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血渭一号墓 :位于青海的吐谷浑王室墓葬

更新时间:2023-10-19 15:13

2018血渭一号墓,是吐谷浑的王室墓葬,是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

2018血渭一号墓的年代大致为公元8世纪中期,为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统治时期(公元704-755年)。20世纪30年代,德国冒险家Filchner就曾在都兰发现一些洞穴和佛塔,这些洞穴和佛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则已被破坏。1982年,热水墓群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被发现。2018年,发生了“3·15热水墓群被盗案”,涉案文物达到646件,针对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也就是2018血渭一号墓。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三方联合对血渭一号墓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2021年,血渭一号墓被先后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中国考古新发现、全球丝绸之路考古十大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1年4月13日,血渭一号墓入选被誉为中国考古界奥斯卡榜单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沿革

热水墓群为公元7至8世纪的墓葬,中原王朝处于南北朝隋朝唐朝初期。血渭一号墓的下葬时间大致在唐代初年。20世纪30年代,德国冒险家Filchner就曾在都兰发现一些洞穴和佛塔,这些洞穴和佛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则已被破坏。抗战时期,军阀马步芳曾派出工兵对热水古墓群大肆挖掘。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新国和同事到都兰县调查岩画,夜宿在鲁斯沟藏民达洛家中,从达洛口中得知察汗乌苏河的对岸有许多古墓葬,经考古鉴定是吐谷浑吐蕃时期大型墓葬群,被称为热水墓群。80年代末,当地再次出现大量盗墓贼,最猖时甚至有犯罪分子开着挖掘机在现场盗墓。

2018年,发生了“3·15热水墓群被盗案”,涉案文物达到646件。2018年6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三方联合针对2018年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即2018血渭一号墓。因为技术原因,古墓只发掘到第二层就停止不再继续。

建筑特征

墓葬形制

考古学家霍巍到工地,发现血渭一号是青藏高原所发现高规格陵墓当中,保存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的一座墓葬,它包括封土、陵垣、陵前祭祀建筑,非常难得。其中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还有出土的大量精美遗物等,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墓葬结构

墓园建筑由墙、封土、回廊和祭祀建筑组成。茔墙平面近方形,东西33米,南北31米。其中,茔墙有排水设施,茔墙之内有方形封土,封土四周用土坯包砌,东西26.57米,南北24.78米。回廊介于茔墙与封土之间,是围绕封土的通道,北侧茔墙上发现有出入的门址。回廊的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绕墓供奉和祭祀的真实存在,为其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茔墙东北隅有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编号F1、F2)组成。房址平面均呈长方形。一号房址F1东西10.9米,南北9.84米;房址北墙开门,门外侧有曲尺形石砌照壁,房址内地面上发现有羊肩胛骨,以及插入地面的木柱,初步推测或与墓葬祭祀相关。二号房址F2,位于F1西北侧,东西5.58米,南北5.53米,房址东墙开门。

墓葬地下部分由墓道和墓组成。墓道位于墓圹的东侧,台阶状墓道,墓道内发现有殉马坑,呈南北长条状,南北长6.6米,东西宽1~1.13米。坑内殉有六匹马,是杀牲祭祀丧葬仪轨的重要证据。墓圹平面呈近方形,墓圹四壁发现有生土台阶,上铺青石碎块。目前考古发掘了二层台、三层台,台阶均不太规整。

墓葬风格

2018血渭一号墓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

地理环境

2018血渭一号墓,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是热水墓群高等级墓葬之一,热水墓群分布于察汗乌苏河南北两岸,分布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98°14'25.87”至98°21'28.77”,北纬36°08'01.48”至36°11'05.64”。墓葬处于山脚缓坡地带和黄土层深厚的冲积扇台地,海拔在3400~3500米之间。

出土文物

2018血渭一号墓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部分文物带有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和枢纽作用。

保护措施

当地政府建立文物安全保护单位(点)巡查制度,加强对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经常性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章行为,设专人对保护单位(点)及其附属文物,包括由其保管和陈列的文物的保管使用状况,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原有格局、环境景观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状况进行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档案。

热水墓群综合防控系统项目已投入使用,并将热水墓群重点区域画面已接入公安“110”指挥中心和热水派出所。热水墓群安防二期项目已覆盖重点墓葬区域,并将一期、二期项目与2018血渭一号考古工作棚监控并网至都兰县博物馆监控室,进行全方位监管。工作人员配备联合摄像头、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对热水墓群进行全天候巡查。

相关研究

厦门大学王传超与合作者团队利用古基因组学技术,同历史学考古学、古环境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跨学科交叉合作,测序遗址中距今1202-1380年的10例古代个体的脱氧核糖核酸,从全基因组层面解析了吐蕃古人的遗传多样性和形成历史。研究团队从生物学角度实证了吐蕃属于现代汉藏人群的说法,并还原了吐蕃政权在青藏东北地区缘人群和文化共扩张的发展模式。

相关人物

2020年11月,考古队发掘整理出一枚鼻形钮的方形印章,通过科学手段分析鉴定为银金合金印章。印文由双峰驼图像和古藏文组成,经专家释读,被译为“外甥阿柴王之印”。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阿柴王即是吐谷浑王。根据印章的内容,结合敦煌市文书《阿柴纪年》记载,初步推定墓主人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他的母亲是吐蕃的邦公主。根据墓室出土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2018血渭一号墓”的年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和文献中的史实完全可以对应。

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