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代管县级市

更新时间:2023-07-04 17:02

沁阳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焦作市代管,位于河南省北部、焦作市西北部,东邻博爱县,西界济源,南毗温、孟两县市,北接晋城市市泽州县。面积62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沁阳市常住人口44.78万人。

地处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先秦时期,沁阳称野王,居河内地区。汉高祖二年(前206),沁阳立县,称野王县,归同年所置之河内郡辖。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1989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县级),由河南省直辖,焦作市代管。截至2023年2月,沁阳市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地沁阳市县东街10号。

沁阳市主要发展新能源、化工、电动车及动力电池复合材料等产业。该市是全国闻名的造纸机械之乡、玻璃钢之乡和豫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2022年,沁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6.09:45.56:48.35。沁阳北与山西晋城接壤,是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和重要的煤炭集散地,境内有焦柳铁路、侯月两条铁路,长济、二广两条高速公路,交通物流便利。

沁阳市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全国文化先进市和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河南省省十大景区之一道教上清派祖庭二仙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花岭等众多风景名胜区。有唢呐、怀梆、高抬火轿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有天宁寺三圣塔沁阳北大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太行山陉窑头段、静应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

名称由来

民国2年(1913)2月,河南都督兼署民政长张镇芳呈文国务院,称此地原称河内,今黄河东趋,名实已不相副。查沁水在郡城东北,且县境旧有沁阳城,今废府存县,应循其意,改称沁阳县。国务院批准张文所请,河内县遂改名沁阳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先秦时期,沁阳称野王,居河内地区。秦灭六国之战,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野王隶三川郡

汉高祖二年(前206)、沁阳立县,称野王县,归同年所置之河内郡辖。刘彻征和四年(前89)司隶校尉督察京七郡,野王隶司隶校尉部河内郡。刘弗陵始元元年(前86)野王隶冀州司隶校尉部河内郡。成帝省司隶校尉,野王隶河内郡。

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改野王曰平野,隶河内郡。新莽天凤元年(14)置六队郡,省河内郡人后队,平野隶后队。

东汉西汉旧制。刘秀建武中,复置河内郡,隶司隶校尉部,复改平野为野王,归河内郡所辖。

三国时期,野王归魏,隶司州野王郡。晋朝,野王为河内郡治。司州所辖。

十六国时期,怀帝永嘉二年(308)野王归前赵,旋又归晋。四年(310)复归前赵。元帝大兴二年(319)野王归后赵晋穆帝永和七年(351)复归晋,后又归前秦。永和十一年(355)地陷前燕。后又属后秦后燕。安帝隆安年间地入北魏。北魏并置豫州治野王。

南北朝,野王地属北魏。拓跋弘天安二年(467)置怀州治野王,野王隶怀州河内郡。拓跋宏太和十八年(494)废怀州,野王隶河内郡。元修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野王地属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复置怀州,野王隶怀州河内郡。北齐代魏后,野王归北齐,北周灭北齐,野王又属北周,均隶怀州河内郡

隋唐至宋元

隋朝,野王地属冀州域。文帝开皇初,隶怀州河内,三年(583)废河内郡,野王隶情十六年(596)改野王县为河内县,仍隶怀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怀州,复置河内感,河内县归河内郡辖。

李渊武德二年(619),王世充怀州于济源西南之柏崖城,领河内等县。四年(621)世充平,怀州移治河内。李世民贞观六年(632)置河北道,河内归河北道怀州所辖。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怀州为河内郡,河内隶之。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改河内都为怀州,河内县仍隶怀州。德宗建中年间置河阳军辖怀卫等州,河内县归河阳军怀州所辖,武宗会昌中河阳军移治河内。

五代十国,河内县隶怀州河内郡。

宋代,河内县初隶河北路怀州河内郡。赵顼熙宁六年(1073)分河北路为东西两路,河内县归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辖。

金朝,置沁南军节度使治河内,河内为沁南军节度地,归河东南路怀州所辖。太宗天会六年(1128)曾改怀州为南怀州。海陵王天德二年(1151)复称怀州。

元初,河内归怀州所辖,隶中书省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孛儿只斤·蒙哥七年(1257)废怀州,怀孟路领河内等州县。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怀孟路隶彰德路,二年复以怀孟自为一路仁宗以怀州曾为其潜邸,于延六年(1319)改怀孟路为怀庆路。

