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敏 :浙江大学岩土所所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6

陈云敏(1962年2月—),是一位中国土木工程专家,出生于浙江温岭。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陈云敏于1979年进入浙江大学,并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后,陈云敏留在浙江大学工作。1996年至2002年陈云敏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副主任、主任。他长期从事软弱土的静动力特性及处理技术和环境土工研究。陈云敏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是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工程)和浙江省特级专家。他担任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和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陈云敏还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学会环境土工技术委员会(ISSMGE-TC5)委员、第12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理事等职务。他在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1979.09--1983.07,浙江大学土木系建筑结构工程,学士;

1983.09--1986.07,浙江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硕士;

1986.09--1989.06,浙江大学土木系岩土工程,博士;

1989.06--1993.11,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土工试验室副主任;

1993.11--1995.12,荷兰Institute of Foundation Verification,IFCO,博士后;

1995.09,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10--2002.06,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副主任,主任;

1999.07--2008.1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1.01,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2007.10--2019.12,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12--2014.04,浙江大学工学一部(后更名为工学部)副主任;

2014.04--2019.06,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

2017.03,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

2018.01,“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

学术兼职:

1、浙江大学中荷软弱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国家重点学科岩土研究所所长;

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

4、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5、浙江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6、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7、浙江省地下工程分会副会长;

8、浙江省建设监理分会副会长;

9、《岩土工程学报》编委;

10、高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主讲课程

曾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概论》、《高等基础工程学》、《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课程。

研究方向

从事软弱土静动力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在软粘土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及地基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程特性及填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要贡献

陈云敏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提出基于软弱土结构性的地基静动力固结理论及灾变防控方法,满足了重大工程强地震抗液化处理和沉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固结理论,提出填埋场设计原理和环境灾害防控方法,奠定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填埋”的理论基础。

我国广泛分布软弱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土骨架结构破损造成地基地震液化和过大沉降,对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服役构成巨大挑战。陈云敏建立了基于结构屈服应力的固结模型及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准则;提出了砂性土初始液化强度的剪切波速表征模型,以及相应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和处理技术。上述成果成功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海洋等行业的60多项重大工程,包括高烈度区(8.5度)印尼中爪哇省电厂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建成后经历两次强震考验)、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基础工程毫米级差异沉降控制、我国首条深厚软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甬)新老路协调变形控制。

填埋是城市固废的主要处置方式,城市固废有机质含量高,生化降解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诱发填埋场滑坡、填埋气污染空气和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土三大环境灾害。陈云敏提出了城市固废降解压缩本构关系,建立了生化反应、骨架变形、孔隙水运移、孔隙气运移和溶质迁移耦合作用的降解固结理论。

基于上述理论,结合19年工程实践,陈云敏探明了我国填埋场三大环境灾害比欧美国家“干垃圾”填埋场严重的根源:我国城市固废厨余有机质含量高,骨架降解弱化严重、产液量大导致填埋体固结慢。提出了我国“湿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和方法,研发了液气分离立体导排、高效防污屏障等技术,解决了填埋场环境灾害防控难题。该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112座大型填埋场的建设和治理,包括我国最高的杭州天子岭生态公园填埋场扩建、填埋量和填埋气发电量亚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填埋场治理,产生了重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发表学术论文34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9篇、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刊论文18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博士36人、硕士50余人,其中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和提名论文(2004)。

科研成果

1、1996年,陈云敏教授参与的项目“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及工程应用。

“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及工程应用”,这项研究成果也是把实验室开进现场的结果。该成果的第一次开花是在1989年。那一年杭州笕桥机场的跑道突然出现大面积的下陷和开裂。沉降会继续吗?裂口会扩大吗?飞机能起降吗?一切问题在进行检修以前都是未知数。然而依照当时的技术,如果要进行检修,就要对跑道“开膛破肚”挖开来看,这样一来机场就必须关闭,飞机也得停飞。可是桥机场作为杭州市唯一的机场,它担负了杭州所有的民航任务和空军任务,停航的损失是不是太大了?机场方面进退维谷。是陈云敏的新技术解决了机场方面的难题,新技术可以在不开挖路面的情况下进行地基测试。就这样,在飞机照常起降的条件下,经过两天一夜不合眼的连续测试,对所得的跑道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终于找到了机场的“病因”,迅速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机场“药到病除”了。

