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脸天蛾 :天蛾科面形天蛾属的一种昆虫

更新时间:2024-09-21 10:00

鬼脸天蛾(学名:Acherontia lachesis ),又称人面天蛾,为天蛾科,面型天蛾属昆虫,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蛾类,成虫翅长50-60mm体黑褐色;胸背有骷髅形斑纹;卵圆球形,淡黄绿色,表面光滑;胸部背面有骷髅形斑纹,眼斑以上有灰白色大斑;腹部黄色,各环节间有黑色横带,背线青蓝色较宽。

鬼脸天蛾主要分布于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中国,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海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台湾幼虫主要寄生于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

鬼脸天蛾是一种害虫,在中国云南白蜡产区调查时,发现鬼脸天蛾幼虫对白蜡虫寄主树女贞危害严重,有时寄主树的叶片被其幼虫食光,因而使寄主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寄主树干枯死亡,使白蜡生产减产或失收。

形态特征

幼虫

幼虫体长95-110mm,头黄黑色,外侧有黄色纵条。身体黄黑色,斜线后缘深黄色,尾角黄色,向前上方弯曲,出气口黑色,胸足黑丝,腹足绿色。

成虫

翅长50—60mm。胸部杯面有人脸骷髅形黑斑,腹部黄色,前翅黑色,头顶的角附近有褐色斑点,前翅反面粉黄色,外侧有白色的毛,颚形状宽大,抱器偏长,阳茎呈长矛形。

繁殖

鬼脸天蛾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6-7月化蛹羽化,8月上旬卵散产于宿主树叶的背面,幼虫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虫10月中旬下树钻土越冬,翌年6-7月化蛹,成虫羽化出土后不久即交配。主要寄生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的叶片。

栖息环境

寄生在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的叶背,散产卵于寄主叶背及主脉附近,成虫时,栖息于烤烟大田,吞吃植株。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中国,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海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台湾。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鬼脸天蛾主要以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的叶片为食。

节律习性

夜间具有趋光性,被打扰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幼虫一般在夜间取食,成虫白天静伏,夜间活跃,飞翔能力强,速度快。

物种危害

危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片,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鬼脸天蛾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模仿年轻蜂王,毫不费力的进入蜂房,吃蜂蜜,还会强占蜂巢,造成大量蜜蜂属死亡。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利用寄主树叶片被害状和地面作指示,寻找其幼虫进行捕杀,并设置捕虫灯,通过趋光性捕杀。

3.闲时,翻耕土地,消灭虫卵。

4.药剂防治,通过对被寄生植株喷洒特定药剂,快速杀灭害虫。

种类对比

参考资料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7-17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7-17

神奇的鬼脸天蛾.中国科学院.2023-07-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