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公 :吉林大学德育科学系系主任

更新时间:2024-09-21 16:20

陈秉公,男,1941年12月出生于长春市。他是吉林大学德育科学系的系主任、教授和博士导师,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导师和国家核心价值研究中心的主任。1965年,他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并留校任教。

人物经历

陈秉公教授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国家核心价值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起草组第二组负责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人类文明与生存发展讲座”首席主讲教授。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体人类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

主要贡献

专著和国家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21部、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2篇。

学术思想

(一)原创性系统提出和论证了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构与引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具有结构性、流动性、内卷性和合法性,国家意识形态只有“高势位”建构和“高势位”引领,才能成功。所谓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指与其它意识形态相比其知识性、价值性、规律性、真实性和表现美的含量高,而且所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是“同位”概念或“上位”概念。一般而言,“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具有民族性品格、真理性品格、时代性品格、包容性品格和自觉性品格。这项理论还包括: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以及引领社会思潮、实现大众化的规律、途径和方法等理论。

所写论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入选“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受中宣部邀请担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起草组第二组负责人,同时参加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写作,为此,吉林大学和本人收到中宣部书面感谢函。

(二)原创性地系统提出和和论证了《主体人类学原理》理论系统,填补了两个“人的知识”空缺——具体的“完整人”知识空缺和普遍的“类群”知识空缺。主要包括:1,“主体人类学”概念和研究对象。2、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包括:“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形理论和“类群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并以这两种图型理论填补上述两个“人的知识”空缺。3、重构人类学学科体系。200年来,西方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大体包含两大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重构以后人类学学科新体系,包含三个大分支学科:“主体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每个大分支学科下面又包含若干小分支学科。4、人的生存方式构想──“合理生存”理论。包括,类群意识“高势位”建构理论、“完全人格建构”理论等。5、“结构选择论”──人的生命本体论、方法论和生存论的统一。

(三)原创性地系统提出和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含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它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围绕这条“基本矛盾”主线的发展而展开的。所写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学》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所写两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分别被教育部审定为全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四)原创性系统提出、实验和论证了“完全人格教育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是“建构完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人格动力结构??“三级结构十种力量”充分均衡发展。教育的根本性职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面对环境压力,自觉建构“完全的人格”。被称为国内三个教育流派之一─“完全人格教育学派”。

四、学科建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并对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曾次作为第一方向的第一学术带头人,申报并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本科生1030人,硕士生208人、博士生36人。其中,31人已被聘任为国内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教授、博士导师、学科带头人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代表性论著

1、《中国人格大趋势》,1989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独立完成;

2、《大学生人格学》,1989年10月长春出版社出版,专著,独立完成;

3、《思想政治教育学》,1992年5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审定,全国推荐使用教材;专著性教材,独立完成;

4、《“千年期”人格通论》,1996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独立完成;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社,2007年7月出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

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全国研究生教材,高教社,2006年7月出版,独立完成;

7、“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新华文摘》2008.13期全文转载,原发《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3期,独立完成;被遴选参加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

8、“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念思潮的规律性”,《新华文摘》,2010年第4期,《江汉论坛》,2009年11期,独立完成;

9、“‘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兼论由‘民本’思维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新华文摘》2006年5期全文转戴,原发《教育研究》2005年12期,独立完成;2009年10月获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0、“论教育省略了什么”,《新华文摘》2009.1期全文转载,原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9期,独立完成;

11、“论民族振兴与大学‘共同知识课程’体系建构??21世纪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思路研究”,《新华文摘》2010.3期全文转载,原发《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1期,独立完成;

12、“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兼论30年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独立完成;

1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政治学研究》,2008.6期,独立完成;

14、“论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功能实现方式”,《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11期全文转载,原发《思想理论教育》2008.9期,独立完成;

15、“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政治学研究》,2007年3期,第一人;

16、“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殊‘双主体’结构与教学规律”,《教育研究》,1998年1期,第一人。

获奖记录

获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级和省部级奖16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