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白族乡 :金山白族乡

更新时间:2023-09-26 11:04

金山白族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东南部,东与永胜县金沙江相望,东南与金安镇相邻,南接七河镇,西与祥和街道相连,北与大东乡接壤。总面积286平方千米。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辖区总人口2.5万人。1959年,成立金山公社。1984年,设金山区。1988年,设金山白族乡。2002年12月,丽江地区撒地设市区县分设后,属丽江市古城区,设金山白族乡。2013年10月,撤销金山白族乡,设立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

历史沿革

1949年,为丽江县委第一区和第三区。

1959年,成立金山公社。

1984年,设金山区。

1988年,设金山白族乡。

2002年12月,丽江市撒地设市区县分设后,属丽江市古城区,设金山白族乡。

2013年10月,撤销金山白族乡,设立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辖金山、新团、东元、良美、贵峰、漾西、文化、岩乐、东江、拉马古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5个村民小组。截至2013年8月,金山白族乡辖10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金山村民委员会上石屏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山白族乡地处古城区东南部,东与永胜县金沙江相望,东南与金安镇相邻,南接七河镇,西与祥和街道相连,北与大东乡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市区3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2千米,总面积2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山白族乡境内地形属坝区、河谷、山区三类,地势略为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2400米,最高点岩乐初都落山,海拔3200米;最低点东江树底,海拔1421米。

气候

金山白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但因地形复杂,气候随着海拔高低而不同,垂直差异明显,高寒山区气候冷凉,坝区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

自然灾害

金山白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暴雨、旱涝、风灾、洪涝、地震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9年8月11日,因持续强降雨致使乡村道路路基塌2000余米。冲毁路面近20千米、冲毁农田100多亩、冲填鱼塘120余亩、鸡鸭死亡1100余羽,20户农户房前屋后出现不同程度塌方、裂缝、滑坡等现象,被冲垮民房2所。

自然资源

2011年,金山白族乡有农业耕地面积3.7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旱地2.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辖区总人口2.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2850人,占51.4%;女性12150人,占48.6%。总人口中,以纳西族为主,达1.5万人,占60%;白族7278人,占29.1%;汉族1969人,占7.9%;傈僳族297人,占1.2%;其他少数民族456人,占1.8%。2011年,金山白族乡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7.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金山白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财政总收入115万元。2011年,金山白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7930元。

农业

金山白族乡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豆类、薯类为主。201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万亩,产量1.2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369亩,产量465吨;小麦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3650吨;豆类作物种植面积9545亩,产量1592吨;薯类作物种植面积1665亩,产量36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白芸豆、秋油菜。2011年,白芸豆种植面积250亩,产量33.3吨;秋油菜种植面积3034.4亩,产量303吨。

金山白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大牲畜、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牲畜年末存栏4236头,出栏量1418头;生猪年末存栏2.9万头,出栏量5万头;山(绵)羊年末存栏7723只,出栏量6479只;家禽存栏4.7万羽,出栏量4.7万羽。

2011年,金山白族乡水果产量1.8万吨,其中苹果产量222吨,梨产量180吨,桃产量1.5万吨。

金山白族乡特色产业有种植业的核桃、苹果、油桃、蔬菜、药材等,养殖业的土鸡黑山羊梅花鹿非洲鸵鸟等,续断、重楼等各种药材。

工业

金山白族乡形成以制造水泥和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工业企业7家,职工38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860万元。

商业

2011年,金山白族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09万元。

金融

2011年,金山白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财政总收入115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2亿元。

交通运输

金山白族乡境内有大丽铁路和大丽公路、丽宁公路、丽永公路和丽贵公路。南距丽江三义国际机场7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10个,藏书5万册。纳西古乐队3支。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个。2011年末,电视综合覆盖率达8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75人,专任教师10人;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285人;完小12所,在校生1315人;初中1所,在校生1257人,专任教师9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25人。

2011年,金山白族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7%。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有体育场地18个,安装健身器材2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社会保障

2011年,金山白族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0户,人数220人,支出37.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5户,人数1320人,支出120.4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6户,人数146人,支出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3.9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0万余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参保率达93.7%。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金山白族乡有邮政所1个。电信服务网点7个,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80户。

文化

名称来历

金山白族乡因坝子东南乌龟山顶的金山寺而得名。

民间艺术

金山白族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依呀妹、大调、十二步、啊哩哩等。

风俗习惯

金山白族乡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

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白族自治州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县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

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春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春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东巴文字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东巴文创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有1400个单字,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东巴也用它写了二百来册经书。这种文字笔画简单,一字一音,比象形东巴文进了一步。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运用不广。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