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盾胡蜂 :背部有黑色三角形斑纹的昆虫

更新时间:2024-09-21 03:13

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俗名双色虎头蜂),是胡蜂科、胡蜂属的动物,全身淡黄色,中胸背板为黑色。该物种于1787年由约翰·克里斯蒂安·法布里乌斯首次描述。黑盾胡蜂是海南岛特有的一种胡蜂,作为杜鹃花(Dendrobium sinense或Dendrobium christyanum)的蜜源植物,只在海南岛发现。黑盾胡蜂也捕食蜜蜂属,将其转化为幼虫。杜鹃花产生一种物质,模仿蜜蜂的信息素,吸引这种捕食性胡蜂。 雌蜂头部宽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呈圆形隆起,黄色,布有细线刻点,覆有较长的棕色毛。体长约21毫米,雄蜂近似雌蜂。在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观察到,蜂群在挂放鸟箱内越冬,可采取保护过冬措施,利于次年繁蜂。黑盾胡蜂喜食多种植物的花蜜、松毛虫幼虫,宿主包括菜青虫、棉铃虫等。 黑盾胡蜂分布于中国(河北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印度越南等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它是大型胡蜂中最常见的一种,与Parapolybia属的成员一起出现。黑盾胡蜂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中,甚至靠近人类居住地。

繁殖方式

越冬雌蜂于4月中上旬气温达15℃以上时散团出蛰活动,若遇阴雨低温天气则活动暂停。经数周活动后,5月中旬单独觅址筑巢产卵,6月中旬筑成有30多个巢房的小巢,6月下旬职蜂开始出房。随后蜂巢体积迅速扩大,巢脾数量不断增多,11月间蜂巢达最大体积,成为直径40-50厘米、拥有众多职蜂的大巢。11月上旬雄蜂开始出现,中下旬雄蜂数量增多。雌蜂羽化交配后,12月中旬受精卵雌蜂离巢结团入蛰越冬,职、雄蜂则死亡。来年越冬雌蜂出蛰后又开始新的生活史循环。

形态特征

雌蜂

头部宽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整个隆起,黄色,额沟不明显,布有棕色较长的毛,刻点浅细,除两复眼内缘凹陷及下侧为鲜黄色外,额部及颅顶部均为黑色。刻点细密,布棕色较长毛,额部单眼区略凹陷,棕色单眼呈倒三角形排列于两复眼顶部之间。颊部鲜黄色,刻点浅细,覆棕色毛。触角支角突黑色,柄节背部黑色,腹面淡黄色,鞭节背面黑色,腹面锈色;端部数节背面亦呈锈色。唇基鲜黄色,略隆起,布有细浅刻点及短毛,基部中央有小凹陷,端部呈2钝圆形的齿状突起。上颚鲜黄色,稀布浅刻点,覆短毛,端部齿黑色,下部1/2有3个齿,上部呈刃状,最上1个齿短而宽,极不明显。

胸部:前胸背板中部呈圆形隆起,两肩角可见、全呈黄色,布有细线刻点,并覆较长的棕色毛。中胸背板全呈黑色,略隆起,中央纵隆线明显;刻点浅细,覆棕色较长毛。小盾片全呈黄色,中央有1深色纵沟,刻点浅细,覆较长棕色毛,隆起状。后小盾片五边形,端部中央角状突出,刻点细浅,全呈黄色,向下垂直状。并胸腹节亦全呈黄色,但与后小盾片相邻处为黑色,中央纵沟亦为黑色,形成1“Y”状黑纹,刻点细浅几不见,覆棕色较长毛。中胸侧板不隆起,全呈黄色,刻点细浅几不见,覆棕色较长毛。后胸侧板全呈黄色,较窄,下侧片后缘与并胸腹节几愈合,光滑。翅基片黄色,外缘略呈棕色,光滑。翅呈棕色,前翅前缘色略深。前、中、后足均呈黄色,唯各足跗节略呈棕色,胫节距及各足爪的端半部、爪垫近黑色,爪均无齿。

腹部:第1节背板全呈黄色,仅基部细柄处黑色,垂直截面处中央及背面中部横向各有1棕色线,刻点几不见,覆棕色较长毛,腹板黄色,横宽而短,呈扁三角形,覆短毛。第2节背板黄色,基部有1黑色窄线,近基部略呈棕色横带,光滑无刻点,覆棕色较长毛,中部两侧各有1略呈棕色的小斑,第3至5节背板,全呈黄色,中部两侧各有1略呈棕色的小斑,光滑,覆较长棕色毛。第2至5节腹板全呈黄色,仅于中部两侧各有1略呈棕色的浅斑,光滑,覆较长棕色毛。第6节背、腹板均呈黄色,近三角形,光滑,覆棕色较长毛,体长约21毫米。

