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蝴蝶兰 :兰科蝴蝶兰属植物,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更新时间:2023-06-24 19:55

麻栗坡蝴蝶兰(蝴蝶兰属 malipoensis Z.J.Liu \u0026 S.C.Chen),为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附生植物。麻栗坡蝴蝶兰分布于中国、缅甸、越南等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麻栗坡蝴蝶兰常附生于稀疏森林和林缘的树木上,或生长于海拔600~1300米的生石灰山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生长适温为20~28℃,喜中等光照。

麻栗坡蝴蝶兰的根扁平。茎短,被叶鞘包围。叶片近基生,长圆形到椭圆形。总状花序3~4个;萼片和花瓣白色,有时微染淡黄,唇瓣白色带橙色或橙黄色,花盘和中裂片的中部微染褐色;花苞片三角状披针形;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侧萼片斜卵状椭圆形;花瓣匙形或狭倒卵形;唇瓣3裂。花期4~5月。

麻栗坡蝴蝶兰的颜色清新淡雅,花瓣小巧玲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2013年麻栗坡蝴蝶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被评估为近危植物(IUCN 3.1标准)。2019年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9版)》中,附录级别:II级。2021年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特征

麻栗坡蝴蝶兰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

根与茎

麻栗坡蝴蝶兰的根扁平,达50厘米。茎短,被叶鞘包围。

叶片有3~5枚,近基生,落叶或1~2枚叶宿存于冬季;长圆形到椭圆形,长4.5~7.0厘米,宽3.0~3.6厘米,基部宽楔形圆形,先端斜钝到锐尖。

总状花序3~4个,从茎基部发出,长8.0~15.0厘米,疏生3~4朵花;花序梗绿色,具2~4枚膜质鞘;脊柱直;花苞片黄绿色,三角形披针形,长2.0~4.0毫米,渐尖。花直径1.2~1.6厘米。萼片和花瓣白色,有时微染淡黄,唇瓣白色带橙色或橙黄色,花盘和中裂片的中部微染褐色,柱头白色,基部前方有1~2个新月形或半圆形的棕色斑纹;花梗和子房白色,微染淡绿色,1~1.3厘米。中萼片呈长圆状椭圆形,长7.0~9.0毫米,宽3.0~4.0毫米,钝;侧萼片呈斜卵状椭圆形,长6.0~7.0毫米,宽4.0~5.0毫米,基部贴生于柱足,有时背面具龙骨状突起。花瓣匙形或狭倒卵形,长6.0~8.0毫米,宽2.0~3.0毫米,圆形;唇瓣3浅裂;侧裂片近披针形,直立,近平行,与中裂片形成U形,长2.0~3.0毫米,两侧裂片之间具2个橘黄色的胼体;中裂片宽三角形,长4.0~5.0毫米,宽6.0~7.0毫米,先端具3小裂,基部具1个深叉开的胼胝体,中央具1个新月形的附属物,每个叉开的胼胝体分裂成2条丝,丝长约3.0毫米,蕊柱长4.0~5.0毫米,蕊柱足长1.0~2.0毫米。

分布

麻栗坡蝴蝶兰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缅甸、越南等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麻栗坡蝴蝶兰常附生于稀疏森林和林缘的树木上,或生长于海拔600~1300米的生石灰山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

习性

麻栗坡蝴蝶兰的花期在4~5月。生长适温为20~28℃,喜中等光照。

保护

麻栗坡蝴蝶兰的致危因素为生境退化或丧失。

2013年该物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被评估为近危植物(IUCN 3.1标准)。

2019年该物种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9版)》中,附录级别:II级。

2021年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用途

麻栗坡蝴蝶兰的颜色清新淡雅,花瓣小巧玲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麻栗坡蝴蝶兰的发现也为未来蝴蝶兰的育种提供了一个优良种质。

物种对比

麻栗坡蝴蝶兰与云南省的罗氏蝴蝶兰(蝴蝶兰属 lobbii)十分相似,但罗氏蝴蝶兰的唇瓣有2个对称褐色斑块,故有人认为麻栗坡蝴蝶兰是罗氏蝴蝶兰的变种,麻栗坡蝴蝶兰的发现为未来蝴蝶兰育种提供了一个优良种质。

麻栗坡蝴蝶兰与囊唇蝴蝶兰(Phalaenopsis gibbosa)也非常相似,但囊唇蝴蝶兰的花瓣较短而宽,花序轴呈“Z"型曲折,唇盘中央的胼胝体较小,可以与麻栗坡蝴蝶兰相区别。

相关研究

麻栗坡蝴蝶兰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44528bp,由4个区域组成。全基因组包含125个基因,其中包括8个rRNAs和39个tRNA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麻栗坡蝴蝶兰与罗氏蝴蝶兰的亲缘关系密切。通过对麻栗坡蝴蝶兰叶绿体基因组的分析,为其基因组的鉴定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