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 :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

更新时间:2023-09-25 16:22

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3号线,俄语:Арба́тско-Покро́вская ли́ния,罗马化:Arbatsko-Pokrovskaya liniya)为莫斯科地铁中的路线(地图中以红线为标识),因为中期定线为阿尔巴特区至波克罗夫卡街而命名。3号线是莫斯科地下铁道线路第三个延伸的。连接莫斯科东面和西北。由“革命广场”连接1号索科利尼基线,该站临近红场克里姆林宫。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于1938年投入营运,按实际时序来排列这是地铁系统中第2条通车的路线,全长44.3公里,全线一共有22个车站(2017)。

最初设计时线路为两段:“晓尔科沃站(东段)”——“游击队”,“伊兹迈洛沃地面站”——“皮亚尼察公路站”(西线)——“斯拉夫林荫路站”。“胜利公园”——“谢苗诺沃”(中部)为深埋路线,其中胜利公园站平均深度地下84米,为莫斯科最深——世界第三深(仅次于105.5米的基辅地铁兵工厂站和86米的圣彼得堡地铁海军部站)。

2009年建筑段“斯特罗金诺站”——“米金诺站”使阿尔巴特——波克罗夫成为莫斯科地铁最长直线路。到现在这个最长线路头衔被9号谢尔普霍夫——季米里亚泽夫线取代,超过了大约4公里。

路线特色

比较其他莫斯科地铁路线,3号线的发展历史相对复杂。1935年1号线通车时建有一条由猎人商行站向西连接到斯摩棱斯克站的支线,1937年再伸延到基辅列车站。于1938年3月这条线被分拆出来,初始线路为“革命广场站”——“库尔斯克站”,在猎人商行站至斯摩棱斯克站中间增建共产国际站(后改名为亚历山大公园站)向东经革命广场站(1938年9月需绕过2号线的剧院站月台才能到1号线的猎人商行站转线)连接到库尔斯克列车站,成为正式的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本来预计设立伊里宁站和贝科夫站直线段隧道距离彼此过近于平台宽度,这两个站至今没有建成,地铁方面在短期内还没有打算继续建设。1944年至1963年东段继续有扩展工程,线路向东延长至“伊兹迈洛沃站”(现为“游击站”)。为了节省资金和加快建造该初稿计划队列中的站点,将格罗霍夫街”、“鲍曼广场”、“巴枯宁街”和“米若诺夫街”完全拆除,没有留下残余建筑。

在1941年,一枚炸弹命中阿尔巴特站——斯摩棱斯克站区间,显然这段地铁用了浅埋隧道法建筑,这段深刻记忆使地铁方面决定更换新的挖掘线路。因此在1953年修建了阿尔巴特站——斯摩棱斯克站——“革命广场——“基辅站”,供3号线从加里宁站(亚历山大公园站当时的名称)和另外3个同名站转移过来,旧有的4个站就留给之后4号线接替。

官方的说法是,需要修建更深的“革命广场站”——“阿尔巴特站”。虽然看起来该线路已经插入到莫斯科地铁之间,但有资料显示“基辅”——昆采沃隧道是一条克里姆林宫到斯大林别墅的地下秘密政府路线。阿尔巴特街区由总参谋部管理,必要时变成大仓库,可连接多个地下铁道线路。这证明车站大厅具有间接的战略性意义。

1950年有延长线路向东通过伊兹迈洛沃,在1954年建设完成“国际劳动节”地面车库站并开始使用。

1961年暂时关闭了车站并在车库改装完成后段建设“伊兹迈洛沃”(现为“游击站”)——“五一站”(客运)。

在1963年线延长到晓尔科沃站,至今未继续延长。

3号线的西端虽然原本是计划伸延至菲利区,但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在参观过美国建在地上的地铁站后决定仿效其做法,为节省建筑开支而另建以地面段为主的4号线,这条线于1958年开通,在4号线通车后差不多40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在此之前1953年新建了阿尔巴特站、斯摩棱斯克站和基辅站。

1985年,为了庆祝苏德战争胜利50周年在3号线西端准备建设“胜利公园站”,受困于财政紧缩花了15年时间,于2003年莫斯科地铁最深的车站胜利公园(83.6米深)落成最终作为3号线基辅站以西的延伸。

