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阳春面 :日本作家栗良平所著短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1 04:17

《一碗阳春面》(《一杯のかけそば》),又名《一碗清汤荞麦面》《一碗汤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根据日本民间故事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创作于1987年,讲述了由于丈夫车祸去世,一个女人独力抚养两个孩子,和孩子同心努力还清丈夫生前债务,从开始在大年夜三人共吃一碗阳春面,到14年后终于走出困境,在大年夜重返熟悉的面馆,各自点上一碗阳春面并得到祝福的温暖故事。

作品收录在1988年出版的《栗良平作品集2》中,作品出版前已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著名杂志社共同社曾报道过该故事。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时代3]》甚至特别请来中尾彬武田铁矢、森田健作等名人,连续一周每天阅读《一碗阳春面》。同年除夕,FM东京朗读了《一碗阳春面》的故事。然而,后来爆出小说并非作者所宣称的改编自真实故事,加之后续爆出作者的行骗丑闻,小说热潮逐渐消退。

1990年,《一碗阳春面》入选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后又陆续入选中职院校教材等,开始为中国读者熟知。

写作背景

小说创作于1987年,作者是民间故事说书人栗良平,作者宣称该故事是从民间取材,是发生在日本一家荞麦面餐厅的真实故事。评论普遍认为,日本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且又地处地震多发地带,是个危机感较强的国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到六七十年代便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小说中拟定事件发生时间为1972年,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普通民众社会生活变迁的缩影。

另一主流观点认为,小说创作于1987年,正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巅峰时期,小说中母子三人的贫困状况,在大年夜共吃阳春面的场景,还有面馆老板夫妇的善良质朴,饭馆客人对于母子三人去踪的牵挂,促使公众反思对于自身的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内容情节

《一碗阳春面》选取北海的一家面馆为特定场景,讲述连续三年除夕在顾客散尽后,贫困的单亲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面馆吃面,受到面馆老板夫妇的热情招待和善意;十多年后,母子三人终于还清债务,走出困境,重聚于熟悉的面馆的故事。

故事主要由五个场景组成,都是发生在大年夜。第一年大年夜母子三人进店,老板夫妇领到靠采暖散热器的二号桌,三人只点了一碗阳春面,善良的老板不仅没有介意,还悄悄给他们下了一碗半面。

第二年大年夜,母子三人进店,又是点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再次领到靠暖气的二号桌,给他们下了一碗半面。

第三年除夕,母子三人进店,这次他们点了两碗阳春面,老板夫妇早已给他们预留了靠暖气的二号桌并翻回原价,下了三碗分量的面给他们吃。母子三人关于还债、对彼此付出感谢的对话被老板夫妇听到了,悄悄流下了眼泪。

第四年大年夜老板夫妇早已预留靠采暖散热器的”二号桌“座位,等待母子三人,然而他们并没有来。之后十多年,母子三人虽然没有出现,但面馆老板夫妇依然记挂着,甚至一直为他们预留“二号桌”的座位,围绕母子三人“二号桌”故事开始在顾客中逐渐流传开来。

十四年后,除夕母子三人再次出现,此时他们三人终于可以一人点一碗面了。母亲已经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债务,大儿子毕业后在医院实习,小儿子顺利找到银行的工作。三人边吃面边回忆过去十多年的经历,一家人已通过团结互助走出困境,老板夫妇及周围群众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

人物角色

母亲

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有义的母亲形象。在丈夫因车祸去世后,她既要还丈夫生前欠下的债务,还要独力抚养两个年幼孩子。她虽穿戴质朴却很整洁,在和面馆老板说话时,话语胆怯但没有丝毫乞求之意。她积极面对生活的困境,也懂得体恤孩子的辛苦,在还清债务后还特别感谢两个孩子的付出。

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在面对家庭困境时,没有选择逃避、埋怨,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努力帮母亲减轻重担,哥哥送报纸,弟弟在家做饭。在小儿子需要家长去学校,兄弟二人不愿意让母亲过于操劳,大儿子悄悄代替母亲去了。两个孩子与母亲同心协力,最终同心协力走出困境。

面馆夫妇

是整个故事中让人肃然起敬的形象,他们具有关爱、同情弱者却又不伤害其自尊的高尚品质。塑造这组人物时,作者主要通过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在第一个大年之夜,面对只点了一碗面的母子三人,“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心领神会,知道是丈夫特意给母子三人的。后来母子三人许多年没有出现,他们也一直预留着“二号桌”,等待着他们再回来吃面。

蔬菜店老板及顾客

在面馆夫妇等待母子三人再次光临面馆的十多年里,因为被预留的“二号桌”他们的故事逐渐被大家所知,顾客们佩服母子三人的坚强勇敢,也被面馆夫妇的善良和付出多感动。他们的出现是对人们所坚信的付出终有回报和团结互助的人性美的一种证明,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十四年后出现时,蔬菜店老板的提醒和广大顾客的掌声和理解都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的一些心存善念、富有同情心的人们,他们同情弱者,期望社会美好。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人间温情

