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人 :国家一级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23

黄济人,男,汉族,1947年生于北京,祖籍重庆市专科学历。文革期间曾上山下乡,当过知青、教师。1977年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并出版多本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曾被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律贴获得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自1982年以来,先后出版400万字的文学作品,1999年,出版了《黄济人文集》1-5卷。其中的主要作品有:《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完全本)》《崩溃》《哀兵》《征夫泪》《重庆谈判》《命运的迁徙》《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日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7年出生在北京,名字起自“济世救人”。他的父亲黄剑夫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北平和平解放前以国民党第16军22师师长的身份驻守德胜门。

教育经历

1966年高中毕业。

1969年底上山下乡来至四川省威远县

1977年考入四川内江师专中文系。

写作经历

在校就读期间,写作完成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完全本)》,1982年该书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轰动海内外,获全国首届军事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2003年元月止,黄济人历时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才返回重庆市作协大院。沉重的行囊里,装回的是厚厚的17本日记。密密麻麻的记录,横七竖八的人物姓名,被雨水、泥水和泪水打湿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张张渴望的面庞,演绎着一个个动人魂魄的故事,跳动着移民们一颗颗火热的情怀。

四月初,黄济人给自己下了一道死使命:一定在5月1日凌晨1点钟前彻底完稿。近20万字的书稿要在30天内完成,平均一天近一万字的速度才能写完啊!一连三天三夜,黄济人坐在桌前没有离开,往嘴里填着面包,笔还在稿纸上流动着。2003年5月1日,全部书终于改完了。《命运的迁徙》全书共十一章,六十六节。作家的心血和着三峡移民的甜酸苦辣在三峡的波涛中,在祖国前进的步伐中涌动。

秉笔写实

“静水深流”——黄济人说这是他最喜欢的4个字。这也是黄济人人生的写照:1979年,还是在校大学生的他写出了一部名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完全本)》的报告文学,生动描述了原中国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沈醉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读者。黄济人自此走入了独特的“国民党题材”创作领域,写下《崩溃》《哀兵》《征夫泪》等一系列作品。

2013年5月,《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下部和之前已出版的部分合成“完全本”,从国民党战犯们获赦后写起,描述他们如何遭遇“文革”的冲击,经受改革开放的洗礼——当年大学时写出来的那一点“水”,已经被黄济人挖成了一口“井”,厚重而幽深。

2013年6月18日,黄济人在北京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他几乎烟不离手,抽了一根又一根。烟雾氤,眼神却是清亮的,低沉的声音诉说着自己的人生和写作,波澜不惊。

写作突破

一部书改变命运

黄济人自称是“失败者的后代”。1947年,他出生在北京,名字起自“济世救人”。他的父亲黄剑夫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北平和平解放前以国民党第16军22师师长的身份驻守德胜门。

“当时,傅作义一方面想和平起义,一方面也在察言观色,看嫡系部队的反应。结果共产党一下子把国民党第3军打掉了,嫡系部队就剩下了驻守北平市的第16军。16军军长袁朴抱病回南京了,群龙无首。我父亲所在的22师算16军的主力部队,傅作义晚上就来到我家,让我父亲接任军长。结果我父亲被吓住了,第二天就飞回南京。后来他在西南继续作战,1950年在川北一个叫阆中古城的古城打不动了,被迫投诚。投诚时,一个军连一个师的人马都不够了。”

1951年,刘伯承创立南京军事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被认为是“中国国民党起义将领”的黄剑夫和其他一些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将领一起,被安排前往任教。黄济人的童年就在那个大院里度过。50年代“清匪反霸”、“三反”、“五反”等运动一波波袭来,这个家庭所受的磨难,大致能够料想。“小的时候不懂事,但已经感受到父辈的忧郁、寡言和那种莫名的惆怅。”

渐渐长大后,黄济人自己也经受着那种痛苦。“‘文革’时,父辈们穿着解放军军装,都不能幸免被抄家的厄运。院子里几乎家家被抄,挖地三尺。”1969年,黄济人当了知青上山下乡一去就是8年。住在茅草房里吃糠咽菜,最苦的却不是物质上的。“思想上时刻担惊受怕,就怕犯错。我临摹了一幅印度漫画,贴在我的床头。我觉得它画的就是我。一个人拉板车爬坡,车上的货物堆成了小山,拉车人必须像狗一样趴下去,才能把车拉动。漫画的原题叫《生活的重量》,我改成了《精神的重量》。”

