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 :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

更新时间:2024-09-21 21:44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其具有的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潜伏性等特点,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

概述

面源污染(Diffused Pollution,DP),也称非点源污染(Non-小数点 Sourse Pollution,NPS),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水污染面源,也称为水污染非点源,是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而造成水体污染的发生源。坡面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和农田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面源带来的过量的氮、磷等所造成。

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如农业生产施用的化肥,经雨水冲刷流入水体而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再如城市交通中,汽车尾气排放出的重金属物质,随降雨或融雪后的地面径流,经城市排水系统而进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国内有的文献或媒体中又称非点源污染为面源污染,通常在比较正式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中多称非点源污染,它是从英文“Non-小数点 Source Pollution”(简称NPS污染)转译过来的,故使用“非点源污染”更为确切。非点源污染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起源分散、多样,地理边界和发生的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且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随着各国政府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点源污染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而非点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目前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

分类根据面源污染发生区域和过程的特点,一般将其分为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两大类。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水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一个因素。伴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新一类的污染源,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农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降水和灌溉,从农田排水、农田地表径流、地下渗漏,造成土壤、大气、水体的污染,是一种非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对生态系统功能、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导致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的恶化,从而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因为农业面源污染随机性大、时空范围广、潜伏周期长、成因复杂,使其近年来成为国内环境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面源污染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体污染所占比重随着对点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趋势,而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是国际大趋势。在美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点源污染逐步得到了控制,但是水体的质量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善,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所起的作用。经统计,面源污染约占总污染量的2/3,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总量的68%~83%,农业已经成为全美河流污染的第一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相关研究寻求解决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尤为必要。城市面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是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的,城市降雨径流主要以合流制形式,通过排水管网排放,径流污染初期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人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据观测,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足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具有突发性、高流量和重污染等特点。城市面源污染有如下一些特征:(1)城市的硬质下垫面占大多数,径流系数较大,形成径流的时间短,地下人渗量小,对污染物的冲刷强烈。径流形式以短时间的地表径流和较长时间的管内流为主。(2)城市面源一雨水径流可粗分为屋面径流和路面径流。屋面径流污染源主要为屋面沉积物及屋面材料析出物。关键因素为屋面材料性质。路面径流主要污染源为路面沉积物、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垃圾等。屋面径流基本不受人、车辆等流动因素的影响,水质略好于 路面径流。(3)面源负荷来源丰要为:屋面建筑材料、建筑工地、路面垃圾和城区雨水口的垃圾和污水、汽车产生的污染物、大气干湿沉降等。其中产生负荷影响较大为雨水口的垃圾和污水。(4)地表径流大部分通过城市下水管网排入受纳水体,其汇水范围主要通过排水管网的走向确定。(5)城市面源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化合物、ss、石油类和N、P等。农业面源污染详解除去工业污染之外,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破坏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平衡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悖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它产生的危害链可以说是很长很广,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使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主要成因农业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是导致面源污染发生的动力因素,据悉,我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 亿t 以上,其中有75%来自农田和林地,因此水土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降水量为年降水量的60%~80%,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滥砍滥伐森林现象较为普遍,致使地表拦蓄能力降低,其中还存在大量陡坡开垦,导致农业水土流失加剧。每年数百万吨的氮、磷、钾进入水体,在河流、水库、湖泊、滨海造成严重污染。近年来, 塑料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回收处理不当导致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大大降低土壤吸水、透水、渗水能力。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由于农用地膜残留降低土壤的适应性和透水性,破坏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农业生产上化肥用量大幅提高,尤其是氮素投入过量现象严重,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化肥施用量达到261 kg/hm2,居世界第1 位。同时,化肥利用率偏低,平均仅为30%~35%,每年化肥流失量高达1 100 万t 以上。化肥过量使用与流失,不仅导致农作物中硝酸盐富集,同时还加重病虫害,引起农药用量增加,以及农药残留量增加,10%~20%的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80%~9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水体及空气中。由于施肥过量,土壤的良好结构被破坏,造成地下水污染。我国有20%~30%的耕地存在氮素过量的现象,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同时化肥过量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土壤的化学成分,影响土壤肥力的持续保持,造成土壤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农业废弃物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我国每年有废弃的农作物秸秆6.5 亿t,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沟渠或道路,变成有机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等。