明清时期

明代洪武元年(1368),改怀庆路为怀庆府,治河内,隶中书分省。二年改分省为河南行(中书)省,九年改河南行省为河南布政使司,河内归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所辖。

清代,河内归河南省河北兵备道怀庆府所辖,河北镇总兵、黄沁同知驻此。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县存府,河内县废,地人怀庆府。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河内县遂改名沁阳县,归是年所置之豫北道辖。次年改豫北道为河北道,沁阳隶河南省河北道。

民国16年(1927)省国民政府成立,并撤河北道,沁阳直隶河南省人民政府。民国21年(1932)沁阳归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民国27年(1938)沁阳大部被日军侵占,沦陷地区归日伪所置之豫北道辖,未沦陷地区仍归河南省第四专署所辖。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沁阳仍隶河南省第四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沁阳归平原省新乡专署管辖。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废,沁阳改隶河南省新乡专署。1986年撤销新乡专署,实行市代县制,沁阳改归焦作市辖。

1989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县级),由省直辖,焦作市代管。

地理

位置境域

沁阳市位居豫西北黄沁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南麓,系黄土高原之东南边缘。地跨东经112°46'~113°03'与北纬34°59'~35°19'之间。东邻博爱县,西界济源市,南毗温、孟两县市,北接泽州县。南北长36.8千米,东西宽29.3千米,总面积623.5千米。

气候

沁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暖而干旱,夏热而多雨,秋清而气爽,冷而鲜雪。沁阳气候区类,分山区气候区与平原气候区两大类。山区气候区,指仙神口、逍遥、山路平连线以北地区。其中浅山坡岭地区,由于日照充形成“坡地暖带”,年平均气温比平原高0.2℃,故该区小麦早平原5~7天成熟。北部深山区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100米降低0.4~0.6℃,故气温一般比平原低3℃左右。全市气候的主流是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寒暑变化不像山区那样强烈,年平均气温为14.6℃,无霜期历年平均21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49.5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沁阳市日照充足,利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6.1小时,最多为2633.2小时,最少的为2172.2小时。全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是春夏之交的五六月份,最少的是冬末的二月份,日照仅164.3小时,其余各月日照多在170-240小时之间。

沁阳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3.7毫米,其中冬季降水最少,平均降水25.9毫米,占全年降水的4.4%,春季降水稍多,平均100.9毫米,占17.3%;秋季降水较多,平均153.8毫米,占26.3%;夏季降水最多,平均303.3毫米,占52%。年最大降水量1101.1毫米,最小降水量262.9毫米。

地质

沁阳市地处太行山山尾部南麓,系山西地台太行山复背斜的南翼中隆区边缘,为二级构造单元。以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为主,形成了一些高角度正断层、平缓开阔褶皱,构造简单。断层、褶皱以东西方向为主,形成本市地层构造的主体。属华北地区地层区,除元古界,古生代奥陶系下统,志留系、泥盆纪、石炭系下统,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下更新统、中更新统、更新统外,其它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沁阳市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段的华北坳陷和第三隆起带中段的太行隆起的分界,且南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段北支相连,巨型构造体系联合,深大断裂长期活动,构造地震较为频繁。

地形地貌

沁阳市地处太行山南麓、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交界处。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为西北云台山,海拔1116.9米;最低点在王召乡前兴福以南、护城涝河以北,海拔110.0米。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山地面积为158.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5.4%;丘陵面积为54.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8%;平原分为沁北平原和沁南平原,沁北平原面积为92.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4.8%,沁南平原面积31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整个平原面积达41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8%。

水文水利

水文

沁阳市地面水体有河流、小溪、池塘、水库等,主要是河流。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有沁河丹河济河等,以沁河为最大。地下水主要是基岩孔隙裂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一部分以地下水径流形式排入河道,形成河川基流;另一部分主要为深层水,或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有1.063亿立米。

沁河:古称少水,源出山西沁源,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沁河从济源沙沟东入沁阳,迄尚香村东入温县,境内河长35千米,流域面积313平方千米。沁河入境后,汇安全河、北截排、丹河等水,多不断流,是沁阳最大的天然季节性山洪河流。

丹河:丹河在常平乡圪瘩村西北入境,南流经西铁村、孟庄等村,至北金村东南入沁河。境内河长42千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