雄蜂

近似雌蜂,唇基端部无明显突起的两个齿,腹部共7节,体长约24毫米。

物种对比

地理分布

河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印度越南法国

生活习性

在田野和林间较为常见。据在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观察,蜂群在挂放鸟箱内过冬,根据这一特性,可采取保护过冬措施,有利次年繁蜂。此蜂喜食多种植物的花蜜松毛虫属美国白灯蛾

筑巢

巢基巢柄的建造

雌蜂外勤采集树皮、木栓纤维,混合唾液咀嚼成团,涂抹于巢箱顶部蜂巢附着点的周围,中间不断加厚形成巢基,接着在巢基中间部位加长形成向下长约2.5厘米的巢柄。

巢房的建造

雌蜂扩大巢柄的先端筑建第1个口朝下的巢房,其侧壁的一面位于巢柄垂线上,当巢房还很浅时,在第1巢房巢柄垂线侧筑建第2巢房,第3巢房建在第1,2巢房垂线侧的中间,3个巢房呈品字形排列。随着巢房的加深,雌蜂不断向四周筑建新的巢房,并向空间大的一侧偏移。观察表明,最初的巢房呈不规则的碗形,六边形巢房是在巢房加深的过程中形成的。雌蜂在第1批职蜂羽化之前,建造成含34个巢房和9个尚未产卵房基的巢脾。黑盾胡蜂巢房口朝下,这与胡蜂及其它胡蜂的相似,而与蜜蜂属的不同。

巢壁的建造

当巢脾很小仅数个巢房时,雌峰就开始在巢基周围建造巢壁。起初巢壁呈碗状,包围巢脾四周。随着巢脾的扩大,巢壁同步增高,逐渐呈圆球形,下端留有出入口。这种木栓质具保温保湿功能的巢壁,为美国白灯蛾的发育提供了生态屏障,与马峰类裸巢相比显然更进化。巢房巢壁的建材与巢基巢柄略有不同,前者色浅且质轻更注重保护功能,后者更突出坚固性。雌峰还能在巢壁外加筑第2、第3层不完全的巢壁。1只雌蜂历时34天,独自建筑成直径为6-7厘米的小巢。

扩巢

扩巢由职蜂承担,包括巢壁直径增大和巢脾、巢房数量增加。职蜂在巢脾周围加筑新的巢房,在第1脾下建筑第2脾,以此类推建筑第3脾、第4脾……每个新脾均以巢柄与上一巢脾相连,最初的巢柄位于巢脾的中央,随着巢脾的增大,加建边缘巢柄。巢柄构成庞大蜂巢的梁架系统,维持蜂巢的稳固性。通常两脾之间相隔1.5厘米蜂路,蜂巢最大时巢脾数目可达7个,中脾直径最大,下端边脾最小,巢脾呈紧凑的球形结构,是蜂群活动的中心。

巢壁扩大有2种形式:其一,在巢壁外加筑局部的新壁,咬去内层巢壁,这种方式多发生在巢脾扩大较缓慢的部位;其二,直接咬去大面积的巢壁,重筑新壁。值得一提的是,职蜂扩建的巢壁与雌蜂独建的小巢壁明显不同,一改单纯的灰白色,取用深浅不一的巢材,因而巢壁外观呈现斑澜纹理,具警戒的功能。

饲幼

雌蜂衔食团归巢后在巢脾上略作停留,其固定的行为是用前足清理头及触角,中、后足清理胸、腹部,随即开始饲幼。雌蜂将头部伸入巢房中,将肉糜喂给幼虫,每房费时7-9秒,逐房饲喂直至肉糜耗尽,稍事小憩后立即出巢从事又一次外勤。

在第1批职蜂羽化之前,雌蜂陆续筑巢产卵,独自建成小巢。研究表明,在34个建成的巢房中,有蛹15只,幼虫(大小不同)17只,卵2枚。第1批最早的3只职蜂羽化后第3天早晨,雌蜂做最后2次外勤就不再外出,专事产卵成为后蜂,外勤完全由职蜂承担。

捕食

随着职蜂陆续出房,蜂巢呈现繁忙景象,职蜂外勤带回的丰富食物使幼虫丰满而富有光泽,蜂巢不断扩大。此季,野外常能见到职蜂在植物枝叶间飞寻,捕食以鳞翅目小型幼虫为主,采用快速抱握、嘶咬的方式,飞到空中嚼成肉糜。曾见到职蜂猎杀大型蛾类成虫,咬住腹部末端不放,飞蛾类抖翅逃窜,结果撕下腹端和部分肠管,可见其捕食的凶狠和敏捷。

寄主

菜粉蝶棉铃虫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