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汉 :陈红汉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6

陈红汉,1962年9月出生,怀宁县人,1962年9月生。最高学历:博士,职称:二级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油气成藏过程与动力学。 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1999~2000年英国Aberdeen大学地质流体实验室Research Fellow。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006年、2008年和2012年分别在英国Aberdeen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Texas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被聘为“楚天学者”,湖北省创新项目群体首席科学家,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西北大学兼职教授。2010年湖北省能源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人物经历

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楚天学者

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

湖北省创新项目群体首席科学家

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81年9月-1985年7月 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

1999年-2000年 英国Aberdeen大学地质流体实验室Research Fellow

多次参加国际地质流体大会

教育经历

• 1991.09-1995.07 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及油气地质专业,导师:李思田、孙永传

• 1985.09-1988.07 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导师:贾振远

• 1981.09-1985.07 本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及天然气专业,导师:王培

工作经历

• 2001.01-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 2000.12-1999.03 英国Aberdeen大学地质及石油地质系Research Fellow。

• 1999.02-1995.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讲师、、教研室主任。

• 1991.09~1995.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在职博士,讲师、教研室主任,199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 1987.09~1991.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 学术任职

• 2007 年湖北省创新项目群体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 2010年湖北省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 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特种油气藏》和《地球科学》编委。

主讲课程

本科教育

讲授《油气成藏动力学》和《含烃流体地质》;

指导资源勘查工程(油气方向)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本科学务指导。

硕士研究生教育

讲授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学位课《油气成藏动力学》、《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

培养能源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海洋地质方向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教育

讲授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学位课《油气成藏动力学》;

培养能源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①油气成藏过程PVTx-t约束

②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含油气性预测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

③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及其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应用裂缝储层的多重非均质性

流体岩石系统微观-宏观行为与非常规储层评价

主要贡献

科研成果

1、陈红汉. 海相碳酸根岩缝-洞输导体系油气运聚机理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006.1-2008.12

2、陈红汉. “相-势”成藏中古流体势场的量化研究. 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公司重大横向协作项目,2006. 1-2008. 12

3、陈红汉. 济阳坳陷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期次和运移动力探究. 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公司横向协作项目,2006. 1-2007. 12

4、陈红汉,叶加仁 伊通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综合评价. 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重大横向协作项目,2006. 3-2008. 12

5、陈红汉,何生. 准噶尔盆地流体压力恢复及流体动力系统演化.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重大横向协作课题,2004. 10-2007. 12

6、陈红汉. 断层封闭和开启性的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响应. 国家面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40372068), 2004. 1-2006. 12

7、陈红汉, 王燮培. 南海深水扇系统的成藏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研究. 隶属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深水扇系统及油气资源(No. 40238060)》的二级专题, 2002. 11-2005. 12

8、陈红汉. 莺歌海镇盆地LD区底辟带天然气充注期次及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隶属国家“863”项目《海洋非烃气(CO2)资源的判别技术(No. 2002AA615040)》, 2002. 11-2004. 6

9、John Parnell, Xu Guojian and Chen Honghan. Fluid Inclusion study, Atlantic Margin Phase 5. Report for BP-Amoco, Conoco \u0026 Partners. 国际合作项目, 1999. 3-2000. 6

10、陈红汉. 海相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及聚集. 留学回国资助基金, 2001.1-2002. 12

11、陈红汉. 东营市凹陷隐蔽油气藏微观成藏机理研究. 与胜利油田横向协作课题, 2003. 12-2004. 12

12、陈红汉.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古流体势研究. 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横向协作课题, 2004. 1-2004. 12。28万元。

13、陈红汉.塔河油田区域油气运移研究. 与无锡石油实验地质研究所横向协作课题, 2001. 4-2002. 5

14、陈红汉.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期确定. 与西北石油地质局横向协作课题, 2002. 12-2003. 12

15、陈红汉, 姚书振. 济阳坳陷CO2资源潜力评价. 与胜利油田股份公司地质院横向协作课题, 2003. 3-2003.12

16、郝芳,陈红汉. 渤海湾盆地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国家二级专项课题, 2004. 5-2005. 5

17、姚书振, 陈红汉,项希勇. 阳信县地区CO2资源量计算. 与胜利油田股份公司横向协作课题, 2003.1-2003.12

18、陈红汉, 叶加仁, 杨香华. 渤海盆地沉积、成岩场演化与构造活动关系. 中海油“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1997. 10-1999. 2

