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品 :豫剧表演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3-11-21 13:43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原名阎桂荣,出生于河南封丘,是中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阎派”艺术的创始人。她擅长扮演“闺门旦",表演悲剧,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

阎立品生于河南封丘的豫剧家庭,其父阎彩云是豫剧著名的旦角艺人。阎立品10岁时拜著名豫剧旦角艺人杨金玉为师。次年初,阎立品初次登台表演《打金枝》。抗战期间,阎立品向郝效莲、高启俊请教,学习化妆、身段知识以及发声、音律技巧等。1950年,阎立品第一次表演革命现代戏《刘胡兰》。1953年冬,阎立品受邀加入商丘人民豫剧团,并到上海演出,其间得到梅兰芳的赏识,并于第二年行拜师礼,从此开始在闺门旦的行当发展。阎立品在1957年至1959年与“文化大革命”两段时期内遭受到迫害。1976年开始,阎立品对《秦雪梅》进行修改,展现了她特有的豫剧流派特征,并逐步形成以格调高雅,富有高洁之韵、儒雅之气著称的豫剧阎派艺术流派。1980年,河南省举行豫剧流派汇报演出,阎立品自编自演的《秦雪梅》获得专家一致好评,“阎派”被誉为豫剧旦行五大艺术流派之一。步入晚年,阎立品回到家乡表演豫剧,继续传授技艺。1996年8月11日病逝于家乡封丘县

作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细腻入微、含蓄娟秀、不火不温、耐人寻味;唱腔婉约清丽、脆韧相间、娟秀甜润、自然天成。 1956年,阎立品在河南省戏曲会演中荣获一等奖,荣获中国豫剧功勋杯奖项。代表作品有《秦雪梅》《三上轿》《盘夫索夫》《游龟山》等。作为豫剧表演艺术家,阎立品的唱腔特色、塑造悲剧审美特征的能力,以及对剧本的改编再创造等方面受到观众的称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生于河南封丘的豫剧家庭,阎立品父亲阎彩云是豫剧著名的旦角艺人,“五大云”之一。受父亲影响,自小便热爱戏剧。但苦于父亲在她九岁时寻找新欢,导致家境贫寒,开始和母亲、兄妹四处乞讨,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她10岁时被母亲送到开封永安舞台义成班学戏,拜杨金玉、马双枝夫妇为师。1933年年初,11岁的她便第一次登台演出,饰演《打金枝》中的开平公主。因其嗓音甜美、扮相清秀,加之不同寻常的表演能力,当地戏迷都称她为“小闺女”。

初获名誉

1936年4月,阎立品随父到太康民醒剧社搭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为了不给日寇和汉奸演戏,1938年,在艺术事业中如鱼得水的阎立品毅然剪掉头发,女扮男装,远离尘世。阎立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和高尚艺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称赞,群众们自发送给她一块写着“品洁艺精”四个大字的匾额,以表示对她的由衷敬仰和钦佩。1939年,她便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唱堂会,不唱“粉”戏,洁身自爱等。为表明自己的态度,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阎立品,意为“立身先立品”。

1940年,阎立品辗转活跃于豫东南一带,先后和著名的豫剧表演大师徐艳琴、常香玉同台演出,排演了爱国剧目《守湖州》和《克敌荣归》。阎立品认真学习、吸收了很多不同的剧种和名家的表演技巧,琢磨人物形象的与剧目。除了训练表演技巧,阎立品还大胆同进步文人高启俊合作,对剧本进行改革,精心雕琢“吊孝”一折的唱词,把\u003c观文\u003e\u003c训女\u003e\u003c别府\u003e\u003c吊孝\u003e几折戏巧妙的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并且命名为《秦雪梅》。1943年夏初,阎立品奔赴安徽搭班演出。她在排练新剧目《冷雪雁》时,请京剧教师郝效莲(男旦)教授身段和化妆。同时,郝老师给阎立品排演京剧荀派剧目《红娘》和《元宵谜》。台下,阎立品还请教音乐教师高启俊先生,向他学习声乐的发声和音律。由于她长年都在闭门练功,当阎立品在抗战胜利后再次登台时,她已能在青衣、花旦、彩旦、小生、老旦等行当中游刃有余地表演。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阎立品重新返回开封市,并辗转郑州市蚌埠市等地,搭班演出。阎立品在各地演出时,结识名人雅士并虚心向他们求教问题来弥补自身短板,文人雅士对剧本提出的诚恳看法和建议使阎立品在修改剧本时受益颇丰。1950年,阎立品《秦雪梅吊孝》的第二稿在湖北武汉上演,并且第一次接手现代戏《刘胡兰》的演出。1951年,她成立了立品剧社,排演了新剧目《小韩国》《胭脂》和《红发记》,还对现代戏曲《柳树井》和《刘巧儿》进行移植并新排。1953年的冬天,阎立品加入商丘人民豫剧团,成了该剧团的“台柱子”。