济河:是沁阳境内的古老河流,乃古四渎之一。于王召乡尚香村东入温县界,迄武陟董宋入蟒河。境内长15千米,流域面积73平方千米。

水利

沁阳市有塘坝38座,水窖308个,可蓄水6万余立方米。校尉营东、校尉营西、甘泉、山王庄等小型水库多个,总库容487万立方米。其中,1958年建成的“八一”水库,坝长210米,高34米,宽6米,库容240万立方米,既可有效控制仙神口山洪水患,又可蓄水灌紫陵后坡地5000亩。

土壤

沁阳市土壤共分褐土、潮土、棕壤土3个土类,典型褐土、潮褐土、淋溶性褐土、褐土性土、黄潮土、褐土化潮土、棕壤土、粗骨棕壤土8个亚类,23个土属,72个土种。其中,潮土是沁阳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耕种土壤,主要分布在王召、王曲、葛村、柏香镇、崇义、木楼、城关、城关镇以及西向、紫陵、西万、山王庄南部,面积353.75平方千米,占总区域面积的58.4%;褐土主要分布在130米等高线以上的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原,西至紫陵乡的宋寨,东到山王庄乡的闫斜、杨庄一带,面积251.25平方千米,占耕种性土壤面积的53.6%。棕壤土包括灰岩棕壤和黄土棕壤等4个土属,是暖温带阔叶林下形成的一种土壤,主要分布在紫陵、西向两乡北部的阳落山、小北顶、草凹岭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顶。面积0.83平方千米,仅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0.1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沁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沁阳市有耕地27105.37公顷,园地1415.69公顷,林地14179.80公顷,草地373.16公顷,湿地275.0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11.1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93.0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60.07公顷,其他土地577.17公顷。

水资源

沁阳市水资源总量有2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9.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沁阳地质古老,矿藏较为丰富。市境北部的太行山上蕴藏着铜、铁、煤、锂铝矾土黄铁矿、硫黄、正长石大理石、白云人石、石英石、白干石等5类20余种矿产。期中,铁矿和铝矾土储量分别在1000万吨和5000万吨以上。铝矾土品位高达85%,系河南省高铝矿区之一。山丘区和仙神、云阳、九里、逍遥、龙|门等石河,以及沁河、丹河,遍布青石、石子、青沙等优质建筑材料,储量丰富。沁南平原为凹陷性盆地,为石油资源的生成、储藏,提供了可观的前景。

生物资源

沁阳市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牛膝的原产地。果树有苹果、桃、李、梨、杏等,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大都是成片建园,且多以苹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纤维作物,如棉花;苘麻亦有少量种植,还引种过红麻等;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芝麻、花生、油菜次之,向日葵、蓖麻有零星种植;糖料作物有甘蔗甜菜等,种植面积很小。

森林资源

沁阳市林地面积14179.80公顷。木材总积蓄量达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7%。主要林木有三类:用材林、经济林、观赏林。其中,用材林山区多为天然生长,平原则是人工栽种。传统树种有:榆树、毛白杨小叶杨、桐树、柳树、等;引进树种有:大官杨、泡桐、油松等。经济林主要是果树和竹子,果树有苹果、桃、李、梨、杏等,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大都是成片建园,且多以苹果为主;竹子主要有筠竹斑竹,分布在丹河沿岸的山王庄乡和西万乡。观赏林木有三球悬铃木垂柳黄杨、冬青等,主要种植在城内东西大街、城西路及机关、厂矿的甬道。

2022年全市共造林9.0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生态林7.61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沁阳属暖温带物种区系,动物有7门220纲,哺乳纲及鸟纲构成沁阳动物之主体。主要野生动物有180余种,斑羚属、金钱豹、东方白鹳、吴黑鹳金雕玉带海雕林麝猕猴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植物

植物有5门213科1900余种,以菜菊科植物种类最多,主要是菊类、蒿类植物。以禾本科豆科为最重要,主要是栽培的农作物。主要野生植物有370余种,山白树领春木、青檀系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国家重点保保护的珍稀树种。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3年8月,沁阳市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即太行山自然保护区。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修武县辉县市4县市境内,总面积56600公顷。地处太行山南段,区内山势陡峻,沟深崖高,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份复杂,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为我国暖温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之一。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植物166科、704属、18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领春木等14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哺乳类40多种,鸟类167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纲1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鹤、丹顶鹤等30余种。本区与山西省太行山保护区毗邻,都是当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为猕猴的华北地区亚种,现有20余群2000多只,是目前我国猕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猕猴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

