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 :中国音乐家、作曲家

更新时间:2023-08-15 18:39

郑律成(1914年8月13日~1976年12月7日),男,原名郑富恩,出生地为朝鲜全罗南道光州(现韩国光州市)。郑律成是优秀的作曲家、中国音乐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者,被誉为“军歌之父”。

郑律成于1933年春来到中国南京市上海市等地从事抗日活动,后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于1936年经罗青介绍加入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任理事。同期创作出处女作《五月之歌》。于1938年8月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政治部任音乐指导。1939年因创作《延安颂》出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后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郑律成在1950年定居北京并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同年12月创作了《歌唱白云山》《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和《志愿军十赞》。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逝世。

2009年,郑律成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郑律成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于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郑律成,1914年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小时候,郑律成患有口吃,由于日本人的侵入,郑律成家道渐渐败落下来。1919年光州市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在父亲和兄长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郑律成产生了浓烈的抗日情怀。

革命经历

1933年,郑律成跟随三哥来到中国,当时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了“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郑律成进入该校学习。在学校期间,校长金若山发现了郑律成的音乐爱好,于是决定让他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因为“革命也需要音乐”。毕业后,郑律成在南京鼓楼电话局做情报工作,监听、搜集日本人的情报,结识了一批左翼作家和进步人士。

1936年在罗青介绍下,郑律成加入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任理事。同年创作了自己的处女作《五月之歌》。郑律成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冼星海相识,并与其长期合作出电影歌曲、灌制唱片。当时战火蔓延到整个上海市,郑律成不得不做离开上海的打算。进步人士杜君惠向他介绍了延安市以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故事。同年10月奔赴延安市,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学习。他在《我的政历》中解释过前往延安的原因:“在上海期间,杜君惠对我的政治教育是很大的。告诉了我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情况和延安情况。当时我的年龄也不太想念书,也信仰共产主义,又想到前方去抗日……”。郑律成于1938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音乐指导、鲁迅美术学院声乐教员。在当时那个艰苦时期进行创作,没有丰富的乐器,郑律成就用手拍着大腿,用筷子打着节奏,坚持创作了多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期间创作出众多有影响的作品,如《延安颂》《延水谣》《寄语阿郎》《生产谣》《黎明曲》《草原曲》等,描绘了艰苦朴素却又生动活泼的延安生活。其中最富代表性、最受欢迎的是《延安颂》和《延水谣》。郑律成于1939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唱歌;并于同年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郑律成在1942年8月被分配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同年郑律成与丁雪松结婚,并于次年生下女儿郑小提。郑律成于1945年携妻子回到朝鲜后,先后任职朝鲜劳动党黄海道委宣传部部长、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国立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位,并为朝鲜军民创作出《“8.15”颂歌》《朝鲜解放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歌颂新中国》,大合唱《图们江》《东海渔夫》等作品十余部。

1949年初,郑律成与妻子调到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平壤商业代表团任代表,党的关系也由朝鲜劳动党转回中国共产党。同期被调离人民军,就任于朝鲜国立音乐大学当作曲部部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同妻子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后被派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同年12月,和刘白羽欧阳山尊凌子风李瑛等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前往朝鲜。他和刘白羽合作写了《歌唱白云山》,他与欧阳山尊同志合作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志愿军十赞》,并和魏巍同志合作创作了《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郑律成于1956年被调到中国交响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创作室作曲。他深入工厂、农村、边防,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新的创作原料,为工农兵创作,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到1964年,郑律成创作了200多首音乐作品,题材极其广泛:有讴歌工人的《采伐歌》,赞美农民的《幸福的农庄》,也有歌颂解放军的《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前进,人民空军》等;有写给儿童的欢快明朗的歌曲《和平鸽》《快乐的童年》等,也有涉及国际风云的乐章。

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突发脑出血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个人生活

生活经历

1937年,郑律成在延安工作中结识了丁雪松。1942年春,在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周扬主持下,与丁雪松举行了婚礼。次年4月,女儿郑小提出生。

家庭关系

荣誉称号

郑律成创作了近400首音乐作品,毕生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不懈奋斗,被誉为“军歌之父”。

郑律成于2009年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个人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于

人物事件

出生之谜

有的相关记载中,将郑律成的出生时间写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是因为郑律成参加抗日活动时,为了便于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掩护,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4岁。但经过与其韩国亲戚、朋友们的考证,包括查阅当年的户籍资料等各种文件,证实他的出生年份为1914年。

佳人相恋

郑律成与丁雪松相识于1937年,在延安工作中,两人暗地里互有好感。有一天,丁雪松回到自己的窑洞,发现窑洞被打扫得很干净,桌上还放了一束干花。过几天,又是如此,心中觉得非常奇怪。直到有一天,丁雪松发现房间被打扫干净,并放了两本当时非常流行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在花束旁。丁雪松又惊又喜,拿起书,看见里边有张字条:送给小鬼女军官,署名郑律成。丁雪松的心怦怦直跳——她明白,是美妙的歌声、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把他们连在了一起。于是,他们用两年时间,克服了曲折的政治阻力,最终圆满结合。

