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18:19

陈发虎(Chen Fahu,1962年12月出生于丹凤县),是中原地区的一位自然地理学家和环境变化专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此外,陈发虎还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1980年,陈发虎考入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在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1994年,陈发虎入选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计划”。1995-1997年,陈发虎在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陈发虎作为客座教授在伦敦大学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工作。2015-2018年,陈发虎任兰州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2023年,陈发虎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所长。

人物经历

1980年,陈发虎考入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1984年)、硕士学位(1987年)、博士学位(1990年)。

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在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2年-1994年)、教授(1994年-)、自然地理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副主任(1998年-)。

1991年10月,访问英国莱切斯特利物浦大学地理系(至1992年4月)。

1992年11月,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第四纪研究中心、利物浦大学地质系和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土壤实验室工作(至1993年9月)。

1994年,入选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计划”。

1995年,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至1997年)。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9年,出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至2005年)。

2001年11月,作为客座教授在伦敦大学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工作(至2002年4月)。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4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5年,担任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6年),同年担任教育部“985”二期“西北资源环境与生态”I类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至2008年)。

2007年,出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至2018年)。

2008年,担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至2018年)。

2010年,担任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至2014年),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科带头人。

2015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兰州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主持项目“农业革新促使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入选年度中原地区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6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学术副所长。

2018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

研究成就

• 科研综述

陈发虎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变化及其史前人-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先后开展了西部黄土地层与黄土古气候记录、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全新世干旱事件、干旱区湖泊演化、西风区湿度/降水变化、环境考古等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包括:①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黄土地层、黄土沉积年代和气候记录研究,以西部地区典型的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区域对比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推动了中原地区黄土气候学的发展,为轨道尺度气候多旋回理论的完善做出了贡献;②开展了末次冰期旋回冰期/间冰期状态的气候快速变化研究,较早提出中国末次冰期冬、夏季风均存在快速变化,但具有区域特色;发现中国季风边缘区全新世气候也存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快速变化,表现为多次重大干旱事件,并具有全球联系;发现温暖的末次间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具有轨道尺度的变化特征,不存在国外报道的气候不稳定性变化;③发现西风环流显著影响的亚洲中部内陆干旱区的湿度(降水)变化模式与季风气候存在显著差异,提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新观点;④开展了中原地区中部沙漠区晚第四纪内陆湖泊和沙漠的演化历史,发现河套平原平原存在晚第四纪的“吉兰泰镇河套”古大湖。揭示了区域环境剧烈变化与史前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提出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农业扩散和发展促进了史前人类在晚全新世才长年定居青藏高原的新观点。⑤发现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夏河县人)早在16万年前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夏河甘加盆地,已经适应高寒缺氧环境;⑥发现自然暖期高山湖泊发生富营养化,提出现代人为暖期和自然暖期对高山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同。研究成果曾入选Science刊物评选的2019年度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News评选的十大科学新闻、美国考古杂志评选的十大世界考古发现、中原地区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十大科技新闻,2015、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十大进展。

•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陈发虎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的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和重点基金项目6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1项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学科引智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奖9项,含一等奖5项,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此外,陈发虎还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和重点基金项目7项及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和教育部学科引智项目各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科学院A类先导联合公关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奖12项(含一等奖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2007,2018)。

• 论文著作

截至2017年,陈发虎出版专著4部,编辑英文专刊5本。在Science、PNAS、ESR、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Climate Change、Climate 动力学、QSR、Palaeo-3、Holocene、《中国科学》等发表论文360篇(SCI论文210篇),包括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79篇(含SCI论文53篇),论著总被引7670次,SCI刊物总引4112次(他引3489次),H指数33,是国际地球科学前1%的高引用科学家。

出版著作

学术交流

陈发虎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曾于2008年2-3月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的高校领导执政能力培训(任小班班长),2009年11-12月参加美国团的高校领导国外培训项目(任副团长);2011年10月参加耶鲁大学的高校领导能力培训研讨耶鲁班。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陈发虎累计培养的研究生中有50余人获得了教授和副教授职称,其中教授有30余名,有很多留在兰州大学等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任职。除了教授知识,陈发虎还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有机会,他就将学生“放”到野外,让他们放手去做。等碰到问题了,一对一指导,甚至花时间陪学生再前往野外调研。在他看来,这种培养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陈发虎现任国际地理联合会环境演变委员会(Environment Evolution Commission)副主席,国际古湖沼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会、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兼任SCI刊物《Science Bulletin》地球科学执行主编,任《Frontier of Earth Science》《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Fundamental Research》及中文刊物《地理科学》副主编,任《Journal of Arid Land》《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Anthropocene》《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One Earth》、地理学报、第四纪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地球科学进展、湖泊科学、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等多家杂志编委。2023年1月5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研究决定免去陈发虎同志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职务,保留正局级。

人物评价

陈发虎在中国西部黄土地层和气候记录、干旱区湖泊记录、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环境考古等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在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的过程和机制、亚洲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等方面有重要创新性认识。(中国科学院评)

人物影响

2006年,陈发虎将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并今后每年从个人收入中拿出一万元人民币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校二、三年级热爱地球科学、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陈发虎.中国科学院.2024-02-04

陈发虎(院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4-02-04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4-02-04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丹凤籍院士陈发虎荣列其中.腾讯网.2024-04-12

资料:陈发虎简历.中国经济网.2024-08-21

青藏高原和中东亚干旱区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研究.兰州大学.2024-04-12

陈发虎.兰州大学.2024-04-12

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陈发虎同志免职的通知.www.pe.cas.cn.2024-04-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