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古战场遗址 :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市的战场遗址

更新时间:2023-08-15 15:47

长平之战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之间所爆发战争的遗址,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30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

公元前260年,赵国新任主将赵括在贸然出击后,被秦军截断后路,陷入重围,和他一同被围的还有几十万赵军,最终,赵括在突围中战死,四十万赵军向秦军投降,但秦军主将白起却认为,“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后将已经投降的赵军几乎全部“阬杀”,“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1995年4月,高平永录村村民在修整田地时挖出不少人骨,并发现17枚刀币和1枚铜簇,同年10月,考古工作者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长平古战场遗址与发掘,是中国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长平之战的许多疑难问题也得以澄清和解决。坑中还发掘出了古代武夫征战时束腰的衣带钩,表明铁器在当时已经开始用于军事。

地理位置

长平之战遗址在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现代地址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30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

史料记载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年秦国与赵国共同演绎的经典战例。经此战,赵国军队被杀人数,《史记·秦本纪》称:“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史记·赵世家》载:“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高平县志》“坑赵考”记载得更为详细:“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一路可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赵括自出搏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白起,诱入谷尽坑之。

主要遗迹

永录尸骨坑

1995年,高平市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有许多重大发现,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系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而非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由此而对几千年“白起坑赵”之说提出异议。

骷髅庙

骷髅庙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该庙始建于唐,后历代均有修葺,庙内存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和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立重修骷髅庙碑记。

据《高平县志》载,这里是战国时期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处,因为这里杀人太多,后老百姓称之为杀谷。李隆基幸潞见头颅似山,于是命官员择骷髅庙一座,此庙分正殿和东西耳殿,把村南之山改为头颅山,更杀谷为省冤谷。骷髅庙以祭祀四十万被坑杀赵卒之先灵。

光狼城

城光狼城,现名康营。在长平大战前,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曾把这里作为抗击秦军的重镇,当秦军打下野王(沁阳市)、南阳市修武县)之后,切断了上党和韩国的联系。太守冯亭为联赵抗秦,将上党17城池献给赵国秦昭襄王闻讯十分恼怒,派左庶长王龁统兵20万直奔上党。由于冯亭日夜督战,秦军一个月攻打不下。后来王龁从咸阳市调来强营兵,用云梯火铳等利器才将城攻下。秦军打下光狼城后,强营兵便驻扎在这里。王龁为宣扬强营兵的声威,遂把光狼城改为强营。康营村东阁上“古光狼城”的大字石刻至今熠熠生辉。据说唐朝时有位姓康的将军曾带兵在此扎营,故改名为康营。

秦垒

 据清乾隆《高平县志》记载:“城之左右沿山,南北五十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由此可知这次战争发生在市城北中部,东西两大山脉之间,丹河附近的问谷地带,即北起赵庄乡,南至城关南部,东起团池乡、米山镇,西迄釜山乡、野川乡、马村镇一带,方圆40多公里,均为秦、赵军队驻地。

安贞堡

安贞堡,又名安贞寨,位于市西8.5公里的寨上村,属原村乡下马游村管辖,以愿望得名,创修年代不详,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长平大战时白起一度设指挥所于此。

大粮山

大粮山曾是赵军的指挥中心、了望台、粮仓所在地,大粮山故名。赵将廉颇在此驻扎两年之久,演绎了以沙代粮、积米成山的历史故事。为了纪念廉颇老将,当地群众于明朝嘉靖年间修建了廉颇庙,后庙宇毁于历代战火。

遗址文化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深刻影响了华族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在高平市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皆出于此。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长平之战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企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百里长城(又称秦垒)、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蜿蜒曲折百余里。围城村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赵括就死于此地。赵庄村,长平大战后,赵庄村成为一片废墟,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

考古发掘

1995年4月,高平永录村村民在修整田地时挖出不少人骨,并发现17枚刀币和1枚铜簇,1995年10月20日,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正式开始。没多久,发现尸骨的土坑内就插了不少白色的木牌,考古人员细心地将表层的土一层层地剥离、清理。经过发掘,一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尸骨坑被全部挖开。考古队在坑边竖起一块较大的白色木牌:“将军岭一号尸骨坑。”在坑内,尸骨无规则地层层叠压,有的是仰面,有的是侧面,有的则是俯身,有的头与躯干分离,还有的头部有钝器、刃器、石块造成的创伤等,触目惊心。在坑内,考古队员还出土了刀币17枚、铜镞2件、铜带钩1件、铁带钩1件、铁簪1件、陶盆口沿残片1件。与此同时,在“一号坑”西侧,考古人员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还有一个宽3至4米、长55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

2003年9月,高平市投资300万元建成了长平古战场永录遗址展示厅。2005年,经过两年修缮后,高平长平之战尸骨坑展厅又重新对外开放,展厅新增了大量长平之战的历史记载和有关文字图片,并运用声光电设备再现战争场景。同时,永录乡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展厅的旅游公路专线及停车场,还投资20多万元在沿途建成了1500多平方米反映长平之战的旅游文化墙。

价值影响

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是中原地区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长平之战的许多疑难问题也得以澄清和解决。

秦之后相当多的史籍在记载长平之战时,都沿用“白起坑赵”的说法。坑,在古代汉语里具有“活埋”的表意。因此,后来不少史学文章便称白起“活埋了赵国40万战俘”,但谁也说不清这40万人究竟是怎么活埋的。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的发掘,对此作了有力的澄清:许多尸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迹,还有的仅有躯干而无头颅,包括射进人的胯骨中的短箭头,均说明这些赵国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活埋之说不能成立。坑中还发掘出了古代武夫征战时束腰的衣带钩。经鉴定,这些金属佩饰中只有少量是青铜质的,多数是铁质。特别是“铁头铜尾镞”箭头的发现,表明铁器在当时已经开始用于军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