项目名称: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及工程应用;奖励种类: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人员排名:第二。

2、2009年,陈云敏教授负责的“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

该项目针对软弱土结构性强的特点,基于定量评价和有效控制软弱土地基从变形发生到失效破坏灾变过程的思路,通过实验装置的自主研发实现了单元体、物理模型和现场三个尺度灾变过程的剪切波速与孔隙比实时监测,揭示了结构性软弱土的灾变规律;首次提出了结构性软土地基固结理论及基于结构屈服应力的总沉降、工后沉降和循环累积沉降控制准则,研发了深厚结构性软土桩筏基础设计方法、路基托板桩处理技术及商业化软件POGAP,实现了深厚软基重大工程沉降的有效控制;首次提出了基于初始液化的地震液化剪切波速判别法,研发了控制场地剪切波速的软弱地基抗液化技术,解决了高烈度区软弱地基液化判别及抗液化处理的难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和主编国家电网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2部,并为2部国家交通行业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SCI收录32篇、EI收录41篇;论文他引318次。

该项目应用于32家单位的60多项重大工程及汶川现场地震液化调查和重建选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我国软弱地基上重大工程服役安全性和防灾减灾水平。

项目名称: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奖励种类: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完成单位:浙江大学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完成人员: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朱瑞燕、周燕国童建国、朱斌、柯瀚、詹良通、黄博、边学成唐晓武、徐晓原。

3、2012年,陈云敏教授负责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环境土力学机理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该项目针对我国城市固废有机质和含水率显著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生化降解强烈,填埋场渗沥液产量大、水位高,失稳滑坡、渗沥液渗漏和填埋气扩散等三大灾害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该项目建立了填埋场降解-渗流-压缩耦合作用模型,提出了填埋场渗沥液产量和填埋气收集率评估方法,发现并揭示了我国高有机质固废填埋场特有的渗沥液三种赋存形式及其诱发填埋场三大灾害的机理;研发了基于液气分离的填埋气采输技术、基于全寿命服役的防污屏障技术及填埋场稳定控制与增容技术,解决了我国填埋场三大灾害控制及资源化利用关键难题。

该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8篇,其中SCI收录33篇,论文他引671次;以该项目创新技术和方法为核心主编了国家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被认为填补了国内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空白。该项目实现了填埋场设计由传统土力学方法到环境土力学方法的转变,填埋场运营由单纯消纳城市固废到高效利用填埋气和填埋土地的转变。经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选了“十一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

该项目技术在我国112个大型填埋场新建、扩建及未达标治理工程中应用,实现了填埋场失稳滑坡及液气污染的有效防控,并显著提高了填埋气收集率及填埋场单位土地面积填埋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项目名称: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环境土力学机理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奖励种类: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陈云敏 詹良通 柯瀚 朱斌 王琦 王艳明 李育超 林伟岸 兰吉武 刘淑玲。

学术成果

1、《改进的判别砂土液化势的剪切波速法》柯瀚,陈云敏,(地震学报,第22卷第69期2000年11月第637-644页);

2、《城市垃圾填埋体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陈云敏 柯 瀚 凌道盛,(土木工程学报,第35卷第3期2002年6月);

3、《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地坡稳定分析》陈云敏,王立忠,胡亚元,吴世明,张振营,(土木工程学报,第33卷第3期2000年6月);

4、《控制试样初始剪切模量的动三轴液化试验》,黄博,陈云敏,殷建华,吴世明,(岩土工程学报,第22卷第6期);