自然灾害

沁阳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大风、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其中以旱灾较为突出,年机率为90%,常见的有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等,有时还出现连季旱和连年旱;暴雨多出现在6—8月,平均7年发生一次;冰雹多发生在6月份,平均1-2年发生一次。

2010年冬天以来,河南大部分地区没有有效降雨,10月1日至12月28日,河南省各地降水量为0至49.9毫米,平均降水量为12.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其中,沁阳市连续4个月无雨。全省受旱面积1586万亩,重旱167万亩。

2021年7月10日晚,丹河上游山西境内突降暴雨,山西白水河入沁阳市丹河水势暴涨,至11日14时30分,白水河入丹河流量为每秒200立方米;至15时5分,白水河入丹河流量增加到每秒1100立方米之后,洪峰最高流量达每秒1170立方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紧急转移处于危险地段的1030名群众。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2月,沁阳市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地沁阳市县东街10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沁阳市常住人口44.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5%,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7.13%,自然增长率0.04%。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沁阳市常住人口为447487人。男性人口占常住人口49.72%,女性人占常住人口50.28%,常住人口中,0-14岁占比18.80%,15-59岁占比61.79%,60岁以上占比22.54%。

民族

沁阳市共有汉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朝鲜族、蒙古族、侗族、土族10个民族。其构成特点是,以汉族人口为主。

语言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地当晋豫之要冲,京洛之通途。其语音特点是:沉浊、质直。与北京语音相比,音系较为复杂,音素、音节、声调和音节的结构形式较多,但无“子尾”轻声,舌尖前后音含混,是豫西北独特的一块入声方言区。由于语音和词汇的差异,沁阳方言在境内又可分为城关、木楼、柏香、紫陵、西(万)山(王庄)常(平)五个方言小区。木楼和柏香小区分别受有温、孟县方言影响。以县城为中心的城关小区,语音沉浊、质直,为沁阳方言代表。

宗教信仰

截至2023年8月,沁阳市有佛教、道教活动场所6处。

佛教于南北朝时传入沁阳。到唐朝,寺庙遍及城乡,佛教已成为县人信奉的主教。民国时期,出家人日渐减少,弃教还俗者日渐增多,沁阳只有少数僧侣散居各寺。

沁阳道教历史久远,早在南北朝时,就于悬谷山创建沐涧夫人祠,晋魏华存修真于此。唐代于太行倚山面洼修建老君庙,供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老子)。宋、元、明仍重道修观,道教活动兴盛。到了清代,道教日渐衰落。民国时期,县内道教仅存龙门教一派。

天主教于清末传入沁阳。光绪二十年(1894年),汲县教区派意大利神职人员白玉花来沁阳北关传教。到1989年,全市教徒发展到202人。

伊斯兰教俗称回教,在沁阳历史悠久,约于14世纪中叶传入。1989年有教徒9287人,清真寺16座。

基督教也称耶稣教,清光绪年间传入沁阳。到1989年底,全市耶稣教徒已发展到5182人。

经济

综述

沁阳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一城两翼(一区两园)、南北支撑”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了沁北、沁南两大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新能源、化工、电动车及动力电池复合材料等产业。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344.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56.86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8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6.09:45.56:48.3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887元,比上年增长4.8%。

第一产业

沁阳市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2022年,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53平方千米。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29.18平方千米.,秋粮种植面积223.85平方千米。粮食总产量34.14万吨,比上年增加3.53万吨,增产11.5%。其中,夏粮产量18.13万吨,增产0.2%;秋粮产量16.01万吨,增产28.0%。

该市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牛膝的原产地。于2009年7月成立了沁阳市众德怀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德怀药),占地8000立方米,是一家集种植、生产开发、销售四大怀药及制品的综合性企业。截至2023年8月,已成功注册“怀府人家”、“怀生堂”等核心品牌,相继研发生产出山药初级农产品以及山药粉、山药片等深加工产品,并在全国各大网络平台开设了直营店铺。2021年荣获网络销售全国第一名。

第二产业

沁阳市围绕“新型工业化”目标,着力发展“新能源、化工、电动车及动力电池、铝及铝深加工、复合材料、造纸装备及造纸、光电信息、新材料”等十大产业,是全国闻名的造纸机械之乡、玻璃钢之乡和豫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202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39.6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7%,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1.4%。分重点产业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8.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