《一碗阳春面》没有正面写母子三人的不幸际遇,而是通过截取除夕母子三人在北海亭面馆吃阳春面和老板夫妇热情接待他们的生活镜头,从侧面写母子三人对困厄命运的抗争。面馆老板的友善和帮助,还有蔬菜店老板及顾客们的掌声和因母子三人的故事而感动,他们营造的友善温暖的环境成了母子三人战胜困难的重要动力,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奋斗精神

《一碗阳春面》写母子三人每年除夕北海亭面馆吃面,写了他们四次吃面的经过,通过要面的数量的变化,揭示出了人类面对厄运时的精神和勇气。母子三人处逆境而不悲观,在老板夫妇的无私帮助下团结奋斗,赞扬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屈和共渡难关的精神。

艺术特色

设置悬念

作者在小说开头场景写到,当店主要关门打烊的时候,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进来了。作者通过这一场景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系列悬念。在第二年除夕,发生的场景与第一个场景几乎如出一辙,进一步唤起了读者的好奇。

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写以后的每个大年夜,而是笔锋一转,转而写面馆环境的变化,“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又重新进行了装修,桌子、椅子都换了新的。”又描写了为母子三人留的“二号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后来“阳春面两碗”这句话把情节推上了一个新的进程。往后作者又继续设置悬念,直到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度出现,交代故事结局。

层层推进

作者用母子三人除夕在北海亭面馆吃阳春面的五个场面组成小说的基本情节。但每次情节都重复中有变化,阳春面从一碗到三碗,暗示母子三人的境遇逐渐改变。随着情节发展,母子三人的”二号卓“故事逐渐流传开来,进入最后一次大年夜吃面的场景。这一次吃面场景的扩展变化,既是小说的高潮,也是小说的结局。此时接待母子三人已走出,结局温暖人心。

烘托手法

作者用烘托的艺术手法,着力塑造母子三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小说围绕主要人物安排了三组对象作为衬托。一组是贯穿小说始终的老板夫妇,通过他们的眼泪表达对母子三人进取精神的赞扬。另一组是老板夫妇同街商店会的主要成员,再一组是顾客,还有女学生、情侣。通过他们对”二号桌”的关注,对最后母子三人出现的欢迎,是对母子三人不畏艰难的形象的进一步烘托。

作品影响

本国影响

1988年一月,日本产经新闻和共同社报道了《一碗阳春面》的故事。五月,《一碗阳春面》的故事刊登在一本周刊上。同月,收录了该小说的作品集《栗良平作品集2》出版。不久,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时代3]》特别请来中尾彬武田铁矢、森田健作等名人,连续一周每天阅读《一碗阳春面》。随后,作者栗良平也被邀请上电视上朗读自己的作品。除夕夜,FM东京朗读了《一碗阳春面》的故事。至此,小说开始在日本家喻户晓。但后来因为爆出作品的真实性争议和作者的丑闻,热潮逐渐退却。

国际影响

1990年,《一碗阳春面》入选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后又陆续入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教材等,开始为中国读者熟知。由于小说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对于在求学的学生而言,它传递出了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广大中职生而言,能鼓励他们在逆境中不言败,积极进取,以及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小说在韩国影响甚广,在韩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广为流传,无论总统、议员、企业家、企业员工,还是普通民众,很多人都被故事传递的进取精神所感染。1997年,在韩国三星集团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跌入低谷之际,副会长尹钟龙在45000名员工面前朗读了《一碗阳春面》,鼓励员工学习小说中母子三人面对困境不退缩,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精神。

衍生作品

电影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碗阳春面》获得第1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剪辑奖。

相关争议

作品争议

在作品走红后,日本一家荞麦面面馆的老板向媒体爆料称,作者栗良平是个骗子,他冒充北海道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儿科医生,骗取当地居民的药费。他还跟店主借了10万日元,声称要买车,但之后便消失了。

此外,宣称取材自民间真实故事的《一碗阳春面》被指造假。此时,作者已经下落不明,但他已经从作品的热潮中赚取了超过1亿日元的图书版税和演讲费。

中文译名争议

有评论认为,《一碗阳春面》的译法没有考虑日本过年吃荞麦面的风俗,直接翻译成中国的阳春面是没有依据的,可以说是错误的。翻译成《一碗清汤荞麦面》更为准确,它是译者通盘考虑小说内容的结果。

参考资料

“【プレイバック芸能スキャンダル史】(20) タモリの一言でブーム終焉となった「一杯のかけそば」”.日刊ゲンダイ.2023-03-14

一碗阳春面 一杯のかけそば (1992).豆瓣电影.2023-03-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