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 :1956年在江苏创刊的报纸

更新时间:2023-09-22 19:56

《镇江日报》是中共镇江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是镇江市地区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日报之一。该报于1982年3月1日复刊,对开彩印,周出版量62版,日发行量达4万份。

历史沿革

《镇江日报》1956年8月1日创刊,先后停刊、复刊、更名、改版多次。初名《镇江市报》为中共镇江市委机关报。设总编室,下设秘书、工业、综合、党的生活、群工、文艺、行政7个组,工作人员28人。周3刊,4开4版。1957年4月1日因纸张供应困难而停刊。

1957年7月2日《镇江市报》复刊,1958年6月1日更名为《镇江日报》(其时镇江日报社和丹徒报社合并),周3刊改为周6刊,4开4版。1960年12月31日,改为8开2版,在编人员有29人,周6刊(星期日无报)。1966年12月22日,因“文化大革命”停刊。1967年1月11日,《镇江日报》社被镇江市各派“造反派”组成的《镇江日报》社接管委员会接管,后实行军管。同年2月27日该委员会撤销。1967年6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卫戍区决定,《镇江日报》改为《镇江日报》电讯版,不刊载本地新闻。出刊至1968年7月8日止。1968年7月30日,镇江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原《镇江日报》更名为《红镇江报》,为镇江市革命委员会机关报,每周6刊,4开4版。同年12月29日镇江专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改为镇江专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1971年7月31日停刊。

1982年3月1日《镇江日报》复刊(复刊前曾出《镇江通讯》4期),定名为《镇江市报》,为中共镇江市委机关报。重新建立机构,调配人员,成立编委会,下设政文、经济、群工等科,工作人员30多人。4开4版,周3刊,后改周4刊。

1985年1月,更名为《镇江日报》,4开4版,周6刊(星期一无报)。发行量由创刊时的3270份,增加到1985年的4.7万份。镇江日报印刷厂承担印刷任务。有工作人员80多人,设二室五部一科,其中采编人员53人。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补贴和营业收入。

报刊版面

《镇江日报》(《镇江市报》)创刊初期的版面安排:一版为国内外重大新闻、本报社论、本市新闻、小专栏,并转载《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重要社论;二版为地方新闻、通讯、短评、新闻述评、照片;三版为文化生活、学习生活、党的生活、读者来信;四版辟“天下大事”、“祖国前进”、“时事讲话”等专栏。

1956年至1957年,《镇江日报》的内容主要是宣传贯彻中共“八大”会议精神,促进全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教育群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形势;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调动全市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整风反右斗争和增产节约运动。  1958年至1959年,《镇江日报》的版面和内容,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集中宣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宣传“三面红旗”,配合反右倾运动,“采取言论、文章、新闻、通讯、漫画、杂文、通栏标题等一起运用的方法”,加强宣传。  1960年以后《镇江日报》宣传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改变了过去集中版面内容,突出配合中心的做法,采取“新闻以中小为主,大中小相结合,力求图文并茂”的方法,解决了灌输式的新闻组版问题。同时缩小报头、日历和广告版面;报纸从6栏改为7栏;更换嵌条,缩小行距,扩大版面,增多字数,加大新闻用稿容量,从而内容比较丰富,版面亦比较活泼。1960年底《镇江日报》改为8开2版,周6刊。对版面作了调整:一版为要闻;二版上半版为时事,下半版为地方新闻,副刊每周两期。国际国内消息占报纸整个版面的1/4。专栏设有“党的生活”、“要闻简报”、“读者来信”、“讲时事”、“祖国各地”、“天下大事”、“在兄弟国家”、“西方世界”、“读报知识”等。在这一段时期里,《镇江日报》仍然继续宣传“三面红旗”的成就,同时,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宣传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宣传组织好人民的经济生活,开展勤俭节约活动;鼓舞和激励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满怀信心克服困难,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镇江日报》、《红镇江报》的大部分版面用于刊登新华社电讯稿和照片,转载“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社论和重要文章;刊登长篇消息、通讯和大批判文章;大量报道“文化大革命”的消息,宣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  1982年,《镇江日报》复刊以来版面和内容的安排:一版为国内、本市重要新闻,社论、评论员文章,并附有“新闻故事”、“星期特写”、“画中有话”等栏目;二版为经济信息、市县消息,并附有“北固山下”、“读者来信”、“市场巡礼”、“农村新貌”、“车间班组”等专栏;三版副刊有:“梦溪”(综合性副刊,主要介绍镇江市的文史资料、名胜古迹、风俗掌故等)、“甘露”(是全市专业、业余作者发表各种文艺作品的园地,以刊登小说、诗歌、散文等为主)、“晨光”(是文学青年的专页,主要刊登青年文学爱好者的习作,并附有“写作知识”、“文坛趣闻”、“作家轶事”等)、“科苑”(介绍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博览”(报刊文摘);四版为国际消息、电视节目预告、广告等。以后略有变化。1985年改为周6刊后,加大版面用稿容量,各版平均用稿达15篇以上。  1982年至1985年《镇江日报》的内容,主要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精神,围绕全面改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中心,加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宣传报道。在这一段时间里,《镇江日报》有20余篇新闻稿件分别荣获全国、省好新闻作品奖。

印刷设备

《镇江日报》创刊初期,没有印刷设备,由镇江工业局投资3万元人民币,在前进印刷厂增设了一个印报车间,承印报纸。报用锌版由常州振群制版所承制。电台是由市委调拨团市委的一台十灯收音机改装成的。

1960年《镇江日报》筹建印刷厂,从前进印刷厂拨进对开机2台、四开机2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等。1965年镇江日报印刷厂(在镇江市南郊涵洞旁)建立。1968年8月至1971年2月有对开机10台、四开机2台、圆盘机6台、铸字机6台、铸条机1台、制版机1台,及其他一些设备。1971年《红镇江报》停刊后,印刷厂划归镇江地委机关。  1982年《镇江日报》复刊时,印刷厂又重新划给报社。1985年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添了1台小型高速印刷机及其他一些设备。

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部智能化印刷。

技术实力

《镇江日报》资金雄厚,技术一流,是国内日报中的典范。镇江日报力争做成国内日报中最优秀者之一,也欢迎镇江地区广大网友为镇江日报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图美好明天。镇江市日报立足镇江,面向全省、发行全国,镇江日报先后在镇江地区广泛建立记者站,同时在外地设立办事处,现有职工数百人。

发展价值

《镇江日报》立足镇江,面向全国。镇江日报营业收入年年递增,一年一个台阶。镇江日报大力发展人才战略,欢迎有识之士加盟,镇江日报对员工待遇实行下不封顶政策。

《镇江日报》所在地镇江地区是地产富饶之地,镇江地区互联网络行业发展迅速,网站众多,镇江日报电子版是其中之一,并已发展成为镇江地区日报电子版中的优秀网站之一。该地除镇江日报外,还有其它一些日报电子版。

人才战略

镇江日报在多年的办报过程中,锻炼出一支精干的日报采编队伍,先后有多名记者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全国许多广告客户就是通过镇江市日报进入日报地区、占领镇江市场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