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观音院 :浙江舟山普陀区的观音院

更新时间:2023-02-13 16:02

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自唐(据传)始建的观音道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紫竹林,潮音洞西侧。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慧锷第三次入唐求法,至五台山中台精舍,见观音像妙相端严,恳请迎归本国。舟过莲花洋,遇风浪,洋现铁莲花阻舟不得行,漂至潮音洞畔,因菩萨不肯东去,遂与新罗区商贾一起留像于洞侧,山上居民张姓目睹此情,舍所居双峰山(今普济寺后山麓)之宅供奉,俗呼为“不肯去观音”。

五代十国后梁贞明年间(公元916年),不肯去观音院迁址于灵峰麓,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1980年,为纪念当年慧等人请观音像事迹,在潮音洞西侧重建。2002年,普陀山佛协将殿宇改建成唐式结构,正殿3间,供奉唐式“不肯去观音”座像。

寺院内的许多建筑都是唐代风格,飞檐翘角、斗拱雕花,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观音院的建筑还与普陀山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水、石、树等元素的运用使整个院落更加具有禅意和幽静之感。2013年7月26日,由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投拍的历史题材电影《不肯去观音》上映,并在第37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获得“世界优秀电影奖”。

名称由来

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上的一座寺庙,其名称由传说而来。相传,唐朝期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求观音像回国。由于船经普陀区洋面受阻,他认为观音菩萨不愿东去,便在张姓居民家中留下佛像供奉,这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庵堂造好,佛像供上,惠锷朝暮参拜。从此,这尊檀香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俗呼为“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张氏宅址建“不肯去观音院”。

历史沿革

唐朝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第三次入唐求法,游历至中国第一佛教圣地五台山,一天在五台山大殿后院,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世音佛像,那佛像神态安详,鬓发眉毛均极细腻,栩栩如生。慧锷恳请迎归本国。当船经过莲花洋时,遇到了风浪。在洋面出现了铁莲花挡住了船的去路,船只漂流到了潮音洞的旁边。慧锷心想,既然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就在这里造座寺院, 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山上的居民张姓目睹了这一情况,于是他放弃了所居住的双峰山(今普济寺后山麓)住宅供其供奉,没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梁贞明年间(915-920年),不肯去观音院迁址于五台山麓(既今普济寺前身),扩大为寺,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1980年,为纪念当年慧锷等人请观音像事迹,在潮音洞西上重建。寺院的建筑和格局都保留了其古代的风格,并且有着唐朝风格的艺术元素,使其成为了普陀山最具历史价值的寺庙之一。198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赋《金门》词一首:“不肯去,甘禁万劫风雨。此土缘深非妄许,悲心周广宇。从此名山钟,无尽妙华慧炬。宝筏不辞千手与,度普天儿女!

2002年,普陀山佛教协会将寺庙改造成唐式结构,正殿供奉了唐式“不肯去观音”座像,共3间。寺庙西侧建了“中日友好三十三观音长廊”,长廊内排列了仿造日本33座观音寺院石雕主尊立像。东下潮音古洞,洞脚插海,洞壁高约10米,纵深30余米,洪涛昼夜撞,声如轰雷,传为大士灵现处。洞壁镌“潮音洞”三字。

地理环境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普陀山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

气候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普陀山,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地质地貌

全岛被流纹质熔结凝花岗石覆盖,受海潮冲击造就了特有的地质结构,形成了优美独特的海岛自然风貌。

寺院布局

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东下潮音古洞,洞脚插海,洞两崖高约10米,纵深30余米。洞壁镌“潮音洞”三字。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

不肯去观音院有正殿3间,供奉唐式“不肯去观音”座像。正殿西侧建有“中日友好三十三观音长廊”,长廊内排列仿造日本33座观音寺院石雕主尊立像。

建筑特色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建筑风格独特,是唐朝风格。从门口就能看到赵朴初题赋的词。院内的各式建筑,雕栏画栋,栩栩如生,处处散发着古香古色的韵味。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形式丰富多样,檐角高挑,飞檐斗拱,显得格外华美壮观。站在观音院内,能感受到观音菩萨在此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院内设有“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和潮音洞

不肯去观音院院前有大士桥、澹澹亭、光明池、抗倭石刻、潮音洞,构成院、亭、桥、池、碑、洞。

在“不肯去观音院”入口处的附近,矗立一块引人注目的石碑,上书“禁止舍身燃指处”,是明代万历年间官府所设。过去,有许多善男信女,用自己的手指当香烛,朝拜观世音,以这种虔诚的方式求见观音现身,以求观音引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有人从崖上跳入潮音洞中。当时的明朝定海总兵为防止这种悲剧继续发生,就竖碑告示善男信女,不得违背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本意,劝人不要做此类傻事。

现殿内供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筑“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内塑日本33座供奉观音的寺院主尊。

开发与保护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猫跳山伸向海洋的角之上,低矮的岬角伸向海洋受到海洋不断侵蚀,因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蚀地貌,不肯去观音院的全部轮廓由于岬角的崩塌其平坦的基底面积不大,庵堂既是利用这一面积定量建设,不破坏原有的海蚀景观资源,同时也不至于突兀于海面之上。

已经展开的开发保护措施包括:

重建和修缮寺庙:1980年开始,不肯去观音院被重建 ,其中包括大殿、小殿和其他建筑。保护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因此需要保护这个重要的佛教文化遗产 。

计划实施的开发保护措施包括:继续修缮寺庙:进一步增强寺庙的建筑和设施 。建造更多公园和景点:进一步提升观音院的观光价值 。加强紫竹林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确保紫竹林的永续发展 。

争议事件

新罗礁是普陀山海岛岛“观音跳”前海域上的一小块暗礁,它涉及到不肯去观音院的建立和东亚三国之间的关系。有关新罗礁和不肯去观音院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来历,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与日本和尚慧锷有关。近来,韩国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观点,指出它们应该与新罗商人有关。事实上,仔细考察有关纪录和说法,将这两者认为是基于同一事件,即持新罗区商人和日本和尚慧锷同一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相关作品

2013年7月26日,由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投拍的历史题材电影《不肯去观音》上映,该片汇集了斯琴高娃聂远李纯中野良子中泉英雄等多名中日著名影星,并在第37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获得“世界优秀电影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