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三宝 :檀香橄榄、茶口粉干等的合称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7

闽清三宝是橄榄糟菜茶口粉干。相传,茶口粉干的制作始于南宋年间,制作工艺复杂,粉干呈半透明状,粗细均匀,闽清县人广为流传的粉干做法是泥鳅粉干,吃起来口感十分有弹性。闽清糟菜传统工艺是由芥菜疙瘩晒干再加上盐巴和酒糟放在坛里发酵而成。闽清县有“橄榄乡”之称,这里盛产橄榄树,几乎在每一个乡下的树林角落都会种植有很多棵橄榄树,随手可摘。寻常人家摘下的橄榄,只要将每棵橄榄用盐拌,青橄榄的色味与盐巴中和,非常可口美味。

三宝简介

橄榄

史书早有“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骨”的记载。受温度、湿度制约,只适宜于我国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薄霜气候区种植的橄榄,在闽清县已有近千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并呈区域、规模发展的态势。

主要品种有:檀香、惠园、自来园、长营等,其中以鲜食为主的檀香橄榄为果中极品。其果小而圆,肉厚而质脆,始偿稍带苦涩,嚼后清香甘甜,回味绵长。自唐朝以来,被列为贡品。

闽清的芳雨天源橄榄种植规模已达4万亩,年产量5000吨。随着投产面积的扩大,其产量将逐年递增。

糟菜

闽清糟菜风味独特,其味甘酸香醇。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曾将闽清糟菜随船带往海外,随后即源源不断地出口东南亚各国。闽清糟菜色香味俱全。相传为白岩山猴所创,后经人们的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日臻完备,为闽清县所独有。闽清家家种芥菜,户户腌糟菜。全县芥菜种植面积12万多亩,年产糟菜1500吨,产品打入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示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小包装糟菜,经过深度加工,以方便、即食、可口的特性,成为馈赠亲友的精品。

茶口粉干

茶口为梅溪源头的一个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象溶进了香茶,故得名“茶口”。茶口村生产粉干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水质好、做工细、选料精良,采用自然风干等办法,所产粉干洁白匀长、细润柔韧,且久煮不烂、翻炒不粘不碎,日久天长而闻名遐迩,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随着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的改进,茶口粉干的品质、口感日益变好。特别是闽清茶口粉干厂大胆推进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创新,使茶口粉干的生产突破依靠自然风干的这道工序约束,改为机械烘干后,产量成倍增长。茶口粉干年产能力达3000吨,产品畅销海内外。

三宝故事

檀香橄榄

据《闽清县志》载:从前,本县有个叫池香的老人,常往返南洋做生意。当时南洋已有不少闽清县籍华侨。他每次出洋,总有许多人托他带话、捎信给海外亲友,因此很受侨胞欢迎和尊重。有一回,池香从南洋返航,许多侨胞难分难舍地送他上船,对他说:“我们离乡久了,真想尝尝家乡风味,下回你能不能给我们带点吃的东西?”他爽快地答应了。一路上,池香想起自己的承诺,可犯愁了。他一直揣摩:“南洋乡亲少说也有大几千人,带什么东西才能经久不坏,又能够那么多人分享呢?”经过两三个月的海上颠簸,池香回到闽清正是橄榄收成季节。见满树满园的橄榄,他心头一亮,买了几担小粒的橄榄,特制几个大桶,用橄榄叶铺垫好,然后倒进橄榄,包装严密,以防海水侵蚀。三个月后,池香又到了南洋。侨胞闻讯赶来探问。他边应酬边从船舱搬出木桶,撬开桶盖,顿时芬芳四溢。只见橄榄颗颗碧绿油亮,放进嘴里嚼,清甜脆嫩,口齿留香。就这样一人一颗,嚼得津津有味。大家问这橄榄的名称,池香笑着说:“叫‘小粒橄榄’,真是有损其身价,你们替它起个芳名吧。”有个侨胞说:“别看小粒,比这里的檀香木还要香哩。”于是“檀香橄榄”就这样叫开了。

茶口粉干

传说很久以前,闽清五都(今塔庄镇)茶口村有个财主,讨了三妻四妾,丫环成群,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家人每天吃不完的饭都倒进房前的一条小溪。小溪下游有个穷苦的村民,见到白花花的米饭被水冲走,十分心疼,用竹筐把米饭打捞起来搓成米团晒干藏在缸里,青黄不接时拿出来用水煮后切成片,下锅煮了吃。一天当厨师的亲戚到他家,村民就用“米干片”请客,客人觉得新奇,便问起来,他吃后觉得比大米饭好吃,想加工一种大米做的点心,扩大生意门路。于是,他选好米磨成浆,压成粉团,搓成粿,用井水煮,挤压成粉丝,晒干就成“粉干”了。相传郑和下西洋时曾带粉干销往南洋,受到海外人士的赞赏,以后华侨探亲常捎带粉干,“粉干”便名扬四海了。奇怪的是闽清县惟有这个村加工制作的“粉干”,质量上乘口感好,外观雅致,因此,“茶口粉干”成了闽清粉干的精品,特别畅销。

闽清糟菜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闽清六都附近白岩山,山高林密,沟深洞多,三五十里方圆古木参天,荫蔽日,野兽多,猴子也多。庄稼菜园常受糟蹋,人畜不得安宁。农家为防兽驱兽,人人都会打猎捕兽,自制扒拨箭、绊兽索、张猫机等诱捕野兽。一天,有个农民在菜园中安张猫机,本来想逮野猫山兔,谁想把猴子套上了。猴子吱吱乱叫,当农民赶到时猴子已挣脱逃跑。猴子见人赶来,便起报复心。当天晚上招来群猴,把这菜园的萝卜、芥菜拔个精光。一时吃不完,就放在悬崖顶上晾晒,晒干后,用带咸酸味的树汁和泥搓软,腌藏在砍断的孟宗竹里,表面用黄泥封紧,乱草遮密。不久,毛竹里的腌菜被人家发现了,人们尝到别有风味的“酸甜菜”,赞不绝口。这事传开了,大家深受启发,加工出更香甜可口的腌菜:将鲜嫩芥菜晒干,用酒糟和食盐抹菜搓软装入瓮中挤压紧密,再用黄土密封瓮口,再将瓮翻倒扣盖在草木灰上,半年后取出,就是芳香扑鼻、脍炙人口的腌菜了。因主要用红曲米腌,故俗称“糟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