人生转折

20世纪50年代初期,阎立品作为代表参加了在河南开封召开的河南省政协代表会议和开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会后,阎立品深切感受到艺人的真正翻身:唱戏的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她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次会议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的政治活动,也是她重塑人生观的一个转折点。

1954年1月,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收阎立品为弟子,这是梅先生第一次收地方戏演员为徒。梅先生在多次看了阎立品的演出后说,她脸上的戏变得很快,表演精细,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于是阎立品专攻闺门旦的表演艺术,使闺门旦的演出更具自然美、真情美、含蓄细腻美的独特魅力。同年,阎立品加入了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的代表团,被派往上海地区向人民解放军进行慰问演出。她在上海反复练习之后灌录了唱片《游龟山》,这是阎立品代表作《藏舟》的初稿。然后,她相继前往杭州、南京等地演出。1955年,为庆祝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阎立品去北京参加纪念活动,梅兰芳赠她一顶翡翠凤冠。1956年,著名艺术家、导演崔嵬应邀整理、导演了阎立品演出的第二稿《藏舟》,使得阎立品在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得重大成功。

苦难生活

1958年,被划为右派的阎立品加入信阳地区豫剧团,到信阳农场劳动改造。在此期间,她再次对《秦雪梅》中剧本、表演、演唱方法和唱腔设计方面进行新的探索,还完成了第三稿《藏舟》中“满江中波浪静月光惨淡”这段唱腔的构思。1959年,阎立品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阎立品被平反,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兴起,阎立品的母亲被遣返回开封市,不久之后便含恨离世;阎立品被划归“黑线人物"而查抄全家,没收剧本,烧毁演戏的行头,赶进牛棚劳动改造,被剥夺演出权利长达十年之久。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年近花甲的阎立品才得以重新登上舞台。

晚年生活

1976年10月,阎立品回到郑州豫剧二团,夜以继日地学习剧本,练习唱腔。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再次对《秦雪梅》进行修改。1978年,阎立品第四次加工《藏舟》,在唱腔上和唱词、表演基调上有了很大改动。56岁的阎立品以顽强的毅力连续恢复上演了《蝴蝶杯》《秦雪梅吊孝》两出拿手好戏,在戏剧界引起强烈反响。《秦雪梅吊孝》一剧带出许多新秀,多次斩获“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阎派艺术就此开始充分展现了它的艺术特征。1980年以后,省内外一些剧团和戏校邀请阎立品传艺讲学,她都欣然前往,弟子遍布全国许多省区。1984年2月,阎立品退休,此后发表《谈谈\u003c秦雪梅\u003e》《\u003c秦雪梅\u003e的唱腔处理》《我怎样在\u003c藏舟\u003e中饰演胡凤莲》《缅怀您,我的恩师》《演\u003c西厢>,改\u003c西厢>》等多篇文章,与弟子同台演出,做示范表演,言传身教。1994年,在戏剧界享有盛誉的豫剧老五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1990年,阎立品不幸身患癌症,病重期间,她仍然带病指导学生演唱戏剧。六年后,艺术家阎立品先生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

 艺术特点

唱腔

阎立品作为“祥符调”(豫东调)的继承者,其唱腔以豫剧祥符调作为基础,集百家之长。这不仅体现在阎立品吸收豫剧豫西调的特长;还体现在吸收与融合外来剧种的特长,例如:在《盘夫索夫》中,阎立品对于收声归韵、拖腔运气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进,运用了越调的演唱艺术,以精细见长,清雅秀丽,沁人心脾,唱腔高亢、热烈华丽、自然天成,追求字正腔圆、以情带声的艺术效果;后来形成的阎派艺术唱腔寓情于声,以情动人,独树一帜。她的代表作品《秦雪梅》和《藏舟》,都是带有祥符调的经典曲目。在拜梅兰芳为师后,吸取京剧“梅派”艺术的神韵,唱腔精细化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由于阎立品擅长悲剧剧目,她的“仿哑嗓”演唱技巧,使得悲剧曲目的演唱既有情,又悦耳动听,是戏曲悲剧声腔中独特新颖的音乐材料。

