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劭显 :中国铀矿地质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1:28

黄显(1914年7月1日—1989年8月10日),即墨区人,地质学家,生前是中核集团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1940年,黄劭显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解放前,他先后在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等单位工作。1955年2月,黄劭显任矿地质勘察大队—309大队副总地质师,主要从事铀矿地质普查钻探和科研管理工作。1980年,黄劭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黄劭显出生于山东即墨。1932年,在北平今是中学读高中。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北京大学停课,后在甘肃省某公路工务段工作。1939年,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复课。1940年,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1940年—1943年,先后任资源委员会工务员、云南大学助教。1943年,任职于中央地质调查西北分所。1954年,调至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从事铀矿资源的地质普查钻探、调查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1955年2月,任铀矿地质勘察大队—309大队副总地质师。1957年,调至第二机械工业部三局。1972年,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总地质师。1979年,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黄劭显参加铀矿地质学术会议。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主要成果

黄劭显在地质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他在云南东川铜矿区及其外围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与测量工作,并出版了《云南东川地区图及报告》。他还在祁连山脉区进行大范围区域地质调查,并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步测绘制了1:200000的北段地质图,首次在中国发现了铬铁矿。此外,他还在甘肃省北部及陕北地区从事煤田的勘测及小松山铬铁矿的钻探工作。1955年,他开始从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和科研管理工作,为中原地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供应原料。黄劭显强调科研工作要加强野外地质观察,注意搜集第一手实际资料,要重视基础地质工作。黄劭显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有光明磊落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个人作品

黄劭显在《地质论评》《Acta Physica Sinica》《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天然产物化学(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期刊上共发文490余篇 ,代表论著有《甘肃青海二省油页岩概论及新油田之推测》《宁夏小松山铬铁矿之发现》《宁夏小松山铬铁矿及其有关火成杂岩之初步研究》《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等。

获得荣誉

中核集团功勋奖章

中原地区铀业功勋人物”奖章

个人生活

黄劭显生长在即墨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是清末民初老一代的知识分子。黄劭显幼年随父母在济南市生活并读完了初中,又随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姐姐到北京读完了高中。黄劭显的妻子是吴淑懿,两人育有4个女儿,大女儿黄祖爱 ,二女儿黄祖英,三女儿黄祖鸽,小女儿黄祖红。

参考资料

中国铀矿地质学的先驱黄劭显.清华大学校史馆.2024-04-28

他是这个领域唯一的院士.清华校友网.2024-04-28

已故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2024-05-09

他是这个领域唯一的院士.澎湃新闻.2024-05-10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铀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www.geojournals.cn.2024-05-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