第三产业

沁阳市第三产业以批发和零售业、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截止2022年末,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98亿元,比上年下降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17亿元,下降6.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61亿元,增长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15亿元,增长3.3%。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44.02亿元,增长1.3%;零售业零售额46.59亿元,增长1.9%;住宿业零售额13.50亿元,增长0.9%;餐饮业零售额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

沁阳市先后荣获中原地区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202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5.9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2.6%。旅游综合收入0.18亿元,下降93.2%。全市共有AA级旅游景区3处,AAA级旅游景区2处,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全市拥有具有独立法人的旅行社3家。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8月,沁阳市有一个经济功能区,即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豫西北中原经济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7.34平方公里,由南、北两个园区组成。是集工业发展、商业服务、产城互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100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先后引进了国家电投、中国昊华、龙佰集团超威集团、广东兴发、晋煤集团、金隅集团、蛮蛮云等数十家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全力打造以化工新材料、电池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新型钢铁材料等四大百亿产业集群。2021年,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66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4亿元。该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7.5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税收12.7亿元,同比增长4.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沁阳市是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高、中招成绩连年位居焦作六县(市)首位。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254所(含民办),招生21365人,在校生87645人,毕业生24019人。其中,职业中专4所,招生1620人,在校生4470人,毕业生1706人;普通高中4所,招生3589人,在校生11655人,毕业生4332人;普通初中30所,招生6085人,在校生17637人,毕业生5401人;普通小学118所,招生5899人,在校生36035人,毕业生6021人。全市参加普通高考学生5326人(含艺术体育类考生1157人),比上年增60人。其中,普通类考生4169人(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为95%。

沁阳市第一中学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怀庆府的“覃怀中学堂”为前身。1989年,定名为“沁阳市第一中学”。2005年,被评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20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占地500亩,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在校学生6000余人。

医疗事业

截止2022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6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个(沁阳市人民医院沁阳市中医院、沁阳市妇幼保健院),卫生机构6个(市疾控中心、卫生计划生育监督所、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保障中心、计生服务站、老龄办、计划生育协会),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精神卫生医院1个,民营医院4个,村卫生室355个,门诊部(诊所)51个。市、乡医疗卫生单位现有编制1860人,在编人数1307人。其中,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365人,初级职称485人。村卫生室共有村医470人。全市共有床位2136张。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0处,沁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

 沁阳市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位于沁阳市区北门大街6号,建筑面积4700立方米(含新馆面积)。拥有三层综合楼一栋,小型舞台一座。设有戏剧排练室、音乐培训室、舞蹈培训室、美术书法创作室、多功能活动厅等。馆办文艺团体有沁阳市艺术摄影学会、怀梆艺术研究会、唢呐学会等。

体育事业

沁阳市运动基础设施遍布城市、覆盖乡村。先后建设了沁阳市体育馆1座、沁阳市公共运动场和足球场1个、老年健身园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个、“四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4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个、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3个、社会足球场12个。目前,329个行政村实现一架两台、健身路径全覆盖,人均场地面积达2.32平方米,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健身。

沁阳市体育馆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占地80余亩,总投资2.2亿元,总建筑面积20270㎡,容纳观众4900席。室内场地面积12906平方米,室外场地面积37500平方米。室内有篮球场1块、羽毛球场6块、健身器材100余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械50余件;室外有5块室外门球场、3块室外篮球场、1块室外网球场、1块室外足球场。

2023年8月8日,沁阳市举办了第15个“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来自该市的14支队伍100余名运动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截至2022年1月,该市先后承办了河南省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焦作市二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焦作市二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三次省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为10个健身站点配备音响10套,新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人。同时,举办太极拳、健步走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4期,新发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200余人。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广泛开展,截至2022年1月,该市各社会体育团体先后承办了老干部门球赛、联盟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乒乓球联赛等赛事活动20次,直接参与群众达5000余人。沁阳市著名运动员张佳敏,荣获2023年世界残疾人田径大奖赛(迪拜站)女子铅球F46级金牌以及女子F46标枪第五名。

科技事业

沁阳市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焦作市科学技术奖16项。高新技术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2家。年末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4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计划2项,省级计划37项,焦作市级计划203项。共授权专利513件,年末在有效期内授权发明专利134件。

人居环境

沁阳市是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2022年全市共造林13500亩,其中山区生态林11360亩。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0天,比上年增加4天。PM10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微克/立方米。沁阳城乡基础设施完善,逐年加大城建投入,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1.9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50.6%,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9.5%和35.5%。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沁阳市有养老机构29所,床位达1594张,入住785人。有社区服务中心339所,其中农村307所,城市32所。共有307个村委会,32个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数164家。在职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4914人,失业保险参保32413人,工伤保险参保4435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823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5893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49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28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72人。

