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结果呈紫色的菌种

更新时间:2023-08-15 18:30

革兰阳性菌是根据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来区分的,如果将细菌作革兰氏染色,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主要由肽聚糖磷壁酸组成,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属于革兰阳性菌。。

染色反应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农杆菌,用G-表示。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糖磷壁酸组成的,仅有一层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50%~90%。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甲基紫配位化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80n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丙三醇(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常见革兰阳性菌

葡萄球菌

1、简介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及物体表面,在人和动物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乳腺中也有分布。根据其生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将葡萄球菌属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介绍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性。

2、形态与结构

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直径为05~1.5pm,因常排列呈葡萄串状而得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常呈葡萄串状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常排列成双球或短链状,易被误认为链球菌。本菌无鞭毛,不产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

3、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本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若加入血液或葡萄糖,生长更为旺盛;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菌落颜色依菌株而异,初呈灰白色,继而为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溶血性贫血素,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明显的溶血环,非致病性葡萄球菌则无溶血现象多数菌株能分解乳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能分解甘露醇产酸。葡萄球菌均可产生触酶,金黄色葡萄球蔺还能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据此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葡萄球菌相区别。

4、抗原结构与分类

葡萄球菌抗原构造复杂,含有多糖蛋白质两类抗原。蛋白质抗原主要为A蛋白(SPA),是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有的种特异的表面抗原,为单链多肽,与肽聚糖共价结合。SPA能与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血清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结合后的IgG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SPA的这一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诊断技术。多糖类抗原可用于葡萄球菌的定型。

链球菌

1、简介

链球菌属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水、尘埃、人和动物的体表上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都有存在,有些是非致病菌,有些构成人和动物的正常菌群,有些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疾病、肺炎乳腺炎败血症等。

2、形态与结构

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形,直径为0.6~1.0m,常呈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与菌种和生长环境有关,从4~8个至20~30个菌细胞组成不等,液体培养易形成长链,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常呈短链。大多数链球菌在幼龄培养物中可见到荚膜,继续培养则荚膜消失。无芽孢和鞭毛。革兰染色阳性。

3、培养特性

大多数为兼性厌氧,少数为厌氧菌。致病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生长不良,在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直径0.1~1.0mm、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多数致病菌株具有溶血性贫血能力,根据其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3类。在血清肉汤中生长,初呈均匀混浊,后因细菌形成长链沉于管底,上清透明。本属细菌都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对其他糖的利用能力则因不同菌种而异。链球菌触酶反应阴性,以此可与葡萄球菌进行区别。

放线菌

1、简介

放线菌是另一大类革兰氏阳性菌,根据脱氧核糖核酸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含量,放线菌被称为高G+C革兰氏阳性菌,而厚壁菌被称为低G+C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的第二层膜是衍生特征,这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可能是细菌基部的分支,否则它们可能组成关系相对较近的单系群。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古菌真核生物的祖先,因为它们都缺乏第二层膜,并且具有一些生化上的相似性,比如含有固醇类

2、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相似,都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个别种类的放线菌也具有细菌鞭毛样的丝状体,但一般不形成荚膜、菌毛等特殊结构。放线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与细菌的芽孢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内源性孢子,但细菌的芽孢仅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线菌产生孢子则是一种繁殖方式。

3、培养特性

放线菌中除致病类型外,一般为需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pH为7.5~8.0。自然环境中的放线菌多数为腐生型异养菌,容易吸收和利用的碳源主要是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和糊精。氮源以鱼粉蛋白胨玉米浆和一些氨基酸较为合适,硝酸盐铵盐尿素等可作为速效氮源被放线菌利用。由于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较丰富,多数种类都能产生抗生素,故在培养放线菌时,一般需要加入各种无机盐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钾、镁、铁、锰、铜、钴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