借酒待客”之风,且豪饮者不多,虽一日之中饮酒有一餐、两餐、三餐不等的情况,但大醉者却不多。沙市的茶文化历史亦颇悠久,旧时即有饮茱萸茶之说。清至民国,沙市人以茶待客之风极盛。

特产

皮条鳝鱼

皮条鳝鱼已录《中国菜谱》,是由清朝年间沙市一位掌勺厨师曾师傅对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进,增加了油炸的工序,使鱼质更加酥脆,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做法讲究,尤重火功技法,以活黄鳝宰杀、去骨、洗净后,切成条状、擦精糊上浆,用三道不同温度的油氽炸至皮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这样做出的皮条鳝鱼,形似皱皮蛇条,色泽金黄透明,外酥脆,内油嫩,味道酸甜醇厚,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

元豆泡糯米

元豆泡糯米是沙市的传统早点小吃,元豆即是豌豆,因沙市人没有“豌豆泡糯米”这种说法,所以此处沿用“元豆泡糯米”的称谓方式,老沙市人也称它为“豌子泡糯米”。

早堂面

早堂面真是一道工序繁复的汤面。猪筒骨,老母鸡业经慢火细煨五小时,取其浓稠高汤就面,幼鳝划为细条,佐入姜丝食盐腌渍入味,起油锅,首炸定型,复炸至鳝丝酥脆;红卤腱子肉,冷却后切成极薄的肉片;鸡脯肉剥成蓬松纤丝;五花肉切成丁末,煸炒吐油后红烧至酥烂。碱水面条,色泽微黄,筋道十足。有着弹牙口感。

沙市甜独蒜头

沙市甜独蒜头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特色小吃。沙市甜独蒜头,又叫荆州甜独蒜头,吃起来醇甜香脆,是开胃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蒜辣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的氮酸。湖北省沙市市味品厂生产的甜独蒜头,以色泽晶莹、颗粒溜圆、味道醇甜、口感香脆而独具风味。装盘点缀席间,可使宾客添兴。

麻酥糖

沙市酥糖的特色香而满口,甜而不腻,酥而香软。其原料是去壳的芝麻,芝麻去壳是糕点业的基本功。不去壳就香不透,吃后有微微苦味。

雪枣

雪枣坯子,是糯米蒸制而成,然后切成同样条工,经过六月三伏天的大太阳晒硬,春期间买回的雪枣,“松抛”而脆。也有不少小而硬结的,那就是没有晒好的原因。

习俗

在湖北沙市、荆州市一带,新一年吃第一餐有个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吃荷包蛋,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家人都能“实实在在,吉祥如意”。不仅是自己家人,有朋友和亲戚来了,也要加入吃蛋行列,并且数量要加到2个,选蛋也有讲究,须是煮得很嫩、能透过蛋白看见蛋黄的荷包蛋,寓意着“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新一年大家都财源滚滚、大吉大利。

风景名胜

综述

沙市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三楚名镇”美誉,有3A级旅游景点1处,4A级旅游景点1处。除此之外,还有风景名胜20余处,如:章华寺、张居正墓、孙叔敖墓烈士陵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岑参纪念馆等多处风景名胜。

主要景区

万寿园

万寿园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大堤观音矶头。是集文物古迹、长江防洪史迹为一体的名胜景区。园中万寿宝塔,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建成。塔高七层,高达40余米,塔身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墙现还保存汉玉佛像87尊,石碑102块。浮雕浮象砖刻、满藏回蒙汉文字砖、花纹砖共计2347块。这座宝塔是明藩第7代辽王朱宪节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朱厚熜祁寿而建,故称万寿宝塔。

川主宫

原为四川帮会馆,因供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故名。后建戏楼,戏楼背南面北,从正南拾级而上即抵戏楼背后。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雕琢极为精细,饶有民族特色,是湖北境内仅存于世的唯一一座古戏楼。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主宫古戏楼整体搬迁至沙市碧波路江津湖北岸重建。2001年再次进行维修翻新,并加建回廊水、水上舞台。

文星楼

文星楼又名奎文阁、奎星阁。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魁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昌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坐落于沙市城区中心地段,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公园题写“沙市市中山公园”的匾额。公园内有卷雪楼、蜈蚣岭、爽秋亭、夕照亭、通曦轩、丹桂廊、盆景园、花圃、孙中山铜像、工农兵塑像广场等景点20多处,有动物园、游乐园、儿童乐园等游乐设施,还有解放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纪念建筑。公园东北部建有春秋阁,阁楼内供有关羽读《春秋》塑像,是荆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津湖风景游览区

江津湖位于沙市中山公园北边,湖面宽阔,湖中建有便河桥、和风桥、凌波桥、平湖桥、望月桥、楚风桥、塔儿桥。依桥借景,建有风音鸟语、江津晚泊、接龙廊、莲蒲风荷、烟波秋月、縛龙廊等景点。

荆州海洋世界公园

荆州海洋世界公园位于沙市区天谷大道6号路与318国道交汇处,2017年投入营运的荆州市海洋世界公园是湖北省“十三五”时期重点文化旅游工程,贯穿有欢乐荆州、浪漫荆州、文化荆州、创意荆州四个特色体系,包含大型海洋馆、水上乐园、特色美食街、滨水风情街、免税商城、动漫影视城、陆地游乐场、名人会馆、民俗风情街、创意孵化基地等,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美食、娱乐、购物、办公于一体的海洋文化综合性主题公园。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