交通

综述

沁阳市北与晋城市接壤,是晋煤集团外运的咽喉要道和重要的煤炭集散地,焦柳铁路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长济高速横贯东西,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纵穿南北,与京珠、连霍高速紧密连接,有253省道、238省道、308省道和104省道在境内交织,并有4条铁路专用线,交通物流方便。

公路

截至2023年8月,沁阳市有长济、二广高速两条高速公路,与京珠、连霍高速紧密连接,有253省道、238省道、308省道和104省道在境内交织。

2022年,全市开工建设农村公路32.79公里,其中“白改黑”公路3.18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38.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70公里。2021年,全市货运量950.25万吨,货物周转量54989.28万吨公里,客运量30.39万人,旅客周转量16563.53万人公里。

铁路

沁阳市境内有焦枝(河南焦作市至湖北省枝城市)、焦太(河南省焦作市至山西省太原市)两条国家铁路和沁济、沁温两条地方铁路,共四条铁路过境,总里程59.3千米。其中,焦枝铁路横贯县境域北部,东起山王庄乡前陈庄南丹河铁路桥,西至紫陵乡宋寨西北沁济交界处,长22.8千米,设沁阳、捏掌两个车站。该路是公助民建,于1969年11月动工,1970年7月1日正式通车,建路时间仅8个月。境内沿路建涵洞75孔,桥梁19座。

沁阳站位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管辖的三等站,始建于1969年,离月山站5公里,离柳州站1641公里。

截至2019年12月,该市另有运煤铁路专用线8条,总长度21千米。分别是盆窑村铁路专用线、西万村铁路专用线、宏晋煤炭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中国石化河南焦作沁阳石油分公司7004油库危货铁路专用线、洛阳铁路分局捏掌石料厂生产道砟铁路专用线、华专实业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国家电投铁路专用线、晋煤天庆铁路专用线。其中,国家电投沁阳发电分公司铁路专用线是2×100万千瓦机组配套项目,总投资5.4亿元,接轨捏掌车站,设计运煤量达420万吨/年。晋煤天庆铁路专用线是“30·52·5”煤化工项目的配套项目,总投资2.7亿元,接轨捏掌车站,设计煤炭、尿素运量188万吨/年。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全市拥有城乡班线12辆,新能源公交55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100%。

人文

综述

沁阳市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天宁寺三圣塔沁阳北大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太行陉窑头段、静应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中国传统村落1处;省级传统村落5处。唢呐艺术、怀梆、高抬火轿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9项。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沁阳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沁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09处。

天宁寺三圣塔

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沁阳博物馆院内,创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平面为方形,塔门南向,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是一座叠涩密檐式十三级砖塔,总高32.76米。基座石造,边长12.24米,高5.6米。第一层塔身四面设门,施隐窗,在普柏枋以上设砖砌斗拱承托撩檐枋,以上各层叠涩密檐下均施菱角砖,并砌出腰檐,各层高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宽度也逐级收敛,使整体外轮廓呈抛物线形。

朱载堉墓

朱载堉墓座落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山王庄镇张坡村九峰山南麓的三级台地上,南向。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区平面呈“甲”字形,占地六千多立方米。由石牌坊、神道、墓冢三部分组成。石牌坊为四柱三间,面阔8.3米,通高5.36米,明间石额枋上镌刻“乐圣公园”四字,这里就是整个陵墓的起点。神道宽4米、长128米,两侧植松柏。跨三级台地,可至墓冢区。墓冢为馒头状,墓前树碑一通,中刻“朱载之墓”。

沁阳北大寺

沁阳北大寺位于河南省省焦作市沁阳市老城区西北部,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嘉靖四十年重建,清代增建。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沁阳北大寺由男寺和女寺两部分组成。现存厦、殿、厅、堂与附属房屋八十余间,占地三千一百多立方米。沁阳北大寺以男寺建筑为主体,座西面东,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内存明清碑刻十余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2月,沁阳市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级5项,河南省级非遗12项,焦作市级25项,沁阳市级77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焦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6人。沁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6人。

唢呐艺术

沁阳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1606年,沁阳人乐圣朱载堉在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并在九峰寺创建了“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都要在这里聚会。明末至民国时,“同乐会”“麻金班”“毛旦班”等唢呐班影响很大,当地曾广泛流传着“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2006年5月,“唢呐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录。