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随之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垃圾也逐年增多。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由于缺乏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进入水体和土壤,其中经土壤渗出进入水环境的污水约为10% ,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村民生活产生的固体垃圾未进行集中处理,农户一般倾倒于河道两侧或者随意堆放,不仅易堵塞河流,又严重污染水体,威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规模化养殖有机废气物处理利用率低: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由于环境管理不严格,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 倍,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寄生虫卵、大肠杆菌病原菌,其直接排入地表水,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威胁水体安全。此外,污染物中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严重超标,造成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此外,我国总体的畜禽粪便造成土地负荷压力大,达到环境胁迫水平,部分地区甚至产生严重环境压力,大量畜禽粪便不仅造成养殖场周围环境污染,同时污染水体和大气,加剧区域环境矛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技推广体系的讨论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就开始。然而,到目前为止,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归纳起来,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存在以下5 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投入太低;二是推广投资经费的使用不合理;三是推广人员庞杂;四是推广人员素质低;五是推广人员施行与推广无关的职能等。主要特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有三个特点:(1)分散性和隐蔽性。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它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流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具体污染发生的位置不易识别,因此很难从某点进行治污。(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很多,随机影响很显著。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药品对水体的污染情况。(3)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特定区域内他们的排放又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存在方面与问题就我国现在的农村而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中的不良产物;二是牲猪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置不当。对于第二个问题,首先我国农村采用了“一池三改”能源生态模式,以沼气池为基础,对农户进行“改厨、改厕、改圈”的三改工作,实现了消除居民生活垃圾污染,改善农户生活环境的目的。同时为配合兴,也是着眼长远发展争取加快我国农村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我国农村已经开展了系列的整治行动,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对违规养殖场进行了拆除或整改,加强推广养殖新技术和沼气发酵类的无公害化的禽畜粪便的处理技术,并积极引进其他生态农业项目,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转型,同时制定了长期治污制度和措施,着手进行退出生猪养殖行业的工作,相信这个方面的面污染将不再是问题。而针对第一个方面的面污染,我国农村主要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现象存在。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农膜有待提高。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治理和调控(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应该说是最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按“缺什么补什么”思路进行施肥指导,即可以保证肥料最高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又可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最低限度的使用化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2)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使用生物药物(如我国农村使用的性引诱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既实现了高效杀虫脒治病又保证了无毒无残留,可以说是以后的发展趋势。病虫治理重点在防在及时,实施专业化防治,成立相关专业队伍进行防病治虫,就可以实现及时合理的用药,一是防治彻底,二是尽量减少了用药的次数和药量,最终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肥,培肥地力,避免浪费和污染,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或者通过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等干净能源。(4)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育秧盒等废弃物集中分类收集、处理。 (5)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化管理。制定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同时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6)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开展农村面源污染倡议活动,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二是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并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7)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更新。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最新技术,同时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并且要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使农业环保技术和手段在全镇遍地开花。城市面源污染详解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点源污染被认为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耗费了大量资金,采用各种技术以减少污水排放,取得了一定效益。然而,单纯控制点源,仍然不能保障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大量的面源污染物继续分散地不间断地进入水体。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汇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城市暴雨径流中包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使得其初期径流产生的污染负荷远高于城市生活污水,由面源引起的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广东省环保统计年鉴资料,珠海市2000 年工业点源污染排放的CODcr为1 653. 71 万kg,SS 为454. 96 万kg; 城区降雨径流中的CODcr 为工业点源污染的19%,SS 负荷已远高于工业点源污染。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对北京的城市径流污染进行研究,随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起来,但目前几乎没有系统的城市面源污染监测资料,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各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水质特征、排放规律、影响因素及污染数字技术,为我国实现城市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污染特征水质特征: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城市面源污染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只有部分城市在个别点位进行了一些短期研究。兰州市、北京、武汉市以及美国城市地表径流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如图 所示。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各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偏高,并且各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远高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以北京为例,SS、COD、TP、TN 的超标倍数分别为3. 89、13. 55、3. 35和15. 97,说明我国城市面源污染非常严重。