在剧目的演唱中,阎立品的高音有豫东调高亢明亮的演唱特点,表达了沉痛之后的奋起和反抗;中音区的唱腔音色则介于高音与低音二者之间,旋律波澜起伏,险腔不断,增加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低音又有豫西调深沉厚重的音色特征,表达了不能言喻的痛苦和辛酸。演唱曲目旋律起伏自然流畅,充分表达角色人物跌宕的情感变化。

表演

阎立品表演细腻入微、含蓄娟秀、不火不温、耐人寻味,讲究“三分形似,七分传神”和“手到、眼到、心到”,即“形"和“神"要协调统一起来,使戏曲演唱更加完美。由于苦难的一生使阎立品对苦戏的演唱颇有心得,她演绎的悲剧剧目具有中国悲剧“阴柔美、阳刚美、中和之美、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

在表演时,阎立品注意琢磨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根据不同的思想感情揣摩搭配的动作。比如《秦雪梅》中,\u003c观文\u003e一场中雪梅上场的台步既展示了身体与步伐的高度协调感,还表现了雪梅见到商林既爱慕又害羞的心理,而\u003c吊孝\u003e一场的台步则截然不同:秦雪梅步履蹒跚,举步维艰,表现了雪梅痛失商林的无限悲痛之情。

剧本

秉承着“艺无止境,常演常新”的思想,阎立品从剧本到唱腔、化妆到表演,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改动。仔细领会剧本中的深层内涵,深入细腻的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变化,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狠下功夫。阎立品认为,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和对角色内在感情的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演员有真情实感,心中不空,才能充分发挥表演艺术的魅力,在舞台上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来。她把《藏舟》的表演基调定为“喜中带忧”,在“胡凤莲”这个角色出场时,设计了三连杯、盟誓下跪、三呼唤等一系列动作,并且命名为“哀戚楚人”,为豫剧演员之首创。

代表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人物荣誉

1956年,阎立品为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一等奖

1994年,阎立品被授予“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人物影响

作为阎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的阎立品,以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高尚的艺品、人品,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阎立品在表演悲剧的过程中创造了“超低音声腔”,能够更加形象的表达悲剧人物极度悲哀“哭无声、流无泪,少气无力”的状态,作为豫剧唱腔中绝无仅有的唱腔音调,值得相关人士研究和学习。

阎立品在其唱腔和演唱方法上,诸如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鼻咽腔共鸣、仿哑嗓、真假声的混合等,都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她在演唱方面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戏曲范畴,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物关系

师徒关系

人物评价

梅兰芳评价阎立品时表示,阎立品音色美,唱腔纯、扮相秀丽、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戏中很少有的闺门旦。

新乡市副市长李瑞霞称阎立品是新乡的女儿,是新乡人民的骄傲,是德艺双馨的楷模。

著名导演崔嵬表示,给阎立品这样有艺术修养的演员排戏,他非常愉快。阎立品不但能领悟到导演的意图,又能创造性发挥导演的构思……她的表演含蓄深沉,细腻真挚,端庄中显得妩媚,朴素中显得典雅。

人物轶事

阎立品有意识地“净化”自己表演的戏剧。1949年,阎立品来到亳州市,搭班演出豫剧传统剧目《三上轿》,演出到中段时,因为她不愿唱出“娘怀胎十月”的唱词,致使台下的观众不依不饶,认为阎立品不应当更改原唱词,吵嚷着一定要让阎立品把“娘怀胎十月”的歌词唱出来才能上轿,被阎立品当场拒绝,阎立品义正严词地回复说,她的戏报上写着“唱词经过改良,与众不同。”不愿看的观众请便。过了不久,一段“乱拍巴掌阻上轿,说是没唱怀胎调。任你将巴掌拍烂,就是要把它去掉"的顺口溜在州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

后世纪念

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和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共同策划,为阎立品等六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出版传记来彰显不朽的艺术成就、叙说她们坎坷的人生之路。其中纪念阎立品的著作《阎立品画传》由阎立仁撰写,并于2006年1月出版。

2006年8月11日,为了纪念阎立品逝世十周年,《梨园春》举办了阎派专场演唱会。

2021年10月15日晚,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1年度河南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项目《立德立品·纪念豫剧大师阎立品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省儿童影剧院举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