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冬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3:49

陈冬冬,1983年出生,湖北武汉人,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陈冬冬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陈冬冬成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职博士后。2015年,陈冬冬担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文献学》主讲教师。2017年,陈冬冬尝试将“虚拟仿真”引入课堂教学。2024年2月,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备受关注,陈冬冬在综艺《面谈》中,解读文献中的“龘”字。

陈冬冬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与清代学术史,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公开出版著作3部,在《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83年,陈冬冬出生。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陈冬冬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攻读学位期间,在2012年2月至7月成为中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班交换生。2013年7月,陈冬冬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不断发展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陈冬冬成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职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与清代学术史,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公开出版著作3部,在《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2015年,陈冬冬担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文献学》主讲教师。2017年,依托古籍数字化和学校教育信息化,陈冬冬尝试将“虚拟仿真”引入课堂教学。2024年2月,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备受关注,陈冬冬在综艺《面谈》中,解读文献中的“龘”字。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与清朝学术史。

主要成果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以上信息参考:

教育成果

陈冬冬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截至2024年2月9日)。陈冬冬依托古籍数字化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尝试将“虚拟仿真”引入课堂教学。在《中国文献学》中,古籍版本学是重要板块。

主要论著

论文

陈冬冬出版《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学术研究》《李道平及周易集解纂疏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

以上信息参考:

著作

综艺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备受关注,陈冬冬在综艺《面谈》中,解读文献中的“龘”字。陈东东表示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南梁顾野王的《玉篇》中最早记载此字。《玉篇·龙部》:“龘,龙行龘龘。”形容龙飞行的样子。“龘”字最早见于南朝文字训学家顾野王所著的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之中。龘字是字的异体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收录了“龖”的小篆字形,将其解释为“龙飞貌”,即龙飞腾的样子。此后的《康熙字典》中收录了“龖”“龘”两种形式。辽朝《龙手镜》认为“龖”“龘”都是龙飞貌。龖字除了龙行,也有二龙之义,北周卫元嵩《元命包敬孟阳》:“震,龖之赫,霆之砉。”苏元明传:“龖之赫,二龙之怒也。”还有震怖之义,明朝魏校:“二龙丛飞,威灵盛赫,见者气夺。”生僻字例如“龘”,在龙年特殊的背景下的确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学习生僻汉字的兴趣。“龘”这样的生僻字,是南北朝的晚出字,在古代也并不流行。

参考资料

陈冬冬.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献学研究所.2024-02-09

1979年开设,华师这堂“冷门”课上新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9

面谈|对话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家陈冬冬:龙行龘龘!龘从何来? .百家号.2024-02-09

第七届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知网.2024-02-09

明万历朝焦竑科场案始末考.知网.2024-02-09

清代学者孔广森生卒年考.知网.2024-02-09

西方校勘学中的“理校”问题——兼评胡适介绍西方校勘学的得失.知网.2024-02-09

《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思想成就新探.知网.2024-02-09

《碑传集》、《清史列传》等三书《孔广森传》标点勘误一则.知网.2024-02-09

清代《公羊》学者论“三科九旨”.知网.2024-02-09

清代台湾方志中所见郑氏政权之“灾祥”研究.知网.2024-02-09

《春秋公羊传》通释.豆瓣读书.2024-02-09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学术研究.豆瓣读书.2024-02-09

李道平及《周易集解纂疏》.豆瓣读书.2024-02-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