地域特征:为了解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在全国尺度上的污染特征,我国南方城市、北方城市,以及特大城市、中等城市的道路、屋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如下图 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对于屋面径流和路面径流,特大城市的污染程度均高于中等城市; 南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于北方城市,而北方城市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于南方城市。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是性质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其地表富集的污染物量及性质都有差异,使得各区所形成的降雨径流也有不同的污染特征,相对来说,居民区地表径流水质较好,商业区和工业区地表径流水质较差。

时间特征:所有降雨事件的水质分析结果均表明,屋面和路面雨水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很高,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主要污染指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分析2000 年珠海雨季一次暴雨全过程径流水质的变化,发现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物在输出过程中,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有明显的特征与规律,一般在降雨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并很快达到峰值,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主要污染指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一场降雨,在径流产生的初期输送了80% 以上的地表污染物。因此,城市降雨径流在雨后短时间内会使地表水质迅速恶化。季节的不同同样对径流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对美国Minnesota 多次降雨的监测结果显示,春、冬两季的屋面径流TN 浓度高于夏、秋两季,而TP 的浓度在秋冬两季高于春夏两季,在对Minneapolis 降水的研究中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研究了不同下垫面径流的月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各下垫面径流中各污染物浓度均表现为6月份、9 月份高于其他月份。屋面6 月份COD、BOD5 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差异达显著水平; 屋面径流TN 浓度6月份明显比7 月份高,9月份明显比7、8 月份高。路面径流9 月份TP 含量较高,与其他月份相比有明显差异。种现象是由于北京市降雨主要是6 ~ 9 月份,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7、8 月份,7、8 月份降水概率大,雨水对城市下垫面的冲刷频繁,故每次降雨的污染浓度较低; 而6月份和9 月份是全年雨水的开始和减少阶段,且降雨频次较少,污染物积累的时间也长,故污染物浓度较高。

污染特点

(1)一般认为非点源污染有以下特点闭污染物主要发生在与气象事件密切相关的间歇时段, 以扩散方式进人水体, 即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点不固定, 排放具有间歇性, 发生具有随机性。因为非点源污染主要受水文热力学循环主要为降雨及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影响和支配, 而降雨径流具有随机性, 所以由此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必然具有随机性。

(2)非点源污染物在进人地表水或下渗到地下水之前, 主要产生在广阔的土地上并在地面迁移。

(3)非点源污染很难或者不可能在其起源处监测与点源相比, 非点源污染的监测更为困难、复杂和昂贵。

(4)非点源污染的范围与不可控的气候事件和地质地理条件相关, 污染负荷的时间变化次降雨径流过程、年内不同季节及年际间和空间不同地点变化幅度大。

(5)点源的最严重危害发生在枯水期, 而非点源的严重危害却发生在暴雨之后。

污染物种类

营养盐:氮、磷是恶化水质的两种主要的营养物营养物以不同氮形式, 如固态或液态化肥、畜禽养殖过程及粪便处理、城市或工业废水、废渣、庄稼残茬、灌溉水、大气沉降等进入水体径流中的营养物有颗粒态和溶解态在发达国家, 由于基本上实现了对工业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 非点源的营养物已成为水环境的最大污染大量的污染物直接进人水体, 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降低河流、湖泊和河口的旅游价值和储水能力,引起排灌渠道堵塞和淤积, 造成土壤生产潜力和水质的下降。

固体颗粒物:固体颗粒物包括矿物质和有机化合物, 呈悬浮态被运移或沉降在水体底部土壤流失降低了土壤中营养物含量, 破坏了土壤结构, 造成了地力下降悬浮物磨损鱼类的腮, 增大感染和患病的风险降低水体透明度, 造成鱼类减少影响水生植物生长, 降低浮游生物的过滤作用泥沙沉积降低了河流、沟道的运移能力, 造成水库、湖泊淤积, 甚至造成洪水频发。在北美, 侵蚀和地表水系中泥沙运移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亿美元, 包括处理费用及储存设施的损坏, 娱乐和航运影响, 侵蚀物质带来的营养物、金属和农药等对水质以及对水生栖息地的造成严重的破坏。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多环芳烃, 并且多种有毒物质与城市径流有关.