2008年1月7日开通“胜利公园”——“昆采沃站”(中间的9个站形成三位一体局面)。2008年再伸延到昆采沃站与4号线作跨月台转车站,4号线的昆采沃站至克雷拉茨科耶站段连同同时落成的斯特罗金诺站伸延亦一并移交给3号线营运。

2009年12月26日开通“斯特罗金诺站”——“米金诺站”与“米亚金宁诺站”——“沃洛科拉姆斯克站”,通过莫斯科河上。“米亚金宁诺站”是莫斯科地铁首个位于莫斯科以外的车站。

2012年12月28日开通皮亚尼察公路站。

近年来推出了老旧电梯更换资源的计划。更换了“库尔斯克站”(1997 - 2000)和“革命广场”(2002 - 2004年2008 - 2010)。完成电梯更换为升级地铁项目的不二法门。(2005 - 2006)发电厂站、谢苗诺夫站闭站修复后开放,“阿尔巴特站”大厅和电梯(2006 - 2007),完成更换“发电厂站”唯一入口的电梯。2007年5月开始工作,2008年11月28日完成。竣工日期相比计划大幅度加快,修理期间谢苗诺沃站不停运,强调乘客改换巴士路线,连接相邻车站。2015年2月8日关闭“鲍曼站”更换电梯。2015年12月24日重新开放,使车站已经增加了吞吐量,在不更换所有扶梯的前提下,其吞吐量已经增加到原来的三、四倍。

站名沿革

特色车辆

2007年6月1日画家谢尔盖·安德烈亚喀绘制了3号线特色列车画廊的“水彩画”。与普通车辆相比840.1/741.1 Русич车辆没有座位和窗口,其位置位于表面蒙皮画面之上添加。油画展览每年更换。每个车厢以特定色彩,墙外面车辆图像与彩色装裱敷色、水果、河流、树。

2011年1月发布菲利线专题诗谱。2012年3月10日,清除掉。从2016年2月开始在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营运莎士比亚的激情特色彩绘列车,目前该车驻扎在火车展区。车辆外观照片是人们熟悉的演员扮演莎士比亚时代的照片和文集贴图。

2016年5月30日《胜利彩绘》列车发布出来,致敬伟大的卫国战争电影纪录片。在火车上绘制的是从电影画面截取电影以及资料的真实原型成为银幕英雄。6月8日2号线增加相同设计。

事故灾难

1977年莫斯科地铁恐怖袭击

莫斯科地铁历史上首次遭受恐怖袭击发生在1977年1月8日,在莫斯科几乎同时爆发三起爆炸。就在莫斯科时间17:33“伊兹迈洛沃站”和“五一站”之间列车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37不同程度的受伤。火车没有停,被拖到附近“国际劳动节”车厂停靠,乘客被封锁住。不久之后,在莫斯科还发生了两起爆炸,一个在21路公交车站点,10月25日在捷尔任斯基第二大道。最后,1979年1月24日法庭宣布判决结果,三个亚美尼亚恐怖分子被执行枪决。

2010年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车辆损坏事故

在2010年3月27日上午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地铁列车。一辆旅客列车运行在发电厂站”和“谢苗诺沃站”之间两隧道区间的头车开始冒烟。地铁紧急疏散了大约600名乘客。旅客列车开始通过车辆端门退出第一车,仅有一路站到谢苗诺沃。一会儿,火车抵达维修厂。八点半交通完全修复。

2014年莫斯科地铁脱轨事件

2014年7月15日上午8:40(UTC+4),莫斯科地铁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胜利公园站和斯拉夫林荫路站间的一辆出站列车脱轨,造成23人死亡,160人受伤。早期调查报告指出电涌或恐怖袭击导致事故发生,但很快被驳回,事发原因是地铁工人应该使用特殊的闭塞器来固定道岔,但是他们却用普通的金属丝取代了这种可移动的闭塞设备。由于媒体报道不明确,救援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才抵达现场,人员伤亡比预期事故前撤离要多。本次事故是莫斯科地铁史上最致命的事故。

车辆设备

车辆型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