这道坡,黄济人最终还是爬上去了。1977年恢复高考,他报名参加并考上了四川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全国都流行写“伤痕”文学、知青题材,刘心武的《班主任》、叶辛的《蹉跎岁月》等出一部火一部。黄济人也在尝试,但总觉得追在别人后面跑,肯定不容易成功。改变的契机很快到来:1978年,父亲黄剑夫获得平反,补办的追悼会上,多年未见的舅父邱行湘也来了。邱行湘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1948年被俘,1957年获特赦。相见后,他把自己在北京战犯管理所改造的经历讲给了黄济人听。

功德林原先是北京德胜门外的一所庙宇,清朝末年被改建为监狱,新中国成立后直属公安部管辖,改为战犯管理所,关押着上百名高级战犯。黄济人于是决定写一本讲述国民党战犯如何被改造的书。1978年暑假,他向家里要了仅够路费的钱,带着一书包的馒头和舅舅的介绍信出发了。在南京、北京和上海市,他找了二三十个当年的战俘,其中有几位赫赫有名,如杜聿明黄维沈醉宋希濂文强杨伯涛等。

黄维的反应让黄济人最为难忘。“我去他家时淋过雨,鞋上带了很多水印,袜子也湿了。他为我拿了鞋,把新袜子放在我的膝头。看到我的鞋有点破,就问:‘你怎么这么穷?是不是好吃懒做?’我回答不是,他接着说:‘我又有什么资格来问你。都是我们打了败仗,才让你们吃苦。’”当得知黄济人想写中国国民党战犯时,他很认真地说:“我最看不起的就是文人,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在,歌功颂德都很无聊。你肩膀那么宽,还是去当木匠吧。”即便这样,黄济人还是从黄维等人手中获得了大批资料。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写出了28万字的书稿,定名为《功德林》。

写好后,黄济人把唯一的手稿寄到了公安部。没想到一个月后,居然收到了回信,要他前往北京改稿。1980年,改名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完全本)》的书稿在杂志上连载;1982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了单行本,卖出200万册,其后还被改编成电影《决战之后》;1983年,黄济人调至重庆市文联并创作至今。

工作经历

1983年调至重庆市文联《红岩》编辑部。1984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崩溃》,当年为专业作家。

1989年当选为重庆市作协主席。

1996年改选续任至今。

从2001年6月始,年富力强的黄济人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离开了平静的书桌。他走遍了上海市江苏省、安徽、山东省等11个省市的移民点。走村串巷,问寒嘘暖。这些离乡背井听惯了长江号子和滔滔江水声的重庆移民,听到黄济人熟悉的乡音,仿佛见到了亲人般围拢过来,询问重庆的发展情况,询问政府对移民的政策等等,说不尽的知心话一古脑儿地向他宣泄着……黄济人深知,让这些移民们一时半会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于是,黄济人在安抚移民们遵纪守法的同时,还要央请当地政府尽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老乡们”各方面的帮助和照顾。

2022年7月3日,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顾问。

社会活动

2003年7月24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移民局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出版集团、《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黄济人长篇报告文学《命运的迁徙》研讨会在京召开,评论家、作家4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评论家一致认为,黄济人的报告文学《命运的迁徙》关注人民命运,关注三峡建设,是作家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又一部报告文学力作。黄济人作为身在重庆的作家,他不仅仅关注生养他的这片土地,创作了《三峡议案是怎样通过的》《重庆直辖市成立的前前后后》《人格的力量》《警魂》等等,均以重庆的重大事件为题材,客观翔实而又画龙点睛般艺术地记载了重庆人民在时代大潮中的前进步伐,而且关注民族的时代命运,从全国的大视角去评说、去理解重庆人民在三峡建设中的巨大的付出和贡献。他以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用纯熟的报告文学手法用作家的满腔热情讴歌时代,讴歌人民。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人物事件

日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揭秘:郑渊洁是北京市文联辞退人员》,揭露了自己在30年工龄的前一个月被辞退的内幕。愤愤难平的他,还抛出一句狠话:“作家领工资是一种耻辱。”

对此,记者采访到重庆市作协主席黄济人,他表示“此言差矣,不能一概而论”,并指出:“凭劳动拿工资是天经地义,付出劳动却不拿工资,才是可耻的。”

参考资料

黄济人 (豆瓣).豆瓣.2021-04-08

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成立--新闻--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2022-07-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