病菌:城市下水道溢流和畜禽养殖区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 如果没有安全预防和良好的管理措施, 将严重影响水质, 危害人体健康与水体有关疾病相关联的病菌可分为三类细菌、原生动物界、病毒动物排泄物是许多细菌的主要来源, 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等病毒是一类具传染性载体, 寄生在宿体中病毒主要影响人体胃肠系统由于病菌类型、特征变化很大, 很难逐一单独区分施用在地表土壤中的粪肥, 其某些成分会通过下渗水流进人地下水, 最终随饮用水源或回收水又重返回到地表城市河流细菌负荷研究表明大肠菌密度与居住人口密度直接相关, 还与不透水面积比例、家庭宠物饲养密度等有关。

管理措施

近年来, 随着对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的加大, 城市非点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城市非点源的因素很多, 且大多数为随机性的因素城市非点源含有的固态成分高, 好氧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 排放随机性强, 如果将它与城市废水一起处理, 显然不合适, 因此探索一种合适的管理控制措施成为必然目前, 国外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管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哪〕美国已经制定了暴雨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以提高水质, 并且总结出一套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实践证明, 最佳管理措施行之有效, 可以减缓受纳水体的水质污染。

非工程措施:

(1)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的管理包括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城市垃圾的处理、城市运输车辆的管理等加强城市环境的管理可从根本上降低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 尤其要加强垃圾的处理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居住地, 人口密度非常高, 因此, 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合理处理垃圾对于减少和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物是十分重要的。

(2)清扫地面道路:长期以来, 路面清扫一直被认为是控制污染径流的有效方法传统机械街道清扫器的效率为50%,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 现在灰尘的平均粒径在减小, 所以它的效率也在急速下降。常规的路面清扫最多仅能去除的30%污染物因为路面清扫仅仅对于颗粒较大的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而对于较小的颗粒物则难于去除, 总的效率仅能达到50%。

(3)抑制除冰剂、杀虫剂等的使用:在冬季为了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除冰剂大量地撒向路面, 以加速冰雪的融化, 常用的NaCL。等盐类和砂砾等研磨物,盐类融化雪的能力强于研磨物, 且不利于再次清扫田。虽然盐类除冰剂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严重的地表水环境问题除冰盐加剧了路面和轮胎的磨损, 形成了更多的颗粒物质, 且其本身溶解于冰雪水中随径流排出, 使径流水侣离子含量大大增加。

工程措施:

(1)植被控制:植被控制是利用地表植被对径流中污染物进行分离的措施, 它能够将污染物在径流输运的过程中分离出来, 以达到保护水体的目的地表的植被不仅可以减少径流的速度, 过滤沉积物, 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 减少径流对土壤的侵蚀研究表明, 地表植被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包括吸附、沉淀、过滤、生物吸收等草是植被控制最常用的植物, 它的去除效率是比较高的, 另外草的种类、密度、形状、结构等均影响到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2)渗滤系统的建设:这是一种将污染水流暂时存储起来的措施, 通常包括渗坑、渗井等, 主要去除可溶解的污染物, 去除机理是过滤、颗粒物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此种系统,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与其他的方法结合使用最近比较流行的是多孔路面, 可以有效地去除径流水中溶解物和颗粒物。多孔路面最高可以去除92%,的碳氢化合物和85%的悬浮物

等, 但是这种路面易于堵塞, 需要经常的维修。

(3)湿地滞留系统: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有沉淀、截留、生物吸附等, 不仅可以去除颗粒悬浮物, 还可以去除可溶性污染物等湿地系统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由于天然湿地一般不会出现在可利用的位置, 所以人工湿地则显得尤为重要湿地是一种高效的控制城市径流污染的措施它有效地减少径流, 有良好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研究指出, 城市径流在湿地中停留24h,悬浮物及其上面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90%,如果停留72h,去除率可以达到95%,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 已经建立了许多处理城市径流污染的湿地一般情况下, 湿地对于城市径流产生的BOD,总悬浮固体及其总氮的去除效果很好, 去除效率60%——85%。但是, 人工湿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流等均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这些因素为在建设湿地过程中应当考虑的。

关于水污染的分类

水污染分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企业;面源污染则没有固定污染排放点,如没有排污管网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随着国家对点源污染的治理整顿,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因为点源污染涉及我们的城市的内部环境,而面源污染则涉及城市的外部环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