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19:35

郑永唐,江西省兴国县人,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了10多项和参与了近10项国家、科学院和云南省的科研项目。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学、病毒学和药理学研究。

人物经历

1983年郑永唐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并获医学学士学位,分配至赣南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任助教。

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免疫学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6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资助赴北海道大学和群马大学进行HIV合作研究。

1999年-2003年其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合作研究一年多。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病毒免疫学学科组负责人,云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云南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云南省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动物学研究》和《中国天然药物》编委,陆军军医大学赣南医学院客座教授。

1996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199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学科带头人”称号。

主要成就

郑永唐从事免疫学、病毒学和药理学研究10多年,尤其在中草药和天然化合物抗HIV活性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了10多项和参与了近10项国家、科学院和云南省的科研项目。首次发现天花粉蛋白(TCS)有抗白血病淋巴瘤的作用,TCS抗艾滋病的效果可能与其选择性的细胞毒性有关。首次以猴艾滋病病毒(SRV)为对象,建立了适用于无p3实验室条件时筛选抗艾滋病药物的体外实验模型。建立了完整一套体外的抗HIV药物筛选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数百种动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从动植物和海洋生物中发现了栝楼蛋白、啤酒花查尔、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等多种抗HIV活性的新的先导天然化合物。有二种天然化合物和药物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通过TCS突变体抗HIV活性的研究,发现其抗HIV活性主要与核糖体失活的活性相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首次发现TCS有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干扰素和无环鸟苷有协同TCS的抗病毒作用。TCS的细胞毒性主要取决于胞内浓度,LDL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使TCS进入细胞内。MAPK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参与了TCS的抗艾滋病作用。以HIV p24 抗原为免疫原,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初步建立了检测HIV P24 抗原的ELISA技术。

另外,郑永唐还从免疫学角度阐明了牛角是一种免疫原低、成骨效果好、来源方便骨移植材料。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编撰了《天花粉蛋白》和《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化合物》专著。目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院重要创新方向等多项HIV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抗HIV药物及构效关系方面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相关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生4名,在读博士生2名。

发表论文

1、Zheng YT, WF Zhang, KL Ben, JH Wang. 1995,In vitro immunotoxicity and cytotoxicity of trichosanthin against human normal immunocytes and lekeumia-lymphoma cells.Immunopharmacol.Immunotoxicol.17:69-79

2、郑永唐, 贲昆龙, 王金焕, 齐瑾, 黄生民.1997, 用猴艾滋病D型逆转录病毒筛选抗艾滋病药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病毒学 12:61-65

3、郑永唐,贲昆龙,金善炜1998,17种植物中蛋白质提取物的抗HIV-1活性。中国病毒学 13:312-321

4、 Zheng YT, Ben K, Jin SW. 1999, Alpha-momorcharin inhibits HIV-1 replication in acutely but not chronically infected T lymphoid cells. Acta Pharmacol.Sin. 20(3):239-243

5、Zheng YT, Ben KL, Jin SW. 2000, Anti-HIV-1 activity of trichobitacin, a novel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Acta Pharmacol.Sin.21(2):179-182

6、Zheng YT, Chan WL, Chan P, Huang H,Tam SC. 2001, Enhancement of the anti-herpetic effects of trichosanthin by Acyclovir and interferon. FEBS lett.496(2-3):139-142

7、Lai R, Zheng YT, Shen JH, Liu GJ, Liu H, Lee WH, Tang SZ, Zhang Y.2002,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 of Chinese 红色 belly toad Bombina maxima. Peptides 23(3):427-435

8、Chan WL, Zheng YT, Huang H, Tam SC. 2002,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chosanthin cytotoxicity and its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毒理学 177(2-3):245-251

9、Wang YF, Chen JJ, Yang Y, Zheng YT, Tang SZ, Luo SD. 2002, New rotenoids from Roots of Mirabilis jalap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85(8):2342-2348

10、Wang JH, Nie HL, Tam SC, Huang H, Zheng YT(通讯作者). 2002, Anti-HIV-1 property of trichosanthin correlates with its ribosome inactivating activity. FEBS Lett. 531(2):295-298

11、王茜,郑永唐(通讯作者),戎隆富,刘广杰.2002,半乳糖神经胺脂质体对HIV-1感染性的影响。免疫学杂志 18(2):128-131

12、郑永唐.2002,抗HIV药物的体外筛选和研究方法。中国新药杂志 11(8):596-600

13、Wang JH, Nie HL, Huang H, Tam SC, Zheng YT(通讯作者). 2003, Independency of anti-HIV-1 activity from ribosome inactivating activity of trichosanthi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02(1):89-94

科研项目

1.新型定量检测HIV p24 抗原诊断制剂的研究(中科院特别支持项目)

2.顶体反应抑制剂AGB的抗HIV和HSV活性及免疫毒理作用(省重点实验室项目)

3.细胞凋亡在天花粉蛋白治疗AIDS中的作用研究(中科院青年创新基金,云南省科学基金项目)

4.新型HIV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863项目)

6. 抗HIV复制的细胞与动物模型研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

7. 抗HIV化合物和中药数据库的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8.抗HIV RT活性先导化合物NOF构效关系研究与应用研究(863项目)

9.SARS病毒特异性蛋白表达及抗体研制(所创新领域前沿项目)

10.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灵长目模型的建立和疫苗及药物评价

11.抗SARS病毒天然药物分子和细胞水平筛选模型的建立和药物筛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