5、《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稳定分析及永久位移计算》柯瀚,陈云敏,凌道盛,温振统,(地震学报,第23卷第2期2001年3月第204~ 212页);

6、《Stability and permanent displacements analysis of wasteland during earthquakes》柯瀚,陈云敏,凌道盛,温振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14卷第2期2001年5月 第216~224页);

7、《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分析与计算》胡敏云,陈云敏,(土木工程学报,第34卷第6期2001年12月);

8、《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法》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岩土工程学报,第23卷第6期2001年11月);

9、《打桩过程中桩的横向振动分析》陈云敏,陈仁朋,朱斌,(振动工程学报,第14 卷第2 期第14 卷第2 期);

10、《基于动三轴试验的现场液化判别剪切波速法》黄博, 陈云敏 ,殷建华, 吴世明,(水利学报,第10期2002年10月);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固液气耦合一维固结模型》陈云敏谢焰詹良通,(岩土工程学报,第28卷 第2期 第2006年第184-190页)。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陈云敏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概论》《高等基础工程学》《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课程。

教育谏言

陈云敏认为工科学生课程体系应该有3个层次:第一,作为大学生的课程;第二,作为工程学科学生的课程;第三,工科具体专业的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要考虑哪些是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通识”。学生少学一门专业课关系不大,日后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补;但如果没学过电路设计这一类型的“工科通识课”,在知识结构上就缺了一块,这样的人才将来想成为大师是很难的。

指导学生

陈云敏先后培养的博士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论文,有4人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获奖记录

1.地基中Rayleigh波传播特性及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

2.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及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12月

3.软土地基上大型机场跑道工程建造技术,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

4.碎石桩加固粉砂土地基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

5.土介质波传播理论及动力特性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3月

6.岩土工程博士生全面能力的高效培养模式,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6月

7.软土地基上砂土围堰技术及工程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

8.软土地基上大直径钻孔桩受力特性及提高承载力措施,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

9.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大跨度隧道的稳定监控及分析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10.砂石桩加固地基机理研究及质量监控系统研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

11.土木工程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

12.软弱地基上大型结构桩筏基础设计方法,软件及工程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

13.大型火电厂煤场软基堆煤自预压变形与稳定分析及其控制,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3

14.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2004

15.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选择、静力和动力稳定研究,国家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导师,2004

16.桩基试验分析与侧阻软化及桩端后注浆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2005

17.微型桩工作性状及用于杆塔基础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工程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

18.深厚结构性软土处理设计理论与沉降控制技术,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7

19.软弱地基灾变评价方法、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8

20.结构性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

21.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渗流、变形与稳定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技术,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

22.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灾变控制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1

23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环境土力学机理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国家科技奖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2

24.软土地基上轨道交通长期沉降评价与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7

25.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2017 

26.“大土木”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贯通融合”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

27.沿海重大岩土工程超重力试验与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8

28.浙江大学第五届引才育才个人突出贡献奖,2020

29.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20

获得荣誉

1.1996年列入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并入选;

2.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3.1997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

4.1998年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5.1998年获浙江省青年技奖;

6.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7.1999年被评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8.2000年被评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9.2002年获中国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10.2002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

11.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2.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3.2004年度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获得者;

14.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15.2006年入选长江特聘教授;

16.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评价

陈云敏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在砂土地震液化表征方面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为高烈度地震区软弱土液化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评)

在潜心研制科学装备的过程中,陈云敏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浙江日报》评)

参考资料

陈云敏.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8-20

陈云敏院士-浙江大学个人主页.浙江大学.2021-12-22

“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 浙江6人榜上有名.凤凰网宁波.2024-08-22

陈云敏:一流大学要做“一流的事”.浙江日报.2024-08-22

陈云敏.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8-22

第一百零一期“科学家讲坛”—陈云敏院士、魏悦广院士报告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内综合信息网.2024-08-17

建功立业新时代丨陈云敏院士:潜心锻铸“国之重器”.百家号.2024-08-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