言状老虎

言状老虎表演是河南沁阳市王召乡言状村的一项传统民间舞蹈。虎舞主要表现虎的勇猛和威力,以镇压妖魔鬼怪,祈求全村庄稼丰收、吉祥平安,体现了当地群众灵物崇拜的原始信仰。老虎表演的传统情节有“打虎上山”“倒过桥”“沿板凳”“倒上桌”“走钢丝”等。虎舞的主要特点,是模拟老虎的习性和动作进行表演,随意性较强。虎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大鼓、大钗、小钹、小芒锣等,起烘托气氛和控制舞蹈节奏的作用。2014年11月,焦作“耍老虎”(含沁阳言状老虎、温县西周舞虎、中站区小尚虎舞、中站常家武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

高抬火轿

沁阳市万南村村民自古以来就有踩高跷、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通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在花轿的周围插上蜡烛,轿顶镶嵌上能喷射出彩色火焰的龙头,象征着一年里百姓的生活红红火火。作为万南村独有的民间艺术,“高抬火轿”完美融合了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2008年,“高抬火轿”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饮食

沁阳古为怀庆府治,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历来饮食服务业较为繁荣。早茶早点有绿豆凉粉、米茶、油茶、粘糕、麻糖、油条、水煎包、肉盒子、包子等;肉食品有咸驴肉烧牛肉、咸兔肉、勒车肉、卤鸡等;面食品有锅盔、烧饼、扯面、削面、卤面、烩面、红面浆面条等。还有牛肉丸、绿豆丸、元宵、杂碎等。

咸驴肉

咸驴肉是沁阳城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之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咸驴肉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在选料方面:杀活驴不杀死驴,杀肥驴不杀瘦驴,杀口轻驴不杀老驴。盛暑时间不杀,每年只选八月中旬以后至来年四月中旬以前凉爽时节经营。制作方法:先把要煮的驴肉放在冷水里浸泡,每小时换一次水,直至水清肉白方放入煮锅,浸煮十分钟左右,再换水兑佐料煮熟。煮熟后,肉汤呈乳白色,香而烂和,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老幼成宜,堪称佳品。

甜麻糖

甜麻糖是沁阳风味小吃中一种传统佳品,相传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率兵北征,途经西万曾食用过,备加赞赏。今县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多以甜麻糖作礼品。甜麻糖又名糖稀麻糖。系用糖稀和面粉,切成长三、四寸,宽二寸,厚半寸的长方状,放入油锅中,炸至呈酱红色即成,食之甜而不腻,酥软柔嫩,老幼皆宜,被誉为“肉不换”“隔夜想”。

靳贤书烧饼

靳贤书是沁阳市西向镇人。17岁到山西太原三义院学习制作烧饼。学成后,先在沁阳城内营业,1951年定居焦作,经营烧饼业多年,主要品种有肉油酥、糖油酥、山楂酥数种,制作选料精细、工艺讲究,火候适度,烙成后色泽金黄、外脆内嫩,肉油酥成香可口,山楂酥酸而微甜,别具风味。1980年在河南省风味小吃展销会上,博得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被列入河南名味小吃。

习俗

节庆习俗

沁阳市内民众主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小年夜等。其习俗与各地并无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生育

生儿育女,俗称“得喜”。得子者为“大喜”,得女者为“小喜”。一月之中产妇禁忌出门串户。一日数餐,多食米粥鸡蛋之类。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临门看望,多拿鸡蛋、豆腐、红糖及其他礼品。头胎得子,二胎生女;或者头胎生女,二胎得子,一般都于十八天或满月请亲闹喜。婴儿满月,母子(女)到娘家去住满月,走时由姑往脸上抹黑,到娘家由姨擦去。婴儿一百天,娘家打烧饼去瞧,俗称“掰嘴”。

寿庆

沁阳民间为老人祝寿,俗称“做生”。一般年六十岁开始祝寿,值诞辰之日,晚辈人为老人做生日面,送寿桃、步步糕等食品。有的还悬挂“祝寿图”,给老人叩头,祝福长寿。还有给孩子做生日的习俗,有的人家从一岁做到十二岁。每做一次,往小儿颈上挂一道红线串的铜钱,做至十二周岁,挂十二道锁,到时请孩子的干娘或姥姥来开锁,民间谓“十二开锁”。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8月,沁阳市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处,省级传统村落5处。