19、姚书振, 陈红汉. 东部地区CO2分布及成因地质研究. 重大横向协作课题, 2001. 7-2003. 12

20、陈红汉, 张树林 准噶尔盆地新登区块油气勘探潜力研究. 横向协作课题, 2001. 7-2002. 12

21、张树林, 陈红汉. 琼东南盆地地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No. 99-110-05-02-01), 1999. 5-2000. 9

22、陈红汉,陈开远叶加仁 渤中地区沉积储层及成藏条件研究. 中海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横向协作课题(WX9814),1997. 12-1998. 12

23、孙永传,陈红汉等.《莺—琼盆地碎屑岩储层成岩场和成岩模式研究》,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1320604),1992-1996

24、陈红汉等. 《莺—琼盆地天然气储层类型、分布及控制储集性能纵横向变化因素研究》,国家“八五”攻关课题(85-102-10-04),1991-1996

25、陈红汉等. 《莺—琼盆地地层压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国家“九五”攻关(96-110-07-01),1995-1998

26、陈红汉等. 《莺—琼盆地古流体压力恢复与局部油气运聚关系研究》,横向协作课题,1997

27、孙永传,陈红汉等. 《莺—琼盆地碎屑岩储层成岩场和成岩模式研究》(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1320604),1993-1995

28、孙永传,陈红汉等. 《莺—琼盆地成岩场和成岩模式研究》(国家面上基金课题No.49472119),1995-1997

29、孙永传,陈红汉等. 《莺—琼盆地古流体压力恢复和成藏动力学研究》(国家面上基金课题No.49572126),1997-1999

期刊论文

第一作者

1、Honghan Chen, Changmin Chen, Xiong Pang, Jiahao Wang, Wanzhong Shi. Natural

gas source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hallow 液态水 area of the Panyu

lower uplift: An insight into the deep water prospects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6, 89(1-3): 47-52

(SCI)

2、Honghan Chen, Jiahao Wang, Yuhong Xie \u0026 Zhenfeng Wang. Geothermometry and geobarometry of overpressured environ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Geofluids, 2003, 3(3): 177-188(SCI)

3、Honghan Chen, John Parnell, Zaisheng Gong and Sitian Li. Observation of catastrophic degassing from the mantle-crust in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Sea. 地球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4, 15(3): 295-305(EI) 4、Honghan Chen, John Parnell, Zaisheng Gong. Large-scale seismic thermal anomaly linked to hot fluid expulsion from a deep aquifer.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6, 89(1-3): 53-56(SCI)

4、Honghan Chen, Li Sitian, Sun Yongchuan et al.. Two petroleum systems charge YA13-1 gas field in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AAPG Bulletin, 1998, 82(5A): 757-772(SCI)

5、Honghan Chen, Shuzhen Yao, Jiahao Wang \u0026 Chunquan Li. The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fluid-bearing natural gas inclusions for geothermometer \u0026 geobarometer of overpressured environ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2, 13(3): 240-247(EI)

6、Honghan Chen, Sun Yongchuan, Zhang Qiming et al..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gas amount using stable isotope rati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5, 40(20): 1729-1733 (SCI)

7、Honghan Chen, Zhang Qiming, Shi Jixi. Evidence of fluid inclusion for thermal fluid-bearing hydrocarbon move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South China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1997, 40(6): 648-655(SCI)

8、陈红汉, 董伟良, 张树林, 等. 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模拟技术在成藏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3): 207-211

9、陈红汉, 龚再升, John Parnell. 碎屑石英颗粒继承性裂纹和空隙胶结物中同生流体包裹体——获取古环境温度和盐度又一新途径. 天然气工业,2002, 22(1): 9-13(EI)

10、陈红汉,地质流体:多学科技术和概念的相互渗透——第二届国际沉积盆地和造山带流体演化、运移和相互作用大会简介,地球科学进展,1998,13(2):204-206

11、陈红汉,李纯泉, John Parnell.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及其在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2002,27(增刊):329-332

12、陈红汉,李思田,活动热流体与成藏、成矿动力学研究进展,地学前缘,1996,3(3-4):259-262

13、陈红汉,孙永传,李思田,沉积盆地异常超压与岩石破裂耦合动力学模型综述,地质科技情报,1994,13(4):65-71

14、陈红汉,孙永传,李思田等,莺—琼盆地烃类气源岩判断及评价,“八五”地质科技重要

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中国地质学会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5、陈红汉,孙永传,叶加仁,莺—琼盆地的独特埋藏史,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4,8(5):329-336

16、陈红汉,孙永传,张启明,运用δ13C瑞利模型判断气藏运聚过程,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2):29-33

