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河 :音河

更新时间:2024-09-21 05:25

音河,嫩江市下游西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古称“颜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坡,流经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甘南县齐齐哈尔市市郊,在齐齐哈尔市卧牛吐村附近注入嫩江。全长215公里,黑龙江省境内长55公里,河宽8米到20米,水深0.4米到1.5米。流域总面积4778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791平方公里。上游为林区,中下游为农业区。1958年在中游兴建音河大型水库,总库容2.2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660平方公里,是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水库。

位置境域

音河由宏建乡大河村西部入境,流经甘南镇、宏建、长山、音河四个乡镇,在长山乡向阳村东南经齐齐哈尔市郊区瑞廷乡嫩江市,县境内流域面积642.5平方公里,流长5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79亿立方米。

治理开发

音河水库,是甘南县的大型水库,坝址位于甘南县城北4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660公里,最大坝高20米,坝顶长度1715米,坝顶宽8米,高程209.7米,校核水位204.55米,兴利水位202.60米,校核防洪总库容1.47亿立米,兴利总库容1.19亿立米,特大库防洪总库容2.26亿立米,相应水位207.3 米。是一座防洪、灌溉、养鱼、发电综合利用的水库。 1957年12月,县委书记徐敬亭带领副书记张弘弼等人察看音河、四方山、西大泉眼等地方。农历12月30日下午3点钟,召开县科(局)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修建音河水库问题。会后坐马车到音河水库坝址处查看坝基土质情况,决定修建音河水库。1958年农历正月初六嫩江地区水利队工程师张质彬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指导工程修建工作。县组建了音河水库修建指挥部,张弘弼为总指挥、张质彬为副总指挥。下设5个科负责勘测设计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958年3月末实上人数已达3000人,4月7日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动土修库。8月中旬闸门安装完毕,水库合拢蓄水。1959年开始在音河灌区种水稻1.42万亩。1959年底,水库坝高已达到15米,滤水坝完成550米。1960年县委决定抽民工2500人,续修未完工程。到1963年5月,近期工程基本结束。坝高达到18米,已完成土石方185万立米。溢洪道开挖宽度35米,基本保证了水库安全运行。1976年3月二期续建工程开始。由黑龙江省水利设计院设计,甘南县与省水利二处共同施工,到1985年全部工程接近完工。水库最大水面2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米,最大坝高20米。水库主体工程有进水闸、溢洪道、水电站、平交堰鱼场、鱼池等工程组成。库区种植毛白杨、松、柳、丁香,库内有草、鲢、鲫、鲤等鱼类。音河水库,同时也是甘南县理想的游览区。

音河堤防,音河左岸堤防设计,北起两半屯、南至甘双边界(甘南藏族自治州、双河农场),堤防长21公里。1976年音河公社为了保护河滩地,于左岸修筑临时围堤,长10.3公里,完成土方1.75万立米。1983年省水利厅批复了甘音公路至双河农场界长15.3公里的音河左岸堤防第一期工程。开工于1983年4月20日、竣工于10月初。完成土方30.8万立米。国家补助投资为18.7万元。 音河右岸堤防,北起音河灌区渠首闸,沿主干渠左堤向南0.9公里,在县城北向东,经甘南镇东郊、宏建乡东部、长山乡东部至向阳村与齐市郊堤防相接。全长33.7公里,城防段10公里堤高2.5米、堤顶宽3米;以下堤高1至1.2米。伪大同元年(1932年)春夏之交,连降暴雨,音河出现洪峰泛滥成灾。是年,在甘南城西北、音河河道右岸,根据地形修筑水堤6处72丈、坝高3尺、上口宽2尺。伪康德10年(1943年)伪县政府抽民夫400人,由甘南村王连城负责,共修坝45天。从甘南村北山根至张明屯,堤长10公里,平均堤高1.5米,上口宽2米,用扁担拍坡。1944年对此堤进行了加高培厚。1949年9月续建音河右岸堤防工程,从张明屯至齐齐哈尔市边界,动员民众1200人,修筑堤防23公里。1965年,加高培厚城防堤段,西起用水主干、东至甘音路南。标准是从主干至甘平路段将原堤上口2米增宽为5米,甘平路至甘音路段增宽为4米。完成土方3.75万立米。1972年为了治理柴油机厂北堤防第一险段,动员城内职工对此段进行整修加固。1979年,甘南县、双河农场协商,共同开发河滩地,从宏建乡富胜村开始改线12公里,将原堤距l200米缩小为600米。由双河农场施工。现有堤高1米,未达到设计标准。改线后可垦滩地1.6万亩,多保护面积3.1万亩。

