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恺曾 :丁恺曾

更新时间:2023-11-11 05:25

丁恺曾,字萼亭,又字鹤亭。日照东港区郭家湖子村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山东通志·人物·文苑传》载:其“少负异才,博极群书,为文豪放不羁,奇气溢行间选拔入都,名动公卿。

正文

中年多故,绝意仕进,闭户著书。所居望奎楼,架罗数千卷,冥心探讨。”清光绪《日照县志》载:“虽平生习见,语一经道破,别有奇观。常言曰:读书一世,应以得诸古者立万世,不刊之业即不获而已,与陈编终老,亦必发前人所未发,俾后人得所依归而后,为有功于世。益都赵秋谷重其学,往焉。秋谷云:萼亭奇士也,行已成学,已富矣,出世乎,传世乎,名世乎,应世乎,当审所以自处。郡守延修府志,矢公,矢慎,士林无异辞焉。”著有《说书偶笔》、《韵法本俗》、《圆盖管窥》、《治河要语》、《西海征》、《海曲一隅史》、《读书在目》、《烟波钓叟歌直解》、《望奎楼诗文集》等。其中《说书偶笔》入清乾隆《四库全书》存目,并于1997年被大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集出版。其七世侄孙中国国民党元老丁惟汾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搜集残著零编,总《望奎楼遗稿》,流传于世。

丁恺曾不满清廷腐败统治,誓不仕清,隐居乡里,闭门著书。每逢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之日,约友人或独行,遍游名山大川,欣赏祖国的美好风光,陶冶情操,抒发感情,体验生活,为著述提供更多的素材。当时日照市地界及四周的大山他尽游遍,尤其对五莲山、九仙山会嵇山昆山市奎山、磴山情有独钟,踏遍了这些名山的沟沟壑壑,峰峰峦峦,他的脚印永远留在了这神圣的山坡、峰顶,并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抒发激情的诗篇。

他曾在五莲山光明寺的“雨花深处”,当过教书先生,这是五莲山光明寺出家和尚接受较高等教育的地方。因为他教书认真,和住持方丈相处甚好,众僧对他也很尊重,在这里教书时间较长,对五莲山的山峰谷壑了如指掌,他的诗作中,五莲山

风景诗颇多。他在教书闲暇之日,广交朋友,谈论国事,更多的是谈风景名胜,山水林田,沽酒赋诗,很受友人尊敬。他在《答友人用期永好》的题记中写道:“偶馆五莲(山),得交多友,圣一、季昆相深意气,子兄弟更结丝萝,诗坛酒政乐可知矣!赵子文林者,临沂市名士也, 拥比其地歜欲尝,君诚过计,以能而问不能,我则何安,无鬼而说有鬼,比其反也。诸友之欢十日,

何以报之,秀才之纸半章聊志,离情用期永好。”从此短文中不难看出,他善交文朋诗友,围坐酒桌高谈阔论,抨击社会弊端。聚之欢,离之思,大有“惜别思归均怅望,聊从南浦说相思”之恋。他对朋友的前途倍加关注,不知离去的朋友,有何祸福,只能用诗来表达:“春来倘得争芳草,扶杖忧将问五莲(山)。”“此别应须各努力,暮云春树倍相关。”他经常鼓励友人,为争名利努力奔波,他亦经常思念友人,总希望下次再来五莲山聚会,“天许悲歌频聚首,客归风雪满征鞍。他年若得班荆会,记取青松色正寒。”(《望奎楼遗稿》)。

丁恺曾在五莲山光明寺教书期间,游遍日照市地界的名山大川,并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他游览了“会嵇山”后,写下了五十二行的五言长诗。记载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争战的史事,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灭国后,受尽屈辱,给吴王牵马坠蹬,称下臣。归国后,不忘前苦,卧薪尝胆,亲赴田野与民同耕作,共进野餐。妻子带领民妇纺纱织布,努力使国强民富。积极训练军队,借吴王去世之机,一举将吴国打败,重振了越国国威。为扩大疆土,发战船三百,兵士三千,经海曲山去临沂市建都。在经过海曲山时,见此山如同浙江省之会嵇山,故赐名小会嵇。诗行不多,但故事详尽,读后使后人了解历史,又从中吸取胜不骄,败不馁的益处。他在写作方法上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叙述史实,引经据典,文笔斑斓,一气呵成,展现了诗人横溢的才华和对历史的博闻。

他在游览昆山脚下灵山寺(五莲县院上村,旧时属日照市)时,写下了五十六行的五言长诗,赠范初上人(灵山寺住持)。诗的开头先描写古寺枫桥的景色:“穿林破岚烟,别辟乾坤皎。清梵闻古寺,香篆出林表。不图万壑回,峰峰作屏绕。飞瀑东南来,溅沫成浩,雷霆吼当门,双枫助健娇。古桥卧波上,霓渴饮曲沼------”他十分酷爱这里的山水、林木、古塔、寺庙、拱桥,游后依依恋恋不舍离去,他在诗中结尾写道:“--------我亦行脚僧,心来接毗邻。爱此山气静,遂作不速人。”(《望奎楼稿》)。

他在登上九仙山后,看到山高林密,峰峦重叠,怪石嶙峋,山花烂漫,心情十分舒畅,挥笔写下了三十二行的七言古诗《斋中望九仙、五莲》。诗中用淋漓尽致的笔墨,畅怀描写大山的崎岖、难攀和迷人的秀丽景色。诗中写道:“名山百里久思登,咫尺今朝势可凭。”“日照市苍松鳞甲怒,云生岩晦明屯”。“梵音雷鼓连潮涌,仙子飙车入夜繁。”“登临自挟沧龙杖,冰雪或迟白虎弦。欲访灵符清兴在,黄精煮罢枕云眠。”(《望奎楼遗稿》)。诗人以豪迈的气魄,把美丽的九仙山描绘得如蓬莱仙境,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久思登山。

他在五莲山久居数载,闲暇时约住持长老登游五莲山诸峰。他在《九日翰修上人招游五莲山》一诗中写出了五莲山雄伟壮观的绮丽景色和宾主游山之乐,表现了它寄情山水的志趣和与民同乐的思想。诗中文笔精炼,层次分明,造成吟咏抒情之激昂热烈的色彩,这首七十行的五言长诗,用词典丽,气势恢宏,对仗工正。在描写五莲山之胜景中,又兼以叙事,是山水诗中难得之佳篇。诗中写道:“入山不见山,但历窈窕径。平行踏,不觉幽胜。”这里写的是登山渐入佳景。接着写山势:“岩谷扑面合,老树盘空。流霭乱泉源,奔云迷梯。峭壁不可攀,接引谁相扔?”对山寺的描写,更是景真情切:“忽闻一声钟,梵宇耀晶莹。亭台厂巍峨,楼阁陛磴。”对五莲山上的林海高云的描写也是情深意浓,形象逼真,笔峰有力:“策蹇穿林至,携手步山。萝防苔滑,扶杖试草繇。陟 目屡眩,拨云手不休。”诗人见到这酷似仙境的深山,即“洗耳虎穴上,聊一当卧游”。

丁恺曾是一个既有抱负又浪漫的才子,是隐居五莲山、九仙山众多隐士中的一名中年不乐仕途的真君子。他一生厌恶清廷腐败,体恤民众疾苦,一生不得宏扬大志,只有借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怀,把自己的抱负寄托于诗文之中,让人民大众一读为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