17、陈红汉,孙永传,张启明等,运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评价气源岩理论潜在生气率,科学通报,1995,40(10):924-927

18、陈红汉,杨甲明等,莺—琼盆地YA13-1气田成藏过程分析,石油学报,1997,18(4):

32-37(ISR)

19、陈红汉,张启明, 施继锡. 琼东南盆地含烃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中国科学(D辑),1997,27(4):343-348

20、陈红汉. 沉积盆地C-He天然气系统研究进展.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15(4):

295-298

21、陈红汉. 第三届国际地质流体大会简介.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2): 288-289

22、陈红汉.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2): 143-150

23、陈红汉. 运用系统折衷法选择最佳分组组间距的尝试. 地质科技情报,1988,8(3):

109-114

第二作者

1、Gong Zaisheng; Honghan Chen, Sun Yongchuan. Coupling processes between self-

oscillation of formation 压强 and periodic migration-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es in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0, 43

(5): 494-500(SCI)

2、John Parnell \u0026 Honghan Chen et al. Significance of fibrous mineral veins in hydrocarbon migration: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0, 69-70: 623-627(SCI)

3、John Parnell \u0026 Honghan Chen.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to understanding oil charge, Pre-Salt succession, offshore Angola. Geological Society, 伦敦, Special Publications, 207, 2003:275-283 (SCI)

4、John Parnell \u0026 Honghan Chen.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to understanding fluid migration, including oil charge, Pre-Salt succession, offshore Angola. Petroleum Systems and Evolving Technologies in African E \u0026 P. 2000, Elsevier, UK

5、John Parnell and Honghan Chen. Hot oil in the Russian Arctic: Precipitation of vanadiferous bitumens, Novaya Zemlya. Mineral Deposi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th Century, Piestrzynski et al. (电子数据系统), 2001: 71-74(SCI)

6、LI Chun-quan, Honghan Chen, Li Sitian.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in the Tahe oil field, Tarim Basin,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4, 5(8): 976-978

7、SHI Wangzhong, Chen Honghan, Zhang Ximing and Chen Huichao. Prediction of overpressure contributed mainly by structural compression using impedance inversion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地球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4, 15(3): 341-348(EI)

8、SHI Wanzhong, CHEN Honghan, CHEN Changmin, PANG Xiong, ZHU Ming. 压强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China. Frontiers of 地球 Science in China, 2007, 1(2): 241-250(SCI)

9、Wanzhong Shi, Honghan Chen, Ximing Zhang and Huichao Chen. Prediction of Overpressure Contributed Mainly by Structural Compression Using Impedance Inversion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2004, 15(3): 341-348

10、高秋丽, 陈红汉. 莺歌海镇盆地LD8-1构造古压力热动力学模拟.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5, 17(2): 84-88

11、龚再升, 陈红汉, 孙永传. 莺歌海盆地流体压力自振荡与天然气幕式成藏的耦合特征. 中国

科学(D), 1999, 29(1): 68-73

12、郝雪峰, 陈红汉, 高秋丽, 宋国奇. 东营市凹陷牛庄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微观充注机理.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 31(2): 182-190(EI)

13、李纯泉, 陈红汉, 张树林 琼东南盆地压力场及其演化特征. 新疆石油地质,2002, 23(5): 389-391

14、李纯泉, 陈红汉, 张希明, 等.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石油学报, 2005,

26(1): 42-46

15、李纯泉, 陈红汉.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天然气工业,2007, 27(8): 20-22(EI)

16、刘建章, 陈红汉, 李 剑, 等.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32(1): 94-98(EI)

17、刘建章, 陈红汉, 李剑, 等. 运用储层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

成藏时期.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24(4): 60-66

18、石万忠, 陈红汉, 陈长民, 等.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 31(2): 229-236(EI)

19、石万忠, 陈红汉, 陈长民, 庞雄, 朱明.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 31(2): 229-236. (EI)

20、石万忠, 陈红汉, 何生. 库车市坳陷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及其超压成因. 石油学报, 2007, 28(6): 59-65(EI)

21、石万忠, 陈红汉, 张希明, 陈惠超 阳霞凹陷超压成因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 30(2): 221-227(EI)

22、石万忠, 陈红汉, 张希明, 等. 阳霞凹陷超压成因及与油气成藏关系.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 30(2): 221-227(EI)

23、孙永传,陈红汉, 李惠生. 莺—琼盆地热流体活动与有机/无机化合物成岩响应,地球科学,1995,20(3):276-282

24、孙永传,陈红汉,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内涵与展望,地学前缘,1995,2(3):9-4