音河渔场,是甘南县唯一的大型国营渔场。现有职工123人,养殖水面2.7厅亩(音河水库),鱼种池450 亩。渔场位于音河水库大坝北端东侧。音河渔场始建于1958年,同年划归省水产局。是时渔场设有捕捞队、养鱼队、农业队;捕捞。养鱼两队为渔业专业生产人员,共有120 余人;农业队是音河水库建库时征用上地瓶划归渔场管理的4 个自然屯,近3000口人。1962年省水产局撤销,音河渔场移交县属,归水产部门管理。同年将渔场的农业队重新划给欢喜、黄河两个大队。1964年。渔场首次引进了南方养殖优良鱼种:草、鲢、等,在音河水库安家落户。1972 年试搞草、鲢鱼人工孵化,获得成功,鱼种除自给外还支援了县内、省内等渔场。1977音河渔场归属水利部门。1980年以前,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发生连年亏损,最多1年损额达23万元。l981年以来,在改革中全面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自1983年起至1985年连年盈利。  1959年至1985年鱼产量、养殖产量统计  单位:吨 1958年,音河渔场建立后,就修建了一部分鱼池进行苗种生产。是年鱼种(鲤鱼)生产达50 万尾。1964年引进南方优良鱼种(草、鲢、鳙等)。1968年引进鱼种苗种生产达20万尾,1985年鱼种生产达35万尾。  1958年至1985年鱼种生产数量  单位:万尾 注:1962年至1967年、1972年没有统计数字。 音河渔场鱼种生产,自1958年至1963年间。主要培育、生产自然鱼类鲤鱼1 个品种。1964年至1985年间的鱼种生产,全部为引进南方的草、鲢、鳙、优良养殖鱼种及其杂交的新品种。

音河灌区,位于甘南县县城南,音河下游右岸和左岸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音河灌区分为南、东北两个灌区,南部为一灌区,位于甘南县城南,西起丘陵岗脚,东至音河右岸堤防,北达甘南镇南一支干,南邻八里岗子与齐齐哈尔市、哈拉海军马场接址。包括甘南镇、宏建、长山一镇两乡的部分村屯。东北部为二灌区,位于音河下游左岸,北起丘陵岗脚,南至音河左岸堤防,西至甘平公路,东达音河乡。包括县良种场、音河乡的一部分。整个音河灌区内共计20个大队(场)、120个小队、农业人口2.1万人,已耕地20万亩。灌区由音河水库自流引水灌溉,灌区总面积为34万亩,工程控制面积25万亩,灌溉面积19.6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旱田15.8万亩)。属于大型灌区。 音河一灌区,始建于1958年秋,至1959年春完成用水主干一条,从音河水库下节制闸开始,南至长山乡华家街,全长21.44公里,设计流量15立米/秒、加大达18立米/秒。1960年修坡地排水,位于用水主干西侧丘陵脚下,经万发大桥北汇入用水主干。1962年修红旗排水长9.5公里,将上游积水泄入排水主干。1963年,水利部门在晓光三队东三支上开副干一条,使各支渠向东延伸于主干排水镶接,缓和了水源不足、水淹地的情况。1967年从老七排向南修3 公里在八里岗东出口的排水,但下游为齐齐哈尔市郊区,未达成协议,排水仍无出路。1970年,县委决定从老七排水与主干排水交叉处,将原南道改为东南走向的主干排水尾河,河长2.7公里,排入老音河。到1970年间,一灌区上游的12条支排业已形成,汇入主干排水。另设置独立3条支排,将水泄向哈拉海军马场排水主干。 音河二灌区,自1960年在原音河河道筑坝引水,1961年开始种植水稻,原称幸福灌区。1965年修了一段引水渠道,将原灌区干线与一灌区渠首接通,并在1970年修建了进水闸、2孔、流量1.38立米/秒。同时将幸福灌区改名为音河二灌区。现有工程:主干1条,长3.4公里;支渠两条,一支长为5.1公里,过量0.43立米/秒;二支长8.23公里,过量0.86立米/秒;有构造物6座。二灌区排水为大岗排水,将灌区内及坡地排水送入音河河道。 截止1985年,整个音河灌区完成用水干渠2条、用水支渠14条、副干一条,全长139.1公里。排水主干1条、坡排1条、支排18条,全长134.5公里。总构造物369 座,其中桥、涵、闸76座。灌区和田间工程土方达405.5万立米。机电井335眼。全部工程总用工量277.12万个工日,其中技工6.5万个;投入主要材料:水泥6659吨、钢材235.9吨、木材3419.1立米。总投资792.73万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