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杉 :石杉科马尾杉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0

马尾杉(拉丁学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 (L.) Holub,同义词Huperzia phlegmaria)为石杉科中型附生蕨类植物。茎簇生,枝条细长下垂,长15-60厘米,枝有沟。叶近革质,螺旋状排列,6-8行,接近或疏离,斜展,有短柄,三角形至披针形孢子囊穗与植株的不育下部有明显差别,囊穗细长(有时线形),下垂,往往多回二叉分枝。附生于海拔100-2400米的林下树干或岩石上。国内外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茎簇生,茎柔软下垂,4-6回二叉分枝,长15-60厘米,主茎直径3毫米,枝连叶扁平或近扁平,不为绳索状。叶螺旋状排列,明显为二型。营养叶斜展,卵状三角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下延,具明显短柄,无光泽,先端渐尖,背面扁平,中脉明显,革质,全缘。孢子囊穗顶生,长线形,长9-14厘米。孢子叶卵状,排列稀疏,长约1.2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尖,中脉明显,全缘。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腋,肾形,2瓣开裂,黄色。

栖息环境

马尾杉通常生长在潮湿的高海拔森林和雨林中,与苔藓植物和其他附生植物共生。附生于海拔100-2400米的林下树干或岩石上。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

【国外分布】日本泰国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旧热带地区及大洋洲、南美洲、非洲有分布。此外,马尾杉原产于东非、西非南非的热带地区,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和新西兰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细穗石松碱(lycophlegmarine),8-去氧-13-去氢干层塔宁碱(8-deoxy-13-dehydroserratinine),石松佛利星碱(lycoflexine),8-去氧千层塔尼定碱(8-deoxyserratinidine),法氏石松定碱(fawcettidine),表二氢法氏石松定碱(epi-dihydrofawcettidine),细穗石松明碱(lycophlegmine),N,N′-二甲基马尾杉碱(N,N′-dimethylphlegmarine);三类:马尾杉醇(phlegmanol)A、B、C、D、E、F,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层塔烯二醇-3-乙酸酯(serratenediol-3-acetate),千层塔烯三醇(serratriol),3-羟千层塔烯-21-(3-hydroxyserraten-21-one),一年蓬三醇(tohogenol)及马尾杉酸(phlegmaric acid)。

生物学特性

马尾杉是一种具有维管束的石松植物,外观类似许多种类的苔藓植物维管植物的专门的导液组织区别于更基础的苔藓植物(苔藓和藓类植物)。石松植物的生活周期中,二倍体孢子体阶段是占主导地位的。孢子体产生37×35微米的四面体孢子,颜色为浅白色,角度不超过130°。马尾杉是一种变化多样的物种,不同地区的植物在体型上可能差异很大。它们的特征包括有柄的不育小叶和在细枝状孢子囊上的小育性小叶。同源孢子在叶腋产生。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