25、王碧维, 陈红汉, 宋国奇.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划分.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1): 33-35

26、王存武, 陈红汉, 陈长民, 等.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32(2): 247-252, 266(EI)

27、王存武, 陈红汉, 陈长民, 等.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识别和油气成藏关键要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29(3): 12-16

28、王存武, 陈红汉, 施和生, 等.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成因研究. 天然气工业, 2005, 25(8): 6-8(EI)

29、王家豪, 陈红汉, 王华, 等. 前陆盆地二级层序内可容纳空间发育演化及三级层序对比.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 30(2): 140-146(EI)

30、王树昆, 陈红汉, 徐兴永. 塔巴庙区块下石盒子组盒一段储层岩石成分和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南方油气, 2006, 19(1): 20-23

31、杨香华, 陈红汉, 叶加仁, 等. 渤中地区大型湖泊三角洲地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14(4): 226-231

32、姚光庆, 陈红汉, 何仕斌等. 渤中地区第三系储层地质特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15(4): 249-253

第三作者

1、John Parnell, Mazzini A and Honghan Chen.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of

chemosynthetic carbonates: Strategy for seeking life on Mars. 天体生物学, 2002,

2(1): 43-57(SCI)

2、John Parnell, Middleton D and Honghan Chen et al. The use of integrated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in constraining oil charge history and reservoir compartmentation: examples from the Jeanne d’Arc Basin, offshore Newfoundland.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1, 18:535-549(SCI)

3、John Parnell, Middleton D and Honghan Che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reservoir compartmentation in the Jeanne d’Arc Basin, offshore Newfoundland: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stratigraphy. 卡尔加里 in Canada, 2000 (not in paginated) (SCI)

4、John Parnell, Watt G, Honghan Chen, Wycherley H et al.. Kaolin polytype evidence for a hot-fluid pulse along Caledonian thrusts during rifting of the European Margin.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04, 68(3): 419-432(SCI)

5、Jorden Kelly, Parnell J \u0026 Honghan Chen.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to studies of fractured sandstone reservoir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0, 69-70: 705-709(SCI)

6、单秀琴, 李 剑, 胡国艺, 陈红汉, 等.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计算油气的充注史和古流体势——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2): 159-165

7、杜灵通, 吕新彪, 陈红汉. 济阳坳陷二氧化碳气藏的成因判别.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27(5): 629-632

8、郭小文, 何生, 陈红汉. 甲基金刚烷成熟度指标讨论与应用.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26(1): 71-76

9、石万忠, 何生, 陈红汉. 多地震属性反演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石油物探, 2006, 45(6): 580-585

10、马红强,陈强路,陈红汉. 盐水包裹体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2003, 25(增刊): 601-606

11、庞雄, 陈长民, 陈红汉, 等. 白云深水区油气成藏动力条件研究.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20(1): 9-14

12、汤华云, 郑建平, 陈红汉, 等. 山东半岛第三纪基性火成岩He-Ar同位素与岩浆起源.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7, 37(4): 451-459(SCI)

13、汪立君, 郝芳, 陈红汉, 等. 中国浅层油气藏的特征及其资源潜力分析. 地质通报,

2006, 25(9-10): 1079-1087

14、王家豪, 王华, 陈红汉, 等. 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沉积、地层响应——以库车坳陷

下白垩统为例.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北京大学), 2007, 14(4): 114-122

15、王家豪, 王 华, 陈红汉, 等. 一幕完整的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地层记录:库车坳陷下白垩统.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25(6): 31-36

16、杨计海,罗晓容,陈红汉,何丽娟汪集旸 莺歌海镇盆地中央泥拱带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模式分析.

书籍著作

参加一部英文论文集和5部中文专著部分章节编写,累计达50多万字

1、张启明等著. 超压盆地与油气分布. 北京:地支出版社,2000。第四章 关键技术部分, 第

249-250页

2、费琪主编. 成油体系分析与模拟(第二版), 北京:高教社,2001。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第384-402页

3、龚再升李思田等著,1997.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

五章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222-256页

4、宋岩主编《天然气地质研究及应用》,P.188-19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获奖记录

1、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2、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南海深水扇油气成藏动力学与资源潜力

研究》)。

3、2007年湖北省创新团队首席。

4、2007年度湖北省“楚天学者”。

5、2006年度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

6、2005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原理》)。

7、2004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沉积盆地含烃流体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8、1999年获资源学院三大检索二等奖(排名第一)。

9、1998年获南海西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三级课题二等奖(排名第一)。

10、1998年获资源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

11、1997年湖北省科委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

12、1996年获湖北省石油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