父爱无疆

1943年4月间,丁雪松在积雪的山坡间行走时滑倒,因摔了一跤而导致早产生出未足月的女儿。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市,生活非常艰难。丁雪松为了给孩子喂奶,卖掉了郑律成心爱的小提琴,换来了一只母山羊。为了纪念失去的小提琴,丁雪松给女儿起了“小提”的名字。由于要下乡工作,丁雪松考虑暂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郑律成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照顾女儿的责任。他先是弄了两只母羊,平日里挤羊奶喂养女儿,碰到洗洗涮涮更是一丝不苟,生怕委屈了女儿,俨然一个充满了“母爱”的好父亲。女儿小提患了百日咳后又得了痢疾,高烧不退,人们都说这个孩子活不成了。郑律成用针管给女儿注射从前方带回来的退烧药,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的注射,女儿终于退烧了。

与爱同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市顿时沸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歌声和口号声中,郑律成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时此刻,他的夫人丁雪松坚定地对他说:“你为我们中国的抗战而战斗,现在该轮到我为朝鲜的独立而战了。”经中央批准,他们离开延安一起远赴朝鲜。抵朝后,丁雪松历任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新华社驻平壤分社社长等职务。郑律成的组织关系也从中国共产党员转为朝鲜劳动党党员,全身心地投入筹建人民军协奏团。1945—1950年,郑律成历任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他为朝鲜军民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图们江》大合唱等十余部作品。他还改写了在延安时写就、未及演出的《抗日骑兵队》大合唱,在平壤和朝鲜其他地方演出并广播了200多场次。其中,《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就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样,成为了朝鲜人民军军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正是这首激昂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鼓舞着人民军将士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作战,打败美帝国主义。在前线炮火声的伴奏下,郑律成又为朝鲜军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共和国的旗帜迎风飘扬》《战士的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等。有一张郑律成在前线坑道里创作音乐的照片,在照片背面,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听着响得很近的机枪声,把写好的曲子自己哼一遍。

人物评价

“郑律成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给亚洲带来希望的音乐家,也是用音乐提倡和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中国驻韩文化参赞、驻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朱英杰2005年评

“郑律成是我们团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中朝两个国家的军歌,反映了中、朝、韩3个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被3个国家的人民所纪念,这在作曲家中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2007年评

“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原国家副主席王震2009年评

“两个国家的两首军队进行曲,均出自一位作曲家之手。这在世界音乐史上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郑律成毕生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不懈奋斗,创作了近400首音乐作品,被誉为“军歌之父”。——中国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唐诃评

后世纪念

1989年朝鲜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摄制以郑律成的形象为典型的电影《音乐家郑律成》。由金正日同志亲自部署,特派朝鲜人民军最优秀的作家、“人民奖”获得者吴惠英来中国搜集材料创作剧本。历时3年,大型彩色故事片《音乐家郑律成》拍摄完成。

200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以郑律成为原型的电影《走向太阳》。

2005年11月11日,韩国光州市为纪念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举办“第一届韩国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同年4月,郑律成纪念馆哈尔滨市建立,展示人民音乐家郑律成六十二载革命音乐人生。

200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将郑律成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同年4月,在道里区友谊路233号建立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以纪念并展示郑律成的人生,展馆总面积1350平方米,分为开篇、动荡年代、延安岁月、友谊之旅、情系黑土、时代歌者、根植祖国、结束共8个展厅,收藏、展出500余件实物展品和近千张珍贵照片。同年,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杨林洞以郑律成音乐为媒介,举行主题为“青年郑律成•从音乐中苏醒”的特别音乐会,带领观众穿越历史,体验经典旋律的创作背景。同年,在郑律成的故乡韩国光州市,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郑律成街在这里正式开通,道路起点处矗立着一座郑律成铜像,由丁雪松为其亲笔题字。

2013年,中国著名词人乔羽在“郑律成碑文”中写道:“……抗日战争之初,律成到延安不久便写出了《延安颂》,这首歌曲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即从延安飞到各个解放区,飞到全中国,飞到海外各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代人便是唱着这首歌,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的……”

2014年7月31日,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组织委员会表示,为了纪念音乐家郑律成诞辰100周年,该委员会将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制作以郑律成为题材的制作成本达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2万元)的电影。为此,韩中双方于8月29日在位于韩国光州市全南大学召开“韩中电影论坛”,以“韩中合作拍摄电影的现状及展望”为主题展开讨论。从2014年起,光州文化放送社主办的郑律成童谣节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参赛小学生们声情并茂,用嘹亮歌声再现郑律成《我们多么幸福》等经典曲目,鼓舞一代代中韩少年儿童为两国友好奋发向前。次年3月北京海晏和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韩国(株)同成制作所合作拍摄《青年郑律成》。

2019年,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杨林洞举行主题为“青年郑律成•从音乐中苏醒”的特别音乐会,以郑律成音乐为媒介,带领观众穿越历史,体验经典旋律的创作背景。

2022年12月18日,由延边大学出品,中央歌剧院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合作推出的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首演成功;同年10月7日,由光州文化放送电视台(MBC)举办第九届郑律成童谣节大赛5日在韩国光州举行。

2023年3月20日,郑律成纪念馆新馆在道里区安升街85号正式开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