九渡村

九渡村位于沁阳市常平乡东北部、丹河峡谷风景区中心地带,是第二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因位于丹河岸边的第九个渡口而得名。九渡村有13个自然村、村民643人。有多个著名景点,其中,神仙洞全长约2000米,内部景观奇异,美不胜收;六郎寨巍峨耸立、地势险要。除此之外,还有古朴的石头房子,树龄数百年的古树名木等景观。该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户295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工特色山货、建扶贫小菜园等,2019年,该村退出贫困序列。

艺术

社火

沁阳称“故事”,是主要传统民间文艺活动之一,始於何时不详。明清和民国以来,每逢春节元宵节或其它重大喜庆日子,各村镇都要组织文艺演出队,表演各类故事。诸如龙灯、狮子、老虎、彩车、旱船、高跷、海蚌、高台、背装、二鬼扳跌、霸王鞭、撬杠、钉缸等近20种。自1981年起,每逢新春佳节,各乡村、街道的文艺演出队,都要走街串村,竞相表演老虎、狮子、龙灯、高跷、秧歌等各种民间故事。正月初十至元宵节,各村、街文艺演出队,以乡为单位,相继进城表演。

鼓乐曲艺

清末民初,城乡建有普庆会、义乐社、同乐会等民间文艺组织。每逢佳节、庙会、婚丧和寿日,都要设摊围桌,吹拉弹唱。特别是农历七月二十日高台寺庙会,都要赴会义演三天助兴。因演唱者围着桌子演唱,俗称“围鼓圈”,也称“海神班”。管弦乐有:尖弦、胡胡、二胡唢呐三弦琴和箫、笛等。打击乐有:边鼓大鼓大锣小锣、、梆等。

地方特产

怀牛膝

怀牛膝是中原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温县武陟县博爱县、沁阳等地,旧称怀庆府,为“四大怀药”之一。怀牛膝,苋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山苋菜、对节菜、积名牛茎。根呈园柱形,茎有棱角,节部膨大,状似牛的膝盖,故称牛膝。其特点是:条子粗壮、明亮、色泽鲜艳、油性多。

怀菊花

怀菊花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属于药用菊。怀菊花,又名怀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等。味甘苦,性凉,含有约0.13%芳香油、菊、6-氨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和刺槐素等。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怀菊花分有不同的品种,黄色的叫小黄菊,白色的,花心是黄色的叫小滁州贡菊。主要功能都是清肝明目,黄菊侧重于清热,白菊侧重于明目。2003年8月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菊花”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8月,沁阳市境内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朱载堉墓等国保单位3处,有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捏掌遗址、龙山文化崇义遗址等古文化遗址23处。全市共有国家A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境内有河南省十大景区之一神农山、休闲度假胜地丹河峡谷道教上清派祖庭二仙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花岭等众多风景名胜区。沁阳先后荣获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重要景点

神农山

神农山是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34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面积96平方公里,辖九山两河二十八峰136个景点。据专家考证,这里是炎帝神农遍尝百草、登坛祭天之所。神农山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号称“中天玉柱”。位于峰顶的神农祭天坛以其海拔至高,时间之久而被文物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祭天坛”。

丹河峡谷

丹河峡谷位于河南焦作沁阳市东北16公里处,距焦作市35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共分布着大大小小132个景点,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丹河峡谷山水风光雄伟壮美,是以“古、幽、秀、奇、素”而著称的天然休闲度假区。丹河蜿蜒曲折贯穿全境,丹河水倾碧吐玉、翠环百折,栲栳山雄奇险峻,登山纵览,整个丹河尽收眼底,周围群山成环拱之势,蔚为壮观。

二仙庙

二仙庙位于沁阳市西北20公里紫陵村北,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共有静应庙、窄涧谷太平寺摩崖、沐涧寺、仙神谷等四大景区46个景点组成。这里山水泉池、窟壁洞穴、道观庙宇都笼罩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孕育着古怪离奇远古文化,使游人步入这方土地便会蓦然生色,风月无边,回味无穷。每逢三月三庙会,人们都要到这里进行祭祀朝拜、上供还愿。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7年12月26日,沁阳市入选“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沁阳市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21年11月18日,沁阳市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27日,沁阳市入选“2021年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

2023年1月3日,沁阳市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拟命名名单”。

2023年2月17日,沁阳市入选“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