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裕公全集 :陈忠裕公全集

更新时间:2024-09-20 16:09

别集名,明陈子龙(谥忠裕)作。三十卷。骚赋二卷,诗十七卷,词、曲一卷,文十卷。并卷首一卷(录有《明史本传》等),年谱三卷,卷末一卷(录有诸家评论等),清嘉庆间王昶刻。另有《湘真阁稿》六卷,非足本。今有校点本《陈子龙诗集》,影印本《陈子龙文集》,均根据《陈忠裕公全集》而来。《全集》对原刻本的差错有所订正,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全,如重要的文集《安雅堂稿》在《全集》付梓时虽已发现而不及增入,而《兵垣奏议》、《论史》、《〈诗〉问略》等则当时尚未发现。

作者简介

陈子龙(1608-1647年),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松江华亭(今松江区)人,明末爱国诗人,师法黄道周。陈子龙是夏完淳的老师,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

陈子龙于天启三年(1623年),十六岁举童子试;崇祯元年(1628年),与湖广宝庆府邵阳知县张轨端之女结婚;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选得广东惠州府司理。崇祯年间,他曾参加以张缚为首的复社,后与夏允彝等组成社。南明弘光帝时,他任兵科给事中,见朝政腐败,辞职归乡。南京市被破后,陈子龙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后,他躲避在山中,集结太湖兵准备抗清。事情败露,陈子龙在苏州市被捕,押解途中,他趁机投水而死。

陈子龙著作有《诗问略》、《白云草庐居》、《湘真阁稿》等。

书籍简介

《陈忠裕公全集》,明代陈子龙撰别集,共三十卷,包括赋、骚二卷,诗十七卷,词曲一卷,文十卷,由清嘉庆年间王昶辑刻。

陈子龙有多篇诗歌论文,反映其文学主张。他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导扬盛美、刺讥当时,托物联类而见其志”(《三子诗序》),要求诗歌创作有感而发,“古人之诗也,不得已而作之;今人之诗也,得已而不已”(《青阳何生诗稿序》)。他倾向于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但更主张诗要有独造,在《仿佛楼诗稿序》中指出诗歌“色彩之有鲜萎,丰姿之有妍拙,寄寓之有浅深,此出致人工,各不相借”。他的诗作,有不少反映了对明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和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如《小车行》、《白靴校尉行》、《辽事八首》等,都是关注现实的篇章。明亡后的诗作,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感人至深,著名的有《秋日杂感》十首等。集中以七古和七律最为出色,七古或状物,或托意,气势跌宕,音调促迫,如《蜀山行》、《大梁行》、《高梁桥行》,颇近岑参风调;《赠孙克哉》、《匡山吟寄灯岩子》、《寄献石斋先生》五首,则以人物刻画为主,又似李颀风范。陈子龙的七律则清丽沉雄,胡应麟评为“格高气逸,韵远思深”(《诗获》),如《高邮州》、《晚秋杂兴》等,都是体现其诗歌特征的名作。所以,前人以明诗“殿军”赞誉。

陈子龙的词学观念比较保守,坚待“诗庄词媚”,要求婉约浓逸。这在他的《三子诗余序》、《王介人诗余序》、《幽兰草序》中,均有体现。但他的出发点,则是针对明人词曲淆乱、率尔命篇的不良风气,如他提出填词有四难,即用意难、铸词难、命篇难、设色难,就具有纠明词之弊的意义。故其词多婉丽工致之作,如《洗溪沙·五更》、《踏莎行·寄书》、《少年游·春情》等篇的离情别绪,《小重山·忆旧》、《柳梢青·春望》、《天仙子·春恨》等篇的故国情思,在晚明词坛上独占风标,为云间词派之领袖。所以王士祯评价他:“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侧。”(江顺诒《词学集成》附录引)陈子龙的散文大致宗尚前后七子,无大的建树。但文集中《横云山石壁铭》、《沁蜂文》、《仙都山志》等篇,也属颇见工力之作。

版本

《陈忠裕公全集》于嘉庆八年(1803年)问世,其中诗词搜罗较为完备。1988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其与陈子龙《安雅堂稿》、《诗问略》、《兵垣奏议》等,合编成《陈子龙文集》二册,列入《上海文献丛书》影印出版。另有施蛰存所编《陈子龙诗集》,1983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作品

另外,《全集》对原刻本的差错有所订正,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全,如重要的文集《安雅堂稿》在《全集》付梓时虽已发现而不及增入,而《兵垣奏议》、《论史》、《〈诗〉问略》等则当时尚未发现。且为避清代忌讳诗文颇多窜改或空缺的文字。今施蛰存、马祖熙先生的校点本《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是对《全集》中十八卷的诗歌、诗余部分首次进行标点整理,开拓之功自不待言。其不足就是缺乏与明刊本的校勘,很少校记,许多应该校改与校补的文字皆阙如。

近年明刻本《安雅堂稿》、《壬申几社文选》、《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湘真阁稿》等九种合集与别集陆续现身,再结合有关文献加以考证,表明陈子龙的著作绝大部分还是留存了,有的原刻本虽不存,但其作品仍被收录在诸合集中。而明刻本的出现,又可对《全集》本进行校订与校补。这都为编一部大体齐全的《陈子龙全集》提供了可能。笔者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承担了编纂整理《陈子龙全集》的任务。《陈子龙全集》以清嘉庆《全集》为主体,补充了《安雅堂稿》、《兵垣奏议》、《论史》、《〈诗〉问略》等数种《全集》漏收的著作。

《安雅堂稿》十八卷,又名《安雅堂文集》。庄师洛《〈全集〉凡例》云:“公《安雅堂文集》,其名见姚太史宏绪《松风余韵》,而书已失传。”其实明末刻本尚存,今藏上海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收入。其最大的优点是未加窜改,无因忌讳而删减的字眼,符合原貌。缺点是刊刻不精,时有误刻。《安雅堂文集》还有宣统本,最大问题是不全,其长处是刊刻较精(特别是宣统二年版),可订正明末本的差错。《兵垣奏议》二卷,其每篇奏议后注明的年月皆撰于崇祯十七年(1644)六月至八月间,次年乃有原刻本。今所见书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融斋精舍刻本,存上海图书馆。《论史》一卷,宣统元年(1909)时中书局本将其纳入《安雅堂稿》,作为卷十五,今存上海图书馆。其主要内容是对东汉人物的简略品评,评及100多个政治人物。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